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  31卷  第2期

实验核医学
125I标记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多抗在大鼠体内的分布研究
李生娇, 吕春堂, 郭伟, 韩玲, 谢卫红, 任国欣
2007, 31(2): 65-67.
摘要: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多抗(Flt4 PcAb)在大鼠体内的分布,为进一步应用Flt4 PcAb进行前哨淋巴结(SLN)的特异性定位奠定基础。方法 应用氯胺T法对Flt4 PcAb行125I标记;将125I-Flt4 PcAb经大鼠足背皮下注射后不同时间分批处死大鼠,取血液、腋窝淋巴结及主要脏器测量其放射性计数,经衰变校正后计算每克组织的百分注射剂量率(%ID/g),观察标记物的生物学分布。结果 125I-Flt4 PcAb的标记率达46.5%,放射性比活度为1.72×1012Bq/g,放射性化学纯度达96.7%;大鼠体内分布实验显示:125I-Flt4 PcAb主要分布于腋窝淋巴结及血液中,其余脏器较低;注射后16h内腋窝淋巴结与血液单位质量的放射性比值均大于2.5。结论 ①应用氯胺T法可以成功标记Flt4 PcAb;②皮下注射后Flt4 PcAb的体内分布表现为淋巴结浓集;③本实验为进一步应用Flt4 PcAb进行SLN的特异性定位奠定了基础。
99mTc标记抗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单克隆抗体
薛艳, 安瑞芳, 喻明启, 王姝, 谢丽
2007, 31(2): 68-69.
摘要:
目的99mTc标记抗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单克隆抗体。方法 以SnCl2为还原剂,采用直接标记法进行标记。结果 整个标记过程约需1.5h,抗体标记率为88.1%-97.5%,胶体含量为0.96%-1.27%,游离锝含量为1.10%-9.92%,且抗体的生物活性未受到影响。结论 该法简单、快速,有望用于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放射免疫显像。
核酸杂交的二次酶放大镧系元素发光时间分辨荧光分析
宋娜玲, 赵启仁, 李美佳, 褚丽萍, 庄湘莲, 颜廷东, 贺欣, 周伟玲, 张春明
2007, 31(2): 70-73.
摘要:
目的 建立一种超灵敏的用于核酸杂交分析的方法。方法 通过二次酶放大、PCR扩增、Tb螯合物和时间分辨测量技术,测定前列腺特异抗原(PSA)DNA。结果 靶PSADNA测定的标准曲线线性范围大于两个数量级;灵敏度为10pmol/L(0.5fmol/孔);当靶PSADNA为10、30和60pmol/L时,准确度和精密度分别为77%~95%和12.9%~15.3%。结论 本法是一种超灵敏的、简捷和快速的全新分析方法,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实验性近视眼视网膜多巴胺神经系统研究进展
赵娟, 刘兴党
2007, 31(2): 73-76.
摘要:
近视眼是一种最常见的屈光不正。动物实验模型主要包括形觉剥夺性近视和离焦性近视两种,应用的实验动物主要为鸡和哺乳类。视网膜多巴胺系统与视觉经验对出生后眼球生长发育的调控密切相关,而视网膜多巴胺转运体的变化可能更为直接地反映了突触间隙多巴胺的变化。
放射免疫治疗中载体的研究进展
冯春玲
2007, 31(2): 77-79.
摘要:
放射免疫治疗是应用肿瘤细胞表面表达的特异性分子的单克隆抗体进行核素靶向治疗的一种新方法。通过改进放射性核素的载体,放射免疫治疗的技术不断发展、成熟,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在未来的疾病定位诊断及治疗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临床核医学
腺苷试验与运动试验201Tl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比较
陈贵兵, 蒋宁一, 刘生, 卢献平, 梁九根, 张弘, 吴华
2007, 31(2): 80-82.
