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是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医药学学术期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统一领导的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创刊于1977年,曾用刊名《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月刊,国内统一刊号:CN12-1381/R,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4114,大16开本精美印刷,全国公开发行。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主要以放射医学与核医学及相关学科中的科研和临床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以论著、综述、国际学术会议报道等为主要形式,着重报道国内外在放射医学与核医学两大领域中理论与实践的新动态、新进展、新技术和新经验,强调文章的科学性和时效性。本刊涉及的主要专业有实验核医学、临床核医学、放射生物学、临床放射医学、辐射剂量、损伤与防护、放射性标记药物、分子生物学技术、辐射与安全以及相关的标准与法规等。

为便于国际交流,本刊刊用稿件的摘要和图表均采用中英文对译,并附有英文目次页。有来自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的多位国外专家和国内的130多位的知名专家担任编委和通讯编委。本刊及时跟踪和介绍国内外在放射医学与核医学领域的研究和发展趋势,充分反映其关注热点和研究动向,对我国放射医学与核医学的科研、临床及教学等工作的开展、科学人才的培养等起到了积极作用。

查看全部

期刊信息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编  辑: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出  版:《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052,北京市西城区东河沿街69号 电话(传真):(010)51322059

总 编 辑:樊赛军

编辑部主任:宋娜玲

地  址:天津市南开区白堤路238号

电  话:86-22-58089989
86-22-85682389

传  真:86-22-58089989

标准刊号:ISSN 1673-4114
CN 12-1381/R

邮发代码:6-102

广告经营许可证:津工商广字1201044000168

订  购:全国各地邮政局

邮  箱:gjfh2006@irm-cams.ac.cn

定  价:30元/期,全年360元

微信公众号

官网二维码

杂志微平台

显示方式:
胃癌新型PET分子探针的研发进展
丁缙, 朱华, 杨志
当前状态: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211016-00346
[摘要](456) [HTML全文](425)
摘要: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生物学和遗传学上具有显著的肿瘤异质性。PET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实时在体的检查方法。使用PET显像进行早期检测、治疗计划制定和疗效监测有助于辅助诊断、预后,有利于提高胃癌五年生存率,并帮助临床医师诊断,鉴别其异质性,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因此,以PET显像为应用基础的胃癌特异性探针研究得到了研究者的高度重视。本文总结了胃癌特异性靶点及其对应探针的热点研究,并阐述和分析了其发展历程和研究成果,希望为胃癌新型PET显像探针的研发提供参考和指导。
优先发表栏目展示本刊经同行评议确定正式录用的文章,这些文章目前处在编校过程,尚未确定卷期及页码,但可以根据DOI进行引用。
显示方式:
儿童多发性大动脉炎主动脉CT血管成像的影像特征
王佳, 牛俊巧, 李晓娟, 刘焱
当前状态: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210002-00341
[摘要](520) [HTML全文](460) [PDF 2465KB](0)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多发性大动脉炎(TA)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的影像特征及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1例TA患儿的临床资料、影像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男患儿1例、女患儿10例(青春期女童8例),年龄(14.3±3.7)岁,病程(24.3±37.9)个月。所有患儿均行胸腹部CT平扫、CTA及其后处理检查,包括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和曲面重建。分析儿童TA的影像特征,判断Numano分型,观察主动脉及其分支、肺动脉受累的范围和程度,管壁(增厚、钙化、高密度环征、低密度环征、不均匀强化)、管腔(狭窄、扩张、正性重塑)及血管周围脂肪组织情况。 结果 11例TA患儿中,活动期9例(81.8%,9/11),并发高血压10例(90.9%,10/11),伴发全身症状5例(45.5%,5/11),伴心脏症状4例(36.4%,4/11)伴中枢神经系统症状3例(27.3%,3/11),其中1例并发高血压脑病(9.1%,1/11)。C反应蛋白升高、血红蛋白减低各5例(45.5%,5/11),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升高各4例(36.4%,4/11)。Numano分型最常见的为Ⅳ、Ⅴ型,共10例(90.9%,10/11),降主动脉受累11例(100%,11/11),肾动脉受累10例(90.9%,10/11),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受累5例(45.5%,5/11),肺动脉受累2例(18.2%,2/11)。11例(100%,11/11)TA患儿CT平扫管壁密度均增高,呈高密度环征。9例(81.8%,9/11)活动性患儿有血管周围脂肪组织浑浊,3例(27.3%,3/11)管壁钙化。11例患儿CTA中主动脉及其分支均有弥漫性、多节段受累,管壁均增厚(3.1±0.9)mm并伴有不均匀强化。8例(72.7%,8/11)壁内层呈低密度环征。主动脉分支中肾动脉狭窄发生率最高,2例(18.3%,2/11)肺动脉受累管腔均狭窄和(或)闭塞,4例主动脉扩张(36.4%,4/11)。 结论 主动脉CTA可清晰显示主动脉及其分支、肺动脉,全面显示受累血管的情况。分析儿童TA的CTA影像特征,对该病的筛查、诊断及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造血干细胞核辐射损伤发生机制及防治新认识
王军平
当前状态: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309013-00347
[摘要](160) [HTML全文](130) [PDF 997KB](1)
摘要:
增强CT熵特征联合传统影像征象对胸腺上皮性肿瘤危险程度的鉴别诊断
苏秀芳, 徐坤财, 段晓蓓, 冯宝, 陈业航, 李坤炜, 李荣岗, 陈相猛
当前状态: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211010-00345
[摘要](318) [HTML全文](283) [PDF 3895KB](0)
