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47卷  第6期

显示方式:
封面
2023 年 6 期封面
2023, 47(6).
摘要:
2023 年 6 期目录
2023, 47(6): 1-4.
摘要:
临床研究
18F-FDG PET/CT在常见原发性胃淋巴瘤组织病理学分型鉴别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鲁心宇, 王云华, 马晓伟, 安荣臣, 虢红辉, 董楚宁, 向馨, 尹璇
2023, 47(6): 327-337.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301011-00310
摘要:
目的 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在常见原发性胃淋巴瘤(PGL)[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和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组织病理学分型鉴别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2年3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83例PGL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其中男性39例、女性44例,年龄范围为13~78岁,中位年龄为56(48,66)岁。根据组织病理学类型将患者分为DLBCL(46例)和MALT淋巴瘤(37 例),比较2种类型PGL患者的临床特征[性别、年龄、Lugano分期、B症状、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国际预后指数(IPI)、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简称Ki-67)水平]、影像特征(胃壁厚度、胃壁增厚类型、病变部位、胃壁形态、胃外浸润)、代谢参数[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病灶糖酵解总量(TLG)、肿瘤代谢体积(MTV)]间的差异。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begin{document}$\bar x\pm s $\end{document}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代谢参数和胃壁厚度对鉴别DLBCL与MALT淋巴瘤的价值,对各代谢参数判断疾病进展的最佳临界值进行分类;采用Kaplan-Meier 法进行生存分析,组间差异评估采用Log-rank法,对可能影响无进展生存(PFS)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结果 DLBCL较MALT淋巴瘤更易发生胃周浸润、胃腔肿块、胃窦受累、多部位受累和胃壁弥漫性增厚,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8.7%对21.6%、21.7%对2.7%、71.7%对35.1%、54.3%对32.4%、43.5%对27.0%,χ2=3.99~11.56,均P<0.05);DLBCL患者的胃壁厚度、TLG、SUVmax显著高于MALT淋巴瘤患者[20.5(13.0,32.3) mm 对 12.0(10.0,16.5) mm、603.2(138.8,1971.0) g 对 69.9(22.3,208.3) g、23.4±11.5 对 6.6±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72、−4.24,t=−9.30,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UVmax、TLG、胃壁厚度对鉴别MALT淋巴瘤与DLBCL诊断效能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UC=0.915、0.772、0.738,均P<0.05),当SUVmax=11.95为临界值时,灵敏度为80.4%,特异度为91.9%。Kaplan-Meier 生存分析结果显示,DLBCL患者的胃壁厚度、SUVmax、TLG、MTV与PFS率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98~12.71,均P<0.01);MALT淋巴瘤患者的年龄、Lugano分期、IPI、Ki-67、胃壁弥漫性增厚与PFS率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1~15.11,均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胃壁厚度、SUVmax、TLG、MTV为DLBCL 患者PFS期的危险因素(HR=5.749~8.768,均P<0.05);胃壁增厚类型为MALT淋巴瘤患者PFS期的危险因素(HR=8.683,P=0.022)。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UVmax为DLBCL患者PFS期的独立危险因素(HR=9.317,P=0.047)。 结论 DLBCL和MALT淋巴瘤的18F-FDG PET/CT显像有一定特征性,18F-FDG PET/CT代谢参数既可以鉴别DLBCL与MALT淋巴瘤,同时也可以预测DLBCL患者的预后。
SPECT/CT淋巴结显像与碘摄取率预测DTC首次131I治疗反应的价值
钟建, 胡必富, 童随阳
2023, 47(6): 338-344.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210005-00313
摘要:
