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45卷  第4期

封面
2021-04期封面
2021, 45(4): 0-0.
摘要:
目录
2021-04期目录
2021, 45(4): 1-4.
摘要:
基础研究
N-草酰基-D-苯丙氨酸对小鼠造血系统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
唐海康, 孟媛媛, 孟鑫, 龙伟, 周晓靓, 徐文清
2021, 45(4): 205-213.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103021-00048
摘要:
目的 研究N-草酰基-D-苯丙氨酸(NOFD)对小鼠造血系统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 方法 将18只6 ~ 8周龄的健康C57BL/6J雄性小鼠按区组随机法分为3组:对照组、4 Gy γ射线全身照射组(简称照射组)和4 Gy γ射线全身照射 + 5 mg/kg NOFD组(简称照射给药组),每组6只。照射给药组于照射前2、16 h及照射后3 d分别腹腔给予5 mg/kg NOFD,对照组和照射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给药时间和次数与照射给药组相同。采用血细胞计数仪分析各组小鼠外周血血细胞数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B细胞、T细胞、髓系细胞的百分比,骨髓细胞中造血干细胞(HSC)和造血祖细胞(HPC)的数量及百分比,骨髓细胞中磷酸化组蛋白H2AX(γ-H2AX)和线粒体活性氧(ROS)水平;采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实验和脾集落形成单位(CFU-S)实验检测骨髓细胞的增殖能力。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tudent t 检验。 结果 与照射组相比,照射给药组小鼠外周血中红细胞数量明显增加[(9.05±0.16)×109个/mL对(9.57±0.15)×109个/mL],T细胞的百分比升高[(11.54±0.20)%对(15.31±1.88)%],髓系细胞的百分比降低[(32.67±2.87)%对(24.90±2.19)%],HSC的数量增加[(2.24±0.54)×103个/股骨对(6.77±1.67)×103个/股骨],同时HSC和HPC在骨髓细胞中的百分比[(0.09±0.02)%对(0.59±0.13)%;(0.62±0.14)%对(1.82±0.43)%]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98~3.633,均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与照射组相比,照射给药组小鼠的骨髓有核细胞(BMNC)和HPC中线粒体ROS自由基(MitoSOX)的平均荧光强度(MFI)明显降低[(6.66±0.56)×103对(3.19±0.25)×103;(2.51±0.46)×103对(1.20±0.35)×103],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50、2.282,均P<0.05);同时照射给药组小鼠BMNC、HPC和HSC中γ-H2AX的MFI明显降低[(10.25±0.77)×103对(7.22±0.15)×103;(18.37±2.52)×103对(12.44±0.34)×103;(26.05±2.64)×103对(17.16±1.20)×103],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56、2.577、3.070,均P<0.05)。集落形成单位实验结果显示,与照射组相比,照射给药组CFU-GM(12.33±1.48对24.00±3.92)和CFU-S(6.00±1.07对10.83±1.01)明显增加,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88、3.288,均P<0.05)。 结论 NOFD对小鼠造血系统辐射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CRIM1对非小细胞肺癌辐射敏感性和转移的影响
李科君, 赵雯月, 李娜, 王彦, 刘强, 杜利清
2021, 45(4): 214-223.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101046-00042
摘要:
目的 探讨富含半胱氨酸型运动神经元蛋白1(CRIM1)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辐射敏感性和转移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 方法 采用短发夹RNA(shRNA)敲降NSCLC H460、H358细胞中CRIM1的表达,并将H460、H358细胞分别分为3组:H460细胞、H460-shCRIM1细胞、H460-shNC细胞和H358细胞、H358-shCRIM1细胞、H358-shNC细胞,其中shCRIM1表示用shRNA敲降CRIM1的表达,shNC表示阴性对照。采用小干扰RNA(siRNA)敲降H358细胞中CRIM1的表达,并将细胞分为2组:H358-siNC细胞和H358-siCRIM1细胞。采用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照射剂量为0、1、2、4 Gy)、慧星实验(照射剂量为8 Gy)和细胞免疫荧光实验(照射剂量为6、8、12 Gy)观察CRIM1对H460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采用Transwell实验、细胞黏附实验观察CRIM1对H460、H358细胞转移的影响。构建小鼠H460原位肿瘤模型,采用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估裸鼠肺内原位接种肿瘤转移情况。采用转录组学分析法探讨CRIM1影响NSCLC细胞转移的可能机制。