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45卷  第1期

封面
2021-01期封面
2021, 45(1): -1--1.
摘要:
目录
2021-01期目录
2021, 45(1): 0-0.
摘要:
总编寄语
艰难方显勇毅 磨砺始得玉成
樊赛军
2021, 45(1): 1-2.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011038-00007
摘要:
临床研究
脑脊液生物标志物与11C-PIB PET/CT显像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准确率及相关性研究
武晓丹, 战莹, 郭佳, 陈宇峰, 郝珊瑚, 张国旭, 王治国
2021, 45(1): 3-9.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004019-00003
摘要:
目的 探讨脑脊液生物标志物与11C-匹兹堡化合物B(PIB)PET/CT显像在阿尔茨海默病(AD)中的诊断准确率及相关性,确定脑脊液生物标志物诊断AD的最佳临界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3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行11C-PIB PET/CT显像和腰椎穿刺的66名受试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2名、女性34名,年龄61~82(71.0±3.4)岁。根据诊断标准分为AD患者组(50例)和健康对照组(16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脑脊液生物标志物α突触核蛋白(α-syn)、β淀粉样蛋白(Aβ)40、Aβ42、t-tau、p-tau水平,并计算t-tau/Aβ42水平的比值(t-tau/Aβ42)、Aβ42/Aβ40水平的比值(Aβ42/Aβ40)。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脑脊液生物标志物诊断AD的最佳临界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分析11C-PIB PET/CT图像,计算平均Aβ沉积标准化摄取值比(SUVR),分析2组受试者脑脊液生物标志物与11C-PIB PET/CT显像诊断AD的准确率及相关性。2组间脑脊液生物标志物水平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检验。 结果 AD患者组脑脊液生物标志物α-syn、t-tau、p-tau水平及t-tau/Aβ42均高于健康对照组(t=2.315、4.001、2.336、3.291,均P<0.01),而Aβ42水平和Aβ42/Aβ40均低于健康对照组(t=−5.443、−3.487,均P<0.05)。t-tau/Aβ42诊断AD的准确率最高(AUC=0.892,P<0.001),其次为Aβ42/Aβ40和α-syn(AUC=0.865、0.795,均P<0.01)。t-tau/Aβ42和Aβ42/Aβ40诊断AD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0.509和0.072,α-syn诊断AD的最佳临界值为465 pg/mL。t-tau/Aβ42、Aβ42/Aβ40、α-syn和11C-PIB PET/CT显像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80.0%(40/50)、76.0%(38/50)、74.0%(37/50)和78.0%(39/50),前三者分别与后者联合诊断AD的灵敏度为96.0%(48/50)、94.0%(47/50)和94.0%(47/50),均高于其单独诊断(χ2=5.316~7.440,均P<0.05);t-tau/Aβ42与11C-PIB PET/CT显像联合诊断的准确率均高于其单独诊断(93.9%对80.3%,93.9%对77.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9、7.439,均P<0.05)。t-tau/Aβ42、Aβ42/Aβ40和α-syn与11C-PIB PET/CT显像的SUVR有显著相关性(r=0.555、−0.451、0.445,均P<0.01);t-tau/Aβ42、Aβ42/Aβ40和α-syn与11C-PIB PET/CT显像诊断一致性的Kappa值分别为0.769、0.623、0.587,均P<0.001,其中t-tau/Aβ42与11C-PIB PET/CT显像诊断的一致性较好。 结论 t-tau/Aβ42、Aβ42/Aβ40和α-syn均为理想的AD诊断标准,结合11C-PIB PET/CT显像可提高对AD诊断的准确率。
131I治疗对早期甲状腺乳头状癌女性患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影响
赵敏, 张露月, 柏林, 温强, 赵劼, 高识, 马庆杰
2021, 45(1): 10-17.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004010-00006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女性患者接受131I治疗与否对健康相关生存质量(HRQOL)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5年 6月至 2016年 6月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接受双侧甲状腺全切的 PTC女性患者 356例(患者组),年龄 21~65(41.00±9.64)岁。应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开发的生存质量核心量表30(QLQ-C30)(简称EORTC QLQ-C30)进行HRQOL评估,分别比较 400名与上述患者年龄相匹配[21~65(41.70±9.38)岁 ]的健康女性体检者(对照组)与患者组在EORTC QLQ-C30各领域得分 [ 包括 5个功能领域、9个症状领域以及独立的总体生活质量(GQOL)]。根据是否接受过131I治疗将所有患者分为 2组:131I 治疗组(205例)和未治疗组(151例),分别比较 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 (1、3、6个月)的促甲状腺激素(TSH)和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EORTC QLQ-C30各领域得分。