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  29卷  第4期

显示方式:
核医学
核医学的发展前景和挑战——参加第52届美国核医学年会后的思考和体会
陈绍亮, 李蓓蕾, 李彪, 李林法, 罗全勇, 石洪成, 吴翼伟, 章斌, 赵晋华, 左传涛
2005, 29(4): 145-147,151.
摘要:
第52届美国核医学年会于2005年6月18日至6月22日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我们在这里共同讨论了①核医学靠什么增加与临床学科之间的协作和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壮大;②分子显像的迅速发展;③药物设计和开发的重要性;④新仪器推动核医学的发展;⑤正日益受到重视的核医学经济价值等问题。
部分癫痫的神经影像学诊断
董爱生, 田建明
2005, 29(4): 148-151.
摘要:
功能影像研究在部分癫痫综合征的评价中非常重要。磁共振波谱分析(MRS)有助于发现脑代谢物和一些神经递质,当没发现脑结构异常时,各种代谢物水平的下降具有判断预后的参考价值。PET可以显示葡萄糖代谢下降的区域,这些区域是致癫灶的标志,且通常大于结构异常区。PET对颞叶癫痫的定侧有用,然而对源于颞叶外的癫痫灶没有大的帮助,对此具有前景的是苯二氮()类受体配体显像,因为此配体显像的稀疏区的分布更局限,这将对来源于颞叶外的致癫灶的定位更有帮助。临近癫痫发作前后的SPECT可以显示脑血流的增加,且对于MRI正常的患者的癫痫发作的定侧和定位很有帮助。
核素心肌显像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张佳胤
2005, 29(4): 152-154.
摘要:
心肌存活的判断对于严重冠心病患者选择再血管化适应证、估测疗效和判断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传统的201Tl静息-再分布显像能较好又经济地评估心肌活力,门控显像技术显示的室壁运动情况能帮助医师更准确地判断缺血心肌的活力,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心肌代谢显像是迄今评估心肌活力最准确的方法。患者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出现胸闷症状时,核素心肌显像也能准确地判断有无新发缺血灶或是原有病变术后再狭窄。
心肌活力测定的研究进展
王勤奋
2005, 29(4): 155-158.
摘要:
心肌灌注显像的定量分析、门控心肌灌注显像、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Tcm-MIBI)双核素同时采集(DISA)、介入心动图和核磁共振显像(MRI)技术的进展提高了对心肌活力的认识,介入心动图、心肌灌注显像、心肌代谢显像的结合应用提高了心肌活力测定的准确性。心肌活力测定可确定能得益于冠状动脉再血管化治疗的患者,并可预测术后左室射血分数的增加和心力衰竭症状的改善。
前列腺癌近距离放射治疗的进展
秦岚
2005, 29(4): 159-161.
摘要:
前列腺癌近距离放射治疗是前列腺癌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由于其具有方法简便、微创及不需住院等优点,所以在临床应用中迅速普及,而所有的这些都要归功于放射性粒子制备技术、影像技术和三维放疗计划系统的发展,由于上述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近距离放射治疗在提高疗效及降低周围组织毒副作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
125I密封籽源用于肿瘤治疗的动物实验初步研究
阎尔坤
2005, 29(4): 161-163.
摘要:
目的: 研究125I密封籽源对Hela细胞的杀伤作用以及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方法: 通过内植入法将125I密封籽源植入荷瘤鼠的肿瘤内,观察其对肿瘤的抑制作用以及血液学毒性。结论: 125I密封籽源对Hela细胞杀伤明显,照射48h的杀伤范围为1.6~2.4mm,对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血象和生化指标无明显影响。结论: 125I密封籽源组织植入治疗法能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并达到了治疗的效果。
瘦素的表达与肿瘤的关系
朱文茹, 左书耀
2005, 29(4): 164-166.
摘要:
瘦素(leptin)是由肥胖基因编码的一种蛋白质产物,与代谢调节密切相关,在人体能量平衡、脂肪代谢的调节以及在神经内分泌系统、生殖和造血系统的影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瘦素与人类多种肿瘤相关,提示瘦素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在肿瘤的早期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核医学对放疗诱发的肾、脑、唾液腺等正常组织损伤的监测
刘晓梅, 李冬雪, 潘莉萍
2005, 29(4): 166-168.