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 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与H460-shNC细胞相比,1、2 Gy照射后H460-shCRIM1细胞的克隆形成率明显降低 [1 Gy:(87.04±8.04)%对(58.01±4.39)%;2 Gy:(48.23±1.22)%对(31.43±0.08)%],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8、19.50,均P<0.05)。慧星实验结果显示,8 Gy照射后H460-shCRIM1细胞的olive尾距长于H460-shNC细胞,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7±0.54对1.05±0.42,t=2.14,P<0.05)。细胞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H460-shCRIM1细胞受照后磷酸化组蛋白H2AX foci数多于H460-shNC细胞(6 Gy:14.33±2.81对11.00±3.92;8 Gy:34.00±11.14对21.17±6.15;12 Gy:25.80±3.96对20.17±3.31),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5、5.52、2.47,均P<0.05)。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H460-shCRIM1、H358-shCRIM1细胞的迁移率分别较H460-shNC、H358-shNC细胞明显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3、10.19,均P<0.05)。细胞黏附实验结果显示,H460-shCRIM1、H358-shCRIM1细胞的黏附能力分别较H460-shNC、H358-shNC细胞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6、3.66,均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原位接种H460-shCRIM1细胞的裸鼠肺内转移灶明显多于H460-shNC细胞。转录组学分析结果显示,筛选出的细胞黏附相关基因连接黏附分子2(JAM2)、连接蛋白3(NECTIN3)和紧密连接蛋白4(CLDN4)在H460-shCRIM1、H358-siCRIM1细胞中的表达均下降;并在体外实验中得到验证,其中,H460-shCRIM1细胞相较于H460-shNC细胞分别下降了86.66%、49.35%、30.27%(t=47.52、7.47、18.98,均P<0.05),H358-siCRIM1细胞相较于H358-siNC细胞分别下降了36.60%、31.70%、50.00%(t=7.40、7.10、16.56,均P<0.05)。 结论 抑制CRIM1可增强NSCLC细胞H460的辐射敏感性,CRIM1可能通过影响肿瘤细胞连接的方式影响NSCLC的转移。
秀丽隐杆线虫识别辐射损伤小鼠尿液的研究
张雪莹, 朱彤, 樊赛军
2021, 45(4): 224-230.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103013-00049
摘要:
目的 研究秀丽隐杆线虫(简称线虫)对照射后小鼠尿液的趋向性及与照射剂量和时间的关系。 方法 按照区组随机法将168只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和照射组,对照组为未照射的小鼠;照射组为使用137Cs γ射线进行全身照射后的小鼠,剂量率为0.84 Gy/min。(1)照射后不同时间点的爬行实验:将小鼠分为7.5 Gy照射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于照射后0、2、4、8、12、24、48、72 h收集尿液;(2)不同剂量照射后的爬行实验:将小鼠分为2、4、6 Gy照射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于照射后24 h收集尿液。(3)时间与剂量之间的正交实验:将小鼠分为2、4、6 Gy照射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于照射后4、8、24 h收集尿液。(4)风扇实验和加热实验:将小鼠分为7.5 Gy照射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于照射后24 h收集尿液,分别将尿液用风扇吹风和加热后进行爬行实验。线虫培养至L3幼虫期,将其分别和每组小鼠的尿液滴至培养皿的不同区域,于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并计算每个区域中线虫的百分数。2组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t检验。 结果 (1)照射后不同时间点的爬行实验:7.5 Gy照射后8 h时线虫开始出现聚集,与对照组相比,照射组在照射后8、12、24、48、72 h时线虫的百分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73~67.518,均P<0.01)。(2)不同剂量照射后的爬行实验:与对照组相比,2、4、6 Gy照射组区域线虫的百分数均增加[(29.33±5.79)%对(69.58±7.00)%、(11.58±3.60)%对(84.42±5.55)%、(9.08±2.19)%对(88.58±3.45)%],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955、30.320、51.463,均P<0.001)。(3)时间与剂量之间的正交实验:在照射后8、24 h,2、4、6 Gy照射组小鼠尿液的线虫百分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628~133.349,均P<0.001)。(4)风扇实验和加热实验:风扇实验结果显示,照射组和对照组的线虫百分数均增多,但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50,P>0.05);加热实验结果显示,小鼠尿液加热前后整体重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60±0.028) g对(1.051±0.026) g,t=11.814,P<0.001],照射组和对照组的线虫百分数均增多,但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5,P>0.05)。 结论 线虫对照射后小鼠尿液中挥发性代谢物具有趋向性,且可辨别低剂量照射。