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 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 结果 患者组术前的GQOL得分(59.11±21.12)明显低于对照组(83.08±14.62),除了身体功能以外的其他功能领域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除了疼痛以外的其他症状领域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958~−4.673,均 P<0.05)。术后 6个月,患者组的 GQOL得分(73.88±18.04)虽然仍低于对照组,但与术前相比有明显提升,除了身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以外的其他功能领域的得分均比术前升高,除了乏力、疼痛、气短以外的其他症状领域的得分均比术前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790~−2.876,均 P<0.05)。术前131I治疗组与未治疗组的 GQOL及其他所有领域的得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876~−0.001,均 P>0.05)。术后 1个月,131I 治疗组的 TSH和 Tg水平明显高于未治疗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159、−10.061,均 P<0.01);131I治疗组的GQOL得分(50.57±17.72)低于未治疗组(55.74±18.82),功能领域的得分均低于未治疗组,除了疼痛、腹泻、经济困难以外的其他症状领域的得分均高于未治疗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512~−2.550,均 P<0.05)。术后 3个月,131I治疗组的 GQOL得分(64.43±32.12)仍低于未治疗组(72.68±17.29),但131I 治疗组功能领域仅有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的得分低于未治疗组,症状领域仅有失眠、食欲下降的得分高于未治疗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939~−0.984,均 P<0.05)。术后 6个月,131I治疗组的 GQOL得分及其他所有领域的得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2.550~−0.008,均 P>0.05)。 结论 131I治疗不影响早期PTC女性患者术后6个月及以后的HRQOL。
Graves甲亢131I治疗后甲状腺功能的变化特点及其与治疗前抗体水平的关系
陈美言, 李雪娜, 李亚明
2021, 45(1): 18-23.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003035-000015
摘要:
目的 分析131I治疗Graves甲亢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的变化特点及其治疗前抗体水平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方法 前瞻性分析2016年3月至5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次行131I治疗的80例Graves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0例、女性60例,年龄19~70(40.5±12.8)岁,均在治疗后1、3、6个月进行复查。根据甲状腺功能变化分别将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的患者分为4组:甲功升高组、甲功好转组、甲功正常组和甲减(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组;将治疗后6个月的患者分为4组:完全缓解组、部分缓解组、无效组(3组合称非甲减组)和甲减组。治愈组包括完全缓解组和甲减组,非治愈组包括部分缓解组、无效组和再次治疗的患者。分析131I治疗后1、3、6个月甲功变化的特点及治疗前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与临床疗效的关系。采用卡方检验比较治疗后1个月的4组患者在治疗后3个月甲减发生率的差异,采用Kappa检验分析治疗后3个月甲功变化和治疗后6个月疗效评价的一致性,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治疗前抗体水平与疗效的关系。 结果 治疗后1个月的4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甲功升高组[15.00%(3/20)]与正常及甲减组(甲功正常组和甲减组合为1组)[88.90%(8/9)]甲减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9,P<0.01),甲功好转组[25.49%(13/51)]与正常及甲减组甲减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2,P<0.01),甲功升高组与甲功好转组甲减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1,P>0.05)。治疗后3个月甲减组与6个月甲减组的一致性非常好(Kappa值=0.812,P<0.01),治疗后3个月的甲功正常组与治疗后6个月完全缓解组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0.615,P<0.01),治疗后3个月甲功好转组与治疗后6个月部分缓解组的一致性中等(Kappa值=0.519,P<0.01)。治疗后6个月甲减组和非甲减组治疗前TgAb[51.53(9.05,781.19)U/mL对14.30(3.33,45.14)U/mL]和TPOAb水平[577.50(197.89,1000)U/mL对397.71(98.41,955.68)U/mL]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249.00、306.50,均P>0.05),治疗后6个月治愈组和非治愈组治疗前TRAb水平[11.43(4.34,32.42) IU/L对19.82(7.95,39.14)IU/L]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57.50,P<0.05)。 结论 密切观察131I治疗后1、3个月甲功变化的趋势可评估和预测6个月时的临床转归。治疗前TgAb和TPOAb水平的高低与甲减的发生无相关性,治疗前TRAb水平的高低与甲亢的治愈有相关性。
