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  27卷  第6期

显示方式:
核医学
乳腺癌的基因治疗与核素靶向治疗
宋进华
2003, 27(6): 241-244.
摘要:
乳腺癌的基因治疗是近年来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目前处于实验或临床初步应用的基因治疗方法主要有免疫基因治疗、多药耐药基因治疗、反义寡核苷酸治疗、自杀基因治疗等方法,而将基因治疗与射核素相结合的基因靶向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方法具有放射性核素与自杀基因对肿瘤细胞的双重杀灭作用,为肿瘤基因治疗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在这一领域进一步研究必将加快基因靶向治疗向临床应用迈进的步伐。
166Ho-、153Sm-聚氨基葡糖:理想的内照射治疗药物
尹其华
2003, 27(6): 245-247.
摘要:
聚氨基葡糖作为载体与放射性核素166Ho或者153Sm螯合成复合物,通过间质给药后,主要滞留于注射部位的病变组织,通过辐射损伤达到治疗目的,而其他组织器官分布较少,是一种理想的内照射治疗药物。
血栓形成与细胞凋亡显像的研究进展
蒋宁一, 陈贵兵
2003, 27(6): 248-251.
摘要:
探讨了血栓形成与细胞凋亡的关系。作为一种新的功能显像技术,99Tm-annexin V显像能通过检测凋亡细胞的存在而达到早期诊断血栓形成的目的,为临床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提供帮助。
11C-胆碱和18F-FDG在肿瘤PET中的比较
袁志斌
2003, 27(6): 251-254.
摘要:
11C-胆碱是最近研制的一种正电子肿瘤阳性显像剂,在肿瘤/非靶组织的比值高于18F-FDG,特别在脑肿瘤和前列腺癌显像方面较18F-FDG显示出优势。11C-胆碱和18F-FDG在脑肿瘤、肺癌、食道癌和前列腺癌的诊断方面各有优劣,两者的摄取机理与显像方法也不同。除了11C-胆碱,还有18F-氟代胆碱(18F-fluorocholine),其临床价值有待更多的研究来证实。
放射性标记的维生素B12及其衍生物在肿瘤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李晔, 王学斌
2003, 27(6): 255-259.
摘要:
综述了基于维生素B12及其衍生物的放射性标记化合物的研究与临床试验情况,并着重介绍维生素B12的生物活性和放射性核素111In,10B,99Tcm(Re)标记的衍生物及其在肿瘤诊治方面的应用。
18F-fallypride:一种多巴胺D2受体PET显像剂
杨敏
2003, 27(6): 259-262.
摘要:
18F-fallypride是一种新的多巴胺D2受体PFT显像剂,它与多巴胺D2受体亲和力高(Ki=0.03nmol/L)、亲脂性适宜(logKw=2.43),适于纹状体及纹状体外多巴胺D2/D3受体显像。对其合成、药理作用及体内过程、临床应用等进行了综述。
18F-FDG图像糖代谢定量分析中的输入函数及集总常数
耿建华, 陈英茂
2003, 27(6): 263-266.
摘要:
LC(集总常数)是FDG(氟代脱氧葡萄糖)与葡萄糖的代谢率之比。不仅在不同的组织中LC有不同的值,而且在同一组织中,生理状态的变化也会引起LC变化。重点介绍了几种组织中的LC值以及LC的计算方法。另外,还介绍了几种获取输入函数的简化方法。
核素肾皮质显像在急性肾盂肾炎中的作用
赵德善, 杨红
2003, 27(6): 266-269.
摘要:
急性肾盂肾炎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疾病,可引起不可逆性肾实质损害——肾疤痕形成,并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如高血压、慢性肾功能衰竭等。若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可避免上述异常的出现。核素肾皮质显像是一种良好的显像方法,它可用于急性肾盂肾炎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价。
PET性能测量——2001版NEMA标准(续)
贺小红, 冯彦林
2003, 27(6): 269-275.
摘要:
2001版"PET性能测量"的NEMA(美国电器制造商协会)标准是对1994年版本NEMA标准的修订,使之适合于各类PET(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仪的质量保证和验收测量。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定义、符号和参考出版物;(2)总论;(3)空间分辨率;(4)散射因子、计数丢失和随机符合测量;(5)灵敏度;(6)精确性:计数丢失和随机符合校正;(7)图像质量、衰减和散射校正精确性。
放射医学
低剂量辐射诱导适应性反应的分子机制研究现状
高刚
2003, 27(6): 276-278.
摘要:
低剂量辐射(low dose radiation,LDR)可以增强细胞对随后进行的攻击性剂量(challenge dose)照射的抵抗能力,从而降低攻击性照射引起的染色体畸变和DNA损伤。人们把LDR的这种效应称之为"低剂量辐射诱导的适应性反应"。低剂量辐射诱导适应性反应的分子机制主要涉及细胞信号转导、ROS(活性氧物质)的作用和DNA修复兴奋效应等方面。
急性放射病早期临床分类诊断的一种新方法
蒋铭敏, 楼铁柱, 毛秉智
2003, 27(6): 278-280.
摘要:
这一方法是将急性放射病复杂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归为4类,并引入半定量的方法综合评估,以此推断患者整体的损伤程度;通过多次反复评估,判断患者主要器官和系统的损伤程度,了解其病程的发展特点和全身状况。评估结果可指导救治计划的制订、治疗措施的选择和预后的判断,也可用于对患者病程和治疗过程的回顾性研究。
辐射环境质量评价模式的建立
商照荣, 吴浩, 刘华
2003, 27(6): 281-284.
摘要:
IAEA(国际原子能机构)对电离辐射照射伴有的危险的防护和可能产生这种照射的放射源安全提出了基本要求,强调"对放射源所致照射的性质、程度和可能的后果要进行评价"。很明显,要对释放到环境中的放射性所致辐照剂量进行评价,一定形式的环境评价模式是必不可少的。综合近年来辐射防护和放射生态学研究的有关文献,对建立辐射剂量评价模式的基本要求进行了初步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