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  28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核医学
18F-FDG PET/CT的特点及其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王俊起
2004, 28(2): 49-53.
摘要:
最近几年,具有高性能PET和CT的同机PET/CT已投入临床,其在肿瘤学中的应用呈迅速增长之势。加入高档CT的PET较之传统的PET在技术和临床方面具有明显优势。CT扫描一方面为PET提供了快速、准确的衰减校正数据,大大缩短采集时间,另一方面为PET图像提供了精确的解剖定位,使结果更加肯定,但引入CT的PET扫描也带来了一些技术上的新问题。PET/CT在头颈、腹盆肿瘤具有明显优势,即使在生理运动影响较大的胸部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初步临床研究表明,PET/CT较之单独CT或PET在临床肿瘤学中具有明显优势,PET/CT融合显像对肿瘤患者和临床医生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价值。
双时相18F-FDG PET在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尹立杰
2004, 28(2): 53-56.
摘要:
18F-FDGPET已较广泛地用于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和临床分期。常规显像一般用单次显像所测SUV(标准化摄取值)来鉴别良恶性病变,但两者SUV之间有一定交叉,存在一定局限性。而依据不同类型细胞18F-FDG摄取速率不同的机制,进行双时相18F-FDGPET(早期显像加延迟显像),简单而实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
核素心肌显像在冠心病处理决策中的合理应用及其原理
李殿富
2004, 28(2): 56-59.
摘要:
核素心肌显像在冠心病诊断、危险度分层及预后判断方面积累了大量资料,并可据此制定冠心病的有效处理策略。在ACC/AHA(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有关冠心病和核心脏病学指南中,核素心肌显像的上述作用得到了充分肯定。合理应用该技术可以提高我们对冠心病诊断处理的整体水平,并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更合理利用,目前这在我国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MRI与PET对癫痫病的诊断价值
祖德贵
2004, 28(2): 60-63.
摘要:
癫痫是常见病,以颞叶癫痫最常见,药物难治性癫痫的术前准确定侧和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MRI对部分癫痫有很重要的诊断价值,特别是结合脑电图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但是对于MRI诊断阴性的癫痫病人,PET整体定位系统能解决其定位诊断问题。
18F-FLT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
孙晓蓉, 邢力刚
2004, 28(2): 63-66.
摘要:
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胸腺嘧啶类似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细胞增殖的状况,3'-脱氧-3'-18F-氟代胸苷(3'-deoxy-3'-18F-fluorothymidine,18F-FLT)是此类药物中发展较为完善的一种示踪剂。18F-FLT PET通过反映胸苷激酶-1的活性而间接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状况,有助于对肿瘤进行良恶性鉴别、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PET显像剂。
SPECT在内照射剂量学中的应用
郭雷鸣
2004, 28(2): 67-70.
摘要:
在核医学中,内照射剂量学主要用于描述放射性药物在体内分布、代谢过程中放射性能量沉积及其确定。重建方法的改善将为内照射剂量测定提供更为精确的三维时空数据,实现内照射辐射剂量学从群体和器官的平均水平向个体水平发展。
131I治疗儿童及青少年Graves病
欧阳萌
2004, 28(2): 70-73.
摘要:
抗甲状腺药物、手术、放射性碘是儿童及青少年Graves病的3种治疗方法。近60年的医疗实践证明,131I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应当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对乏氧和射线应答的嵌合性基因启动子的研究进展
郑爱青, 于金明
2004, 28(2): 74-77.
摘要:
介绍两种应用射线和乏氧应答启动子调节的GDEPT(定向基因酶前体药物治疗)系统。用治疗性、条件性或肿瘤特异性启动子控制GDEPT是一种控制靶基因在肿瘤内表达的方法。通过选择性启动子,使基因靶向肿瘤内表达,提高特异性和靶向性,解决了肿瘤基因治疗中的主要限制。
线粒体DNA与肿瘤、辐射生物效应和衰老关系的研究现状
刘青杰, 桑璐
2004, 28(2): 78-81.
摘要:
线粒体是机体的重要能量加工厂,线粒体DNA是惟一的核外遗传物质,因此,线粒体在维持生物个体正常生理功能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线粒体DNA突变和缺失在许多疾病发生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概述了线粒体DNA在肿瘤、辐射生物效应及衰老等领域的研究现状,以期推进放射医学领域中线粒体DNA的应用研究。
低剂量电离辐射效应
孙志增, 周平坤
2004, 28(2): 82-85.
摘要:
在低剂量区域,电离辐射能够诱导一些大剂量实验中预测不到或传统放射生物学理论不能解释的效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数cGy剂量诱导发生的适应性反应(adaptive rsponse,AR);②低剂量辐射超敏性(hyperradiosensitivity,HRS),其剂量通常为0.2~0.5Gy;③在临近的未受照细胞中诱导产生的旁效应(bystander effect, BE)。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导致的人类甲状腺癌
李雨, 赵芳, 蔡建明
2004, 28(2): 86-89.
摘要: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是人类核工业历史上空前的灾难性事故,其释放出大量的放射性核素导致北半球许多国家受到污染。近20年的研究证实,白俄罗斯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国家,尤其是事故后甲状腺癌的急剧增加,是目前惟一得到确认的辐射远后效应,转染重排基因在辐射导致甲状腺癌中的作用受到了密切关注。
电离辐射与细胞凋亡
何子毅, 孟庆勇
2004, 28(2): 90-93.
摘要:
电离辐射诱导细胞凋亡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细胞凋亡作为一种主动的细胞消亡过程,与电离辐射的诱导关系正逐步完善,细胞膜改变是电离辐射诱导细胞凋亡的主要特征,电离辐射诱导细胞凋亡的程度与辐射剂量、照射方式及传能线密度密切相关,它的机制包括基因调控、信号转导、离子代谢、酶和蛋白因子的参与,共同形成一个复杂的生物学网络。
多发性脑转移瘤的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
张永权, 巴特尔, 刘文力
2004, 28(2): 94-96.
摘要:
多发性脑转移瘤(multiple brain metastasis,MBM)由于瘤体散在、多发,成为神经外科疾病治疗难点,近年来,随着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技术的广泛应用,其逐渐成为MBM的首选治疗方法。本文主要对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MBM的机制、预后因素及治疗新进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