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  27卷  第4期

显示方式:
核医学
冠状动脉内放射治疗再狭窄的研究近况
谭文庆
2003, 27(4): 145-147.
摘要:
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是一个临床常见问题,支架植入后再狭窄甚至达到20%或更高,特别是弥漫性血管再狭窄病变的治疗有一定的困难。为了防治再狭窄人们进行了许多研究,本文综述冠状动脉内放射治疗防治再狭窄的研究近况。
用于放免治疗的核素研究进展
张弘
2003, 27(4): 148-150,161.
摘要:
放射免疫治疗肿瘤具有独特优势,许多新的核素被用于制备肿瘤放免治疗药物。高能α、β粒子及抗肿瘤导向载体的应用促进了放免治疗药物的发展。本文介绍了用于放射免疫治疗的核素最新研究进展,归纳了用于放射免治疗的常用放射性核素,并比较了各自的优缺点,指出了放射性核素用于放射免疫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法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188Re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孙逊
2003, 27(4): 151-153.
摘要:
概述了放射性核素188Re在肿瘤的骨转移治疗、放射免疫治疗、受体介导靶向治疗、腔内治疗及介入治疗等方面的应用,并简单介绍了188Re治疗肿瘤的机制及优势。
胰腺癌的放射免疫治疗进展
李敏杰
2003, 27(4): 154-156.
摘要:
胰腺癌是常见的肿瘤,但预后很差,传统治疗的结果令人失望,放射免疫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途径。单克隆抗体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放射性核素在肿瘤部位积聚高而达到杀伤瘤细胞的目的。完整的单抗因其分子质量较大而难于达到肿瘤内部,且易诱发人抗鼠抗体反应。基因工程抗体因具有更高的亲和力和更容易进入肿瘤内部,已成为放射免疫治疗的热点及突破胰腺癌临床治疗的关键所在,将在胰腺癌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基于小分子肽的放射性药物
杨建权, 李晔, 张现忠
2003, 27(4): 157-161.
摘要:
由于肽分子小,标记物显示了良好的药代动力学性质,如迅速的靶器官摄取、快速的血液清除,为药物进入体内能早期获得显像提供了可能。目前面临的挑战是既要获得高比放的放射性标记的生物活性物质而又不能损伤肽的生物活性。分子生物工程技术已能合成各种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肽,在它们的分子结构中可引入螯合基团而又不影响它们与受体结合的特性,因而获得高比活度的产品。本文扼要综述了目前基于小分子肽的受体靶向的放射性药物的研究与临床应用情况,主要包括标记的小分子肽的基本特性,及其在血栓、炎症/感染、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
核医学影像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价值
袁志斌
2003, 27(4): 162-164.
摘要:
核医学影像检查,包括18F-FDG(18F-氟代脱氧葡萄糖)、99Tcm-MIBl(99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201Tl、标记抗体和其他多种显像剂,对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有一定价值,是X线摄片、CT和MRI等其他影像学检查有益的补充。核医学影像检查可以了解全身骨骼的状况,用于疾病的分期和判断疗效,但仍需结合其他检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放射性核素标记annexin V凋亡显像在肿瘤研究中的进展
黄代娟
2003, 27(4): 165-167.
摘要:
肿瘤细胞凋亡过低是肿瘤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也成了目前抗肿瘤治疗的研究方向。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annexin V对细胞凋亡后暴露在细胞膜表面的体内PS(膦脂酰丝氨酸)进行体内显像,可检测早期细胞凋亡。这种体内凋亡显像方法可以监测抗肿瘤治疗的疗效、评估患者的预后,甚至可以指导肿瘤治疗方法的选择,提高治疗的质量。
癫痫的PET受体显像
侯敏
2003, 27(4): 168-171.