目的 探究SPECT/CT与碘摄取率预测分化型甲状腺癌(DTC)首次131I治疗反应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湖北医药学院附属随州医院首次接受131I治疗的138例DTC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资料,其中男性36例、女性102例,年龄(47.8±9.8)岁。所有患者均行131I全身显像和SPECT/CT显像,测定碘摄取率。患者在131I治疗后随访至少6个月进行疗效反应评价,将患者分为疗效满意(ER)组和非ER组。2组间临床资料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χ2检验,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DTC首次131I治疗疗效反应不满意的预测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得最佳临界值,以曲线下面积(AUC)判断预测因素对治疗反应的预测价值。 结果 非ER组患者腺外浸润占比(63.89% 对 36.27%)、肿瘤、淋巴结、转移(TNM)分期 Ⅲ~Ⅳ期占比(69.44% 对44.12%),复发风险分层中/高风险占比(91.67% 对 68.63%)、治疗前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psTg)水平[1.65(0.90,1.87) μg/L对 1.32(0.65,1.66) μg/L]和淋巴结短径[(6.33±2.01) mm 对 (4.52±1.43) mm]均高于ER组,治疗前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59.10(35.32,118.33) mU/L对 65.33(42.41,120.33) mU/L]与碘摄取率[(5.63±1.50)% 对(8.65±2.33)%]均低于E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14、5.837,χ2=6.829~8.257,Z=4.683、6.861;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TC患者术后首次131I疗效反应不满意预测因素为治疗前TSH水平、腺外浸润占比、TNM分期 Ⅲ~Ⅳ期占比、复发风险分层中/高风险、psTg水平、淋巴结短径、碘摄取率(OR=1.941~4.545,均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PECT/CT淋巴结短径最大约登指数对应的临界值为 5.52 mm,预测DTC首次131I疗效反应不满意的AUC为0.766(95%CI:0.687~0.834);碘摄取率最大约登指数对应的临界值为7.47%,AUC为0.749(95%CI:0.669~0.819),二者联合的AUC为0.911(95%CI:0.850~0.953);二者预测DTC首次131I治疗反应的AUC均高于单独预测的AUC,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 结论 SPECT/CT显像淋巴结短径与碘摄取率对于预测DTC首次131I治疗效果均有一定的价值,二者联合使用的预测价值更优。
MRI动态对比增强成像及DWI联合应用对进展期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早期疗效评估的价值
顾玲玲, 郭震, 沈文荣, 董珉, 谢晓东, 钱普东, 江宁
2023, 47(6): 345-353.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204014-00275
摘要:
目的 探讨MRI动态对比增强成像(DCE-MRI)联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MRI)在进展期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早期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1年6月于江苏省肿瘤医院确诊的48例进展期食管癌患者放化疗治疗前、治疗第2~3周(治疗中)DWI-MRI和DCE-MRI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4例、女性24 例,年龄(67.1±7.7)岁。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SIST)(1.1版)将患者分为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表观扩散系数(ADC)、Ktrans的差值(ΔKtrans)、Kep的差值(ΔKep)、Ve的差值(ΔVe)、ADC差值(ΔADC)在治疗前、治疗中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 检验比较Ktrans、Kep、Ve、ADC、ΔKtrans、ΔKep、ΔVe、ΔADC在治疗有效组、无效组之间的差异;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Kruskal-Wallis检验;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疗效的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影响因素并建立疗效的预测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 结果 48例患者中,治疗有效组32例、无效组16例。