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45卷  第11期

封面
2021-11期封面
2021, 45(11): 0-0.
摘要:
目录
2021-11期目录
2021, 45(11): 1-4.
摘要:
临床研究
99Tcm-MDP全身骨显像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筛查价值
王卫星, 马超
2021, 45(11): 675-681.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010024-00110
摘要:
目的 探讨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全身骨显像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OP)患者发生急慢性腰背部疼痛时对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筛查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因急慢性腰背部疼痛行99Tcm-MDP全身骨显像的104例老年性OP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其他影像学资料,其中男性33例、女性71例,年龄62~88(78.8±7.7)岁。将患者根据年龄分为60~69岁组(42例)、70~79岁组(43例)和≥80岁组(19例);根据疼痛发作时间分为急性疼痛组(78例)和慢性疼痛组(26例)。参考X射线检查结果,分析所有患者的99Tcm-MDP全身骨显像图像,计算其对新鲜OVCF的检出率。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99Tcm-MDP全身骨显像对104例老年性OP患者新鲜OVCF的检出率为72.1%(75/104),急性疼痛组患者新鲜OVCF的检出率高于慢性疼痛组[87.2%(68/78)对26.9%(7/26),χ2=35.209,P<0.001],60~69岁组、70~79岁组、≥80岁组患者新鲜OVCF的检出率分别为66.7%(28/42)、76.7%(33/43)、73.7%(14/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01,P>0.05)。在3个年龄组患者中,发生急性疼痛的患者新鲜OVCF的检出率均高于发生慢性疼痛的患者[83.9%(26/31)对18.2%(2/11)、88.6%(31/35)对25.0%(2/8)、91.7%(11/12)对42.9%(3/7),χ2=12.948、11.398、5.456,均P<0.05]。已检出的新鲜OVCF中累及单个椎体的患者占80.0%(60/75),累及2个及2个以上椎体的患者占20.0%(15/75)。 结论 99Tcm-MDP全身骨显像在老年性OP患者发生腰背部疼痛(特别是急性腰背部疼痛)时对新鲜OVCF具有临床筛查价值。
内镜下钛夹植入对局部晚期食管癌术前放疗患者靶区勾画和剂量学参数的影响
蔡履娟, 骆华春, 傅志超, 沈志勇, 王鑫鹏, 冯静, 应文敏, 陈忠华
2021, 45(11): 682-688.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010012-00118
摘要:
目的 探讨内镜下钛夹植入对局部晚期食管癌术前放疗患者靶区勾画和剂量学参数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经超声胃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3例、女性13例,年龄18~65(43.7±6.9)岁。放疗前所有患者均在内镜下分别于食管病灶的上界和下界行钛夹植入术,在钛夹植入前后均行CT扫描定位和靶区勾画,比较钛夹植入前后的大体肿瘤体积(GTV)长度、GTV、肿瘤临床体积(CTV)和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的差异。将36例患者按照GTV上界和下界的误差分为精确组(误差<1 cm)和误差组(误差≥1 cm),分析影响食管靶区勾画的因素。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χ2检验对精确组和误差组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靶区精确勾画的危险因素。 结果 36例患者均顺利在内镜下植入钛夹,4例(11.1%)出现上界钛夹脱落;术后病理完全缓解率为52.8%(19/36)。钛夹植入前患者GTV长度为(4.74±1.02) cm,大于钛夹植入后的(3.98±0.79) cm,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72,P<0.05)。钛夹植入前患者的GTV和CTV分别为(28.87±3.21) cm3和(72.46±6.37) cm3,均大于钛夹植入后的(24.59±2.67) cm3和(56.37±4.52) cm3,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726、7.696,均P<0.05)。钛夹植入前的双肺V10、V20(接受10、20 Gy照射剂量的肺体积占全肺总体积的百分比)和脊髓的受照剂量均高于钛夹植入后[(21.64±1.57)%对(17.32±0.96)%、(14.87±2.32)%对(11.69±1.84)%、(28.87±3.21) Gy对(24.59±2.67) Gy],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05、7.64、−2.43,均P<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位置、饮酒史、GTV长度与GTV的勾画精确度存在相关性(χ2=5.64、11.57、13.33、8.23,均P<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位置 [相对危险度(RR)=0.296,95%置信区间:0.137~0.586,P<0.001]和GTV长度(RR=2.313,95%置信区间:1.280~4.875,P<0.01)是影响GTV精确勾画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内镜下钛夹植入在局部晚期食管癌术前放疗中具有重要价值,可精确引导CT定位下靶区勾画的范围并减少正常器官的受照剂量。
