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  28卷  第5期

显示方式:
核医学
18F-FDG正电子显像质量保证
贺小红
2004, 28(5): 193-196.
摘要:
18F-FDG(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显像(包括传统的PET和符合线路显像)的重要价值已为大量临床研究所证实,但其结果的影响因素比较复杂。本文就仪器验收和日常质量控制、检查前准备、数据采集和处理,以及结果分析等方面,介绍18F-FDG正电子显像的质量保证措施。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血清Tg和TgAb检测与结果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罗全勇, 朱瑞森
2004, 28(5): 197-199.
摘要:
Tg(甲状腺球蛋白)是非常重要的随访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血清肿瘤标志物。但是,保证血清Tg检测的精密度和可靠性仍是目前体外检验最为困难的问题之一,不论采用哪种检测方法,Tg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的干扰都是影响血清Tg检测结果最为重要的因素。本文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血清Tg及TgAb检测与临床结果分析时应注意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简要综述。
核素显像在肝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吴震宇
2004, 28(5): 199-202.
摘要:
核素显像方法(包括SPECT、PET及PET/CT)对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良恶性鉴别及分化程度的评估有重要价值,尤其是18F-FDG(18F-氟代脱氧葡萄糖)PET及11C-乙酸盐PET在评价肿瘤分化程度的作用优于CT、MRI。PET/CT的应用也将弥补PET在空间分辨率上存在的不足,提高肝癌诊断的准确性。
99Tcm-MIBI显像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刘志军
2004, 28(5): 203-206.
摘要:
99Tcm-MIBI(99Tcm-sestamibi)作为亲肿瘤显像剂,对头颈部恶性肿瘤及其颈部淋巴结转移、邻近颅骨受累的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在头颈部肿瘤的诊断和分期等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放射性核素标记生长抑素类似物在淋巴瘤中的应用
赵德善
2004, 28(5): 206-209.
摘要:
生长抑素类似物如奥曲肽、depreotide等与生长抑素受体作用时间长、亲和力高,并可被放射性核素标记,用于肿瘤的生长抑素受体显像和治疗。淋巴瘤细胞表达该受体,因此可利用生长抑素受体对其进行显像和治疗。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均表明,放射性核素标记生长抑素类似物的生长抑素受体显像可对淋巴瘤进行诊断、分期、治疗和预后的评价,也可作为常规影像学显像、67Ga和PET显像诊断、评价淋巴瘤的一种有力补充。而在淋巴瘤治疗中的应用应当慎重,如何能获得最佳治疗效果而又将其副作用减小到最低程度是今后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
18F-FDG PET在淋巴瘤分期和治疗反应评价中的价值
赵晋华
2004, 28(5): 210-212.
摘要:
18F-FDG PET显像对淋巴瘤的诊断、分期作用显著,对淋巴瘤病灶的探测灵敏度和准确性高于67Ga显像。在化疗过程中和化疗后持续18F-FDG PET阳性对预测复发有高灵敏度。治疗结束时18F-FDG PET阴性提示患者预后好。与其他常规显像相比,18F-FDG PET在监测淋巴瘤疗效、判断治疗反应方面有独特优势。
肾上腺髓质素的表达与肿瘤的关系
于华
2004, 28(5): 213-216.
摘要:
肾上腺髓质素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理作用的生物活性肽,研究发现其在许多肿瘤中广泛分布,并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①刺激有丝分裂;②抑制免疫反应;③抑制凋亡;④刺激新血管的形成。
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应用及临床意义
陈冀莹
2004, 28(5): 216-219.
摘要:
心肌损伤标志物在心肌损伤和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寻找和筛选灵敏、特异、早期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和简便、快捷、灵敏的检测分析方法,一直是该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目前,快速检测心肌标志物的床旁检测方法有很多,这些方法在心肌损伤的诊断及治疗中起着枢纽作用。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在肿瘤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
郭玉华, 屈凌波, 吴拥军, 薛乐勋
2004, 28(5): 220-221,229.
摘要:
简要介绍了肿瘤标志物的一般概念及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原理,综述了近年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在主要的肿瘤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进展,并对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研究肿瘤标志物今后的发展提出展望。
放射医学
放射性介入操作中辐射剂量与防护措施
肖锋
2004, 28(5): 222-225.
摘要:
由放射性介入操作所导致的辐射剂量已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考虑到该项操作的频率不断增加和日趋复杂化。现有研究的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目前放射性介入操作中的剂量水平、操作人员和患者的辐射危险以及辐射防护措施。
甲状腺疾病患者131I治疗后对他人的辐射危害评价
陆克义, 李险峰
2004, 28(5): 226-229.
摘要:
131I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于治疗甲状腺疾病,由于患者服用131I之后便成为一种特殊的"辐射源",对周围人群可能造成一定的辐射危害。本文就国际有关机构及各国相关部门制定的相应法规或标准,以及如何计算与如何测量服用131I后患者对周围人群所致当量剂量的现状进行综述,用以指导临床实践工作,并决定对患者是否采取门诊或住院治疗,使周围人群避免接受不必要的辐射危害。
电离辐射与生物组织作用的径迹结构研究方法
张文仲, 郭勇
2004, 28(5): 230-233.
摘要:
分析了电离辐射与人体组织相互作用的微观物理机制,确定了电离辐射微剂量学在研究辐射生物效应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指出径迹结构研究方法用于计算电离辐射粒子在人体组织中能量沉积时的可行性,并利用程序ESLOW3.1和MOCA15进行了相关物理参数的精确计算工作。
辐射诱导旁效应研究进展
秦阳华, 韩玲
2004, 28(5): 234-236.
摘要:
随着人们对低剂量辐射后发生的间接和延迟效应(如突变、基因不稳定性)的重视,以及新的高效工具(如单细胞微束和先进的培养系统)的应用,过去的十几年对辐射诱导旁效应的产生机制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和发现。辐射诱导旁效应是受基因调控,由细胞间信号传递途径中介产生的。
红外线在医学中的应用
温俊, 郑春兰, 李顺英
2004, 28(5): 237-240.
摘要:
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并能使生物体分子产生共振吸收效应,辐射人体后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解痉止痛等,能辅助治疗多种疾病,尤其在肿瘤治疗方面,显示了其良好的应用前景。红外线的技术和仪器对人体无损害,对环境无污染,具有其他影像诊断设备所无法做到的人体器官代谢功能影像显示,开辟了以功能学为主的医学影像技术新领域,为疾病诊断和医学研究提供了影像显示手段和技术支撑,在医学实践及总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