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  30卷  第6期

临床核医学
经肝动脉灌注90Y微球治疗肝癌的研究进展
周云, 刘璐, 宋进华
2006, 30(6): 321-324.
摘要:
近年来,肿瘤核素内照射治疗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90Y被视为绿色无公害核素备受关注。90Y玻璃微球通过肝动脉给药,可以发挥栓塞肿瘤供血动脉和内照射治疗肿瘤的双重作用,具有操作简单、适应证广泛、不良反应少及肿瘤响应明显等优点,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随着微球材料技术的进一步发展,90Y微球肝动脉灌注可能成为治疗肝癌患者安全有效、具有广阔临床应用前景的新方法。
131Ⅰ治疗非Graves'甲状腺功能亢进及非毒性甲状腺肿后诱发Graves'病
覃伟武
2006, 30(6): 325-327.
摘要:
131Ⅰ治疗非Graves'甲亢及非毒性甲状腺肿后数月,少部分患者体内出现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并诱发Graves'病(GD),发病率在0.05%-5%之间。其发病机制假说有通过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等。通过监测体内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变化、甲状腺显像,可以预测131Ⅰ治疗后GD的发生。其治疗方法有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再次放射性131Ⅰ治疗、手术治疗。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PET-CT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疗效评估与监测
孙琳, 高再荣, 张永学
2006, 30(6): 328-331.
摘要:
PET-CT实现了功能与解剖图像的同机融合,其在恶性肿瘤的治疗疗效评估方面具有传统影像检查难以比拟的优势。本文综述了18F-FDG PET-CT对恶性肿瘤治疗疗效评估与监测的临床价值。
PET-CT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夏伟, 罗全勇, 袁志斌
2006, 30(6): 331-335.
摘要:
PET-CT作为一种集解剖影像与生物功能代谢影像为一体的先进影像设备,与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相结合,在恶性肿瘤的诊断、分期、影像指导治疗计划以及随访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肿瘤精确放射治疗过程中的靶区勾画、放射治疗计划的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PET在恶性肿瘤适形放射治疗中的价值
吕慧清, 张中民, 吕仲虹
2006, 30(6): 335-337.
摘要: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是以影像学为指导的放射治疗技术,肿瘤的准确分期和准确勾画肿瘤靶体积是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中的重要环节。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能够提高肿瘤的诊断准确率、肿瘤分期的准确性,对恶性肿瘤治疗方案做出正确选择,对准确详尽地描绘肿瘤范围和肿瘤组织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关系有极大帮助。
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和促再分化药物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应用
孟召伟, 谭建
2006, 30(6): 338-342.
摘要:
131Ⅰ去除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和131I治疗转移灶是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联合治疗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治疗前,最关键的准备是使促甲状腺激素(TSH)升高到适合的水平。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rhTSH)可以有效地使血清TSH水平升高,rhTSH与内源TSH有相同的结构和生物活性,应用rhTSH副作用轻微,并可避免因停用甲状腺激素治疗而使患者出现的甲减症状。部分DTC患者的癌灶会发生失分化,造成病情恶化、预后变差,并对131Ⅰ治疗不再敏感。以异维甲酸为代表的促进再分化药物的研究已进入Ⅱ期临床阶段,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成为失分化DTC患者131Ⅰ治疗前准备的重要手段。
131Ⅰ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现状和进展
胡莹莹, 蒋宁一
2006, 30(6): 343-346.
摘要:
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包括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90%以上。DTC恶性程度不高,其肿瘤细胞保留了甲状腺细胞的摄碘功能,目前常用"手术+131Ⅰ治疗+甲状腺素抑制"的综合疗法治疗DTC,提高了DTC患者的生存率,但在DTC病变发展过程中,肿瘤细胞有失分化的趋势,其摄取碘的功能降低甚至消失。目前针对DTC治疗的研究趋势主要包括基因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的临床应用,维甲酸的诱导再分化及钠燃运体基因的研究。
Graves'病患者131Ⅰ治疗后对其周围人群辐射当量剂量的评估
陆克义, 李险峰, 段炼, 张承刚, 刘建中, 曹润林, 李思进
2006, 30(6): 347-349,352.
摘要:
目的 通过对用131Ⅰ治疗Graves'病后患者当量剂量值的计算,评价该患者对周围人群可能产生的辐射危害。方法131Ⅰ治疗的Graves'病患者进行实际测量和随访,完成每日的实际测量及接触周围人群情况,获取甲状腺摄131Ⅰ百分数、131Ⅰ投入的总剂量、周围人群与患者限制情况、实际测量当量剂量率及周围人群确切接触时间等参数,将实际测量累积法测得的当量剂量值与公式法计算结果比较。结果131Ⅰ治疗后,所有Graves'病患者对周围人群的当量剂量值均在正常范围内,实际测量累积法较单一公式法高(t=3.953,P<0.001);周围成人与患者接触时间≤6d时,实际测量累积法较高(t=3.894,P<0.001);而对与患者接触时间>6d的周围成人和限制条件下的周围儿童,实际测量累积法与公式法无明显差异(t1=0.910,t2=1.705,P>0.05)。结论 131Ⅰ治疗Graves'病患者对周围人群是安全的,实际测量累积法计算的当量剂量值更实际。
Graves'病患者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和甲状腺刺激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胡晓琳, 张海燕
2006, 30(6): 350-352.
