2010年  34卷  第2期

实验核医学
正电子放射性显像剂代谢及其研究方法进展
甘红梅, 乔晋萍, 孔爱英, 朱霖
2010, 34(2): 65-72.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0.02.001
摘要:
正电子放射性显像剂主要用于PET的研究,能在分子水平上反映细胞代谢、细胞受体活性、细胞核内的核酸合成以及细胞基因的改变,在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PET显像剂进入生物体内后会发生代谢转化,了解PET显像剂的代谢途径和转化过程,对于准确分析和解释显像结果及设计开发新型PET显像剂非常重要。该文总结了目前PET显像剂代谢研究的现状,并对PET显像剂代谢研究方法以及分析技术等进行了综述。
报告基因显像监测干细胞治疗的研究进展
裴之俊, 张永学
2010, 34(2): 73-75, 87.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0.02.002
摘要:
干细胞移植治疗各种组织损伤或退行性疾病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热点,而对干细胞移植后的活体归巢、分化及功能表达等动态变化却所知甚少,影响了干细胞治疗的进一步发展。报告基因显像是分子影像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间接监测转染报告基因的表达,可以动态监测移植干细胞活体内变化过程。该文简述报告基因显像活体监测移植干细胞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
临床核医学
PET和PET-CT对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王雪梅, 王美玲, 王相成
2010, 34(2): 76-80.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0.02.003
摘要:
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是当今肺结节诊断的一个难题,随着医学影像设备及技术的发展,PET-CT通过反映肿瘤组织代谢情况来鉴别良恶性病变。该文就PET-CT对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99Tcm-MIBI显像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的研究
龙再颖, 曲新艳, 单英丽
2010, 34(2): 80-83.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0.02.004
摘要:
目的 观察99Tcm-MIBI甲状腺结节双时相显像的特征,对照病理学检查结果,探讨99Tcm-MIBI早期及延迟显像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8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病变患者,其中,甲状腺癌患者38例,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51例,分别行甲状腺99Tcm-MIBI早期显像及延迟显像,对比分析早期及延迟显像中两组患者的T/NT值。 结果 99Tcm-MIBI早期显像中,甲状腺癌组T/NT值(1.32±0.03)与甲状腺良性病变组T/NT值(1.26±0.2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3,P > 0.05)。99Tcm-MIBI延迟显像中,甲状腺癌组T/NT值(1.72±0.39)较甲状腺良性病变组T/NT值(1.20±0.36)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5,P < 0.05)。 结论 甲状腺99Tcm-MIBI早期显像对甲状腺癌的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但特异性较低;99Tcm-MIBI延迟显像能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有较好效果。
25例血清PTH升高的甲状旁腺相关疾病患者的诊断
苏莉, 黄诚刚, 牛文强, 邬礼文
2010, 34(2): 84-87.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0.02.005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升高的甲状旁腺相关疾病的核医学诊断方法和体会。 方法 对25例甲状旁腺相关疾病患者进行99Tcm-MIBI SPECT双时相法甲状旁腺显像及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MDP)全身骨静态显像法显像,同时测定血清PTH和血清钙、磷及碱性磷酸酶含量。 结果 ①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者血清PTH水平呈不同程度升高,其中PHPT较明显。②PHPT和SHPT患者手术前后PTH水平的变化明显,t分别为6.24和6.85,P均 < 0.01;③PHPT患者全身骨显像常呈典型的代谢性骨病骨显像特点,甲状旁腺99Tcm-MIBI双时相显影阳性率为90%以上;④SHPT患者全身骨显像表现多样,常因血本底偏高,骨/组织放射性计数值降低,使骨显像的清晰度受到影响,但通常以骨摄取显像剂增多为主。99Tcm-MIBI双时相甲状旁腺显像多有不同程度的甲状旁腺增生,达56%以上。 结论 甲状旁腺、全身骨SPECT检查结合血清PTH水平测定的方法对甲状旁腺相关疾病的诊断及指导治疗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放射性药物治疗肿瘤骨转移性骨痛的作用
顾涛颖, 石洪成
2010, 34(2): 88-90.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0.02.006
摘要:
恶性肿瘤会发生骨转移,早期发现骨转移可以预防骨相关事件的发生,改善预后。用于治疗转移性骨痛的放射性核素有5大类:89Sr、153Sm、186Re/188Re、117Sn、32P。放射性药物治疗转移性骨痛的效果较好,尤其适用于成骨性或混合型骨转移。放射性药物联合双磷酸盐药物治疗广泛转移性骨痛效果显著,优于两者的单独使用,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脂、β2-微球蛋白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
沈晓华, 黄寨荣, 杨永青
2010, 34(2): 91-93.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0.02.007