摘要:
目的 比较腺苷试验与运动试验201Tl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41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进行腺苷试验201Tl心肌灌注显像,一组进行运动试验201Tl心肌灌注显像。两组试验对象均同期(2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以冠状动脉狭窄≥50%作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比较两种负荷方法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腺苷试验201Tl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准确率分别为92.86%、57.14%、81.25%、80.0%、80.95%,运动试验201Tl心肌灌注显像分别为100%、60.0%、71.43%、100%、80.0%,两种负荷方法对病变冠状动脉的检出率分别为66.67%和72.22%。结论 两种负荷方法诊断冠心病的总体效能无显著差异。
18F-氟脱氧葡萄糖PET-CT诊断主动脉壁粥样硬化斑块的价值探讨
冯彦林, 袁建伟, 余丰文, 刘德军, 温广华, 贺小红, 黄克敏
2007, 31(2): 83-85.
摘要:
目的 通过PET-CT明确18F-氟脱氧葡萄糖在主动脉壁粥样硬化斑块中摄取程度,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60例受检者,包括正常对照者6例,大动脉粥样硬化病例54例。测定主动脉壁粥样硬化部位标准化摄取值(SUV)和CT值,并依据CT值将54例主动脉壁局部18F-FDG高摄取的动脉粥样硬化病例分成3组,软斑块组CT值小于60HU,中等斑块组CT值介于60~100HU之间,钙化斑块组CT值大于100HU。第4组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软斑块组42个测量部位的平均SUV为1.553±0.486;中等斑块组30个测量部位的平均SUV为1.393±0.296;钙化斑块组36个测量部位的平均SUV为1.354±0.189;正常对照组33个测量部位的平均SUV为1.102±0.141。多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78.909,P=0.000);正常组与各斑块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8F-FDG在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具有不同程度的摄取,其中软斑块对18F-FDG的摄取最高,提示18F-FDG PET-CT是诊断不稳定性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有价值方法。
卡托普利介入99mTc-双半胱氨酸肾动态显像对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的价值
刘颖, 王俊起
2007, 31(2): 86-89.
摘要:
目的 研究卡托普利介入99mTc-双半胱氨酸(99mTc-EC)肾动态显像对高血压患者的肾血管性原因的诊断准确性,并评价其对肾血管性高血压(RVH)患者血管成型术后肾功能改善的预测价值。方法 55例临床疑似RVH的患者,口服卡托普利50mg,60min后进行99mTc-EC肾动态显像,结果异常患者次日再进行基线水平肾动态显像。按照显像结果将RVH的诊断分为高度可能组、不确定组和低度可能组。结果 高度可能组的22例患者中20例有肾动脉狭窄(RAS);不确定组10例中的5例有RAS;低度可能组23例均证实没有RAS。如果将不确定诊断组和低度可能组归为阴性,诊断RAS的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93.3%,阳性预测值为90.9%,阴性预测值为84.8%;如果将高度可能组和不确定诊断组归为阳性,则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77.7%、78.7%、100%。22例RVH患者进行介入治疗,高度可能组的18例患者中16例治疗有效,不确定组中3例无效、1例有效。结论 卡托普利介入99mTc-EC肾动态显像是诊断RVH的有效手段,同时能预测患者血管成形术治疗效果。
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局部室壁运动异常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价值
姚立新, 刘彬彬
2007, 31(2): 90-93.
摘要:
目的 探讨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出现的可逆性局部室壁运动异常(RWMA)在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中的价值。方法 入选9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在门控心肌灌注显像的前后2周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门控心肌SPECT检查应用9节段5分制进行室壁运动及增厚率评分。结果 心肌显像上可逆性RWMA判断≥75%的冠状动脉狭窄的灵敏度为64%,特异度为95%;用可逆性RWMA来区别严重冠状动脉狭窄(≥75%)和不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75%)有很高的阳性预测值(97%)。可逆性RWMA和濒危冠状动脉评分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显示,负荷室壁负荷总积分、室壁负荷差分值和心电图负荷试验阳性是濒危冠状动脉积分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 根据99mTc-MIBI门控心肌灌注显像上可逆性RWMA判断严重冠状动脉狭窄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潘生丁负荷后及可逆性RWMA增强了心肌灌注显像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估。
胃癌132例核素骨显像结果分析
苏福, 王卫星, 张红, 陈国强, 汤辉
2007, 31(2): 94-96.
