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  32卷  第4期

实验核医学
11C乙酸盐制备方法的改进及生物体内分布
霍力, 周前, 傅喆
2008, 32(4): 193-196.
摘要:
目的 改进美国CTI公乙酸盐(11CAC)自动合成模块流程,提高产量稳定性;用小鼠体内分布、小鼠和正常人体显像验证改进后产品的性能。方法 l.11CAC的制备:猝灭反应水量由原来的0.1~0.2 ml固定在0.2 ml;除杂质和蒸馈温度由135℃提高至145℃;薄层层析法检测放射化学纯度。2.改进后产品件能的验证:(1)体内分布:20只雌性小鼠随机分4组,静脉注射11C-AC后0.5 min、5 min、10 min和20 min处死,计算血及脏器的每克组织的百分注射剂量(lD%/g)。(2)显像:①小鼠2只,注射11C-AC后0.5 min及20 min显像;②正常女性志愿者3例,注射11C-AC后2例行上腹局部早期即刻及全身延迟显像,1例行全身延迟显像和脑显像。结果 1.改进前共合成11CAC 113次,其中61次产量<370 MBq;改进后17次,产量全部>370 MBq。薄层层析法Rf=0.7~0.8,放射化学纯度>90%。2.改进后产品:(1)小鼠体内分布:心、肾内放射性随时间变化最大,胰腺、骨、肝和脾有中度摄取,膀胱、脑放射性最低。(2)显像:①小鼠0.5 min时心脏显影,20 min时肝、脾显影清晰。②正常人早期心、肾及胰腺显影最清晰;延迟期心脏清除最快,肾实质内仍有少量放射性,胰腺内持续高摄取。肝、脾为中度摄取及清除,膀胱和脑内无放射性。结论 美国CT1公司提供的11C-AC自动合成模块经改进反应条件后,产量及放射化学纯度可以满足临床要求。
PET-MRI:值得期待的分子影像未来
陈香, 赵军, 赵晋华
2008, 32(4): 197-201.
摘要:
PET-CT实现了功能和解剖结构显像的融合,在临床和科研中均获得了巨大成功。MRI是另-种解剖显像方法,与CT相比它具有更好的软组织对比度和空间分辨率,如果能实现PET和MRI的同机融合,将可能对分子影像学产生更深远的影响。主要综述目的PET-MRI研制存在的问题和进展情况,并展望其潜在的临床和科研价值。
18F标记的非天然氨基酸PET显像剂
武明芬, 王荣先, 尹鹏
2008, 32(4): 202-205.
摘要:
随着PET、PET-CT技术的迅速发展,18F标记的放射性氨基酸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18F具有优越的物理特性、相对长的半衰期(110 min)、其类氢特性不致于引起标记分子的空问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因此18F是用于PET的放射性核素的最佳选择。而天然氨基酸存在易代谢及代谢复杂的特点,所以近来人们对非天然氨基酸的研究逐渐增多,如酪氨酸衍生物、苯丙氨酸衍生物、脯氨酸衍生物、甲硫氨酸衍生物等。综述了近年来18F标记的非天然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肿瘤核素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罗佳文, 张彩霞
2008, 32(4): 206-208,256.
摘要:
对近年来肿瘤核素靶向治疗的现状及进展进行了论述,包括放射免疫治疗、受体介导的靶向治疗、基因靶向治疗及化疗药物联合核素治疗四个大类,侧重介绍了这些治疗方法的常用标记载体的应用研究。同时,突出介绍了吲哚美辛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该药与核素靶向治疗联合应用的潜在研究价值。
临床核医学
放射性核素显像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中的应用价值
袁瑛, 顾兆祥
2008, 32(4): 209-213.
摘要: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存在进展为痴呆的高度危险,早期发现将进展为阿尔茨海默病(AD)的MCI有重要的实验研究和临床意义。放射性核素显像已广泛应用于研究MCI脑代谢和脑血流量以及评价MCI的预后。综述了近年来放射性核素显像以及与载脂蛋白E基因型分析等其他方法联合使用对于MCI预后判断的价值。
18F-氟脱氧葡萄糖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及经治患者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曹霞, 谢爱民, 莫逸, 彭翔
2008, 32(4): 214-216.