摘要:
目的 探讨增强CT熵特征联合传统影像征象的组合模型鉴别诊断胸腺上皮性肿瘤(TET)危险程度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21年5月在江门市中心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经手术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的TET患者178例[男性83例、女性95例;年龄(52.7±12.4)岁,范围26~83岁],按照组织病理学亚型分为低危组(A、AB和B1型)和高危组(B2和B3型)。将全部患者进一步分为训练集(n=86)、内部验证集(n=51)、外部验证集(n=41),其中内部验证集和外部验证集合称为全部验证集(n=92),训练集和验证集分别用于预测模型的过程构建和效能评价。记录TET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病灶的传统CT征象。应用MATLAB R2016平台的开发软件,在增强CT静脉期图像上定量提取、筛选熵特征。通过Mann-Whitney U检验筛选有鉴别价值的熵特征,采用极限学习机(ELM)分类算法计算熵特征权重和熵标签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构建临床模型、熵模型和组合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比3个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 结果 178例患者中,低危组TET患者83例[男性38例、女性45例;年龄(52.8±12.4)岁,范围26~83岁];高危组TET患者95例[男性45例、女性50例;年龄(52.0±12.0)岁,范围27~80岁]。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T征象中周围侵犯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8,P=0.024)。共提取初始熵特征1680个,最终筛选到21个核心熵特征,通过ELM计算得出训练集中低危组熵标签值为(0.519±0.21),明显低于高危组(0.997±0.2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47,P<0.001)。熵模型在训练集、内部验证集、外部验证集和全部验证集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29、0.832、0.802、0.8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周围侵犯(OR:6.343;95%CI:1.009~36.604;P=0.039)和熵标签值(OR:20.145;95%CI:5.887~68.936;P<0.001)是预测TET危险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共同构建的组合模型在训练集、内部验证集、外部验证集和全部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941、0.871、0.819、0.840。 结论 基于胸部增强CT图像的熵特征可以定量评估TET的危险程度;周围侵犯和熵标签值构建的组合模型的诊断效能最高,可以精准指导TET患者的术前治疗策略。
硅胶片对90Sr-90Y敷贴治疗瘢痕疙瘩中放射性皮炎预防作用的研究
陈越虹, 陆勤, 黄忆云, 罗全勇, 沈晨天
当前状态: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209009-00334
[摘要](1393) [HTML全文](1213) [PDF 1484KB](3)
摘要:
目的 研究90Sr-90Y敷贴治疗瘢痕疙瘩中硅胶片对放射性皮炎的预防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接受90Sr-90Y敷贴治疗的175例瘢痕疙瘩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 81例、女性94例,年龄(27.2±3.7)岁。采用信封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7例)、1 mm厚硅胶片保护组(55例)、2 mm厚硅胶片保护组(63例)。所有患者均使用90Sr-90Y敷贴器进行多次小剂量治疗,1 mm厚硅胶片保护组患者和2 mm厚硅胶片保护组患者分别使用1 mm、2 mm厚硅胶片对病灶周围皮肤进行保护。采用美国肿瘤放疗学会的放射性皮炎分级标准对3组患者的放射性皮炎进行分级,比较各组患者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分析治疗疗程及硅胶片保护对发生严重放射性皮炎的影响。计量资料的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3组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均采用卡方检验,并采用单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对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1 mm厚硅胶片保护组和对照组患者放射性皮炎发生率(83.6% 对89.5%)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15,P>0.05);与对照组和1 mm厚硅胶片保护组相比,2 mm厚硅胶片保护组的放射性皮炎发生率显著降低(89.5% 对83.6% 对 54.0%),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108、11.738,均P<0.05)。1 mm厚硅胶片保护组患者总体放射性皮炎的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1.05±0.65 对 1.37±0.7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9,P<0.05),2 mm厚硅胶片保护组患者放射性皮炎的严重程度(0.63±0.66)低于对照组和1 mm厚硅胶片保护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749、3.473,均P<0.05)。90Sr-90Y敷贴治疗疗程的增加会使瘢痕疙瘩患者严重放射性皮炎发生的风险增加(OR=2.348,95%CI :1.524~3.618,P<0.001),不同厚度硅胶片的使用可降低严重放射性皮炎的发生风险(1 mm厚硅胶片:OR=0.273,95%CI: 0.109~0.685,P<0.01;2 mm厚硅胶片:OR=0.099,95%CI:0.034~0.293,P<0.001)。 结论 90Sr-90Y敷贴治疗瘢痕疙瘩患者时,使用2 mm厚硅胶片保护周围正常皮肤组织,能够显著降低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近距离放疗在瘢痕疙瘩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苏文星, 黄彪, 张舒羽, 余道江
当前状态: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206011-00337
[摘要](785) [HTML全文](708) [PDF 1194KB](1)
摘要:
瘢痕疙瘩是一种纤维增生性疾病,通常由伤口愈合异常引起,手术切除后极易复发。近年来,近距离放疗的应用大大降低了瘢痕疙瘩切除后的复发率,疗效显著。笔者就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几种近距离放疗方法进行综述,为临床医师和相关领域科研工作者对瘢痕疙瘩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18F-FDG PET/MRI在存活心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张政, 胡晨曦, 赵军
当前状态: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302015-00342
[摘要](594) [HTML全文](513) [PDF 1164KB](0)
摘要:
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MRI存活心肌显像一直受到临床特别是心内科医师的关注,PET和MRI均可在缺血性心肌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发挥独特价值,一体化PET/MRI设备为探索其整合价值提供了新平台。笔者通过回顾缺血性心肌病的病理生理学、PET心肌显像的特点和MRI的临床应用情况,梳理近10年来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对PET/MRI存活心肌显像的特点及其临床价值进行综述,为PET/MRI存活心肌显像临床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基于MRI DWI的影像组学模型对骨肉瘤新辅助化疗疗效的评估价值
于荭, 张胜男, 段丽莎, 孔蒙娟, 崔建岭
当前状态: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211019-00344
[摘要](441) [HTML全文](389) [PDF 1800KB](0)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MRI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影像组学模型对骨肉瘤新辅助化疗疗效的评估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15年6月至2017年11月经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且在接受新辅助化疗前、后均行MRI检查的41例骨肉瘤患者[男性26例、女性15例,年龄(22.0±11.0)岁,范围11~49岁]的病历及影像资料。根据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将肿瘤组织坏死率≥90%者纳入疗效好组,<90%者纳入疗效差组。分别于新辅助化疗前、化疗一期结束后5 d内和完成整个化疗后测量所有患者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分别记为ADC0、ADC1、ADC2),比较疗效好组和疗效差组ADC间的差异。于化疗一期结束后的DWI(b=1000 s/mm2)和ADC图像上手动勾画病灶的感兴趣区,提取影像组学特征,用随机分组法将数据按6∶4的比例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采用smote算法对训练集上的数据进行扩充,采用方差阈值、SelectKbest、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法进行影像组学特征筛选,采用逻辑回归分类器构建出影像组学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传统影像学(ADC)及影像组学模型对骨肉瘤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效能。 结果 疗效好组10例、疗效差组31例。2组患者的ADC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5±0.05)×10−3 mm2/s对(1.05±0.05)×10−3 mm2/s,t=1.14,P>0.05)];疗效好组的ADC1、ADC2高于疗效差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44±0.10)×10−3 mm2/s对(1.10±0.06)×10−3 mm2/s,t=−2.92,P<0.05;1.68(1.55,1.85)×10−3 mm2/s对(1.33±0.06)×10−3 mm2/s,Z=−2.61,P=0.009]。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ADC1≥1.34×10−3 mm2/s时,其对骨肉瘤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的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81%,曲线下面积(AUC)为0.797(95%CI=0.629~0.965);当ADC2≥1.51×10−3 mm2/s时,其对骨肉瘤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的灵敏度为90%,特异度为71%,AUC为0.777(95%CI=0.588~0.967)。从化疗一期结束后的DWI和ADC图像中共提取出1409个影像组学特征,按6∶4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24(疗效好:6,疗效坏:18)∶17(疗效好:4,疗效坏:13],将训练集数据扩充为70(疗效好:20,疗效坏:50),经影像组学特征筛选后,最终得到5个最优影像组学特征,包括InterquartileRange、Skewness、Uniformity、Median、Maximum。采用逻辑回归分类器构建影像组学模型,训练集中该模型预测骨肉瘤新辅助化疗疗效的ROC曲线的AUC为0.881(95%CI=0.811~0.942),灵敏度为90%,特异度为74%;测试集中AUC为0.769(95%CI=0.515~0.933),灵敏度为75%,特异度为69%。 结论 基于MRI DWI的影像组学模型在评估骨肉瘤新辅助化疗疗效中的效能优于传统影像学(ADC),在临床应用中潜力较大。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ET在前列腺癌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刘珊, 吕哲昊, 付鹏, 赵长久
当前状态: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302010-00343
[摘要](600) [HTML全文](530) [PDF 1169KB](0)
摘要:
前列腺癌(PCa)是男性最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在PCa表达中具有特异性。放射性核素标记的 PSMA PET在PCa早期诊断、分期和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笔者就PSMA PET在PCa诊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同肾脏深度估算公式校正SPECT/CT肾动态显像对计算活体肾移植供者GFR的影响
刘岩, 薛建军, 王岐, 许惠, 丁蕊娜, 闫青丹, 高蕊, 杨爱民
当前状态: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210024-00340