摘要: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骨显像结果与不同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的关系,以及胃癌骨转移的特点和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132例胃癌患者骨显像结果,从病理、临床分期、骨转移灶数目和分布部位进行讨论和分析。结果 132例患者中骨转移21例,占15.9%,其中多发性骨转移19例,占转移患者90.5%;低分化腺癌及未分化癌、黏液腺癌骨转移率分别为15.2%和20%,Ⅲ、Ⅳ期胃癌骨转移率18.4%和26.6%;骨转移的部位以椎体最常见,其次是肋骨、骨盆。结论 胃癌较少转移至骨,一旦发生骨转移,一般转移病灶范围较广泛,已属肿瘤晚期。对分期晚、分化差胃癌患者应定期进行骨核素显像,以早期发现骨转移。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肾上腺髓质素与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结果比较
刘义明, 揭育丽
2007, 31(2): 96-97,101.
摘要:
目的 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M)含量变化及其与血浆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95例CHF患者(CHF组)和50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的血浆AM、ET和AngⅡ含量,同时用彩色超声心动图测定56例CHF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CHF患者血浆AM高于正常对照组;CHF患者血浆AM、ET、AngⅡ升高程度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正相关;CHF患者血浆AM与ET、AM与AngⅡ均呈显著正相关;血浆AM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6258,P<0.001),与心脏横径/胸廓最大内径呈显著正相关(r=0.6037,P<0.001)。结论 AM参与了CHF的病理生理过程,血浆AM升高可能与血浆ET和AngⅡ升高有关。
131Ⅰ治疗Graves'甲状腺亢进症伴白细胞减少前后血清和尿中β2-微球蛋白变化分析
林琛, 王鲁华, 李俊雄, 欧阳亮, 关楚文
2007, 31(2): 98-101.
摘要:
目的 探讨131Ⅰ治疗Graves'甲亢伴白细胞减少的价值及对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测定患者131Ⅰ治疗前和131Ⅰ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空腹血的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血清及尿液β2-MG,同时测定治疗前血清尿素氮(BUN)及肌酐(Cr)。结果 131Ⅰ治疗Graves'甲亢伴白细胞减少的一次性治愈率、好转率、无效率及甲减发生率分别为76.7%(23/30)、13.3%(4/30)、3.3%(1/30)、6.7%(2/30),总有效率为96.7%。131Ⅰ治疗前β2-MG与FT3、FT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白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131I治疗后3个月FT3、FT4水平与131I治疗前对比,P<0.01,白细胞及β2-MG水平与治疗前比较,P<0.05。131Ⅰ治疗后6个月FT3、FT4及β2-MG水平与131Ⅰ治疗前对比,P<0.01;白细胞水平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131I治疗前血清BUN及Cr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β2-MG与FT3和FT4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131Ⅰ治疗Graves'甲亢合并白细胞减少是较为理想的一种治疗方法,β2-MG可作为131Ⅰ治疗Graves'甲亢伴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观察、病情变化及预后判断的一项辅助诊断指标。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后内皮素变化的初步探讨
陈英敏
2007, 31(2): 102-104.
摘要: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内皮素(ET)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住院冠心病患者分别于PCI手术前3d、当日、术后0.5h、术后1d、术后3d从外周静脉采血,观测其ET水平的变化。结果 术前3d及手术当日ET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术后0.5h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术后1d及术后3d又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术后0.5h比术前明显下降,而术后1d及术后3d又与术前无明显差异。结论 外周血中ET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变化密切相关,但能否作为判断PCI术后病情好转及预后的指标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核医学显像与呼吸门控
司宏伟, 耿建华, 陈盛祖
2007, 31(2): 104-107.
摘要:
临床PET的空间分辨率可以达到4-5mm,但还是与X线、CT、MRI等显像方法的分辨率无法相比,从而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其中最突出的是,在放疗计划中不能准确地勾画靶区。影响PET空间分辨率的因素很多,呼吸运动所造成的伪影就是其中之一。如果对呼吸运动进行补偿,则可以提高PET的空间分辨率,从而拓宽PET的临床应用。呼吸门控就是补偿方法之一。
功能性影像在脑胶质瘤放射治疗靶区确定中的应用
黄劲雄, 吴华
2007, 31(2): 108-112.
