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是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医药学学术期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统一领导的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创刊于1977年,曾用刊名《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月刊,国内统一刊号:CN12-1381/R,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4114,大16开本精美印刷,全国公开发行。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主要以放射医学与核医学及相关学科中的科研和临床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以论著、综述、国际学术会议报道等为主要形式,着重报道国内外在放射医学与核医学两大领域中理论与实践的新动态、新进展、新技术和新经验,强调文章的科学性和时效性。本刊涉及的主要专业有实验核医学、临床核医学、放射生物学、临床放射医学、辐射剂量、损伤与防护、放射性标记药物、分子生物学技术、辐射与安全以及相关的标准与法规等。
为便于国际交流,本刊刊用稿件的摘要和图表均采用中英文对译,并附有英文目次页。有来自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的多位国外专家和国内的130多位的知名专家担任编委和通讯编委。本刊及时跟踪和介绍国内外在放射医学与核医学领域的研究和发展趋势,充分反映其关注热点和研究动向,对我国放射医学与核医学的科研、临床及教学等工作的开展、科学人才的培养等起到了积极作用。

期刊信息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编 辑: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出 版:《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100052,北京市西城区东河沿街69号 电话(传真):(010)51322059
总 编 辑:樊赛军
编辑部主任:宋娜玲
地 址:天津市南开区白堤路238号
电 话:86-22-58089989
86-22-85682389
传 真:86-22-58089989
标准刊号:ISSN 1673-4114
CN 12-1381/R
邮发代码:6-102
广告经营许可证:津工商广字1201044000168
订 购:全国各地邮政局
定 价:30元/期,全年360元
微信公众号
官网二维码
杂志微平台
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AP)在90%以上的上皮性肿瘤的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中高丰度表达,具有特异性和广谱性,是肿瘤微环境靶向显像和治疗的研究热点。FAP靶向抗体、小分子抑制剂和多肽作为配体,通过偶联核素以及荧光探针用于肿瘤靶向显像、治疗、精准手术导航,并通过二聚体化以及新剂型构建(如白蛋白、纳米递送系统等)优化FAP靶向药物的生物分布,进而增加其在肿瘤内的滞留时间和增强生物学作用,推动其用于肿瘤靶向内放射性治疗和光热治疗。除了肿瘤,FAP也可为炎性疾病的显像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靶点。笔者就近年来FAP在肿瘤和非肿瘤性疾病中的显像和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是甲状腺癌最常见的组织病理学类型,其淋巴结转移影响患者的预后。目前PTC的淋巴结转移机制尚不明确,其诊断方法包括超声、细针穿刺活检、CT、MRI等,但特异度及灵敏度均不高,PTC淋巴结转移首选的治疗方式是手术。目前PTC淋巴结转移早期综合诊断及有效治疗是改善和提高PTC患者生活质量的难点。笔者就PTC淋巴结转移的诊疗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Hippo信号通路是以激酶级联反应为核心的进化保守的信号通路,在调控哺乳动物的器官大小、组织稳态、组织再生、伤口愈合和肿瘤发生中起着关键作用。Hippo信号通路受到细胞密度变化、外部机械压力和(或)其他内在和外在信号的刺激,使核心复合物控制转录共激活因子Yes相关蛋白(YAP)和转录共激活因子 PDZ 结合基序蛋白移位到细胞核内,从而调控各种生物学效应。另外,YAP作为Hippo信号通路的主要效应分子,在许多肿瘤中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包括肿瘤细胞增殖及凋亡、肿瘤转移和耐药等。Hippo信号通路对肿瘤细胞辐射效应的影响主要体现在YAP对肿瘤细胞辐射敏感性和辐射抗性的影响上。笔者就调控Hippo信号通路的分子类型、Hippo信号通路对肿瘤的调控作用及其对肿瘤细胞辐射效应的影响进行了综述,旨在为肿瘤治疗及放射增敏剂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植入术是治疗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重要且有效的手段,感染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诊断延误或评估不足将导致生存预后降低等严重后果。近年来,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在LVAD植入术后感染诊断的定性、定位、分型、程度评估、治疗指导和预后预测方面发挥着独特且重要的临床作用。笔者对18F-FDG PET/CT在LVAD植入术后感染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AP)在90%上皮肿瘤的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中过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几乎不表达,因此FAP是肿瘤诊疗的重要靶标。一系列靶向FAP的显像剂在临床前研究PET显像中展现出良好的成像结果,其表现为特异性高摄取和非靶向性低摄取。与氟脱氧葡萄糖显像相比,FAP显像在大多数恶性肿瘤中显示出更高的摄取值和灵敏性。大量的临床研究也逐步开展。靶向FAP的显像剂在多种恶性肿瘤的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且有研究证实FAP在部分非肿瘤性疾病(如心肌梗死、免疫球蛋白G亚型4、结核等)中也会有高表达,因此靶向FAP的显像剂也可用于非肿瘤性疾病的诊断。笔者就靶向FAP的PET新型分子探针及其临床转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神经炎症是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共有的病理表现,而小胶质细胞会在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后率先产生应答。相对分子质量为18 000的转位蛋白(TSPO)在神经炎症发生时高表达于小胶质细胞,这一特性使得该蛋白适用于评估脑内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增生情况。从靶向TSPO放射性配体研发至今,已有60多种靶向TSPO的放射性配体被研发用于神经炎症疾病的研究,以期对其病理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笔者就靶向TSPO正电子示踪剂在神经炎症显像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是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其能够有效降低DTC的复发和转移风险。TSH抑制治疗可加速骨转换、导致骨密度降低、骨微结构恶化,从而增加骨质疏松症及脆性骨折的发生风险,严重影响DTC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笔者就近年来DTC患者TSH抑制治疗致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DTC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常合并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水平升高等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笔者就近年来有关甲状腺激素对血脂代谢的调节、临床及亚临床甲减对血脂的影响、甲减合并血脂异常的治疗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甲减合并血脂异常的防治提供参考。
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人数不断增加,伴有转移的患者人数也不断增加,甲状腺癌及其远处转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方法。人工智能(AI)技术飞速发展,其与医疗领域相结合,辅助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笔者综述了基于深度学习的AI应用于超声图像、细针穿刺细胞学、组织病理学及淋巴结转移诊断甲状腺癌的研究进展,为将来AI应用于甲状腺癌的研究提供指导。
笔者报道了1例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PAL)合并肝细胞癌患者全身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 显像,PAL在临床上相对少见,特别是遇到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的患者时容易误诊为恶性肿瘤转移。笔者主要分析了PAL合并肝细胞癌全身18F-FDG PET/CT 显像的特点并进行文献复习,为其诊断提供更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