[摘要](505) [HTML全文](425) [PDF 1635KB](0)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肾脏深度估算公式校正SPECT/CT肾动态显像对计算活体肾移植供者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7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术前行99Tcm-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DTPA)肾动态显像的127例健康肾移植供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6例、女性91例,年龄(49.2±7.3)岁。以CT实测肾脏深度计算GFR为参考方法,分别对Tønnesen公式及Itoh公式估算肾脏深度及相对应的GFR进行对比研究;不符合正态性分布的计量资料各公式间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及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各公式间的相关性。 结果 CT实测左、右肾脏深度[7.03(6.34,7.67) cm、7.21(6.51,8.13) cm]明显大于Tønnesen公式[5.66(5.30,6.06) cm、5.70(5.33,6.10) cm]、Itoh公式估算的肾脏深度[6.70(6.33,7.10) cm、6.88(6.52,7.26) cm],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左肾:Z=−9.53、−3.77,均P<0.001;右肾:Z=−9.73、−4.64,均P<0.001);CT实测肾脏深度与Tønnesen公式、Itoh公式估算肾脏深度间具有正相关性(左肾:r=0.330、0.331,均P<0.001;右肾:r=0.359、0.358,均P<0.001)。CT实测肾脏深度相对应的左、右肾GFR[46.4(39.9,52.0) ml/min、46.0(40.5,54.9) ml/min]大于Tønnesen公式[36.6(33.0,41.9) ml/min、36.2(32.1,40.1) ml/min]和 Itoh公式计算的左、右肾GFR [43.2(39.4,49.8) ml/min、43.8(39.4,48.7) ml/min],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左肾:Z=−9.52、−3.76,均P<0.001;右肾:Z=−9.73、−4.75,均P<0.001);CT实测与Tønnesen公式及Itoh公式估算肾脏深度相对应的GFR间具有正相关性(左肾:r=0.476、0.476,均P<0.001;右肾:r=0.386、0.539,均P<0.001)。 结论 Tønnesen公式及Itoh公式估算肾脏深度计算的GFR适用于常规肾脏疾病的筛查及评估;对于肾脏GFR要求更为严格的肾移植供体,应以CT实测肾脏深度校正SPECT/CT计算GFR。
POEMS综合征18F-FDG PET/CT显像一例及文献复习
隋玉栋, 郭兴隆, 路月, 高山, 王清, 王艳丽
当前状态: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209006-00339
[摘要](503) [HTML全文](420) [PDF 1977KB](0)
摘要:
笔者报道了1例多发性周围神经病、脏器肿大、内分泌病变、M蛋白和皮肤病变(POEMS)综合征累及右侧髂骨的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的病例,并通过文献复习回顾总结了POEMS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及18F-FDG PET/CT的影像表现。POEMS综合征18F-FDG PET/CT显像的报道较多,但影像表现只累及右侧髂骨的病例较少见。了解POEMS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有助于获取更多的信息并进行准确诊断。
RECIL对NHL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预后评估及与Lugano标准的对比研究
于青青, 赵铭, 田蓉蓉, 原凌, 林艳梅, 王晋波, 贾媛
当前状态: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301009-00338
[摘要](663) [HTML全文](589) [PDF 1929KB](0)
摘要:
目的 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后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淋巴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L)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的预后评估的价值并与Lugano标准进行对比研究。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21年11月于山西省肿瘤医院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确诊的86例NHL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其中男性63例、女性23例,年龄34.0(22.0,47.0)岁。所有患者均在ASCT前后行18F-FDG PET/CT显像。根据RECIL在ASCT后对所有患者进行疗效评价,依据患者疗效评价结果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轻微缓解(MiR);无效组:疾病稳定(SD)、疾病进展(PD)。依据Lugano标准在ASCT后对所有患者进行疗效评价,将患者分为完全缓解组(CR)、部分缓解组(PR)、无效组(SD+PD);依据RECIL将患者分为:完全缓解组(CR)、部分缓解组(PR+MiR)、无效组(SD+PD),随访分析患者3年总生存(OS)期情况。采用卡方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18F-FDG PET/CT参数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筛选影响ASCT后NHL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采用Kappa检验评价RECIL和Lugano标准评估NHL患者ASCT后疗效的一致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RECIL与Lugano标准完全缓解组、部分缓解组和无效组间3年OS率的差异;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3组间3年OS率的差异;采用ROC曲线比较RECIL及Lugano标准对3年OS率的预测效能。 结果 有效组与无效组患者移植后SUVmax[1.3(1.0,2.0)对5.2(4.8,8.9)]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149,P<0.05),有效组移植前化疗方案数<2次的患者占比[65.7%(44/67)]高于无效组[21.1%(4/19)],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49,均P<0.001),有效组一线巩固治疗组的患者[83.6%(56/67)]占比高于无效组[31.6%(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897,P<0.001)。