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  26卷  第1期

显示方式:
综述
11C-METPET在脑肿瘤中的应用
华逢春
2002, 26(1): 1-4.
摘要:
11C-MET(11C-蛋氨酸)是目前用于肿瘤PET最多的氨基酸类显像剂之一,它能反映体内氨基酸的转运、肿瘤氨基酸的代谢及蛋白质的合成。11C-MET PET能用于脑肿瘤的诊断、区分肿瘤复发及放射性坏死,早期评价治疗效果,尤其对肿瘤周边组织及低度恶性肿瘤的诊断要优于18F-FDG PET、CT和MRI。
双探头符合线路技术和检测肿瘤的价值
川玲
2002, 26(1): 4-7.
摘要:
双探头符合线路(DHC)显像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广泛应用,使核医学显像技术在诊断肿瘤方面有了新的发展。由于双探头符合线路在图像处理方面采用了符合探测的预先分组最大期望值图像重建(COSEM)方法(迭代重建法)代替了常用的滤波反投影法(FBP),使图像效果有了明显改善。并且,采用CT或137Cs等放射源在发射显像之前或之后作透射显像以对图像进行衰减校正,对病灶的检出以及图像效果均有较大益处。近来许多研究采用CT等影像技术与SPECT图像进行同机或非同机图像融合处理,对临床判定病灶部位有很大帮助。
统计参数图在PET和SPECT脑功能显像中的应用
郭万华
2002, 26(1): 7-11.
摘要:
感兴趣区(ROI)法是脑功能显像资料常用的分析方法,但由于其主观性强、重复性差等缺点使脑功能研究的精确性及效率显著降低,统计参数图(SPM)法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开发的以像素为基础的自动分析软件,该法将多种数理模型应用到针对全脑的像素统计推断中。本文介绍了该法的简单原理、主要应用模块组成和实际应用。该方法对认知领域、神经生物学和神经药理学的研究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必将随着脑科学进展的需要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PET在头颈部肿瘤的应用
刘平安
2002, 26(1): 12-14.
摘要:
ET检查在头颈部肿瘤的原发和转移灶诊断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肿瘤治疗的评价方面,通过图像融合技术有助于其临床推广应用。
心肌显像病人所致伪影的辨析及其对策研究
石洪成
2002, 26(1): 15-17.
摘要:
重点介绍了在心肌灌注显像过程中,由于病人因素导致的位移、膈肌衰减和肝脏放射性聚集等所产生的伪影的表现和校正方法。
用于肿瘤代谢显像的几种放射性标记氨基酸
陈立波
2002, 26(1): 18-20.
摘要:
随着代谢显像的广泛应用,放射性标记氨基酸越来越引起临床关注。与18F-FDGPET显像相比,氨基酸显像的优点在于其受炎症的影响较小。对于脑肿瘤,氨基酸代谢显像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大多数其它类型的肿瘤而言,尽管凭现有资料尚不能得出最终结论,但其总体可行性已得到充分显示。因此,仍有必要进行经过精心设计的更大样本病例的研究。本文着重描述了11C-蛋氨酸(MET)、11C-酪氨酸(TYR)、123I-甲基酪氨酸(IMT)的基本特性和临床应用。
生长抑素类似物及其标记核素
向艳, 夏劲松
2002, 26(1): 21-24.
摘要:
利用标记小肽进行功能显像有望开创核素显像与肿瘤生物学研究的新纪元。为了提高肿瘤生长抑素受体显像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从受体亚型水平开发受体显像剂,以及研究适合临床应用的简捷标记方法是今后的重要课题。综述了新的核素标记的生长抑素多肽受体配体的研究及其药代动力学性质并评价了其用于肿瘤受体显像的可行性。
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眼部肿瘤
王俊杰, 张占春
2002, 26(1): 29-32.
摘要:
眼部肿瘤治疗由于其特殊的解剖部位,导致临床手术保留眼球的概率非常小,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由于其创伤小、疗效肯定和易于保留眼球,使其成为一种非常理想的替代手术的疗法。
重离子束治癌
党秉荣, 卫增泉, 李文建
2002, 26(1): 32-34.
摘要:
由于重离子Bragg峰的物理特性,使重离子束治疗肿瘤成为当今最先进的技术。因此,在许多国家这一技术得到发展,而且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介绍了重离子治疗技术的现状、发展和研究的新信息。
全身照射的剂量学方法
李智华, 李迎新
2002, 26(1): 35-37.
摘要:
全身照射是治疗白血病和晚期实体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各放疗中心的设备状况、射线的能量、射野大小及治疗室的大小各不相同,从而使各放疗中心所采用的物理照射技术也不相同。因此,对比各种不同物理照射技术及临床结果,对于确定最佳放射治疗计划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从照射体位及射野均匀性、剂量计算、处方计算及分次照射、肺铅挡等四个方面讲述全身照射的剂量学方法,这个问题也是放疗医生、特别是放射物理人员在实施全身照射以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脑血管畸形及颅内肿瘤的伽玛刀治疗
张永权, 刘文力, 张庆原
2002, 26(1): 38-40.
摘要:
颅内血管畸形及各种肿瘤,多由于位置深在、毗邻重要的神经、血管或与重要的功能区关系密切,常规手术治疗存在创伤大、并发症多或难于达到术区等局限。立体定向伽玛刀放射治疗技术在近10年来发展迅速,在治疗此类疾患时已显现出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神经系统功能性疾病的伽玛刀治疗现状及展望
张永权, 赵贤军, 刘文力
2002, 26(1): 41-43.
摘要:
近20年来,随着CT、MR、SPECT、PET等影像技术的发展,颅内解剖学靶点如三叉神经、杏仁核、苍白球、VL核、扣带回及内囊前肢可获准确定位,立体定向伽玛刀放射治疗技术更趋于完善,神经系统功能性疾病的伽玛刀治疗再次成为临床研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