摘要:
放射治疗是脑胶质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功能性影像如PET、SPECT、MRI等不仅有助于更准确地显示胶质瘤的浸润范围,还可揭示肿瘤病灶的血供、代谢、乏氧、增殖状态,从而为制定个体化的精确放疗计划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PET和PET-CT在宫颈癌中的应用价值
黄建敏, 潘莉萍, 李冬雪
2007, 31(2): 112-114.
摘要: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18F-FDGPET或PET-CT作为一种功能显像技术,对宫颈癌的早期发现、肿瘤的良恶性判断和恶性程度评价、肿瘤的临床分期、各种治疗后的疗效评估和复发的判定等方面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PET-CT通过解剖和功能图像的融合技术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放射生物学
前列腺素E1注射液对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王军英, 涂彧, 周菊英, 徐晓婷, 王利利
2007, 31(2): 115-117.
摘要: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E1注射液对放射诱发的早期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雌性SD大鼠39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单纯照射组、照射加药组。用8MeV电子线单次20Gy照射右全肺,照射当日即给予前列腺素E1注射液(10μg·kg-1·d-1)尾静脉注射,另外两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照后第5、15、30日采血测定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浓度,肺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结果 照射后肺组织炎症和肺水肿进行性加重;照射后5、15、30d,单纯照射组、照射加用药组血清TGF-β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进行性升高,尤以照射后15、30d升高明显(P<0.05),照射加用药组较单纯照射组的TGF-β1水平低,15、30d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腺素E1注射液能降低血清TGF-β1水平,增加肺组织对放射性损伤的耐受。
MDM2基因与肿瘤放射生物效应
林向飞, 骆丹
2007, 31(2): 118-121.
摘要:
鼠双微体2(MDM2)基因是电离和紫外线辐射反应中的关键组分,MDM2表达水平决定辐射诱导的抑癌基因p53活性增加程度。MDM2可以限制p53的凋亡功能,是许多类型细胞的存活因子。另外,DNA损伤诱导MDM2的表达,一般认为高水平的MDM2蛋白可以缩短辐射后p53建立的细胞周期阻滞。MDM2表达的增加似乎可以保证存活细胞中p53的活性回复到较低的基础水平。MDM2水平的降低增加了细胞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因此,MDM2是介入治疗的潜在靶点。
临床放射医学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转移瘤疗效分析
郭阳, 姜炜, 张文学
2007, 31(2): 122-124.
摘要:
目的 分析立体定向放射疗法(SRT)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脑转移瘤全脑放射治疗(WBRT)追加SRT和26例脑转移瘤单纯SRT的结果,分析两者在Karnofsky评分、颅内肿瘤复发率、一年生存率等方面的状况。结果 WBRT+SRT组在颅内肿瘤复发率(13.3%和42.2%)、中位复发时间(10.5个月和4.2个月)、中位生存期(13.0个月和6.5个月)与单纯SRT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Karnofsky评分、治疗有效率、一年生存率、死亡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WBRT+SRT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肿瘤颅内复发率,是脑转移瘤的一种理想局部治疗手段。
常规放疗结合后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分析
张文学, 姜炜, 吕仲虹, 曹永珍
2007, 31(2): 125-127.
摘要:
目的 观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疗疗效,并探讨其预后因子。方法 128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常规放疗结合立体定向放疗,定期随访。结果 全组患者1年生存率65.72%,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瘤体积、肿瘤剂量、卡氏评分影响近期结果,多因素分析仅肿瘤体积和肿瘤剂量为近期疗效预后因子,与生存期有关的预后因素为近期疗效、肿瘤剂量、临床分期。结论 立体定向放疗可延长生存时间,对Ⅲ期患者,肿瘤剂量提高至72Gy是安全的。
肺炎性假瘤41例X线和CT影像
刘振宽
2007, 31(2): 128-129.
摘要:
目的 探讨肺炎性假瘤的放射学及临床表现。方法 对41例患者进行X线胸片及肺尖至肺底的螺旋CT容积扫描,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肺炎性假瘤多位于肺的外围,按CT形态可分为结节或肿块型、浸润型。其特征性表现:桃尖征、平直征、灶周网点征和晕征及均匀强化等征象,注意分析肺部阴影前的病史及症状对诊断本病有帮助。结论 CT影象对炎性假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