摘要:
目的 探讨Graves'病患者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和甲状腺刺激免疫球蛋白(TSI)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正常对照组、Graves'病发作组及缓解组、桥本甲状腺炎组分别进行TRAb、TSI及甲状腺功能检测,其中抗体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或放射免疫法,甲状腺功能检测采用微粒子发光技术。结果 Graves'发作组TRAb、TSI阳性率分别为86.67%和95.00%,桥本甲状腺炎组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和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维持较高水平。阳性率分别达到85.29%和91.18%。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TRAb、TSI、TGA和TMA联合检测,结合甲状腺功能指标。对Graves'病的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有着非常重要的使用价值,并对与桥本甲状腺炎病的鉴别诊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门控心肌灌注SPECT在冠心病方面的应用进展
薛荣梅, 宋丽萍
2006, 30(6): 353-355.
摘要:
门控心肌灌注SPECT能同时获得心肌血流灌注情况和左心室功能参数,是目前核素心脏检查中常用的方法。此法可重复性强,在临床应用广泛,为冠心病患者的诊断、危险度分层、心肌活力评价、治疗、预后及疗效的评价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放射生物学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受照射人员生物标本数据库的建立
李雨, Кравцов BЮ, ШантьIрь ИИ, АстаФев ОМ, Федорцева РФ, Aleksanin SS, 闵锐, 蔡建明
2006, 30(6): 356-358.
摘要:
目的 建立一种简易的核事故受照射人员生物标本库,准备用于研究小剂量电离辐射对人体作用。方法 将血液标本固定于滤膜上加以封存,血液标本常规涂片染色保存和保存一部分头发。结果 收集1162例人体生物标本,其中958例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清理工作人员,46例其他核事故受照射人员,158例对照组人员,这些生物标本附有完整的信息数据。结论 建立的生物标本数据库对于更加详尽获取辐射生物效应信息、回顾性研究辐射对人类机体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作用于正常脑组织的放射生物学研究进展
周立霞, 杨天祝
2006, 30(6): 359-362.
摘要: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治疗主要包括伽玛刀和X-刀等治疗手段,通过利用高能射线以立体定向的方法照射颅内靶病灶,使之发生放射性毁损。由于靶区与周围正常脑组织间有非常陡峭的剂量梯度,因此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周围正常脑组织受到的损伤很小,并可使患者免受开颅的痛苦,因此较手术治疗更安全。但是,SRS治疗对靶区周围及脑内正常脑组织并非全然没有影响,在治疗靶灶的同时,仍会引起正常脑组织产生放射生物学反应。本文就SRS治疗对正常脑组织的放射生物学效应进行综述。
临床放射医学
颅内生殖细胞瘤的放射治疗
姜炜
2006, 30(6): 362-365.
摘要:
放射治疗在颅内生殖细胞瘤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但传统放疗并发症较多。随着放疗技术的进步,降低颅内生殖细胞瘤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已成为可能,近年也不乏大宗、长时间观察病例报道,澄清了一些该病在放疗方面有争议的和处理不规范的问题。
宫颈癌基因治疗联合放射治疗的研究进展
陈冀莹
2006, 30(6): 365-368.
摘要:
目前宫颈癌基因治疗尚存在许多问题,距临床应用还有相当的距离,但是在传统的放疗、化疗和手术治疗的基础上,放射治疗与基因治疗的有机结合在宫颈癌治疗中却显示出可喜的前景。本文探讨了宫颈癌基因治疗联合放射治疗的应用前景。
放射性籽源薄层片植入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于雷, 陈红红, 程文英, 邵春林
2006, 30(6): 369-372.
摘要:
将放射性籽源固定于一定的载体材料中制成放射性籽源薄层片、在瘤床或肿瘤表面植入进行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方法有其独特的优点,它可以优化空间剂量分布、减少籽源移位、扩大临床适应证及方便实施治疗,从而取得更好的疗效,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放射治疗相关肝损伤的CT影像及其影响因素
赵水喜, 郑静晨
2006, 30(6): 372-374.
摘要:
放射治疗致肝损伤的病理表现为典型的肝静脉闭塞性疾病。正常肝脏、肝硬化肝脏放射性肝损伤CT平扫显示为照射区低密度改变,而脂肪肝放射性肝损伤显示为照射区高密度改变。正常肝脏、肝硬化肝脏动态CT增强扫描表现不同。放射性肝损伤的不同表现与肝脏基础相关。放射性肝损伤的发生与照射剂量、肝脏基础、放射性肝炎的关系需进一步研究。
用热释光剂量学法和理论计算法研究125Ⅰ粒籽源的剂量分布
王道平, 苑淑渝, 戴光复, 何培坤, 刘强
2006, 30(6): 375-377.
摘要:
目的 研究实验模型中125Ⅰ粒籽的剂量分布。方法 采用热释光剂量学方法(TLD法)和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协会43报告工作组(AAPM TG-43)推荐的理论计算公式(理论计算法)对125Ⅰ粒籽的径向剂量进行了研究,并对TLD法和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25Ⅰ粒籽活度为37 MBq,粒籽的径向距离分别为0.5、1.0、1.5和2 cm时,用TLD法测得的径向剂量率分别为3.47、0.87、0.38、0.21 eGy/h,理论计算法分别为3.874、0,952、0.394、0,216 eGy/h。结论 TLD法和理论计算法有较好的一致性,125Ⅰ粒籽源的径向剂量率随距离增加快速下降。
调强放疗中有关多叶准直器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江波, 刘振宅, 徐晓
2006, 30(6): 378-381.
摘要:
利用多叶准直器(MLC)叶片运动可以实现各种不同方式的调强照射,目前越来越多的放疗中心应用它实施调强放射治疗,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需要有科学、严格的质量保证(QA)和质量控制(QC)措施来保证调强放疗的实施和治疗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