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40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论著
直肠内注入模拟粪便的动态MRI对女性盆底痉挛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李敏, 蒋涛, 彭朋, 梁璐, 于洋, 杨新庆
2016, 40(3): 165-170.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6.03.001
摘要:
目的 利用动态MRI研究直肠内模拟粪便注入前、后女性盆底痉挛综合征(SPFS)患者的肛直肠形态、功能性病变, 并对多盆腔器官脱垂进行评价, 明确注入球囊后的动态MRI在SPFS患者中的诊断优势。 方法 对53例临床诊断为SPFS的女性患者行动态MRI检查, 使用自行设计高顺应性球囊模拟大便, 测量患者直肠内球囊注入前、后力排相盆底的相关数据。 结果 盆底动态MRI结果显示, 53例女性SPFS患者中, 伴发多盆腔器官脱垂者24例。直肠内造影剂注入前、后力排相的肛直角变化,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03, P > 0.05);相比直肠内模拟粪便注入后的盆底动态MRI, 未注入的力排相分别有18.0%(9/50)膀胱脱垂、6.1%(3/49)子宫或阴道穹窿脱垂、32.7%(17/52)直肠前膨出及14.6%(7/48)会阴体下降诊断为阴性。直肠内模拟粪便注入前、后力排相观察多盆腔器官脱垂变化, 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结论 直肠内注入模拟粪便的盆底动态MRI为女性SPFS患者提供了更全面的诊断, 为术前正确诊断盆腔多部位缺陷及术后正确评价治疗效果提供了客观依据。
99Tcm-MIBI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在2型糖尿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中的价值
樊孝廉, 舒毅, 曾春平, 靳仓正, 鲁胜男, 古炎发, 车莉莉, 张爱芳
2016, 40(3): 171-174.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6.03.002
摘要:
目的 探讨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应用于2型糖尿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中的价值。 方法 以83例经确诊的2型糖尿病并接受了门控负荷心肌灌注显像的患者作为2型糖尿病组, 51名无糖尿病史及明确的心血管病史的受检者作为对照组。17节段法分析两组受检者的负荷及静息心肌灌注显像, 由两位有经验的医师进行视觉分析结合5点评分法评估左心室缺血节段, 对比软件自动评分法计算两组的负荷总积分、静息总积分和积分差值, 并作统计分析。 结果 两组受检者左心室均未出现固定性心肌灌注缺损节段; 血流灌注异常节段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19, P < 0.05)。2型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的负荷总积分和静息总积分之间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t=7.13、3.15, P均 < 0.05);两组的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4, P > 0.05)。对照组的负荷总积分与静息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95, P > 0.05);运动负荷后两组受检者左室射血分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5, P < 0.05)。 结论 门控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在2型糖尿病人群中的恰当利用对评估无症状心肌缺血是有价值的。
原发性肠系膜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MS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周翠屏, 廖俊杰, 何国华, 云永兴
2016, 40(3): 175-178, 201.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6.03.003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肠系膜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多层螺旋CT(MSCT)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8例肠系膜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患者的MSCT表现, 分析肿块的位置、形态、大小、边界、密度及增强特点。 结果 8例肠系膜巨大淋巴结增生症中, 7例为单发, 1例为多发, 共检出9个病灶, 均为透明血管型。病灶边界均清晰, 呈类圆形或浅分叶, CT平扫均为稍低密度影, 1例病灶中央区见钙化; 8例患者病灶均明显强化, 其中6例的7个病灶均匀强化, 2例不均匀强化。4例的5个病灶表现为一个较大病灶周围伴多个小结节; 8例患者病灶周围或病灶内均见粗大血管影。 结论 MSCT对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扩散峰度成像在正常成人视通路中的应用研究
赵海, 徐志峰, 刘健萍, 贺小红, 周新韩, 梁雪梅
2016, 40(3): 179-182.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6.03.004
摘要:
目的 应用扩散峰度成像(DKI)定量测量正常成人视通路各区域的平均峰度(MK)值、部分各向异性(FA)值和平均扩散率(MD), 探讨DKI技术在正常成人视通路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按区组随机化选择30名正常成人志愿者, 按年龄分为3组:20~39岁组、40~59岁组和60岁以上组, 每组10名, 均行常规颅脑MR和DKI序列扫描, 并测量视通路不同区域的MK值、FA值和MD,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分析MK值、FA值和MD的正常范围, 及其随年龄递增的变化规律。 结果 视神经、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和视皮层区域MK值与年龄呈负相关; 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区域FA值与年龄呈负相关; 视神经、外侧膝状体区域MD与年龄呈正相关。 结论 DKI所得参数可以无创性地反映正常成人视通路随年龄增长的微观结构的变化。
人附睾蛋白4单克隆抗体与免放试剂盒的制备及其对卵巢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探讨
王立凯, 黄丽娟, 潘学继, 张续, 董全文
2016, 40(3): 183-186, 207.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6.03.005
摘要:
目的 制备人附睾蛋白4(HE4)单克隆抗体并研制免放分析试剂盒, 探讨其在卵巢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用重组人HE4免疫小鼠, 通过细胞融合杂交瘤技术制备并筛选可以配对的HE4单抗, 用125I标记其中一株单抗, 研制HE4免放试剂盒, 并评价其检测的灵敏度。通过检测临床血清标本来评价其对卵巢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结果 筛选出了一对亲和力与特异性高的HE4单抗, 其免放试剂盒检测的灵敏度为3.65 pmol/L, 其对卵巢癌的临床诊断的灵敏度可达90.83%, 特异度为99.17%。 结论 制备的单克隆抗体亲和力高, 研制的免放试剂盒各项指标较好, 可用于卵巢癌的早期临床诊断和疗效观察, 降低卵巢癌患者的病死率。
低场磁共振DWI技术与常规MRI扫描对超急性脑梗死的诊断灵敏度的比较
唐令胜, 刘朝晖, 李红梅, 陈伟棠, 陈颖峰
2016, 40(3): 187-190.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6.03.006
摘要:
目的 探讨低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与常规MRI扫描对超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差异。 方法 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临床疑诊为脑缺血病例78例, 分别采用低场磁共振DWI技术与常规MRI扫描技术进行检查, 评价两种检查技术对超急性脑梗死的诊断灵敏度。 结果 低场磁共振DWI诊断超急性脑梗死的灵敏度为100.00%(72/72), 而常规MRI扫描的诊断灵敏度仅为5.56%(4/72), 可见采用低场磁共振DWI技术的诊断灵敏度显著高于常规MRI扫描技术。 结论 低场磁共振DWI技术应用于超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中, 可有效提高其诊断灵敏度, 其效果显著优于常规MRI扫描,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综述
STAT3与辐射敏感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陈晓艳, 张江虹, 邵春林
2016, 40(3): 191-195.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6.03.007
摘要:
放疗是肿瘤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 但肿瘤的辐射抵抗是影响放疗疗效的一个重要原因。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是STAT家族的重要成员, 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紧密相关。电离辐射可以对STAT3的表达水平产生影响, 同时STAT3的表达水平也可反作用于细胞, 通过对肿瘤细胞DNA损伤、自噬、凋亡、增殖、血管生成、迁移、侵袭、免疫抑制等的调节影响其辐射敏感性, 这预示着以STAT3为突破口的辐射敏感性研究将会为肿瘤临床治疗提供新策略。
点击化学在分子影像学中的应用和进展
张晓, 兰晓莉, 胡帆, 张永学
2016, 40(3): 196-201.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6.03.008
摘要:
点击化学基于其快速高效、高选择性、生物正交反应等特点, 在现代化学发展及放射性药物化学合成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此外, 点击化学在放射性探针制备及分子显像预定位技术方面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笔者就点击化学在分子影像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
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靶向药物治疗进展
李盼丽, 宋少莉
2016, 40(3): 202-207.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6.03.009