3D-SPACE 联合3D-TSERT序列扫描技术在MRCP诊断结石中的价值
朱磊, 张莉, 孙梦晨
2021, 45(11): 689-694.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009030-00119
摘要:
目的 评估可变翻转角的三维快速自旋回波(3D-SPACE)联合三维快速恢复快速自旋回波(3D-TSERT)序列扫描技术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诊断结石中的价值。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9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确诊为胰腺和胆道结石的1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性93例、女性75例,年龄24~70(42.91±3.20)岁。所有患者均行胰腺和胆道3D-SPACE和3D-TSERT序列的MRCP,以外科手术结果为诊断标准,分析并计算3D-SPACE、3D-TSERT序列及其二者联合对胰腺和胆道结石及不同大小、不同部位胰腺和胆道结石的检出率。采用ROC曲线分析3D-SPACE、3D-TSERT序列及其二者联合在MRCP对胰腺和胆道结石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2组间检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3D-SPACE联合3D-TSERT序列对胰腺和胆道结石的检出率(98.45%,191/194)高于3D-SPACE (81.44%,158/194)、3D-TSERT(78.87%,153/194)序列,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738、13.461,均P<0.01)。3D-SPACE联合3D-TSERT序列对最大径≤0.8 cm胰腺和胆道结石的检出率(97.14%,102/105)高于3D-SPACE (69.52%,73/105)、3D-TSERT(66.67%,70/105)序列,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684、11.374,均P<0.01)。3D-SPACE联合3D-TSERT序列对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胆总管结石、胆总管下端壶腹部结石、胰管结石的检出率高于3D-SPACE、3D-TSERT 序列,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105~15.715,均P<0.01)。3D-SPACE联合3D-TSERT序列扫描技术对胰腺和胆道结石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9.73%、90.64%和88.26%,高于3D-SPACE (78.46%、79.68%、79.38%)、3D-TSERT(77.53%、78.62%、76.19%)序列。 结论 3D-SPACE联合3D-TSERT序列扫描技术在MRCP中对不同部位胰腺和胆道结石(尤其微小结石)的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基础研究
2-18F-氟丁酸作为PET/CT显像剂可行性的初步研究
董伟璇, 赵琦南, 段小艺, 武志芳, 李思进, 王红亮
2021, 45(11): 695-700.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009042-00114
摘要:
目的 设计合成18F标记的新型短链脂肪酸代谢型显像剂2-18F-氟丁酸(2-18F-FBA),对其作为肿瘤PET/CT显像剂进行初步研究。 方法 前体2-溴丁酸甲酯通过18F亲核取代反应实现放射性标记,中间体2-18F-氟丁酸甲酯经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纯化,收集时间在16~18 min的中间体,20 mL纯水稀释后过C18柱,并用10 mL纯水冲洗,吹干,此时中间体被吸附,使用1 mL NaOH溶液水解,得到2-18F-FBA。目测产品的澄清度,测定pH值,检测放射化学纯度和稳定性。经美国癌症研究所健康小鼠尾静脉注射2-18F-FBA(0.2 mL,7 MBq),检测2-18F-FBA在正常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S180肉瘤荷瘤小鼠行micro-PET/CT显像,并进行图像分析和计算SUVmax。各组织器官不同时间点生物学分布的比较采用Student t检验。 结果 2-18F-FBA的合成时间约为40 min,放射化学产率为(40±5)%(经时间校正),放射化学纯度>98%。产品溶液澄清无颗粒,pH值为7.2,体内外的稳定性良好。体内生物学分布的结果显示,注射2-18F-FBA 5 min后,小鼠肝脏、心脏以及肺的放射性摄取较高,脑组织在各个时间点摄取均较低,代谢60 min后各脏器放射性摄取趋于稳定,骨骼的放射性摄取率随时间的延长均较低,但5 min与30、90 mi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32、1.104,均P>0.05)。S180肉瘤荷瘤小鼠micro-PET/CT图像显示,注射2-18F-FBA 30 min后肿瘤处放射性摄取较高,而此时周围组织脏器摄取较低,60 min后肿瘤摄取达到最大值,SUVmax=1.90±0.03,但肝脏以及肠道等腹腔脏器亦有放射性摄取。 结论 2-18F-FBA的合成操作简便,合成时间短,放射化学产率较高,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新型脂肪酸代谢型显像剂。
综述
LncRNA调控肿瘤细胞辐射敏感性作用的研究进展
赵舒雅, 李航, 樊赛军
2021, 45(11): 701-709.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101027-00116
摘要:
放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放疗的效果在不同类型的肿瘤及个体间都存在差异,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提高肿瘤的放射敏感性。长链非编码RNA(lncRNA)通过多种机制影响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未来有望成为放疗的辅助治疗靶点。笔者综述了lncRNA参与肿瘤放疗抵抗过程的作用模式及其相关的分子机制。
