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34卷  第3期

实验核医学
分子核医学显像展望:多参数分子显像时代
朱羽苑, 黄钢
2010, 34(3): 129-134.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0.03.001
摘要:
核医学分子显像呈多模式、多示踪剂发展趋势,不同显像模式、不同显像示踪剂带来的多参数信息为临床和实验室的研究提供了更丰富的互补信息。其中,PET-MRI将成为核医学分子显像未来发展的一个热门话题。该文着重探讨了核医学分子显像发展过程中,由单模式到多模式、由单示踪剂到多示踪剂的演变过程,总结多模式、多示踪剂、多参数分子显像的定义、区别、优缺点和存在问题,并探讨了分子显像的未来发展。
多肽类肺癌显像剂的制备及其初步鉴定
褚丽萍, 王彦, 王月英, 刘金剑, 吴红英, 刘鉴峰
2010, 34(3): 135-138.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0.03.002
摘要:
目的 通过噬菌体随机七肽文库筛选出与体内肺癌组织特异结合的七肽,并制备肽类肺癌早期诊断试剂。 方法 通过噬菌体展示体内筛选技术获得与肺癌特异结合的噬菌体,进行序列测定,合成特异结合的多肽,125I标记后经静脉注射入小鼠体内,观察其在小鼠Lewis肺癌模型中的分布。 结果 通过4轮筛选获得了QYGQFAY七肽,该七肽经125I标记后可以很好地与肺癌组织特异结合,在体内2 h左右与肿瘤结合得最充分,而且体内代谢较快,6 h左右体内分布明显减少,基本代谢完毕。 结论 该七肽可以较好地对Lewis肺癌进行显像和诊断。
兔VX2肺肿瘤PET-CT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
李亚军, 白人驹, 高硕, 李彦生, 刘磊, 贾薇, 蔡莉, 邢喜玲
2010, 34(3): 139-142.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0.03.003
摘要:
目的 探讨11C-胆碱和18F-FDG PET-CT反映兔VX2肺肿瘤血管生成的效能。 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54只,右肺接种VX2肿瘤10~11 d后,行11C-胆碱和18F-FDG PET-CT,测量肿瘤11C-胆碱和18F-FDG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同时,测量肿瘤标本大小,用免疫组化方法评价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然后对肿瘤胆碱SUVmax18F-FDG SUVmax与肿瘤大小、MVD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33只实验兔成功完成所有检查,得到VX2肺肿瘤的11C-胆碱SUVmax平均值为4.02±3.07 (1.4~12.2),对18F-FDG的SUVmax平均值为5.70±3.45 (1.0~13.0),肿瘤大小平均值为(1.68±1.61)cm3 (0.13~8.00 cm3)。高倍镜(200倍, 0.739 mm2)视野下,肿瘤MVD平均值为(35.8±13.6)个(13~64个)。经统计学分析,11C-胆碱SUVmax与肿瘤大小及MVD之间均不具有相关性;18F-FDG SUVmax与MVD (r=0.525, P=0.002)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与肿瘤大小(r=0.335, P=0.057)之间呈临界正相关关系。 结论 18F-FDG PET-CT可反映兔VX2肺肿瘤血管生成,11C-胆碱PET-CT不能反映肿瘤血管生成。
Graves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与血糖代谢
孙琦婷, 赵德善
2010, 34(3): 143-147.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0.03.004
摘要:
Graves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常伴有糖代谢紊乱,其机制主要与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及胰岛素抵抗有关,而免疫遗传因素也起一定的作用。在131I和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伴随着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恢复,血糖逐渐开始下调并恢复正常。因此,对Graves病甲亢伴糖代谢紊乱患者进行积极的早期治疗有助于血糖的控制及并发症的预防。
钠碘同向转运体基因介导放射性碘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郭睿, 李彪
2010, 34(3): 147-151.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0.03.005
摘要:
钠碘同向转运体(NIS)作为一种细胞膜蛋白,主要存在于甲状腺滤泡细胞基底膜并介导细胞的碘转运,在甲状腺癌及非甲状腺癌的放射性碘治疗研究中备受关注。部分甲状腺癌的NIS表达水平降低或者膜蛋白定位不好,通过导入NIS基因进行膜表达,介导核素滞留于细胞内,是肿瘤治疗的新途径。但目前主要存在核素在细胞内滞留时间短而影响疗效的问题。对此,在导入NIS基因后,可通过各种方法刺激肿瘤细胞增加NIS的功能性表达而增加核素的摄取,也可通过减少核素的流出来提高其滞留,扩展NIS基因治疗的应用范围,优化肿瘤治疗。该文主要综述了NIS基因介导的肿瘤治疗研究进展。
临床核医学
131I治疗青少年Graves病的量效分析
李佳, 秦岚, 任众, 张又萍