同一射野角度不同优化方式对中央型肺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的影响
刘凌湘, 陈照辉, 黄贤海, 易兰
2021, 45(1): 24-30.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001016-00002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央型肺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同一射野角度、不同优化方式对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分布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10月在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接受IMRT的6例中央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例、女性1例,中位年龄64(53~73)岁。6例患者分别制定2种治疗计划:F-plan和B-plan。2种治疗计划均采用相同的射野方向,根据靶区边缘到皮肤表面的距离,遵循射野穿过肺部最小的原则对所给定的射野方向进行优化,其中,F-plan为部分射野进行锁铅门设计,B-plan为部分射野入射路径处添加虚拟的“Block”设计。评估2种治疗计划的患者的靶区覆盖情况、危及器官受照剂量和机器跳数,差异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结果 2种治疗计划均能满足临床要求,计划临床靶体积和计划大体肿瘤体积(PGTV)的剂量分布基本一致,PGTV的适形度指数、均匀性指数以及2种计划下的机器跳数等各参数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83~1.863,均P>0.05)。B-plan的双肺的肺平均剂量(MLD)[(1572.13±148.08) cGy]、V5[(62.58±5.91)%]、V25[(24.33±1.83)%]、V30[(20.14±2.43)%]、V40[(13.38±2.78)%](Vx指接受x Gy剂量照射的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比)和正常组织的平均剂量(Dmean)[(1246.63±485.12) cGy]、V5[(58.46±24.31)%]、V40[(6.38±2.67)%]普遍高于F-plan的受照剂量 [双肺的MLD:(1546.45±152.98) cGy、V5:(60.66±5.34)%、V25:(23.79±2.20)%、V30:(19.59±2.71)%、V40:(12.70±2.79)%;正常组织的Dmean:(1209.37±466.66) cGy、V5:(54.87±22.60)%、V40:(5.89±2.63)%],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70~−2.601,均P<0.05);对于心脏和脊髓的受照剂量,2种治疗计划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20~0.377,均P>0.05),但B-plan的心脏的V30[(17.21±10.42)%]、V40[(11.70±8.04)%]高于F-plan [V30:(14.67±5.82)%、V40:(9.42±4.19)%],而脊髓的最大剂量[(4112.12±304.66) cCy]却略低于F-plan[(4128.73±254.72) cCy]。 结论 2种治疗计划均能得到满意的靶区剂量学分布,在危及器官保护方面也各有优缺点,临床应用中可根据个体差异、靶区分布有选择性地使用或结合使用。
基础研究
缺氧诱导的UCHL5增强宫颈癌Hela细胞辐射抗性
焦圣元, 高巧慧, 达飞, 郭利, 王晋, 郭娟, 李静, 刘军叶
2021, 45(1): 31-40.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010021-000011
摘要:
目的 研究缺氧诱导的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5(UCHL5)在调节宫颈癌Hela细胞辐射敏感性中的作用。 方法 以宫颈癌Hela细胞为研究对象,1% O2条件下培养观察UCHL5表达水平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慢病毒载体感染Hela细胞后稳定调变UCHL5的效率,转录本分为空白对照组、过表达对照组、过表达UCHL5组转录本1~4和沉默对照组、沉默UCHL5组转录本1~2。将实验所用的细胞分为过表达对照组、过表达UCHL5组、沉默对照组和沉默UCHL5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8 Gy γ射线照射48 h后细胞的凋亡率;采用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0、2、4、6 Gy γ射线单次照射培养2周后4组细胞的克隆形成率;采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实验检测4组细胞培养1周后的增殖率以及联合0、2、4、6、8、10 Gy γ射线照射后的增殖率。使用基因表达谱数据动态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宫颈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抗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UCHL5表达的相关性。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观察HIF-1α对UCHL5的激活作用。组间比较采用单样本t检验,采用Pearso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缺氧可诱导宫颈癌Hela细胞UCHL5的表达。