摘要:
目的 评价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 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和经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比较32例初诊患者CT与PET-CT在临床分期上的差别。(2)观察肿瘤大小与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相关性。(3)比较30例经治患者CT、PET-CT发现残留、新发病灶数的差异。结果 (1)PET-CT上调及下调分期各7例,分期改变率43.8%(14/32)。PET-CT改变NM分期例数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2) SUVmax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rs=0.426,P<0.05)。(3) PET-CT较CT多发现残留病灶3个(Z=-0.520,P>0.05),新发病灶数19个(Z=-2.871,P<0.05)。结论 18F-FDG PET-CT对确定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具有优势;有助于对经治患者新发病灶的检出。
畸形性骨炎核素骨显像1例
谢耀萍, 杨志杰, 路宇
2008, 32(4): 217-217.
摘要:
患者男性,78岁。于1991年年初发现左胫骨下端肿胀,约拳头大小,无痛,自认为骨质增生,后经省内某医院检查,诊断为骨纤维异常增生,同年七月在我院行X射线检查,结果显示:左胫骨下段骨小梁增粗变形、呈带状,与正常骨质分界清楚,交界处呈V字形,骨皮质与骨小腔分界不清,考虑为畸形性骨炎。
血浆脑利钠肽在快速鉴别诊断心源性和肺源性呼吸困难中的价值
瞿跃进, 俞浩, 陈贵兵, 方亚, 黄劲雄, 何小江
2008, 32(4): 218-220.
摘要:
目的 评价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在心源性和肺源性呼吸困难时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美国拜尔公司生产的化学发光检测仪及其BNP试剂,检测248例因呼吸困难住院的肺疾病患者血浆BNP水平,对单纯肺疾病患者、肺疾病并发左心功能不全患者、肺疾病未并发左心功能不伞患者、肺疾病并发右心衰患者各组间BNP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肺疾病并发左心功能不全的呼吸困难患者的BNP水平明显高于未并发左心功能不全的呼吸困难患者(χ2=25.597,P<0.001);肺疾病并发右心衰患者BNP水平高于单纯肺疾病患者,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1.614,P>0.05);肺疾病并发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BNP水平明显高于肺疾病并发右心衰患者(t=2.531,P<0.05);肺疾病并发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功能越差,BNP水平就越高,心功能Ⅱ、Ⅲ、Ⅳ级三组间BNP水平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29.463,P<0.001)。结论 血浆BNP是快速鉴别诊断心源性和肺源性呼吸困难的莺要实验室检测指标,同时可判断肺疾病并发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衰的严重程度。
甲状腺功能与血清饥饿素和瘦素水平的相关陛研究
王金萍, 吴秋莲, 徐浩
2008, 32(4): 221-223.
摘要:
目的 观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及正常人血清饥饿素和瘦索水平,并探讨它们与甲状腺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46例未接受治疗甲亢患者(甲亢A组)、15例131-I治疗有效的甲亢患者(甲亢B组)、21例甲减患者和18例正常对照者血清饥饿素及瘦素水平,同时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水平。结果 (1)甲亢A组的血清饥饿索水平明显低于甲亢B组(t=3.21,P<0.01)、甲减组(t=3.02,P<0.01)和正常对照组(t=3.39,P<0.01);甲亢B组、甲减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血清饥饿索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2)甲亢A组血清瘦素水平与甲亢B组、甲减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甲亢B组、甲减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血清瘦索水平比较兄显著差异。(3)血清饥饿素水平与血清FT3)(r=-O.29,P<0.05)和FT4)(r=-O.26,P<0.05)呈负相关,与TSH呈正相关(r=0.36,P<0.05);血清瘦素水平与血清FT3)、FT4)和TSH无显著相荚性。结论 血清饥饿素水平在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下不同,并与甲状腺激素水平有-定的相关性,而血清瘦索无此作用。
白细胞介素1β在131I治疗甲亢合并内分泌性眼病中的意义
曾志, 袁卫红, 罗志航
2008, 32(4): 224-226.