2010, 34(3): 152-155.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0.03.006
摘要:
目的 分析接受131I治疗的青少年Graves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寻适合中国青少年Graves病患者的有效剂量范围。 方法 接受131I治疗的青少年Graves病患者共234例,年龄为8~17岁,平均甲状腺质量为(59.0±16.5)g。完善治疗前准备后,根据每克甲状腺组织给予131I的剂量将患者分为5个观察组,A组:1.11~<1.48 MBq/g,B组:1.48~<1.85 MBq/g,C组:1.85~<2.22 MBq/g,D组:2.22~2.59 MBq/g,E组:>2.59 MBq/g,观察每组疗效,统计每组治愈率、好转率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发生率。 结果 ① 234例患者中治愈152例(64.95%)、好转56例(23.93%)、甲减26例(11.11%),其中B组疗效最高。②治愈率:B组、C组、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8,P>0.05),B组治愈率显著高于A组及E组(χ2=10.20和χ2=5.49,P < 0.05),A组治愈率最低。③好转率:B组、C组、D组及E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4,P>0.05),A组的好转率显著高于B组、C组、D组和E组(χ2=8.74、χ2=6.68、χ2=7.01和χ2=11.12,P < 0.05)。④甲减发生率:A组、B组、C组及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1,P>0.05),E组的甲减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B组、C组和D组(χ2=12.36、χ2=11.58、χ2=9.37和χ2=4.36,P < 0.05)。 结论 青少年Graves病患者接受131I治疗安全有效,131I治疗的首选剂量建议控制在1.48~2.59 MBq/g,既能获得较满意的疗效又不致于增加甲减发生率。
18F-FDG SPECT-CT在宫颈癌监测中的价值
刘道佳, 唐明灯, 林端瑜, 倪雷春
2010, 34(3): 155-158.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0.03.007
摘要:
目的 评价18F-FDG SPECT-CT在监测宫颈癌复发和(或)转移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为评估宫颈癌是否复发和(或)转移而行18F-FDG SPECT-CT的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二次手术或局部活检病理或临床随访为最终结果,并与同期CT和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 检查结果对比。 结果 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62例患者中有36例复发和(或)转移。18F-FDG SPECT-CT对宫颈癌复发和(或)转移监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94.4%、92.3%、94.4%、92.3%、93.5%;CT分别为69.4%、80.8%、83.3%、65.6%、74.2%;SCCA检查分别为66.7%、46.2%、63.2%、50.0%、58.1%。 结论 18F-FDG SPECT-CT监测宫颈癌复发和(或)转移有较大临床价值。
放射性核素标记铃蟾肽在前列腺癌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邢岩, 赵晋华
2010, 34(3): 158-160.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0.03.008
摘要:
前列腺癌等多种肿瘤细胞表面能过度表达铃蟾肽受体,因此,铃蟾肽及其受体可以作为靶点进行放射性核素受体显像及靶向治疗肿瘤,并成为近年来诊治前列腺癌的研究热点。该文综述了放射性核素标记铃蟾肽在前列腺癌显像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血清FPSA/TPSA值在前列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钟兴祥, 刘思平, 郑吉祥, 王菊新, 张小文, 范鸿登
2010, 34(3): 161-164.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0.03.009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中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值在鉴别诊断前列腺癌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15例、前列腺癌患者58例、排除前列腺疾病的门诊健康体检者60例,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TPSA、FPSA及FPSA/TPSA值,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TPSA为4.0~45.5 μg/L时,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和前列腺癌患者交叉重叠,在此区域内,两组患者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6,P>0.05),而两组患者FPSA/TPSA值却有显著差异(t=2.74,P < 0.05),具有较大的鉴别诊断价值。