摘要:
癫痫患者脑组织标本及癫痫动物模型研究发现,多种神经递质与癫痫有关。通过向体内引入这些神经递质不同受体亚型的特异性放射性配体,可以得到脑内受体分布图,反映它们在癫痫发生中的作用,同时检测出癫痫灶,这也就是癫痫的PET受体显像原理。较之于传统的癫痫检查方法,PET受体显像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都极高,可以检测出MRI、CT阴性的癫痫灶,具有很高的临床诊断价值,而且为研究癫痫的发病机制、抗痫药物及抗痫疗效评估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无创伤性手段,从而为难治性癫痫的最终攻克带来希望。
双核素心肌SPECT的研究进展
金玉新
2003, 27(4): 171-173.
摘要:
目前,核素心肌SPECT仍是诊断冠心病及缺血性心脏病的准确、非创伤性检查手段。传统显像多采用201Tl、99Tcm-MIBI(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或18F-FDG(18F-氟代脱氧葡萄糖)静脉注射后行单核素SPECT心肌显像,为了解决单核素心肌显像的缺点,很多学者对双核素心肌SPECT的双核素药物、显像方法及临床应用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放射医学
放射性介入操作中的剂量和健康效应研究现状
张良安
2003, 27(4): 174-177.
摘要:
介入性放射学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在一些计算机新技术和生物工程新材料基础上利用放射诊断学手段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新技术,它的出现,确实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也开始注意到它可能给病人造成辐射损伤。在一些放射性介入的操作中,病人接受剂量可能大到能引起病人的皮肤和眼晶体损伤,因而病人的辐射防护问题已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重视,而且开展了较为广泛的研究。
中子急性放射病的特点及治疗研究进展
王欣茹, 罗庆良, 王宝勤, 董书魁
2003, 27(4): 178-181.
摘要:
中子可对机体造成多种损伤而导致ARS(急性放射病)。中子ARS胃肠道症状重,早期死亡率高,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综合对症治疗是救治的基本手段,细胞因子可改善造血功能。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rhIL-11(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等一批促进胃肠黏膜再生的细胞因子的出现,为中子ARS的临床救治带来了新的希望。
放射性食管炎的研究概况
韩冰, 刘丽波, 陈大伟
2003, 27(4): 181-182,189.
摘要:
放射性食管炎是常见于食管癌及胸部头颈部恶性肿瘤受照射后引起的一种继发症,其发生发展受许多因素影响,可以采取一定的治疗,减少照射是预防的主要措施。
VEGF与肿瘤的放射治疗
刘英, 陈龙华, 巩湘浩, 吕国士
2003, 27(4): 183-186.
摘要:
肿瘤的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肿瘤的生长、侵袭、远处转移密切相关,它反映了接受放射治疗肿瘤的生物学和临床行为。回顾近年来的文献说明:(1)各种不同的肿瘤组织在放疗后均表现为VEGF水平上调。(2)肿瘤的高VEGF表达,提示该肿瘤对放射治疗不敏感,预示着疗效不佳。因此,通过拮抗VEGF表达,可以增强放疗疗效。测定VEGF含量可以评估肿瘤的新生血管生成,并据此对肿瘤进行分类,用于制定个性化放疗方案。
CT辐射剂量所面临的挑战
王骏
2003, 27(4): 187-189.
摘要:
尽管CT检查仅占所有检查的2%,而对于公众诊断性成像的接收剂量,CT却占20%左右。具有10mSy有效剂量的成人腹部检查会增加致癌风险1/2000。儿童对于放射线影响的灵敏度是中年人的10倍多,女孩比男孩更敏感。剂量增加的原因有:CT应用的偏差、使用方便的结果、多层CT的危机、未意识到"非耦合效应"。医护人员要进行很好的培训,要意识到不断涌现的资料及实践中潜在的变化,根据进展修正方案。像进行传统X射线摄影一样,"合理使用低剂量(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ALARA)"原则也很适合于CT的应用。
核素内照射剂量评价的有关方法
徐英杰
2003, 27(4): 190-193.
摘要:
内照射剂量的估算在剂量防护和评价中占有较大的比重。ICRP(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的剂量系数估算方法确立以来,内照射剂量估算的主要问题变成了如何估算摄入量的问题。主要介绍了一般情况下以及核事故情况下的摄入量估算方法,对使用个人监测方法测得摄入量的一些进展也进行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