无机纳米材料介导的肿瘤放疗增敏的研究进展
陈园方, 杨雨薇, 唐海康, 徐文清
2021, 45(11): 710-714.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109009-00115
摘要:
放疗作为一种肿瘤治疗手段,可通过电离辐射对肿瘤细胞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伤,但电离辐射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和肿瘤的放疗抵抗等问题会影响放疗的疗效。肿瘤放疗增敏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其旨在增强肿瘤对放疗的敏感性,从而克服放疗的缺陷,提高放疗的疗效。无机纳米材料介导的肿瘤放疗增敏主要通过增加细胞内的辐射能量沉积、催化产生活性氧自由基和调控肿瘤微环境等方式提高放疗的疗效。笔者就无机纳米材料介导的肿瘤放疗增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前列腺癌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及PET/CT显像剂应用进展
彭静, 韩星敏
2021, 45(11): 715-720.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011016-00109
摘要:
近些年,我国前列腺癌(PCa)的发病率及病死率逐渐增高,并且PCa的早期诊断及准确分期仍是一大难题,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生存预后较差。目前,MRI、CT、PET/CT等影像学检查方法是对PCa进行诊断及分期的主要手段,但这些方法在应用的过程中亦被发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和优化。尤其是PET/CT各种显像剂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对PCa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在PCa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临床分期及预后评估等各方面均展示出良好的前景。笔者就这几种常用影像学方法及PET/CT显像剂的应用展开综述,总结它们的优势、不足及新的应用进展,旨在能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131I治疗格雷夫斯病剂量确定方法的探讨
张晗玉, 段炼
2021, 45(11): 721-727.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011023-00121
摘要:
131I 治疗格雷夫斯病(GD)的疗效和安全性等已得到国内外学者认可,但对具体治疗剂量的选择仍然存在一定争议。治疗目标不同,剂量选择方案也不同。国内学者多选择计算剂量法与个体化相结合的方案,国外学者多选择固定剂量方案。笔者就国内外131I 治疗GD的剂量确定方法作一综述。
影像学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脑发育评估及预测模型中的应用进展
成树亭, 朱美娇, 杨明
2021, 45(11): 728-732.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106001-00096
摘要:
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会发生脑发育不良,如何基于影像学数据早期预测CHD患儿的脑发育状况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超声及MRI等技术已被证实可以预测CHD患儿的脑发育状况,并在早期评估及干预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笔者综述了近年来基于影像学的预测模型在CHD患儿脑发育中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旨在为临床治疗及随诊提供参考。
病例报告
18F-FDG PET/CT-MRI三模式显像在大脑灰质异位诊断中的应用
李雪蓉, 李蒙, 涂宁, 冯洪燕, 卜丽红
2021, 45(11): 733-735.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101021-00107
摘要:
大脑灰质异位(HGM)是由于胚胎时期神经元移行中途受阻而在异常部位聚集所引起的一种少见的先天发育异常。笔者通过对HGM患者行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MRI三模式显像分析其影像学特征,以期提高对该病影像学表现的认识,从而进行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
18F-FDG PET/CT诊断心脏上皮样血管肉瘤伴广泛转移一例并文献复习
董佳佳, 桑士标
2021, 45(11): 736-739.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101010-00100
摘要:
笔者报道了1例心脏上皮样血管肉瘤(EA)伴广泛转移的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显像病例,分别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心脏超声、CT 、MRI及18F-FDG PET/CT显像等方面分析了EA的特点,并通过文献回顾总结了心脏EA的影像学特征。心脏EA在临床上不常见,18F-FDG PET/CT显像对其的诊断及临床分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消息
第五届潇湘分子影像论坛、湖南省核医学质量控制学术研讨会在长沙成功召开
2021, 45(11): 740-741.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