摘要: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其中90%为分化型甲状腺癌。外科手术、放射性碘治疗、TSH抑制是目前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的三步曲。虽然目前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手段非常成熟, 但是仍有少量患者因病灶出现失分化摄碘能力下降, 而无法获益于传统的131I治疗, 称为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 对于这类患者使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是甲状腺癌治疗上的进步。甲状腺癌分子病理学的研究, 为分子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笔者就目前对于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植物提取物防治放射性肺损伤的现状与展望
赵德云, 李百龙
2016, 40(3): 208-217.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6.03.010
摘要:
放射性肺损伤(RILI)是放射治疗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包括放射性肺炎与放射性肺纤维化。RILI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肿瘤治疗效率。目前临床多采用糖皮质激素、细胞因子抑制剂等治疗RILI, 虽然这些疗法具有一定的疗效, 但均存在较大的不良反应。因此, 寻找高效低毒的RILI防治药物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 大量研究表明, 天然的植物提取物在防治RILI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且不良反应小, 药理作用广泛, 具有潜在的应用和开发价值。笔者综述了近年来RILI防治研究领域中的天然植物提取物及相关进展, 为植物提取物更好地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多巴胺转运蛋白显像剂11C-β-CFT在帕金森病中的应用研究
李海峰, 张晓军, 张锦明
2016, 40(3): 218-224.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6.03.011
摘要:
帕金森病(PD)是全球第二大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与患者年龄、激素水平、生活习惯及基因遗传等相关因素密切相关, 且与大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差异有关。常规的影像学检查在PD的早期发现、预后评估、术前分级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11C-甲基-N-2β-甲基酯-3β-(4-氟-苯基)托烷(11C-β-CFT)是一种多巴胺转运蛋白正电子显像剂, 与多巴胺转运体的结合具有高度特异性, 同时受患者治疗药物因素的干扰较小, 是一种良好的临床诊断类的显像剂。目前, 11C-β-CFT已应用于人类神经病学方面疾病的研究, 如精神分裂症、PD等, 11C-β-CFT PET显像可以评价疾病病理、生理过程, 便于临床诊断及监测疾病治疗效果等。笔者就近年来11C-β-CFT PET显像在PD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125I-碘酞酸盐临床应用进展
邓艳, 张伟
2016, 40(3): 225-229.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6.03.012
摘要:
125I-碘酞酸盐在美国应用至今已超过半个多世纪。其主要应用于评价肾小球滤过率(GFR), 特别是在肝肾移植患者中肾功能的评价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具有方法简单、准确的特点。目前国内大多采用内生肌酐清除率、99Tcm-DTPA肾动态显像或者99Tcm-DTPA双血浆法来测定GFR。但这些方法评估GFR的价值有限。笔者将系统阐述125I-碘酞酸盐的原理、方法、临床应用、辐射安全等, 以期为国内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uPAR放射性核素靶向显像研究进展
孙芳芳, 张欣
2016, 40(3): 230-234.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6.03.013
摘要: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特异性受体(uPA/uPAR)系统是肿瘤侵袭、转移和血管生成的核心环节之一, 且与肿瘤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检测肿瘤组织中uPA/uPAR表达水平及其随病情的变化情况, 对于肿瘤预后判断、治疗方案的选择与疗效评价意义重大。放射性核素分子靶向显像方法在靶向受体表达水平测定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近来年医学研究者使用多种放射性核素标记uPAR的特异性配体进行了动物显像研究, 并于2015年首次用于人体显像。笔者就近年来uPAR放射性核素靶向显像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病例报告
甲状腺癌131I治疗后合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一例
田琦, 张丽花, 蒋宁一
2016, 40(3): 235-236, 238.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6.03.014
摘要:
上颌窦上皮-肌上皮癌的CT表现一例
张巧娜, 刘汉东
2016, 40(3): 237-238.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6.03.015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