治疗有效组治疗前Ktrans高于无效组[0.42(0.33,0.55) min−1对0.29(0.25,0.42) min−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09,P=0.007);治疗有效组治疗前ADC高于无效组[(1.42±0.38)×10−3 mm2/s对(1.14±0.21)×10−3 mm2/s)]、治疗中ADC高于无效组[(2.30±0.43)×10−3 mm2/s对(1.63±0.44)×10−3 mm2/s]、ΔADC高于无效组[(0.86±0.39)×10−3 mm2/s对(0.45±0.49)×10−3 mm2/s],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44、 −5.013、−3.068,均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KtransOR=1.093,95%CI:1.021~1.171)、ΔKtransOR=0.968,95%CI:0.939~0.997)、治疗前ADC(OR=18.304,95%CI:1.606~208.659)、治疗中ADC(OR=22.678,95%CI:3.920~131.211)、ΔADC(OR=9.996,95%CI:1.802~55.440)是同步放化疗疗效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中ADC是影响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95%CI:1.331~81.220,AUC=0.892,P=0.026)。 结论 DCE-MRI联合DWI-MRI参数预测模型可对进展期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治疗效果进行早期评价。
基础研究
蔓荆子提取物对小鼠造血系统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
王欣悦, 王月, 李文璇, 霍启东, 董银萍, 唐生安, 李德冠
2023, 47(6): 354-361.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207013-00309
摘要:
目的 探讨蔓荆子提取物对小鼠造血系统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 方法 (1)体外细胞实验:提取小鼠骨髓细胞,将骨髓细胞分为对照组、蔓荆子组、照射组和蔓荆子+照射组,蔓荆子组的给药浓度为0.01 mg/ml和0.001 mg/ml,蔓荆子+照射组的给药浓度为0.001 mg/mL,照射组和蔓荆子+照射组细胞经1 Gy照射。使用酶标仪检测细胞活力,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通道检测细胞的活性氧(ROS)水平,FITC和藻红蛋白(PE)通道检测细胞的凋亡水平。(2)体内实验: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15只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n=5)、照射组(n=5)和蔓荆子+照射组(n=5)。对照组小鼠进行假照射(0 Gy),照射组和蔓荆子+照射组小鼠进行一次性2 Gy全身照射。将蔓荆子提取物用二甲基亚砜(DMSO)配制为 500 mg/ml 的蔓荆子溶液,灌胃前用生理盐水稀释,蔓荆子+照射组小鼠于照射前给予蔓荆子提取物(400 mg/kg)0.2 ml,连续给药7 d,照射后10 d处死小鼠。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别对外周血血细胞和骨髓有核细胞(BMNC)计数,使用流式细胞仪分析造血干/祖细胞的数量和百分比,检测骨髓造血细胞内ROS水平、人磷酸化组蛋白H2A变异体(γH2AX)和磷酸化的p38(pp38)的表达。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齐)。 结果 (1)体外细胞实验:与照射组比较,0.001 mg/mL蔓荆子+照射组的骨髓细胞活力明显提高(585 485.00±37 335.80对460 384.55±53 786.37),ROS水平降低(12 260.67±232.34对17 969.67±467.24),凋亡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28.97±0.32)% 对 (35.33±0.35)%],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45、18.950、23.161,均P<0.01)。(2)体内实验:与照射组相比,蔓荆子+照射组小鼠的BMNC数量[(23.34±3.01)×106个/只对(16.73±2.57)×106个/只]、白细胞数量[(2.80±0.35)×109个/L对(2.21±0.24)×109个/L]、红细胞数量[(10.54±0.51)×1012个/L对(9.68±0.26)×1012个/L]、血小板数量[(339.80±49.42)×109个/L对(289.40±54.08)×109个/L]和血红蛋白含量[(139.20±3.66) g/L对(129.20±3.87) g/L]均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82、2.824、2.999、1.376、9.739,均P<0.01)。与照射组比校,蔓荆子+照射组小鼠造血祖细胞的数量[(34916.03±697.36)个/只对(26388.04±241.78)个/只]和百分比[(29.83±4.32)%对(22.76±2.20)%]升高,造血干细胞的数量[(2 074.00±23.12)个/只对(929.40±166.52)个/只]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23、9.171、3.175,均P<0.01);造血干/祖细胞中的ROS水平下降[(7 750.20±589.05)对(8 515.20±1 036.46),(9 360.20±831.97)对(10 291.40±767.5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435、1.839,P=0.189、0.103);造血干/祖细胞中γH2AX的表达降低(693.20±4.82对751.60±32.72),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64,P<0.01);造血干/祖细胞中pp38表达降低(1 181.20±11.28对1 183.60±49.70,1 411.20±50.25对1 424.40±80.9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05、0.765, P=0.014、0.310)。 结论 蔓荆子提取物通过降低造血细胞的氧化应激和抑制造血干细胞内的DNA损伤来达到辐射防护效果。