摘要:
目的 获得内分泌性眼病的自身免疫病理变化过程中机体的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1β)表达痕迹的数据,探讨131I治疗甲亢后对合并内分泌性眼病患者外周血中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选取内分泌性眼病患者3l例,均有眼部症状和体征,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高于正常范围,并经眼眶CT检查排除其他疾病所导致的突眼,131I治疗剂量按照公式计算IL-lβ的检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结果 内分泌性眼病组较正常对照组血清IL-1β水平有不同程度升高:治疗前[(0.15±0.07) ng/ml]>治疗后[(0.11±0.05) ng/ml]正常对照组[(0.10±0.03) ng/ml],H=68.088,P<0.001;131I治疗后较治疗前内分泌性眼病患者血清IL-1β水平亦有所下降(H=88.56,P<0.001);治疗后内分泌性眼病患者突眼度亦得到改善。结论 外周血中IL-1β水平与内分泌性眼病发病密切相关,并且内分泌性眼病患者经131I治疗后血清IL-1β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突眼症状也明显改善。
甲状腺激素及骨代谢相关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影响
陈文韩, 谢蓉星, 陈少珠
2008, 32(4): 227-229.
摘要:
目的 了解甲状腺素激素及部分骨代谢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变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免法及化学发光法测定正常人和甲亢患者的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促甲状腺素(TS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IGF-Ⅱ)、降钙素(CT)、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水平。结果 甲亢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FT4、FT3和IL-6水平明显增高(t值分别为16.69、11.33、7.92,P<0.01),而TSH、IGF-Ⅱ、CT、TNF水平均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13.08、8.34、5.29、8.75、P<0.01)。结论 甲亢时高浓度的甲状腺激素可导致IL-6产生过多,CT及IGF-Ⅱ131I的消耗储存减少,从而引起骨吸收及骨转换增加,钙、磷代谢紊乱,是造成骨丢失诱发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
131I治疗Graves病伴白细胞减少的临床研究
张志祥, 郑岚, 罗加, 郑世霞, 吴红
2008, 32(4): 230-231.
摘要:
目的 探讨131I治疗Graves病(GD)伴外周血自细胞减少的疗效。方法 对GD伴外周血白细胞减少患者131I治疗前后测定白细胞计数和甲状腺激素(三碘甲腺原氨酸、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131I治疗GD伴白细胞减少疗效显著,甲亢治愈率100%;131I治疗GD前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没有明显变化,治疗后3个月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131I治疗GD伴白细胞减少可行且疗效显著,治疗剂量的131I辐射对外周血白细胞水平没有影响。
妊娠糖尿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动态变化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邹钢, 胡晓蓉, 李翠吟, 邵豪, 陆泽元, 赖丽萍, 柳岚, 马江涛
2008, 32(4): 232-235.
摘要:
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动态变化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 选择妊娠糖尿病(GDM)患者32例和正常糖耐量(NGT)孕妇3l例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孕25~28周、孕29~32周、孕37~38周、产后6~8周空腹血清hs-CRP、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FINS,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FBG,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hs-CRP,以HOMA胰岛索抵抗指数(HOMA-IR)评价IR。结果 (1) GDM组和NGT组血清hs-CRP水平在妊娠各阶段(孕25~28周、孕29~32周、孕37~38周)的变化不明显,但均显著高于产后;(2) GDM组妊娠各阶段血清hs-CRP水平均高于NGT组(t值分别为7.31、7.78、6.33,P<0.01);(3) GDM组妊娠各阶段HOMA-IR均显著高于NGT组(t值分别为31.18、31.10、28.39,P<0.01);(4)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FBG、FINS、hs-CRP与HOMA-IR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78、0.902、0.293,P<0.01),多元回归分析提示,FINS、FBG、hs-CRP是影响HOMA-IR的显著因素(回归系数分别为0.441、0.876、0.261,P<0.01)。结论 GDM患者血清hs-CRP水平在妊娠的不问阶段变化不明显,但显著高于NGT组,且与HOMA-IR显著相关。
放射生物学
脑胶质瘤SHG-44细胞株照射后子代辐射敏感性
李超, 李莉, 许昌韶, 周菊英, 徐晓婷, 俞志英
2008, 32(4): 236-239.