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ECIL(HR=0.021,95%CI:0.003~0.155,P<0.001)、移植后SUVmaxHR=1.177,95%CI:1.087~1.274,P<0.001)、移植前化疗方案数(HR=6.197,95%CI:1.338~28.711,P<0.05)和移植时机(HR=8.808,95%CI:2.289~33.891,P<0.01)是NHL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ECIL是NH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0.040,95%CI:0.004~0.439,P<0.01);RECIL与Lugano标准对NHL患者ASCT后的疗效评价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77,P<0.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RECIL与Lugano标准的完全缓解组、部分缓解组和无效组3年OS率(2.0%对0对52.0%,2.0%对0对45.5%)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727、33.646,均P<0.001)。RECIL预测3年OS率的AUC略高于Lugnao标准的AUC(0.884对0.865,P>0.05)。 结论 ASCT后RECIL可以准确评估NHL患者的预后,RECIL与Lugano标准对NHL患者ASCT后的预后评价作用接近。
99Tcm-DTPA SPECT/CT眼眶显像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张瑞琪, 闫春芳, 孙斌
当前状态: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301008-00335
[摘要](2017) [HTML全文](1810) [PDF 1262KB](3)
摘要: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健康以及社会经济都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在该病的早期活动期进行治疗的效果较好,该病的活动性分期目前主要采用临床活动性评分(CAS),其存在较多不足之处。近年来,99Tcm-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DTPA) SPECT/CT眼眶显像在TAO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随访中都显示出重要价值,其可以与CAS互相补充,应用前景广阔。笔者总结了目前该领域的研究进展,突出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以期建立标准化的采集和结果分析共识,进一步研究一种新的TAO筛选工具,将99Tcm-DTPA SPECT/CT眼眶显像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以便更加精准便捷地指导临床。
两种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测定试剂盒的研制及其对早期肿瘤的诊断价值探讨
王立凯, 范文红, 杨思思, 邓德文, 谌红彬, 张文杰
当前状态: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304024-00331
[摘要](1328) [HTML全文](1133) [PDF 663KB](0)
摘要:
目的 研制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hVEGF)放射免疫测定(RIA)试剂盒和化学发光免疫测定(CLIA)试剂盒,探讨其在早期肺癌和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以2种试剂盒的技术指标为参考依据建立检测方法,确定磁微粒包被工艺方法及125I和吖啶酯标记抗体的工艺方法,并评价2种试剂盒的分析灵敏度、精密度、回收率。通过检测临床癌症(早期肺癌和结直肠癌)患者和正常人血清样本中hVEGF,评价2种试剂盒对早期肿瘤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2组间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 磁微粒与包被抗体的最佳比例为1 ml磁微粒∶1 mg 抗体;125I与标记抗体的最佳比例为1.5 mCi 125I∶0.1 mg抗体,吖啶酯与标记抗体的最佳比例为25 μg吖啶酯∶0.2 mg抗体。RIA和CLIA试剂盒的分析灵敏度分别为17.6和9.2 pg/ml。在精密度方面,CLIA试剂盒的批内变异性略高于RIA试剂盒,而批间变异性略低于RIA试剂盒。RIA和CLIA试剂盒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3.28%和101.85%,说明CLIA试剂盒检测的准确率更高。在临床样本检测方面,2种试剂盒对早期肺癌和结直肠癌的临床诊断灵敏度均可达90%以上。癌症患者与正常人hVEGF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712~16.333,均P<0.01)。 结论 2种试剂盒各项技术指标较好,其中CLIA试剂盒的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更高,在早期肺癌和结直肠癌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显示方式:
封面
2023 年 8 期封面
2023, 47(8).  
[摘要](219) [PDF 2117KB](7)
摘要:
2023 年 8 期目录
2023, 47(8): 1-4.  
[摘要](229) [HTML全文](179) [PDF 922KB](4)
摘要:
专家论坛
推动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工作走中国道路
谭建
2023, 47(8): 457-460.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307033-00336
[摘要](683) [HTML全文](625) [PDF 1259KB](27)
摘要:
临床研究
Ⅰ ~ⅢB期可切除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及高分辨率CT影像特征与EGFR基因突变的相关性研究
尹凯文, 魏巍, 熊海林, 黄锦贤, 代海洋
2023, 47(8): 461-467.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212015-00320
[摘要](3165) [HTML全文](2819) [PDF 1574KB](6)
摘要:
目的 探讨Ⅰ ~ⅢB期可切除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及高分辨率CT(HRCT)影像特征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于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行手术切除、术后行EGFR基因检测且临床分期为Ⅰ ~ⅢB期的周围型NSCLC患者164例,其中男性86例、女性78例,年龄(60.3±9.3)岁。根据EGFR基因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EGFR基因突变型组和野生型组,分析患者的临床及HRCT影像特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筛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对构建的回归模型的诊断效能进行评估。 结果 164例NSCLC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型组114例(69.51%)、野生型组50例(30.49%)。与EGFR野生型组比较,EGFR基因突变型组多见于女性、年龄<60岁、无吸烟史、病理类型为肺腺癌的患者,且2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91、−4.71、34.64,Fisher确切概率法,均P<0.05)。HRCT影像特征中,EGFR基因突变型组肿瘤最大径小于野生型组[(2.52±1.51) cm对(4.12±6.07) cm],且肿瘤多位于右肺,密度类型多为磨玻璃影和(或)混合磨玻璃影,多伴有分叶征、支气管充气征和胸膜牵拉征,与EGFR野生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4,χ2=10.13~19.05,均P<0.05)。2组患者在术后临床分期、癌胚抗原水平、肿瘤伴有毛刺征、坏死、血管集束征、空泡征、空洞征、胸腔淋巴结肿大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40~2.33,Fisher确切概率法,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无吸烟史(OR=0.225,95%CI:0.066~0.764)和肿瘤伴有分叶征(OR=3.344,95%CI:1.079~10.360)是EGFR基因突变的独立预测因子(均P<0.05),回归模型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858。 结论 Ⅰ ~ⅢB期可切除周围型NSCLC的临床及HRCT影像特征与EGFR基因突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对指导临床评估患者情况有重要意义。
两种放疗计划系统用于鼻咽癌螺旋断层调强放疗计划的剂量学比较
苏灿森, 孙文钊, 黄晓延
2023, 47(8): 468-476.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206001-00333
[摘要](1358) [HTML全文](1120) [PDF 1491KB](6)
摘要:
目的 比较Ray Station 7(V6.99)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TOMO)(Hi-Art@V5.1.3)2种放疗计划系统设计鼻咽癌螺旋断层调强放疗计划的剂量学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至12月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完成TOMO治疗计划的15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44.0±17.7)岁,按照与TOMO治疗计划系统相同的计划设置参数和临床剂量学的要求,在Ray Station 7治疗计划系统中设计TOMO计划。比较2种治疗计划系统设计的计划质量,分析100%、95%处方剂量覆盖靶区的体积占靶区总体积的百分比(V100、V95),覆盖靶区1%、98%、99%体积的剂量(D1%、D98%、D99%),均匀性指数(HI)和适形指数(CI),重要危及器官的剂量学指标,计划优化时间和计划执行时间。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的双侧检验。 结果 Ray Station 7和TOMO 计划的鼻咽癌原发病灶的计划靶区(PTVnx)的V100[(97.5±2.1)%对(94.9±3.9)%],原发病灶侵犯区域的计划靶区(PTV1)的V100[(98.5±1.4)%对(99.1±0.9)%]、V95[(99.3±0.7)%对100.0%],以原发病灶侵犯区域的临床靶区(CTV1)和双侧淋巴结病灶的大体肿瘤靶区(GTVnd)外扩+GTVnd所在淋巴引流区+需要预防性放疗的阴性淋巴引流区的计划靶区(PTV2)的V100[(98.6±1.1)%对(98.9±0.9)%]、V95[(99.1±0.9)%对(99.8±0.2)%]、CI[(74.8±5.7)%对(79.2±8.3)%],基于脊髓外扩形成的计划危及器官靶区(PRV-SC)中包绕1 ml体积的等剂量线对应的剂量(D1 ml)[(3 750.0±250.0) cGy对(3 443.6±309.3) cGy]、40和30 Gy对应的等剂量线包绕的体积占PRV-SC的百分比{V40 Gy[(0.7±0.7)%对(0.1±0.1)%]、V30 Gy[(52.3±29.1)%对(44.6±22.9)%]}、平均剂量(Dmean)[(2 705.5±535.5) cGy对(2 619.4±413.9) cGy],右侧颞叶的Dmean[(1 639.5±594.5) cGy对(2 150.3±735.6) cGy]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6~6.71,均P<0.05)。PTVnx的V95[(99.7±0.3)% 对(99.8±0.2)%]、D1%(7 008.5±746.5) cGy对(6 996.0±767.0) cGy]、D98%[(6 628.0±577.0) cGy对(6 548.8±577.3) cGy]、HI[(6.2±2.7)% 对(6.3±2.6)%]、CI[(59.8±26.1)% 对(64.0±24.3)%],双侧淋巴结病灶的计划靶区(PTVnd)的V100[(98.5±1.5)%对(98.1±1.9)%、(98.7±1.2)%对(96.6±3.4)%]、V95[(99.7±0.3)% 对100.0%、100% 对100%]、D99%[(6 511.0±500.9) cGy对(6 487.1±483.5) cGy、(6 496.0±484.0) cGy对(6 493.3±466.9) cGy]、D1%[(6 824.0±571.0) cGy对(6 815.7±562.6) cGy、(6 851.0±583.0) cGy对(6 807.0±587.5) cGy]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1~0.90,均P>0.05)。危及器官PRV-SC中50 Gy对应的等剂量线包绕的体积占PRV-SC的百分比(V50 Gy)[(0.03±0.03)%对0],基于脑干外扩形成的计划危及器官靶区(PRV-BS)的Dmean[(2 511.0±792.0) cGy对(2 397.0±310.6) cGy]、D1%[(4 880.0±1 600.0) cGy对(5 254.6±755.1) cGy]、60 Gy对应的等剂量线包绕的体积占PRV-BS体积的百分比(V60 Gy)[(1.6±1.6)%对(3.6±3.6)%],双侧腮腺Dmean[(3 986.5±836.5) cGy对(3 953.1±425.6) cGy、(4 223.0±708.0) cGy对(4 205.1±800.2) cGy],左侧颞叶Dmean[(1 891.5±845.5) cGy对(2 077.1±573.0) cGy],双侧颞叶中60 Gy对应的等剂量线包绕的体积占颞叶体积的百分比(V60 Gy)[(6.7±6.7)%对(6.5±6.5)%、(4.0±4.0)%对(5.8±5.8)%]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9~1.96,均P>0.05)。Ray Station 7和TOMO 治疗计划系统的剂量均在临床要求范围内。Ray Station 7治疗计划系统用于鼻咽癌的计划优化时间短于TOMO治疗计划系统[(3.00±0.58) min 对 (120.00±17.00) min],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31,P<0.01),二者的计划执行时间相当[(611.0±94.2) s 对 (612.2±94.3) s],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P>0.05)。 结论 2种放疗计划系统设计的鼻咽癌螺旋断层调强放疗计划在剂量学上存在微小差异,均能满足临床要求。Ray Station 7治疗计划系统设计的鼻咽癌螺旋断层调强放疗计划可以明显节约优化时间。