摘要:
目的 探讨血脂、β2-微球蛋白(β2-MG)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急性白血病诊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中β2-MG和TNF-α的水平,生化法进行血脂分析,进行相关性检验。 结果 12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包括46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3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45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血脂、血清β2-MG和TNF-α水平与36名正常对照者比较:三酰基甘油、β2-MG和TNF-α均增高(t=4.123~6.815, P均 < 0.01),血清脂蛋白(α)轻度增高但无明显差异(t=1.345,t=1.421, t=1.381, P > 0.05),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均降低(t=2.110~2.574, P < 0.05),载脂蛋白B轻度降低但无明显差异(t= 1.261, t=1.381, t=1.456, P > 0.05)。 结论 急性白血病的血脂、血清β2-MG和TNF-α水平的测定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血浆中四种肿瘤标志物和13C-尿素呼气试验对胃癌诊断的对比研究
濮伟刚, 谭纪伏, 朱建华, 杨永青
2010, 34(2): 94-96, 104.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0.02.008
摘要: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血浆中胃泌素、瘦素、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72-4(CA72-4)水平和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对胃癌诊断的对比研究。 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酶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126例胃癌患者(其中Ⅰ~Ⅱ期32例、Ⅲ期57例和Ⅳ期37例)和60名正常对照者血浆中胃泌素、瘦素、CA125和CA72-4水平;用13C-UBT测定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阳性率并进行比较性分析。 结果 126例胃癌患者血浆中的胃泌素、CA125和CA72-4水平较60名正常对照者均明显升高(t分别为3.125、3.519、3.788,P均 < 0.01),并随疾病的严重程度而增加;血浆瘦素水平较60名正常对照者明显降低(t=3.524,P < 0.01),并随疾病的严重程度不断减少。与正常对照组相比,4种肿瘤标志物中CA72-4水平变化最明显。126例胃癌患者HP感染的阳性率为84.9%,其中,Ⅰ~Ⅱ期、Ⅲ期和Ⅳ期胃癌患者HP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46.9%、89.5%和89.2%;60名正常对照者HP感染的阳性率为15.0%。 结论 通过对126例胃癌患者血浆中胃泌素、瘦素、CA125和CA72-4水平的分析表明,血浆中的CA72-4水平诊断胃癌为最佳,其次为瘦素、CA125及胃泌素。因胃癌与HP的关系密切,故尽早使用13C-UBT测定HP感染和治疗HP感染者甚为重要。
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242联检在结直肠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
胡红永, 汤建林, 李玉莹, 高柳燕, 唐秀萍
2010, 34(2): 97-99.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0.02.009
摘要:
目的 探讨云南省大理州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链蛋白抗原19-9(CA19-9)、糖链蛋白抗原242(CA242)单项或多项联检对结直肠癌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 应用电化学发光法和放免法检测89例结直肠癌患者和50例正常体检者的CEA、CA19-9和CA242水平。 结果 三种肿瘤标志物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分别为2.97、3.55和7.44,P均 < 0.01);三种肿瘤标志物联检对结直肠癌的临床诊断效果明显优于各单项(CEA、CA19-9、CA242)和两项联检(CA242+CA19-9和CEA+CA1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0.552、32.076、18.365、7.130和8.862,P均 < 0.01);三项联检可提高结直肠癌诊断的灵敏度(85.39%)和准确率(90.60%),但特异度下降(88.00%)。 结论 CEA、CA19-9和CA242可用于该地区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和病情判断,三者联检可提高诊断效率。
碳酸锂在低摄131I率Graves病患者131I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王长修
2010, 34(2): 100-101.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0.02.010
摘要:
目的 通过对Graves病患者服用碳酸锂后甲状腺摄131I率变化的观察,探讨碳酸锂在低摄131I率Graves病患者131I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46例摄131I率低的Graves病患者口服碳酸锂,每日3次,每次250 mg,餐后服用,连续服用10 d,分别在用药前、后进行甲状腺摄131I率的测定,并比较用药前后差别。 结果 46例摄131I率低的Graves病患者在服用碳酸锂10 d后甲状腺的24 h摄131I率比服用前明显升高(27%),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t=3.24, P < 0.01)。 结论 碳酸锂能够提高Graves病患者的甲状腺摄131I率,达到了患者要求并减少了131I的治疗用量,具有实用推广价值。
