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  24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综述
131I治疗甲状腺疾病的研究趋向
卢倜章
2000, 24(3): 97-100.
摘要:
目前,131I治疗甲状腺疾病的研究有两个主要趋向。首先,治疗甲状腺疾病的应用范围有所扩大,过去我们仅用131I治疗Graves'病、Plummer氏病或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亢以及甲状腺癌,而现在还用于一些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甲状腺疾病,例如非毒性多结节甲状腺肿、单纯弥漫性甲状腺肿,甚至甲状腺囊肿。由于131I治疗较其他方法安全、简便,价格便宜,因而扩大其应用范围是十分合理的;第二,131I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以减少甲低的发生以及提高其治疗效果,称之为综合性治疗,其所用药物有抗甲状腺药物、肾上腺能β受体阻滞剂、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及中医中药等。
放射免疫治疗计划研究
徐志勇
2000, 24(3): 100-103.
摘要:
放射免疫治疗(RIT)计划是通过收集治疗前病人的特定信息如活度分布等来指导具体治疗,它的目的是使病人的肿瘤灶得到治疗剂量的同时周围的重要器官在耐受量以内。要得到好的RIT疗效,必须知道以下三点:带有放射性核素的载体在病人体内的空间分布和定量;在这种分布下肿瘤灶和重要器官的吸收剂量;用CT或MRI、以及CT或MRI与其它放射影像结合来获得肿瘤和重要器官的体积。本文总结和探讨了目前使用的各种放射免疫治疗计划及这些治疗计划中使用的活度定量方法、体积确定方法和吸收剂量计算方法。
受体介导的反义治疗研究
张春
2000, 24(3): 104-106.
摘要:
受体介导的反义治疗是利用受体与配体高特异性、高亲和力结合的特点,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将配体与反义寡核苷酸(ASON)形成的转运复合物靶向运送到特定的细胞,使细胞内的ASON达到足够高的浓度,从而有效发挥反义抑制作用。本文简要综述对受体介导的反义治疗日前常用的受体、转运复合物的形成、内吞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实验研究进展。
用于骨痛治疗的放射性核素
李文新, 张晓东, 李晴暖
2000, 24(3): 107-110.
摘要:
介绍了用于骨疼痛治疗的放射性核素89Sr、153Sm、186Re、188Re和117Snm,评述了这些核素的生产以及在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并对每个核素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
核素治疗转移性骨癌骨痛的展望
李劲松
2000, 24(3): 110-112.
摘要:
就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几种治疗骨痛用核素药物的特点进行比较,并介绍一种被寄予厚望的、可由核素发生器生产的、188Re标记的药物188Re-HEDP,同时,就建立全国可行的核素治疗骨转移癌骨痛疗效的评定标准,提出了建议。
153Sm-EDTMP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现状
李惠平
2000, 24(3): 113-116.
摘要:
以往骨转移癌病人疼痛治疗的常用方法是放疗和阶梯性使用止痛药物。随着核医学的发展,亲骨性放射性核素越来越多地用于癌症的治疗,尤其是骨转移癌的止痛治疗。其中,153Sm-EDTMP(153Sm-乙二胺四甲撑膦酸)在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减少新的骨转移病灶发生,及降低治疗费用等方面都有很大优势。
核素标记微球治疗肝癌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童冠圣
2000, 24(3): 116-119.
摘要:
简述核素标记微球内照射治疗肝癌的概况,评价各种核素及其微球载体的特点和选择,比较放射性微球治疗肝癌的给药方法及临床疗效,阐述吸收剂量的估算方法和正常肝的耐受剂量。
131I治疗非毒性多发结节性甲状腺肿
唐忠群
2000, 24(3): 120-121.
摘要:
131I可以有效地减小非毒性多发结节性甲状腺肿(NTMNG)病人的甲状腺体积,减轻局部压迫症状,尤其适用于有高手术危险、术后复发及拒绝手术的患者。目前尚需更多病例及更长随访时间的研究。
131I治疗非毒性甲状腺肿的研究进展
陈跃
2000, 24(3): 122-124.
摘要:
非毒性甲状腺肿是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甲状腺肿大,症状性非毒性甲状腺肿用甲状腺制剂抑制治疗的疗效不肯定,部分患者因各种原因禁忌或拒绝外科治疗。131I治疗非毒性甲状腺肿具有安全、简便、疗效好、副作用少的特点,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131I治疗。
肿瘤受体显像
张春丽, 王荣福
2000, 24(3): 124-127,141.
摘要:
肿瘤受体显像研究包括放射性标记配体的制备、配体与受体的体外分析及体内受体显像,肿瘤受体配体可用18F、123I(或131I)、111In与99Tcm标记,通过放射性受体结合分析、放射性自显影与受体特性分析,对其体外性能进行研究。神经多肽受体显像、类固醇受体显像与σ受体显像等已应用于多种肿瘤的诊断、分期、治疗方案选择与预后评价,其中神经多肽受体显像得到了较广泛的研究与应用。
电离辐射与细胞动力学
丁为民
2000, 24(3): 132-135.
摘要:
细胞对电离辐射的反应取决于DNA的损伤程度及细胞对此损伤的修复能力,损伤后修复能力和损伤性质因细胞周期而异。因此,细胞动力学改变是影响放射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随着放射生物学研究的进展,细胞动力学改变与修复的分子基础逐渐被揭示出来,并表现出许多明显的共同点。近年来有关放射治疗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展示了放射生物学几个重要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放射性膀胱炎的治疗和预防
刘丽波, 张海英
2000, 24(3): 135-137.
摘要:
放射性膀胱炎是盆腔受照射后引起的一种并发症,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尿。其有多种治疗方法,减少膀胱受照剂量是预防的主要措施。
放射治疗中肿瘤控制概率的计算方法
鞠永健
2000, 24(3): 138-141.
摘要:
肿瘤控制概率(TCP)是评估放射治疗效果的重要参数,多年来,很多学者在考虑不同影响因素的情况下提出了各种计算公式,并对用这些公式计算的TCP值与临床实际统计值之间的差距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