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45卷  第2期

封面
2021-02期封面
2021, 45(2): 0-0.
摘要:
目录
2021-02期目录
2021, 45(2): 1-4.
摘要:
临床研究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与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心肌葡萄糖代谢的比较研究
王歆惠, 汪蕾, 方纬, 闫朝武
2021, 45(2): 69-74.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1910026-00010
摘要:
目的 比较分析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与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动脉高压(PAH-CHD)患者右心室心肌葡萄糖代谢的差异。 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医院确诊的26例IPAH患者(IPAH组)[女性17例、男性9例,年龄(28.23±8.92)岁] 和16例PAH-CHD患者(PAH-CHD组) [女性10例、男性6例,年龄(29.19±10.62)岁]。所有患者均行动态18F-FDG PET心肌代谢显像,根据Patlak法计算得出右心室和左心室心肌葡萄糖利用率(rMGU)。显像后1周内患者接受右心导管检查,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的rMGU等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2组患者右心室的rMGU与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或肺血管阻力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 IPAH组与PAH-CHD组患者mPAP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59.85±16.46) mm Hg 对(69.75±18.93) mm Hg,t=1.79,P=0.81](1 mm Hg=0.133 kPa)。动态18F-FDG PET心肌代谢显像测得的2组患者右心室rMGU[(0.095±0.074) μmol·g−1·min−1 对(0.135±0.165) μmol·g−1·min−1]与左心室rMGU[(0.057±0.065) μmol·g−1·min−1 对(0.070±0.047) μmol·g−1·min−1] 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7, P=0.29;t=0.77,P=0.49)。IPAH组患者右心室的rMGU与mPAP存在正相关(r=0.420,P=0.033),但PAH-CHD组患者右心室的rMGU与mPAP无相关性(r=0.016,P=0.953)。 结论 mPAP无差异的IPAH和 PAH-CHD患者右心室心肌葡萄糖代谢水平无明显差异。
18F-FDG PET/CT与PET/MRI在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中的比较分析
于军, 张莺, 任东栋, 陈聪, 李洋, 任春玲, 蔡君
2021, 45(2): 75-82.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003009-00013
摘要:
目的 比较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与PET/MRI显像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于宁波明州医院行全身18F-FDG PET/CT显像及上腹部18F-FDG PET/MRI显像,并疑似有结直肠癌肝转移的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9例、女性8例,年龄28~78(60.6±12.2)岁。肝内病灶的最终诊断以组织病理学检查或影像学随访结果为参考标准,分别计算2种检查方法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根据肝转移病灶大小分长径≤1 cm、1 cm<长径≤2 cm、长径>2 cm 3组,分别计算各组的2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采用McNemar检验比较2种检查方法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采用χ2检验比较2种检查方法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 结果 基于27例结直肠癌患者分析,18F-FDG PET/MRI诊断肝转移瘤的灵敏度、准确率[94%(15/16)、96%(26/27)]均高于PET/CT[81%(13/16)、89%(24/27)],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cNemar检验,均P>0.05)。基于病灶分析,在27例结直肠癌患者中共发现118个肝内病灶,其中肝转移瘤病灶72个,18F-FDG PET/MRI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病灶的灵敏度、准确率、阴性预测值[85%(61/72)、91%(107/118)、81%(46/57)]均高于PET/CT[63%(45/72)、76%(90/118)、63%(45/72)],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cNemar检验,χ2=5.072,均P<0.05)。对于长径≤1 cm的肝转移病灶,18F-FDG PET/MRI的诊断灵敏度[63%(17/27)]明显高于PET/CT[7%(2/2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Nemar检验,P<0.05)。 结论18F-FDG PET/CT相比,18F-FDG PET/MRI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尤其是在长径≤1 cm的病灶中。
蛋白质摄入水平在头颈肿瘤放化疗中的应用研究
王淑安, 王孔成, 汪娟, 陈晨, 陈晓甜, 郭苗苗, 闫婧
2021, 45(2): 83-87.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005035-00012
摘要:
目的 探讨蛋白质摄入量对头颈肿瘤患者根治性放化疗期间黏膜损伤和营养状况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72例头颈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根据剔除标准,最终干预组纳入患者32例[男性27例、女性5例,年龄(51.67±12.92)岁]、对照组29例[男性23例、女性6例,年龄(56.03±8.26)岁]。干预组在常规膳食基础上接受在院蛋白质补充方案[补充乳清蛋白粉50 g/d,使总蛋白质摄入量达1.5~2.0 g/(kg·d)];对照组采用在院常规膳食方案[蛋白质摄入量为1.0~1.2 g/(kg·d)]。所有患者均采用根治性同步放化疗方案。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黏膜损伤程度、营养指标变化、治疗疗效和相关并发症。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四格表χ2检验;两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 结果 2组患者在年龄、身高、血压、心率(t=−1.59~1.26)、性别、学历和病种(鼻咽癌与其他疾病)(χ2=0.01~0.45)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口腔黏膜损伤方面,干预组患者的损伤程度低于对照组[16%(5/32)对38%(11/29)],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3,P=0.04);在营养指标方面,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除了骨骼肌、体脂肪和血红蛋白外,干预组在体重[(−2.80±2.66) kg对(−4.85±2.35) kg,t=3.18,P<0.01]、体重指数[(−1.00±0.95) kg/m2对(−1.81±0.89) kg/m2t=3.38,P<0.01]、握力[(5.59±4.20) kg对(2.59±5.32) kg,t=2.46,P=0.02]和血清白蛋白[(−1.40±3.37)g/L对(−3.07±2.92) g/L,t=2.06,P=0.04]指标的维持上均优于对照组。2组在疗效评价、腹泻、便秘和发热指标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4~1.30,均P>0.05)。 结论 在头颈肿瘤根治性放化疗中,补充蛋白质有缓解患者放射性黏膜损伤程度的作用,在保持患者营养指标上也具有优势。
基础研究
125I标记CD90单克隆抗体靶向结合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吴江, 张晓懿, 孙传金, 吉蘅山, 朱虹
2021, 45(2): 88-93.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1909036-00005
摘要:
目的 制备125I标记的CD90单克隆抗体(mAb),探讨其示踪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可能性。 方法 采用氯胺T法对CD90 mAb进行125I标记,测定标记率。(1)体外实验:检测MSCs和125I-CD90 mAb孵育后上清液和沉淀的放射性计数,分别计算6个不同时间点的细胞结合率。(2)体内实验:构建荷瘤BALB/c裸鼠,采用完全随机法分为4组(每组3只),a组经腹腔注射MSCs,b组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c组经瘤内注射MSCs,d组经瘤内注射生理盐水。每只荷瘤裸鼠尾静脉注射125I-CD90 mAb(3.7 MBq/0.2 mL)后行Micro-SPECT/CT显像,测定并计算在4个不同时间点肿瘤及主要器官和组织的放射性摄取值[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2组均数之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 125I-CD90 mAb标记率为54.4%,放射化学纯度为98.79%。(1) 在10 min、30 min、1 h、2 h、6 h、8 h 时,125I-CD90 mAb与MSCs的结合率分别为0.86%、1.73%、1.88%、5.67%、12.20%、10.69%,6 h时最高。(2)荷瘤裸鼠的肿瘤长至150~200 mm3时用于实验。在注射后6 h、1 d、2 d、3 d时,Micro-SPECT/CT显示125I-CD90 mAb在荷瘤裸鼠的肿瘤及主要器官和组织中有着不同程度的分布,其中 a组肿瘤组织的放射性摄取值分别为(3.66±1.69)、(2.35±1.30)、(1.36±0.95)、(1.33±0.84)%ID/g,均高于b组的(2.93±1.74)、(1.92±1.15)、(1.12±0.78)、(1.03±0.72)%ID/g,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5~0.52,均P>0.05);c组肿瘤组织的放射性摄取值分别为(5.75±1.30)、(3.75±0.77)、(2.70±0.44)、(1.88±0.48)%ID/g,均高于d组的(3.17±0.75)、(2.03±0.54)、(1.44±0.39)、(1.38±0.27)%ID/g,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9~3.70,均P<0.05)。 结论 成功制备的125I-CD90 mAb具有良好的与MSCs结合的能力,有潜力作为核素探针示踪MSCs。
综述
18F-FDG PET/CT在肿瘤PD-1/PD-L1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吴宇诗, 冯彦林
2021, 45(2): 94-98.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1912024-00016
摘要: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信号通路产生负性调控信号介导肿瘤免疫逃逸,导致肿瘤免疫耐受,促进其进展。而PD-1/PD-L1免疫治疗可恢复肿瘤微环境的免疫反应,介导T细胞增殖、活化,杀伤相关肿瘤细胞,为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新方法。但不同患者对免疫治疗疗效存在差异性,至今仍缺乏有效的生物标志物鉴别应答者与非应答者。18F-FDG PET/CT能够无创、实时、整体地反映肿瘤的糖代谢水平,PD-L1阳性表达也影响肿瘤微环境的糖代谢水平。因此,18F-FDG PET/CT显像有望指导肿瘤PD-1/PD-L1免疫治疗。笔者就18F-FDG PET/CT在肿瘤PD-1/PD-L1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8F-FDG PET/CT显像在多发性骨髓瘤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李亚男, 董华
2021, 45(2): 99-104.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1912031-00017