术中125I粒子植入治疗肿瘤的临床应用
孙启和, 孙彬, 杨永青
2010, 34(2): 102-104.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0.02.011
摘要:
目的 探讨在手术中永久性植入125I粒子治疗脑瘤、肝癌、胆管癌、肺癌、直肠癌、前列腺癌及恶性畸胎瘤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经穿刺活检、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的肿瘤患者,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重建肿瘤的三维图像,计算出粒子植入的数量和剂量分布曲线,125I粒子治疗肿瘤处方剂量为60~120 Gy,每例植入粒子6~40颗,中位粒子数为23颗。 结果 随访12个月,肿瘤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24例,无变化5例。12个月总有效率为86.8%。 结论 术中植入125I粒子治疗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125I粒子联合EP方案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析
陆光兵, 刘丽
2010, 34(2): 105-106.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0.02.012
摘要:
核医学技术与方法
131I标记抗胃泌素释放前体单链抗体的制备及其稳定性和免疫活性研究
洪智慧, 周小林, 石怡珍, 刘增礼
2010, 34(2): 107-109.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0.02.013
摘要:
目的 研究抗胃泌素释放前体(ProGRP(31-98))单链抗体(scFv)的131I标记方法,并对其标记后的稳定性和免疫活性进行分析。 方法 采用氯胺-T法碘化标记制备131I-anti-ProGRP(31-98) scFv,凝胶柱层析法分离纯化标记产物,利用纸层析法测定标记物的标记率、放化纯和稳定性,通过细胞结合试验测定131I-anti-ProGRP(31-98) scFv的免疫活性。 结果 131I-anti-ProGRP(31-98)标记率为93.35%。标记产物纯化后即刻放化纯为98.49%,在37℃水浴箱中放置24 h后放化纯为94.59%,48 h后测定仍大于90%,与正常人血清充分混合24 h后放化纯为85.16%,48 h测定大于80%。131I-anti-ProGRP(31-98) scFv对人小细胞肺癌NCI-H446和肺腺癌A549细胞株的免疫结合率分别为85.36%和21.02%。 结论 131I-anti-ProGRP(31-98) scFv的标记率高,且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免疫活性,有望成为高表达ProGRP的恶性肿瘤放射免疫显像及治疗药物,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提高负荷-再分布201Tl心肌显像结果可比性的方法探讨
贺小红, 袁建伟, 袁白虹, 梁伟棠
2010, 34(2): 110-112.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0.02.014
摘要:
目的 以负荷显像参数为比较基础,通过理论推算,探讨缩小再分布显像总计数与负荷者差异的方法,从而提高负荷-再分布201Tl心肌显像诊断结果的可比性。 方法 应用相同参数分别在6 min内和(200.61±13.64)min,对54例患者行负荷-再分布心肌显像,比较二者的总计数、平均每帧计数、计数率和相同层面心肌图像最大计数的差异及其平均值和平均百分比;计算要达到负荷时的总计数,再分布显像数据采集平均每帧需要增加的时间。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作t检验分析。 结果 再分布显像的总计数、平均每帧计数、计数率和相同层面心肌图像最大计数比负荷者平均分别下降了(25.29±0.05)%、(28.44±0.09)%、(25.29±0.05)%和(33.48±0.05)%(t=34.56、23.33、34.56和27.61,P值均为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要达到或接近负荷显像时的总计数,再分布显像数据采集时间平均每帧需增加(13.80±3.68)s,平均增加幅度为(34.49±0.09)%(t=27.56,P=0.000)。 结论 理论上,适当增加再分布显像数据采集时间,可以增加负荷-再分布201Tl心肌显像结果的可比性。
统筹合理安排核医学影像检查项目的探讨
赵继华, 方芳, 洪愉, 宋武战, 陈翼, 杨洪文
2010, 34(2): 113-115.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0.02.015
摘要:
目的 根据核医学影像检查的显像原理、过程及图像处理不同于其他常规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的特点,通过长期工作实践,结合单位实际,找出一套切实可行、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统筹检查流程。 方法 根据核医学影像检查的目的和特点,将各种检查根据其注射药物所需的等待时间和设备状态进行分类,然后对预约患者所做的检查进行分析,以采集的图像达到诊断要求并符合质控标准为前提,以最短时间内完成最多检查病例数为工作效率和统筹依据,进行患者检查的安排。 结果 在整个工作日里,患者检查过程井然有序,工作人员配合流程顺畅,所获取的诊断图像达到诊断要求,并符合质控规范,患者得到了正确的诊断。 结论 通过长期的工作实践,结合实际,能找出一套比较适合实际并切实可行且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统筹检查流程。
放射生物学
五鹤续断对辐射损伤小鼠保护作用的研究
习忻, 刘韩英, 徐先早, 朱继华
2010, 34(2): 116-119.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0.02.016
摘要:
目的 研究五鹤续断(WHDA)注射液对辐射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方法 将160只昆明种雌性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照射组和低剂量WHDA+照射组、高剂量WHDA+照射组,观察其30 d存活率;测定辐射后6 h、3 d、6 d、9 d小鼠的外周血象;测定辐射后小鼠的胸腺、脾脏和肝脏质量;测定辐射后小鼠外周血和肝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及丙二酰二醛(MDA)水平。 结果 WHDA可提高辐射后小鼠的存活率,对其白细胞及血小板的数量变化有显著影响,但对其胸腺、脾脏、肝脏质量均无明显影响。WHDA还能显著提高辐射后小鼠的SOD活性,增加GSH水平,降低MDA水平。 结论 WHDA对辐射损伤小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Ad-Rb94联合γ射线照射对食管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陈凤华, 李进, 谭志军, 姜恩海, 宋力, 王欣茹, 王芹
2010, 34(2): 119-121.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0.02.017
摘要:
目的 探讨人视网膜母细胞瘤94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Ad-Rb94)联合γ射线对人食管癌细胞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培养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β-半乳糖苷酶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Ad-LacZ)对照组、Ad-Rb94组、γ射线照射组和Ad-Rb94联合γ射线照射组(联合组),Ad-LacZ和Ad-Rb94于体外转染人食管癌EC109细胞系,转染6 h后进行4 Gy 137Cs γ射线照射,用噻唑蓝法检测细胞的生长抑制率。 结果 Ad-Rb94组、γ射线照射组和联合组对EC109细胞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联合组抑制率最高(40.30±4.2)%,明显高于Ad-Rb94组(18.3±0.4)%和γ射线照射组(27.40±2.9)%(χ2=7.91, χ2=5.82,P < 0.05);γ射线照射组与Ad-Rb94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2, P < 0.05)。 结论 Ad-Rb94联合γ射线照射对食管癌细胞的抑瘤作用具有协同效应,能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临床放射医学
股骨头无菌坏死弥散加权成像的临床应用
张洪胜, 许祖闪, 于萍萍
2010, 34(2): 122-125.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0.02.018
摘要:
目的 对股骨头无菌性坏死(FHN)患者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影像学特征进行总结分析,为FHN的诊断提供依据。 方法 对22名股骨头正常者及42例FHN患者的磁共振信号分布及表观弥散系数(ADC)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股骨头正常者T1加权像及T2加权像呈均匀高信号,DWI为低信号;FHN患者的T1加权像呈低信号和稍低信号,T2加权像呈不均匀高信号和稍高信号,DWI呈不均匀高信号。股骨头正常者、FHN患者病变周围区和中央区的ADC分别为(0.000~0.036)×10-3mm2/s、(0.111~0.311)×10-3mm2/s和(0.845~1.397)×10-3mm2/s,三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384.28,P < 0.05)。 结论 FHN患者的DWI信号分布及ADC与股骨头正常者相比,具有明显的特异性,可用于对FHN患者的明确诊断,并可根据ADC的测量对骨髓病变进行量化分析。
CT灌注源图像在诊断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
侯朝华, 侯艳红, 侯华森
2010, 34(2): 125-129.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0.02.019
摘要:
目的 探讨CT灌注源图像(CTPSI)在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时间 < 9 h)的患者行“一站式”CT检查,根据动脉期与静脉期CTPSI Alberta卒中早期CT评分(ASPECTS)的不同将100例患者分为2组:有延迟灌注组和无延迟灌注组。分析基线平扫CT、动脉期及静脉期CTPSI ASPECTS,并与随访影像ASPECTS进行对照。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动脉期CTPSI与静脉期CTPSI ASPECTS之间的统计学差异;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基线“一站式”CT各个影像学形态ASPECTS与随访影像ASPECTS之间的线性依存关系。 结果 100例患者分为有延迟灌注组42例和无延迟灌注组58例。基线平扫CT、动脉期、静脉期和随访影像的ASPECTS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在有延迟灌注组分别为:8.0(6.0~10.0)、7.0(1.0~8.0)、8.0(3.0~10.0)、7.5(0~10.0);在无延迟灌注组分别为:8.0(1.0~10.0)、7.5(1.0~10.0)、8.5(1.0~10.0)、7.0(0~10.0)。在无延迟灌注组,动脉期与静脉期CTPSI ASPECT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0,P=0.459),而在有延迟灌注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8,P= 0.001)。在无延迟灌注组,基线影像ASPECTS(平扫CT、动脉期及静脉期CTPSI)与随访影像ASPECTS均存在正相关(r值分别为0.879、0.902、0.945,P值均 < 0.01);在有延迟灌注组,静脉期CTPSI与随访影像ASPECTS的相关性最好(r=0.831, P=0.004)。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只有静脉期CTPSI与随访影像ASPECTS之间的线性关系有统计学意义:无延迟灌注组,标准化回归系数β= 0.946,P < 0.001;有延迟灌注组,β=0.714,P=0.003。 结论 CTPSI显示无延迟灌注者不存在缺血半暗带,提示不适合溶栓治疗;有延迟灌注者提示存在缺血半暗带,是溶栓治疗的重要依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