18F-FDG micro-PET/CT 在活体大鼠脑出血模型中的诊断价值
杨凡慧, 杨朝鲜, 张春银
2021, 45(4): 231-236.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003023-00045
摘要:
目的 评价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micro-PET/CT 对活体大鼠脑出血(ICH)模型的诊断价值。 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32只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其中28只在大鼠大脑右侧基底节区注射0.125 U/μL胶原酶Ⅳ构建大鼠ICH模型(ICH模型组),其余4只以0.9%生理盐水代替胶原酶Ⅳ构建假模型(假手术组)。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ICH模型组大鼠按脑出血后的时间分为7个组:6、24、48 h和3、5、7、14 d,每组4只。假手术组和7个ICH模型组均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和18F-FDG micro-PET/CT显像,18F-FDG micro-PET/CT勾画感兴趣区(ROI)法和多田公式分别计算ICH模型组各时间点的脑血肿体积。大鼠显像后取脑,观察脑内血肿情况。同一时间点2种方法得出的脑血肿体积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并将2种方法得出的脑血肿体积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 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均为0分;18F-FDG micro-PET/CT显像结果显示大鼠大脑18F-FDG分布均匀。ICH模型组大鼠在出血后6、24、48 h和3、5、7、14 d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分别为(2.21±0.30)、(3.51±0.66)、(2.83±0.20)、(2.12±0.50)、(1.44±0.37)、(1.02±0.25)、(0.51±0.12)分;18F-FDG micro-PET/CT显像结果显示,在各个时间点大鼠大脑右侧基底节区均见18F-FDG摄取减低或缺损;18F-FDG micro-PET/CT勾画ROI法测得的脑血肿体积分别为(24.05±3.00)、(27.19±1.25)、(25.58±1.57)、(21.94±0.98)、(19.88±1.53)、(18.35±2.11)、(16.29±1.53) mm3;多田公式计算的脑血肿体积分别为(23.17±1.93)、(26.09±1.35)、(24.64±1.95)、(21.31±1.32)、(19.07±1.64)、(17.29±1.38)、(15.63±1.98) mm3。2种方法计算所得的ICH模型组大鼠在各个时间点的脑血肿体积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8~3.06,均P>0.05)。2种方法所得的脑血肿体积呈显著正相关(r=0.99,P<0.001)。ICH模型组大鼠解剖后,大脑右侧基底节区均可见不规则血肿形成,与18F-FDG micro-PET/CT显示的放射性稀疏及缺损区相对应。 结论 18F-FDG micro-PET/CT能准确显示ICH后血肿的位置、形态及大小,其可以作为活体验证大鼠ICH模型构建成功与否的新型方法。
Meta分析
90Sr敷贴和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郑龙, 豆晓杰, 安金刚, 唐骁爽, 郑向红, 屈伟
2021, 45(4): 237-241.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1912026-00028
摘要:
目的 分析评价90Sr敷贴和CO2激光两种疗法对尖锐湿疣(CA)的治疗效果。 方法 检索2000至2017年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文献数据库收录的使用90Sr敷贴和CO2激光治疗CA患者的相关中英文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符合条件的文献,采用Jadad量表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其标准采用0~5分记分法,≤2分为低质量证据,≥3分为高质量证据。计算纳入文献的合并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CI)。采用χ2检验进行文献异质性检验,采用Begg法和漏斗图法检验纳入文章的发表偏倚。 结果 共纳入3篇2003至2011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均为中文文献,合计228例患者。3篇文献的Jadad评分分别为4、4、3分。纳入的文献之间不存在异质性(治愈率:I2=0、P=0.685;复发率:I2=0、P=0.954)。Begg法(Z=0.045,P>0.05)和漏斗图法检验结果显示,纳入的文献间不存在发表偏倚。在治愈率方面,与CO2激光治疗相比,90Sr敷贴治疗对CA治愈率影响的合并OR为1.05,95%CI为0.72~1.54;在复发率方面,与CO2激光治疗相比,90Sr敷贴治疗对CA复发率影响的合并OR为0.06,95%CI为0.02~0.24。 结论 90Sr敷贴与CO2激光治疗CA的疗效相似,但经90Sr敷贴治疗后的复发率更低。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耐辐射异常球菌研究态势分析
刘碧波, 曾慧娴, 谢雨婷, 谭乐, 唐艳
2021, 45(4): 242-250.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005027-00047
摘要:
目的 分析国内外关于耐辐射异常球菌(DR)的研究现状,明确前沿与热点问题,初步评析其发展前景,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信息和方向。 方法 以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为文献来源,检索2009至2018年主题词为“耐辐射异常球菌”、“耐辐射奇球菌”、“Deinococcus radiodurans”的相关文献,根据发文量、发文期刊、作者信息、关键词以及国家等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同时通过国内外文献可视化分析的权威工具CiteSpace V.5.5软件对以上信息进行多元、分时、动态地分析,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分析其研究的发展态势、热点及前沿领域等。 结果 共纳入1026篇英文文献和157篇中文文献。英文文献数量近十年呈持平递减趋势;中文文献数量则呈波动变化,其引证文献却呈上升的趋势。英文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HUA YJ(华跃进)(48篇),中文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陈明(14篇)。国外主要发文期刊是美国的Plos One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国内的则是《核农学报》;进行这些研究的机构主要是大学和原子能研究中心,发文量前3的国家为美国、中国和法国;研究热点主要围绕DR的抗性基因,具体研究方向较分散。 结论 DR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抗性基因,因此其耐辐射的机制今后依然是一个研究热点,且其在医学治疗、农业和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具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综述
99Tcm-3PRGD2 SPECT/CT分子影像在乳腺癌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康菁芬, 刘海燕, 李彩红, 师志勇
2021, 45(4): 251-256.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012038-00040
摘要: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99Tcm-联胼尼克酰胺-3聚乙二醇-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环肽二聚体(99Tcm-3PRGD2)是近年来人工合成的可用于乳腺癌分子显像的一种SPECT示踪剂。99Tcm-3PRGD2 SPECT/CT可用于早期诊断乳腺癌并进行准确的分期及分子分型,据此进行诊疗方案的选择,有助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就99Tcm-3PRGD2 SPECT/CT在乳腺癌诊疗过程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并作出展望。
近距离放疗在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
郭昕, 韩东梅, 赵红福, 程光惠
2021, 45(4): 257-263.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003049-00031
摘要: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手术和放疗是其最主要的根治性治疗方案。放疗对各期食管癌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其中,外照射放疗是主要方法,近距离放疗(BT)作为放疗的分支,对食管癌的治疗具有辅助作用。由于食管是人体的自然管腔,食管局部肿瘤可采用腔内BT进行治疗;复发转移病灶可采用组织间插植BT进行治疗。笔者从BT技术、施源器、靶区勾画以及剂量方案等方面对BT在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病例报告
多发肺孤立性纤维瘤增强CT和18F-FDG PET/CT显像一例
李慧敏, 刘举珍
2021, 45(4): 264-266.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005006-00037
摘要:
大多数孤立性纤维瘤(SFT)起源于脏层胸膜,部分起源于壁层胸膜,肺SFT非常少见。增强CT检查对肺SFT的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价值。PET/CT是评估肿瘤大小、侵犯范围及远处转移的重要方法。虽然SFT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但其确诊仍依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笔者报道了1例多发肺SFT病例,从临床症状、增强CT和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等方面分析了该病的特点,并通过文献复习加深了对该病的认识。
儿童少见大网膜梗死的MSCT诊断与鉴别诊断二例
孙燕, 王春祥, 侯志彬, 杨宏, 赵滨
2021, 45(4): 267-270.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005002-00039
摘要:
笔者报道了2例儿童少见大网膜梗死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归纳和总结MS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儿童大网膜梗死相对比较少见,且该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起病类似急性阑尾炎或胆囊炎。超声检查对儿童大网膜病变诊断价值有限,MSCT检查为该病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并具有诊断特异性。在儿童继发性大网膜扭转、梗死时疾病进展较快,不及时准确诊断和治疗容易并发弥漫性腹膜炎等疾病,危及患儿生命。术前进行MSCT检查能准确地显示病变程度、累及范围以及是否存在并发症,可作为该病的首选检查方法,能有效避免漏诊或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