摘要: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疾病,多发于老年人,其发病率居恶性血液病的第二位,目前在我国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能够在分子水平上提供恶性肿瘤的增殖和代谢情况等信息,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在MM的诊断、分期、疗效监测和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18F-FDG PET/CT显像在MM诊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肾脏核素显像在重复肾畸形诊疗中的应用
闫晓敏, 蔡敏, 冯贵生
2021, 45(2): 105-110.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00238-00020
摘要:
重复肾畸形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泌尿系统疾病,其诊断多依赖于静脉肾盂造影、超声、CT和MRI等常规影像学手段,这些检查方法各有优缺点。肾脏核素显像检查便利、重复性好、辐射剂量低且安全可靠,可同时对肾脏形态和功能进行评估,在重复肾畸形的诊断、临床决策的制定、疗效评估和预后分析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现今,SPECT/CT已迅速普及,肾脏核素显像可以与其他影像学检查优势互补,成为重复肾畸形诊断和治疗评价的重要手段。笔者对肾脏核素显像在重复肾畸形诊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免疫治疗相关的恶性肿瘤疗效评价标准纵览
蔡其君, 尚靖杰, 弓健, 徐浩
2021, 45(2): 111-117.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1912002-00014
摘要: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作为一种新型治疗药物,极大地丰富了癌症的治疗手段,但随之出现的免疫相关反应模式(如假性进展、延迟反应和超进展等)对现行的恶性肿瘤疗效评价标准提出了挑战。因此,研究者对相关的评价标准进行了一些修订,使其能够更客观准确地评价ICIs的治疗效果,以便更科学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笔者就近年来提出的免疫治疗相关的恶性肿瘤疗效评价标准进行综述。
辐射损伤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成明慧, 龙伟, 徐文清
2021, 45(2): 118-123.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009038-00019
摘要:
核与辐射事故发生时,快速评估人体吸收的辐射剂量对于伤员的分类和救治极为重要。为制定有效的辐射损伤救治方案和研发抗辐射新药,辐射损伤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引起了研究者的浓厚兴趣。通过辐射损伤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变化评估辐射吸收剂量或抗辐射药物的有效性成为研究的热点。笔者围绕近年来用于评估辐射吸收剂量和抗辐射药物有效性的生物标志物展开综述。
小胶质细胞在放射性脑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黄蓉蓉, 丁桂荣
2021, 45(2): 124-131.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005040-00018
摘要:
放射性脑损伤(RBI)是头颈部及颅内原发和继发肿瘤患者接受放疗后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关于RBI的发生机制,目前有血管损伤、炎症免疫反应和脱髓鞘等假说。其中,炎症免疫反应在RBI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小胶质细胞(MG)是脑内固有的免疫细胞,其在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诱导的神经炎症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笔者对近年来MG在RBI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病例报告
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经索拉非尼治疗致亚急性肝衰竭一例
闫新宇, 张雅婧, 张晓, 胡胜清, 高再荣
2021, 45(2): 132-135.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008017-00023
摘要:
笔者报道了1例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RAIR-DTC)经索拉非尼治疗致亚急性肝衰竭的病例,并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以及患者的临床处置与转归等方面综合分析了该病的特点。笔者通过文献复习加深了对RAIR-DTC以及索拉非尼治疗晚期甲状腺癌的疗效和相关不良反应的认识,旨在提示临床医师在遇到相似病例时,不仅要关注索拉非尼的疗效,也要提高对应用靶向药物治疗RAIR-DTC所致不良反应的认知和管理,从而提高靶向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肋骨血管瘤骨显像一例
贾桐, 黄建敏, 魏玲格, 傅鹏, 解朋
2021, 45(2): 136-138.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003041-00022
摘要:
笔者报道了1例肋骨血管瘤患者,即从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临床诊断、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及预后等方面介绍并分析了该病的特点,并通过文献复习加深了对肋骨血管瘤的认识。该病为肋骨的血管瘤病变,其进展相对较缓慢,虽然在影像学上无明显的特异性表现,但并非只能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影像学表现在该病的诊断上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该病的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易与恶性骨肿瘤及骨肿瘤样病变混淆。因该病极易误诊,所以需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