综述
RGD肽类示踪剂及其PET显像在脑胶质瘤诊疗中的应用
潘越, 王观筠, 党浩丹, 徐白萱
2023, 47(6): 362-366.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207012-00299
摘要:
细胞黏附因子整合素αvβ3在包括脑胶质瘤在内的多种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及细胞表面高表达,而在正常细胞表面低表达或不表达。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肽可特异性结合整合素αvβ3。放射性核素标记的RGD肽已成为脑胶质瘤靶向显像的研究热点,RGD PET显像在脑胶质瘤诊断和疗效监测中有一定的价值。基于此,笔者对RGD PET显像在脑胶质瘤诊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门控SPECT心肌灌注显像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挽救量的研究进展
李婷, 黄遵花, 苏学晓
2023, 47(6): 367-371.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207020-00289
摘要: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地挽救濒死心肌。心肌挽救量(MS)与患者能否获益密切相关,在PCI的疗效评估及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评价MS需明确初始心肌危险区面积(AAR)和心肌最终梗死面积(FIS),二者之差即为MS。通过急诊时和PCI后2次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门控SPECT心肌灌注显像(GSMPI)可分别定量AAR和FIS,从而获得MS,结果客观、准确,其临床价值在早期的大样本研究中已得到肯定。但在急诊时行GSMPI受到很多限制,致使AAR较难获得。近年来有学者提出的新显像方案,仅通过PCI后早期行1次GSMPI即可测定AAR,替代了2次显像法计算得到MS,其可行性及在临床中的实用价值显著提高。同时,新显像方案也扩展了核素GSMPI在AMI诊疗中的应用范围,为AMI患者的危险度分层提供了补充信息。笔者拟对GSMPI评估AMI患者MS的新显像方案的机制、应用价值、优势及发展前景作一综述。
核医学显像在心脏淀粉样变性中的应用进展
张元丽, 李慧敏, 郭小闪
2023, 47(6): 372-377.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208014-00308
摘要:
淀粉样变性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淀粉样物质在体内各脏器细胞间的沉积,其可使受累脏器的功能逐渐衰竭。淀粉样物质累及心脏时即导致心脏淀粉样变性(CA),其预后最差。CA中以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型及免疫球蛋白轻链型最常见,二者的中位生存期及治疗方法存在巨大差异,因此,早期诊断及准确分型对于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核医学显像可以对CA患者进行无创性诊断及准确分型,在临床上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笔者就核医学显像在CA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提高临床医师对于CA的认识,便于早期诊断CA。
溶瘤病毒体内显像的研究进展
陈东雪, 陈龙, 杨帆, 孙华
2023, 47(6): 378-383.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204036-00287
摘要:
溶瘤病毒可以在不对正常细胞产生影响的情况下招募和激活免疫细胞,靶向杀死肿瘤细胞并且感染破坏肿瘤的血管系统。经过基因改造的溶瘤病毒可在肿瘤细胞中选择性地复制并表达报告基因,因此,溶瘤病毒疗法在肿瘤学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很多研究者致力于对溶瘤病毒进行优化复制,实现对其追踪,通过分子显像无创并连续地识别病毒靶向肿瘤的能力,测量病毒的感染水平,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信息。这种实时追踪可为优化患者的治疗提供病毒剂量和给药时间等信息,且可避免多次重复的组织病理学活检。此外,溶瘤病毒治疗的分子显像可以检测肿瘤的起源及其转移部位,是一种更灵敏、特异性更高的诊断技术。追踪病毒复制的成像方式主要包括光学成像和深层组织成像,笔者总结了近年来溶瘤病毒成像的方式及进展,阐明了各种成像方式的优势及不足。
放射性核素体表污染去除制剂的研究现状
李梦艺, 宁洪鑫, 侯文彬, 王阳
2023, 47(6): 384-390.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207011-00311
摘要:
放射性核素体表污染去除是防止放射性核素进一步损伤人体的关键措施,笔者结合国内外对放射性核素体表污染去除的策略,总结了目前已上市和正在研究的放射性核素体表污染去除制剂,从壳聚糖衍生物、有机磷酸类、高分子聚合物、有机骨架材料等几个方面综述了有潜力成为放射性核素体表污染去除的候选制剂,旨在为后续研究放射性核素体表污染去除新制剂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