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  32卷  第1期

实验核医学
小动物PET及PET-CT及其在分子影像学中的应用
李天然, 田嘉禾
2008, 32(1): 1-4.
摘要:
阐述小动物PET及PET-CT技术特点及在分子影像学中的应用。小动物PET及PET-CT采用多项新技术,分辨率明显提高,结合小动物CT实现了图像融合。小动物PET及PET-CT实现了在活体上非侵入性分子水平显像,是研究分子影像的尖端设备。
噬菌体展示体内筛选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俞杨, 王自正
2008, 32(1): 5-8.
摘要:
噬菌体展示技术是将高度多样性的多肽或蛋白展示于噬菌体衣壳蛋白表面的一项技术。这一技术将展示分子的基因型和表型联系在一起,极大地方便了多肽或蛋白分子的功能性筛选。从噬菌体展示文库中筛选出的多肽或蛋白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极强的亲和力,在生物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断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随着噬菌体展示技术的不断发展,已将其用于活体的体内筛选。体内筛选技术发挥了高通量筛选的特点,能够在活体水平研究血管表面的分子表达状况,分析不同器官血管表面分子的表达差异,从而为临床靶向性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钠碘转运体基因介导的肿瘤放射性核素治疗研究
张俊, 刘增礼
2008, 32(1): 8-11.
摘要:
钠碘转运体(NKS)是一种跨膜糖蛋白,介导碘的主动摄取,使得放射性碘用于治疗不摄碘的肿瘤成为可能。目前NIS基因已被成功转入多种肿瘤并表达出有功能的NIS蛋白,但治疗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为此,研究者们应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并收到较好的效果。
放射性核素标记RGD序列多肽与整合素αvβ3受体显像的研究进展
刘晓飞, 张锦明, 王洁磊, 田嘉禾
2008, 32(1): 12-15.
摘要:
整合素主要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CM)之间的相互黏附,对细胞的黏附、增殖、分化、转移、凋亡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在肿瘤的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成熟血管内皮细胞和绝大多数正常器官系统中,整合素αvβ3受体表达缺乏或几乎不能被探及,但其在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中有强烈表达,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肽是整合素αvβ3受体的特异性识别位点,因此,将放射性核素标记到含有RGD序列的肽类化合物上,用于整合素αvβ3受体显像,对于肿瘤早期和高特异性定位、定量诊断及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对RGD肽的标记方法和αvβ3受体显像进行了研究。
生长抑素受体显像剂99mTc-depreotide的研究进展
侯仁花, 吕中伟
2008, 32(1): 15-18.
摘要:
99mTc-depreotide是一种新型生长抑素受体显像剂,能与多种肿瘤细胞高表达的生长抑素受体相结合,对肿瘤的良、恶性评估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定性、定位诊断多种生长抑素受体阳性肿瘤,特别是对非小细胞肺癌的定位诊断及鉴别诊断更具有临床价值。Depreotide的生物学特点、放射性核素标记、药物体内分布及肿瘤显像等方面的研究都有了新的进展。
短篇论著
99mTc-明胶的制备和生物学分布研究
徐萍, 刘强, 李锐
2008, 32(1): 19-19,26.
摘要: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99mTc标记巯基乙酰基三甘氨酰肽(99mTc-MAG3)肾显像剂出现以来,许多研究者试图通过改变其配体中氨基酸种类、肽链长度等研制新的配合物。采用这种设计方法已经研制成功了许多核医学诊断用放射性药物;但其缺点是研究成本高、设计所需时间长、配体的合成过程也比较复杂。
癌症手术治疗中放射性125I粒子源的应用
荆宏雁
2008, 32(1): 58-59.
摘要:
恶性肿瘤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治疗过程,需要手术、放射治疗、化疗等多种治疗方法共同完成。手术治疗又是其相对根治的方法,但如何提高手术成功率,抑制肿瘤转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放射性粒子的物理学、生物学认识的提高,使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的近距离放射治疗得到广泛应用,发展迅速。
临床核医学
脑胶质瘤的11C-甲硫氨酸和11C-胆碱PET和PET-CT
胡晓云, 胡春洪, 方向明, 吴翼伟
2008, 32(1): 20-23.
摘要:
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在脑肿瘤检查中较常用的诊断用显像剂,但由于其正常的生理分布和自身的缺点影响了其在胶质瘤术前尤其是治疗后的诊断和评估。研究表明,11C标记的甲硫氨酸(11C-MET)和胆碱(11C-胆碱)在脑胶质瘤PET和PET-CT检查中的术前诊断价值、疗效监测以及治疗后肿瘤复发或残存与放射性坏死或治疗后反应的鉴别和评估方面克服了18F-FDG的局限性,是18F-FDG PET和PET-CT的一个重要替代或补充。
18F-氟脱氧葡萄糖PET在原发陛肝细胞癌中的应用
郑磊, 李前伟
2008, 32(1): 23-26.
摘要:
肝细胞癌(HCC)的早期诊断是获得临床治愈的关键,准确分期是制定合理治疗方案的基础。尽管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诊断HCC的总体敏感性不高,但其阳性显像与肿瘤分化程度、肝内外转移、门静脉癌栓及血清甲胎蛋白水平等许多因素相关。因此,18F-FDG PET在中、低分化的HCC诊断、分期与再分期、监测治疗反应、评价疗效、判断预后以及鉴别肝脏良性疾病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
125I-脱氧尿苷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吴光, 侯建全
2008, 32(1): 27-30.