摘要:
放疗诱发的肾、脑、唾液腺等正常组织损伤,是肿瘤限量照射后的主要并发症。用核医学显像技术有助于放疗计划中对3个重要器官剂量效应的估算、功能损伤的早期发现和监测,从而提高放射治疗的有效性。
恶性骨肿瘤多药耐药的99Tcm-MIBI体层显像研究
黄建敏, 曲雁, 潘莉萍
2005, 29(4): 169-170.
摘要:
大多数肿瘤都有多药耐药-1(MDR-1)基因的过度表达,其表达产物P-糖蛋白(P-gp)在肿瘤的耐药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对P-gp表达的预测在化疗中至关重要,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Tcm-MIBI)转运分析可作为探测低水平的P-gp表达和定量评价调节转运的敏感指标,指导应用调节剂改善化疗效果。
放射医学
医学工作者的职业照射:剂量水平、辐射危害和个人剂量监测
白光
2005, 29(4): 171-176.
摘要:
辐射的医学应用是核能应用中最为活跃的领域,特别是近20年来介入放射学突飞猛进的发展,医学工作者是职业受照群体中增长最快的,也是最大的受照群体。由于辐射防护管理和培训的滞后,辐射防护意识和装备满足不了迅猛发展的需要,医学工作者(特别是介入放射学工作者)的职业性受照剂量较高,因此医学工作者是职业受照群体中最应受到关注的群体。为此,告诫职业受照的医学工作者,在用辐射技术造福于病人的同时,要关注自已的安全和健康,加强防护,接受完整的个人剂量监测。
地表水中天然和人工放射性的研究现状
张瑞菊, 涂彧
2005, 29(4): 176-179.
摘要:
随着核能生产、稀土工业发展及放射性同位素应用而导致放射性物质潜在污染的可能性。为保护水环境和居民健康,世界各地对水中天然和人工的放射性水平进行了分析。本文简述近年来对地表水中放射性的研究现状。
辐射损伤的分类及诊断——介绍美国国家战略储备辐射工作组关于急性放射病治疗的建议之一
闵锐, 李雨, 潘真
2005, 29(4): 179-185,封三.
摘要:
美国国家战略储备辐射工作组根据可能遭受到的放射性恐怖袭击,制定了不同急性照射剂量范围、出现不同数量伤员的救治方案,为内科和相关医疗专业的医生提供评估和处理大规模辐射损伤伤员的基本临床指南。该建议以恶心、呕吐发生的时间和严重性,照射后数小时及数日内淋巴细胞下降绝对值,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包括双着丝粒和染色体环)来评估个体受照射剂量。各个时期出现的造血、胃肠道、脑血管和皮肤系统的临床征兆和症状等是病人分类、选择治疗和预后的重要信息。
低剂量率辐射生物效应的研究进展
王济东, 王俊杰
2005, 29(4): 186-189.
摘要:
辐射的剂量率能显著影响放射治疗的生物效应,降低剂量率就降低了生物效应。然而,当剂量率降低到一定阈值以下,DNA损伤不能激活细胞的探测器——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突变(ATM)基因以及ATM基因介导的损伤修复途径,因而出现细胞高的致死性,即"反剂量率效应"。在持续低剂量率照射下,主要有两条修复途径参与双链断裂(DSB)的修复,即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修复和同源重组(HR)修复。这些修复系统在亚致死性损伤和产生剂量率效应中起重要作用,如果损伤得以完整和精确的修复,细胞的辐射敏感性就会发生改变;如果损伤不能被修复,则会诱导细胞凋亡。p53基因在低剂量率辐射引起的细胞周期阻滞和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持续低剂量率照射治疗前列腺癌的生物学效应
廖安燕, 王俊杰
2005, 29(4): 190-192,封三.
摘要:
持续低剂量率照射在前列腺癌的临床治疗方面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对持续低剂量率照射的生物学效应研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反剂量率;②辐射敏感性;③凋亡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④细胞周期及周期相关蛋白表达;⑤癌相关修复基因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