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感染后的Hela细胞可显著上调或下调UCHL5的表达,其中,过表达UCHL5组转录本2和沉默UCHL5组转录本2的表达均较高,所以选择此2种转录本进行后续实验。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与接受相同剂量照射的过表达对照组相比,上调UCHL5增加了Hela细胞的克隆形成率,在0 、2、4、6 Gy剂量照射后克隆形成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16、19.22、8.76、6.79,均 P<0.05)。 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沉默对照组相比,沉默 UCHL5 促进了 Hela 细胞的凋亡(t=10.29,P<0.05),增加了 γ 射线诱导的细胞凋亡率 (t=52.01, P<0.05)。MTT 实验结果显示,与过表达对照组相比,上调 UCHL5 可升高宫颈癌 Hela 细胞的增殖率,增殖率在第3天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905,P<0.05);与过表达对照组相比,等剂量照射 UCHL5 上调组升高了受照细胞的增殖率,在剂量为6、8、10 Gy时,细胞的增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0、4.06、3.68,均P<0.05)。宫颈癌组织中 HIF-1α 表达水平和UCHL5 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31,P<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显示 HIF-1α 结合并激活 UCHL5 启动子的活性,其活性增加了2.5倍(t=30.47,P<0.05)。 结论 缺氧条件下,宫颈癌Hela细胞中UHCL5的诱导表达降低了细胞的辐射敏感性,其潜在的机制可能与HIF-1α转录激活UCHL5的表达有关。
综述
放射性核素显像在肾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朱虹静, 董爱生, 左长京
2021, 45(1): 41-46.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004035-00008
摘要:
肾肿瘤的病理类型多样且分类复杂,准确的定性诊断和分期对于肾肿瘤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价值。放射性核素显像可以在分子或细胞水平上进行肿瘤的活体成像,从而在肿瘤的诊断、分期、再分期和疗效评估方面提供重要的信息。笔者就放射性核素显像在肾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多种影像学技术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术前定位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谢玉洁, 岳殿超
2021, 45(1): 47-53.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1911029-00004
摘要: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HPT)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准确的术前影像学定位对手术至关重要。目前HPT手术的术前定位方法有很多种,包括超声、甲状旁腺核素平面显像、CT和MRI。超声、CT、MRI可显示颈部病灶的位置及解剖关系,甲状旁腺核素平面显像可以相对特异地定位病变的甲状旁腺,但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甲状旁腺体积小,数量与位置多变异,SPECT/CT、PET/CT、超声造影、四维CT和四维MRI的应用,可进一步提高HPT术前定位的灵敏度、准确率和手术成功率。笔者旨在介绍并分析各种甲状旁腺影像学检查的优劣势。
免疫系统在辐射旁效应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宋义蒙, 潘燕, 邵春林
2021, 45(1): 54-60.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1911006-00001
摘要:
辐射旁效应(RIBE)自被发现以来,一直是辐射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已得到证实,RIBE可通过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和可溶性细胞分泌物等途径传递。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发现,免疫系统在RIBE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深刻影响着辐射生物学效应的进程与结果。笔者就免疫系统在RIBE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RIBE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靶向PARP-1调控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研究进展
余晓军, 左代英, 侯文彬, 李祎亮
2021, 45(1): 61-66.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1910019-00009
摘要:
放疗是晚期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然而,由于肿瘤耐受和抵抗的出现,其治疗效果不佳。因此,纠正肿瘤放疗抵抗或提高其放疗敏感性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1是一种功能丰富的核蛋白,鉴于其在染色质结构调节和DNA损伤修复等细胞过程中的重要作用,PARP-1被认为是最具有潜力的一种放射增敏靶点。笔者就靶向PARP-1调控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