摘要:
125I是一种俄歇电子释放体,掺入细胞DNA分子后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性,125I-脱氧尿苷(125I-UdR)能特异性掺入DNA合成的S期,是125I的良好载体。大量动物实验及临床试验已证实:肿瘤局部缓慢持续或反复间断注射,125I-UdR的抗肿瘤作用显著,且无明显全身不良反应。125I-UdR多局部给药,同时人们也在探索联合应用其他药物和改进局部给药方式,用以评价,125I-UdR的疗效及其安全性。
11C-胆碱PET在前列腺癌中的临床应用探讨
吴书其, 黄钢
2008, 32(1): 31-33.
摘要: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的常见恶性肿瘤,但是常规显像困难。11C-胆碱是新近研究较多的一种正电子肿瘤阳性显像剂,因它不通过泌尿系统排泄而被用于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中。通过11C-胆碱、18F-氟脱氧葡萄糖、11C-乙酸和11C-甲硫氨酸在前列腺癌PET结果的比较,总结了11C-胆碱PET在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近况。
中枢神经系统核素显像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陈文新, 何品玉
2008, 32(1): 33-36.
摘要:
各种特异性脑显像剂不断被推广应用,使放射性核素显像从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监测疗效发展到观察特异性变化的阶段。简述了帕金森病、癫痫、痴呆、药物成瘾、精神疾病、脑功能活动等核素显像的临床应用及近期研究进展。
调查研究
北京市核医学2005年基本情况调查
耿建华, 司宏伟, 陈盛祖
2008, 32(1): 37-39.
摘要:
目的 评估2005年北京市核医学科现况。方法 通过邮寄调查表,调查分析北京市核医学科的人员、设备和临床应用情况。结果 共收到30份有详细数据的调查表。在这30个核医学科中,共有工作人员321名,其中医师141名,技师122名,物理师7名,护士22名,以及其他人员29名;至2005年底,共有41台大型显像设备,其中37台SPECT、3台PET、1台PET-CT。在2005年内,显像种类有36种,共显像88135人次,其中SPECT为84734人次,PET为3401人次;核医学体外检查462246人次;放射性核素治疗2228人次,治疗项目有11种,其中最多的为甲状腺功能亢进,其次为甲状腺癌及其转移和骨转移。只有41.5%和22.0%的设备执行每日和每周常规质量控制。结论 除物理师数量相对较少,北京市核医学科的人员、设备和临床应用有相当的规模,但医院之间发展不平衡。大多数医院均需要实施必要的质量控制,以提高影像质量。
放射生物学
Ku蛋白与DNA修复
杨青山, 樊飞跃
2008, 32(1): 40-43.
摘要:
电离辐射易引起DNA双链断裂(DSB),Ku蛋白作为异二聚体,主要参与非同源末端联接修复DSB。Ku蛋白在维持端粒结构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人的不同肿瘤中,Ku蛋白有着异常表达,且Ku蛋白的表达和功能与肿瘤放化疗抵抗有关。通过抑制Ku蛋白可增强放化疗敏感性。因此,Ku蛋白可作为放化疗增敏的靶点。
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联合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田玥, 苏成海
2008, 32(1): 43-46.
摘要:
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常规手段之一,并早已用于临床。而基因治疗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但由于肿瘤的形成是多因素、多基因参与的复杂过程,单纯基因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放射治疗联合基因治疗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也将成为肿瘤治疗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急性辐射损伤的细胞因子联合治疗研究进展
邢爽, 李明, 黄海潇, 罗庆良
2008, 32(1): 47-50.
摘要:
细胞因子对急性辐射损伤的治疗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尤其是造血生长因子抗辐射作用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但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造血干,祖细胞大量死亡及皮肤和胃肠道等非造血系统损伤加重,单一的细胞因子难以逆转严重损伤,因此细胞因子的联合应用成为必然。当前,细胞因子联合治疗急性辐射损伤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造血生长因子及抗凋亡细胞因子联合应用效果的评价,结果提示,照射后早期细胞因子联合应用是事故性辐射损伤的有效治疗措施。
脑组织对DNA双链断裂的反应
董晓荣, 伍钢
2008, 32(1): 51-54.
摘要:
DNA双链断裂是电离辐射引起的最严重DNA损伤形式,脑组织对DNA损伤的反应与其发展程度密切相关,脑组织中增殖细胞主要是通过同源重组进行修复,而分化细胞则通过非同源末端联接修复。DNA双链断裂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缺陷会导致一系列的有神经病理表现的人类遗传病。重点讨论电离辐射触发脑细胞DNA双链断裂后,信号转导相关因子和与相关因子导致的神经系统人类遗传疾病。
临床放射医学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分析
董华, 张遵城
2008, 32(1): 55-57,62.
摘要: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是眼眶内较常见的肿瘤,经手术切除尚能痊愈,故明确肿瘤位置、组织学特性对选择手术进路至关重要。通过分析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特点,包括超声、CT、MRI及99mTc-红细胞(99mTc-RBC)显像等,可以提高对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认识。
医用内照射剂量
中子剂量测量及估算方法
向剑, 戴光复, 苑淑渝, 丁艳秋, 张良安
2008, 32(1): 59-62.
摘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子在许多行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医疗上应用最广泛的是硼中子俘获治疗。但在使用中子辐射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可能会受到中子辐射,因此中子剂量的测量和估算问题也就变得重要起来。目前,国内关于中子剂量的研究在有些方面还不是很深入,因此对中子剂量的测量和估算方法进行了归纳和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