以FPSA/TPSA值≤0.15作为鉴别诊断前列腺癌的参考值,既保持了较高的灵敏度(91.5%),又提高了特异度(78.6%)和准确率(79.8%),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阳性预测值(82.5%)和阴性预测值(96.5%)。 结论 FPSA/TPSA值不但能够弥补单用TPSA的不足,提高前列腺癌的早期检出率,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活检,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18F-FDG PET-CT在评价肺癌化疗疗效中的应用
鲁胜男, 冯彦林
2010, 34(3): 164-167, 178.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0.03.010
摘要:
肺癌是全世界目前最常见的因肿瘤致死的原因之一,化疗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及小细胞肺癌(SCLC)的主要手段,且近年来已逐渐应用于NSCLC的早期和中期阶段的治疗。随着新技术的发展,18F-FDG PET-CT逐渐应用于肺癌患者的化疗疗效和预后评价中,该文综述了18FDG PET-CT在肺癌化疗中的应用。
99Tcm-MIBI诊断重度淤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价值
陈贵兵, 黄劲雄, 何小江, 罗作明, 卢正远, 吴华
2010, 34(3): 168-170.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0.03.011
摘要:
目的 鉴于99Tcm-二乙基亚氨基二乙酸(99Tcm-EHIDA)肝胆显像对临床重度淤胆患儿应用的局限性,试用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Tcm-MIBI)作为新的肝胆显像剂,了解其应用基础及对重度淤胆患儿的初步诊断价值。 方法 建立胆总管闭锁动物模型,了解99Tcm-MIBI肝胆显像的应用基础;对重度淤胆并最终临床证实为婴儿肝炎综合征的27例患儿先行常规99Tcm-EHIDA肝胆显像,次日行24h延迟显像,1h后再行99Tcm-MIBI肝胆显像。比较两种显像剂对重度淤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结果 动物实验证明,99Tcm-MIBI确经肝胆排泄,且无明显肠道自分泌现象,可以用作肝胆显像。初步临床诊断表明,99Tcm-MIBI肝胆显像对重度淤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的诊断灵敏度达100%,远远高于常规99Tcm-EHIDA肝胆显像(66.67%)。 结论 对临床高度怀疑的重度淤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99Tcm-MIBI肝胆显像的诊断灵敏度明显高于常规99Tcm-EHIDA肝胆显像。
346例上尿路结石患者99Tcm-DTPA肾动态显像结果分析
袁建伟, 贺小红, 袁白虹, 苏少弟
2010, 34(3): 171-173.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0.03.012
摘要:
目的 探讨99Tcm-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99Tcm-DTPA)肾动态显像在上尿路结石患者肾功能评价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346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核素肾动态显像、静脉肾盂造影(IVP)和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值,并依据总肾肾小球滤过率(GFR)将BUN和SCr结果分成4组进行分析。 结果 ① 346例肾动态显像患者,总肾GFR与BUN、SCr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458,P=0.000;r=-0.542,P=0.000)。② 4组之间比较,BUN和SCr均存在统计学差异(F=49.23,P=0.000;F=80.66,P=0.000);经最小显著差别法分析,组1与组2之间比较,BUN和SCr均无统计学差异(P=0.119和P=0.088);而其余各组之间比较,BUN和SCr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 < 0.05)。③ IVP不显影的43只患肾中,经99Tcm-DTPA肾动态显像提示有18只(41.9%)有残余肾功能(GFR≥10 ml/min),平均GFR为(21.89±12.81)ml/min。 结论 99Tcm-DTPA肾动态显像能早期评价肾功能,特别是对IVP不显影的患肾功能的评价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99Tcm-MIBI动态血流灌注显像和双时相核素显像对甲状腺冷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研究
胡旻, 刘雅洁, 许小飞, 盛丹丹, 王颖
2010, 34(3): 174-176.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0.03.013
摘要:
目的 探讨99Tcm-MIBI动态血流灌注显像和双时相显像对甲状腺冷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甲状腺冷结节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8例,所有患者使用配备低能高分辨准直器的SPECT仪行99Tcm-MIBI动态血流灌注、30 min早期相及120 min延迟相静态平面显像,并用T/NT值等综合分析显像结果。 结果 9例甲状腺癌患者在动态血流灌注、30 min早期相和120 min延迟相显像中阳性数分别为5例、6例、7例;19例良性病变患者在动态血流灌注、30 min早期相和120 min延迟相显像中阴性数分别为14例、11例、16例。99Tcm-MIBI动态血流灌注显像诊断甲状腺癌的灵敏度为55.56%,特异度为73.68%,准确率为67.85%;30 min早期相显像诊断甲状腺癌的灵敏度为66.67%,特异度为57.89%,准确率为67.85%;120 min延迟相显像诊断甲状腺癌的灵敏度为77.78%,特异度为84.21%, 准确率为82.14%。 结论 99Tcm-MIBI的双时相显像对甲状腺冷结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通过对动态血流灌注和99Tcm-MIBI的双时相显像中T/NT值等综合分析,可以降低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发生。
32P胶体内照射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疗效分析
农天雷
2010, 34(3): 177-178.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0.03.014
摘要:
辐射损伤和剂量
蛋白标志物在辐射损伤中的应用
马铁军, 王毅, 杨莹, 冯伟, 李冕
2010, 34(3): 179-182.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0.03.015
摘要:
机体暴露于电离辐射下,一系列分子表达活性将发生变化,特异性改变的蛋白质可作为标志物用于辐射损伤的鉴别分类、治疗防控以及动态观察。该文综述了目前已经确定的或具有潜在功能的数种辐射损伤蛋白标志物的应用价值,介绍了多种蛋白标志物综合分析用于辐射损伤的诊断和治疗的目前研究进展。
心血管病介入操作时患者受照剂量估算
孔令海, 张良安, 姜恩海, 张文艺, 丁艳秋, 苑淑渝, 戴光复
2010, 34(3): 183-185, 193.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0.03.016
摘要:
放射诊疗新技术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利益,放射性介入操作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类新技术。然而在放射性介入操作的过程中,患者受照剂量在医用X射线诊断和治疗中是最高的,其剂量可能大到能引起皮肤和眼晶体辐射损伤,而且其防护也是目前职业辐射防护中最困难的。目前有60%左右的介入术是在心血管病的治疗中开展,心血管病介入操作时患者的辐射防护问题已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重视,并开展了较为广泛的研究。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心血管病放射性介入操作可能给患者造成值得重视的高剂量辐射。但是许多研究都是集中在表面剂量,这个量对评估患者的风险是远远不够的。在外照射情况下,当人体受穿透力强的辐射(X射线、γ射线、中子)照射一定剂量时,可造成深部组织和器官损伤,因此在研究表面剂量的同时,研究深部组织和器官的剂量也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放射性介入操作可能引起肿瘤和遗传这类随机性效应损伤,因此需要估算其有效剂量。
临床放射医学
磁性纳米氧化铁粒子在肿瘤影像及治疗中的应用及进展
席芬, 武兆忠
2010, 34(3): 186-189.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0.03.017
摘要:
磁性纳米氧化铁粒子是指直径在纳米范围的氧化铁粒子,具有化学性质稳定、血液滞留时间长、低毒性、顺磁性、生物可降解性等特点,可通过静电作用或化学作用耦联多肽、单克隆抗体、化疗药物、基因片段等靶肿瘤功能分子,因而在肿瘤影像、治疗、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该文对近年来磁性纳米氧化铁粒子在肿瘤影像及治疗中的应用及进展进行了评述。
长管状骨骨折移位X线表现的校正方法探讨
贾彬, 黄爱苓, 陈福忠, 门春燕, 隋成宗, 隋一鸣, 杨允东
2010, 34(3): 190-193.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0.03.018
摘要:
目的 探讨常规X线摄影(正、侧位)时骨折移位影像表现的校正方法,并用CT验证。 方法 根据X线摄影几何学原理设计出移位的校正方法。取一枚中段骨折的肱骨标本构成一定程度的侧方移位和成角移位后,将标本沿横轴多角度旋转并分别行前后(正位)、左右(侧位)方向X线拍摄,然后利用CT进行整个标本的容积扫描,并将容积扫描数据进行多维平面重建(MPR)及表面遮盖显示(SSD)。对X线图像的移位程度及校正数据、MPR及SSD后的移位程度、标本实际移位程度分别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经X线图像求得的校正数据、MPR及SSD后所得的数据与标本实际设置移位方向、程度误差较小,位置差异 < 1.5 mm,角度差异 < 1.5°。 结论 常规X线摄影显示的骨折移位的影像表现经坐标图测量校正,方法真实可靠,可以显著提高X线诊断骨折移位程度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