VMAT与IMRT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
魏纯霄, 田含含, 韩济华
2023, 47(8): 477-483.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208015-00325
[摘要](2053) [HTML全文](1793) [PDF 1246KB](1)
摘要:
目的 比较分析容积弧形调强放射治疗(VMAT)与固定野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 在局部晚期宫颈癌延伸野放疗计划中的剂量学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20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56.3±9.1)岁,范围39~78岁,均行CT扫描,对所有患者进行计划靶区(PTV)、转移淋巴结计划靶区(PGTVnd)以及膀胱、直肠、双侧股骨头、 肝、双肾、小肠、脊髓等危及器官的勾画。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IMRT 组和VMAT组,每组10例,分别进行IMRT 和VMAT的放疗计划;其中IMRT 组患者年龄(54.1±7.1)岁,VMAT组患者年龄(58.1±10.8)岁。比较2组患者靶区的剂量参数、危及器官的剂量参数以及机器总跳数、有效治疗时间。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 在PTV中,VMAT组的适形指数(0.81±0.03)高于IMRT组(0.79±0.2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0,P=0.035)。在PGTVnd中,VMAT组的均匀性指数(0.06±0.01)低于IMRT组(0.07±0.0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5,P=0.026)。在膀胱受照射剂量中,VMAT组的V20 Gy(Vx Gy表示接受≥x Gy照射的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比)为(92.64±2.29)%,低于IMRT组的(93.98±1.4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0,P=0.032)。在直肠受照射剂量中,VMAT组的V20 Gy为(92.20±2.21)%,低于IMRT组的(93.68±1.8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2,P=0.028)。在肝受照射剂量中,VMAT组的V10 Gy、V20 Gy分别为(7.73±0.39)%、(5.14±0.68)%,均低于IMRT组的V10 Gy[(7.93±0.10)%]、V20 Gy[(5.51±0.16)%],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72、2.367,P=0.023、0.023)。在小肠受照射剂量中,VMAT组的V20 Gy、V30 Gy、V40 Gy和平均剂量(Dmean)分别为(77.67±4.64)%、(39.21±1.10)%、(18.35±3.05)%和(30.36±3.46) Gy,均低于IMRT组的V20 Gy[(80.24±1.05)%]、V30 Gy[(42.34±6.00)%]V40 Gy[(22.34±6.01)%]和Dmean[(34.23±6.71) Gy],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28~2.628,均P<0.05)。在脊髓受照射剂量中,VMAT组的V20 Gy和Dmean分别为(38.81±2.33)%和(11.46±4.26) Gy,均低于IMRT组的V20 Gy[(42.88±6.19)%]和Dmean[(17.97±7.40) Gy],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52、3.410,P=0.009、0.002)。在左肾受照射剂量中,VMAT组的V20 Gy和Dmean分别为(11.67±2.36)%和(10.02±2.19) Gy,均低于IMRT组的V20 Gy[(15.56±7.50)%]和Dmean[(14.06±7.29) Gy],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16、2.375,P=0.033、0.023)。在右肾受照射剂量中,VMAT组的V20 Gy和Dmean分别为(11.72±2.31)%和(10.07±2.15) Gy,均低于IMRT组的V20 Gy[(16.67±6.92)%]和Dmean[(13.92±7.17) Gy],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30、2.295,P=0.004、0.027)。在左股骨头受照射剂量中,VMAT组的 V10 Gy、V20 Gy、V30 Gy、V40 Gy、V50 Gy及Dmean均低于IMRT组[(74.77±2.33)%对(78.51±7.46)%、(34.37±2.74)%对(38.91±7.20)%、(14.77±2.33)%对(18.51±7.46)%、(2.99±1.03)%对(4.98±3.73)%、(0.48±0.22)%对(0.99±0.65)%、(34.32±2.79) Gy对(38.41±6.67) Gy],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47~3.359,均P<0.05)。在右股骨头受照射剂量中,VMAT组的 V50 Gy为(0.02±0.01)%,低于 IMRT组的V50 Gy[0.03±0.0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7,P=0.005)。VMAT组的机器总跳数为(536.16±42.37),低于IMRT组的(614.44±59.4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62,P<0.001);VMAT组的有效治疗时间为(152.23±0.31) min,短于IMRT组的(453.88±9.94) min,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1.708,P<0.001)。 结论 对于局部晚期宫颈癌,VMAT计划的适形度及均匀性较好,更能保护危及器官,且可减少机器跳数,缩短治疗时间。
基础研究
国产68Ge-68Ga发生器的制备及初步应用评价
陈琳, 邢菲, 冯悦, 刘宁, 秦芝, 陈跃
2023, 47(8): 484-491.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210003-00329
[摘要](1595) [HTML全文](1426) [PDF 2070KB](8)
摘要:
目的 制备国产68Ge-68Ga发生器,通过与进口68Ge-68Ga发生器(德国ITG公司)进行对比,对其进行初步应用评价。 方法 制备68Ge-68Ga发生器,测定其淋洗后初始时间(0)、1、4、12 h的淋洗产物68Ga3+的放射性活度;与进口68Ge-68Ga发生器淋洗产物68Ga3+ 的γ能谱及68Ga3+在正常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进行对比;确定国产68Ge-68Ga发生器淋洗产物标记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11的最佳标记条件及产物的放射化学纯度;对比国产与进口68Ge-68Ga发生器淋洗产物标记的68Ga-PSMA-11在22Rv1前列腺癌肿瘤模型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LSD法进行检验。 结果 国产68Ge-68Ga发生器在淋洗后初始时间(0)、1、4、12 h的淋洗产物68Ga3+的放射性活度分别为125.8、74.0、118.4、111.0 MBq。国产与进口68Ge-68Ga发生器淋洗产物68Ga3+的γ能谱高度一致,在正常小鼠体内的分布基本没有差异,均在心脏呈现放射性高摄取。国产68Ge-68Ga发生器淋洗产物标记PSMA-11的最佳标记条件是pH值4.5,85℃恒温反应15 min,得到的68Ga-PSMA-11的放射化学纯度>95%。国产与进口68Ge-68Ga发生器淋洗产物标记的68Ga-PSMA-11在22Rv1前列腺癌肿瘤模型小鼠体内的显像结果显示,68Ga-PSMA-11均在肿瘤部位呈现高摄取,其余主要分布于肾脏和膀胱。国产68Ge-68Ga发生器淋洗产物标记的68Ga-PSMA-11注射后30、60、90 min,肿瘤部位的放射性摄取值均低于进口68Ge-68Ga发生器[(3.60±0.14) %ID/g对(5.30±0.42) %ID/g、(3.40±0.12) %ID/g对(5.90±0.36) %ID/g、(2.90±0.28) %ID/g对(5.50±0.33) %ID/g],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SD法,均P<0.05)。 结论 国产68Ge-68Ga发生器淋洗产物68Ga3+及其标记的68Ga-PSMA-11在正常小鼠和肿瘤模型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与进口68Ge-68Ga发生器无明显差异。
综述
国产核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现状
王文睿, 郝博闻, 张国建
2023, 47(8): 492-495.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209020-00332
[摘要](1211) [HTML全文](1062) [PDF 1220KB](13)
摘要:
近年来,国家对医疗机构建设和医疗行业发展的不断投入,对医疗资源配置的优化以及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国产医疗设备得到创新发展及推广应用。同时核医学普及率及临床需求的逐渐提高,使国产核医学设备数量大幅增加,在PET/CT、PET/MR及SPECT/CT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创新及发展。笔者就目前国产核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情况及现状进行综述。
人血清白蛋白结合型分子探针在核医学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韩彦江, 王猛, 智生芳, 徐万帮
2023, 47(8): 496-502.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204020-00330
[摘要](2522) [HTML全文](2246) [PDF 1364KB](5)
摘要:
人血清白蛋白(HSA)是一种多功能蛋白质,能结合和运输多种内源性和外源性化合物,也可作为药物载体用于肿瘤的靶向给药。通过在药物分子中添加功能性化学基团可实现药物与HSA的结合,增加药物在血液中的循环时间,同时不会显著影响药物的生物活性,这种方法可以提高放射性治疗药物在肿瘤部位的浓集程度并延长浓集时间,改善其靶向治疗的效果。HSA结合型分子探针还可用于心脏功能和血管通透性评价以及淋巴显像。笔者综述了近年来各种HSA结合型分子探针在核医学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放射性核素显像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吴娇娇, 严颖, 卫华
2023, 47(8): 503-508.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211001-00326
[摘要](3755) [HTML全文](3534) [PDF 1209KB](13)
摘要: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HPT)是一种因甲状旁腺激素分泌过多而引起钙磷代谢紊乱的多系统疾病,手术是其常规且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对病灶的精准定位和定性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十分关键。大多数研究结果表明,放射性核素显像在术前甲状旁腺定位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新型显像剂(如18F-甲基胆碱)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笔者总结了SPECT、PET显像及不同放射性显像剂在HPT术前影像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自主功能性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与131I治疗进展
王秉攀, 陆克义
2023, 47(8): 509-514.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211011-00327
[摘要](2836) [HTML全文](2533) [PDF 1276KB](8)
摘要:
自主功能性甲状腺结节(AFTN)是一种能引起甲状腺毒症的疾病,结节可单发也可多发,其中99%为良性,多发生在甲状腺的2个侧叶,峡部少见。AFTN的治疗方法有手术、131I治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射频消融治疗等。其中131I治疗是一种治疗AFTN的有效方法。笔者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对AFTN的发病机制与诊断方法,以及131I治疗的原理、临床应用与疗效等作一综述,为AFTN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放射性皮肤损伤防治药物的研究进展
王娜, 周晓靓, 徐文清
2023, 47(8): 515-522.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306019-00328
[摘要](3087) [HTML全文](2885) [PDF 1351KB](10)
摘要: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在肿瘤放疗或意外照射事故中,皮肤会受到不同剂量的辐射,造成放射性皮肤损伤(RISI)。临床上对RISI的治疗主要采取对症治疗,缺乏有效的针对性药物,因此研究安全、有效的RISI防治药物极为重要。笔者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RISI防治药物的研究进展,旨在为RISI防治药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视频Mor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