摘要: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SHG-44细胞株照射子代生长特性及辐射敏感性变化。方法 培养人脑胶质瘤SHG-44细胞株照射后的存活子代细胞,测定其群体倍增时间,并进行集落形成实验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其辐射敏感性和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SHG-44细胞群体倍增时间为(22.78±2.61) h,SHG-44细胞经6 MV X射线10 Gy照射后存活子代SHG-44.10细胞群体倍增时间为(30.46±2.73) h (F=7.878,P<0.05)。SHG-44细胞和SHG-44.10细胞再次2 Gy照射后的存活分数分别为70.8%、80.6%。与SHG-44细胞相比,SHG-44-10细胞在G2/M期比例减少,S期比例增多。结论 SHG-44细胞照射后存活子代细胞增殖延缓,辐射敏感性下降。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肿瘤细胞的辐射抗性
杨学琴, 刘芬菊
2008, 32(4): 240-243.
摘要:
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存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及其受体(PDGFR)自分泌生长刺激的异常合成。PDGF是有效的有丝分裂原和化学驱动剂,PDGFR属于酪氨酸激酶受体,当PDGFR与PDGF结合后,活化-系列下游信号通路,并产生众多的生物学效应。研究表明,PDGF和PDGFR的信号通路与肿瘤细胞辐射抗性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与促进细胞增殖、抑制凋亡、调控细胞周期阻滞有关。
低剂量照射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张海兵, 章龙珍
2008, 32(4): 243-246.
摘要:
电离辐射生物效应与辐射剂量和剂量率有关,大、中剂量照射以损伤效应为主,低剂量照射可诱导机体的兴奋效应、适应性反应、超敏感性、旁效应等。低剂量全身照射通过诱导免疫增强效应、超敏感性、激活抗氧化酶系统及肿瘤细胞凋亡等机制具有抗肿瘤作用,降低随后较大剂量辐射诱发的肿瘤发生率。目前。低剂量照射在肿瘤防治中的应用正成为研究的热点。
临床放射医学
基因治疗联合放射治疗恶性肿瘤
张耀文, 曹永珍, 李进, 王芹
2008, 32(4): 247-250.
摘要:
肿瘤治疗是目前医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基因治疗与放射治疗方法的结合倍受重视,根据技术特点这种联合治疗方法主要有:免疫基因治疗联合放疗、直接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的基因治疗联合放疗、抗肿瘤血管生成的基因治疗联合放疗以及辐射保护性基阗治疗。综述了近年来基因治疗联合放射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现状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
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病机制及治疗
袁文佳, 涂彧, 崔凤梅
2008, 32(4): 250-254.
摘要:
放射性脑损伤是脑与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脑与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技术的日渐推广,该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因而对放射性脑损伤的研究显得较为迫切。本文综述了其发病机制及治疗措施,为减少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生及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措施提供参考。
老年鼻咽癌115例放疗疗效评价
鲁杰, 刘强
2008, 32(4): 254-255.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的逐步提高和改善,人们的平均寿命逐渐延长,老年鼻咽癌的发病率而随之有上升的趋势。我科1996年1月至2001年2月共收治60岁以卜的老年鼻咽癌患者115例。本研究对此年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如下。
脊柱转移癌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椎体脱出1例
孙洪瀑, 杨祚璋, 许建波, 袁涛
2008, 32(4): 255-256.
摘要:
患者男性,54岁,于2005年11月因腰腿痛3月、加重1月入院。患者卧床4月,无大小便障碍。查体:右侧小腿外侧、双侧足背浅感觉减退;双下肢肌力Ⅳ级,跑趾背伸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右下肢直腿抬高试验40。(+),加强试验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