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36卷  第1期

实验核医学
γ-氨基丁酸A型-苯二氮受体显像剂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鲍伟奇, 邱春, 管一晖
2012, 36(1): 1-8.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2.01.001
摘要:
γ-氨基丁酸A型-苯二氮(GABAA-BZ)受体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是嵌于神经细胞膜上的异质性多肽五聚体,不同的亚单位组合发挥不同的神经抑制性药理作用,如镇静催眠、抗惊厥、抗焦虑等。PET可用于活体内受体结合的研究。GABAA-BZ受体PET显像剂分为拮抗剂、激动剂、反向激动剂3类,其中以拮抗剂显像剂11C-氟马西尼最为成熟,在癫癎、焦虑症、抑郁症、植物状态、成瘾等神经精神疾病中广泛应用。
18F-FLT增殖显像机制及前期临床研究
王甜甜, 赵晋华
2012, 36(1): 8-12.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2.01.002
摘要:
18F-3'-脱氧-3'-L-氟代胸苷(18F-FLT)作为一种增殖示踪剂,利用PET可将细胞增殖活动可视化并进行量化评估,为临床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监测抗肿瘤疗效的检查方法。该文讨论了18F-FLT作为增殖示踪剂的机制,并回顾了目前18F-FLT PET临床前期研究的状况。虽然18F-FLT是一种可以反映细胞增殖活动的示踪剂,但也有很多限制:在大部分病例中,其摄取率显著低于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18F-FDG,而且受化疗方案和肿瘤类型的影响,18F-FLT摄取与细胞增殖活动并不总是一致。
临床核医学
放射性核素唾液显像的临床应用进展
陈跃, ZhuangHongming, 杨吉刚
2012, 36(1): 13-15.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2.01.003
摘要:
放射性核素唾液显像是将99Tcm-硫胶体滴入口腔内,形成99Tcm-硫胶体唾液混合物,利用放射性核素显影仪获得唾液流经途径影像,能够无创性探测吞咽引起的肺吸入。临床怀疑吸入性肺炎时,应首选放射性核素唾液显像进行诊断。
123I-β-甲基-p-碘苯基十五烷酸心肌显像研究进展
苏云龙, 王雪梅
2012, 36(1): 16-19, 45.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2.01.004
摘要:
脂肪酸代谢是心肌中最高效的供能方式。脂肪酸代谢水平的改变被认为是心肌缺血和心肌损伤最敏感的指标。心肌缺血后,尽管血液灌注已恢复,但脂肪酸代谢的长期抑制还会持续,这就是所谓的代谢顿抑或缺血记忆。用放射性核素标记β-甲基-p-碘苯基十五烷酸(BMIPP)SPECT评估脂肪酸的代谢,对早期发现心肌缺血,评估缺血性冠状动脉疾病及心肌病的严重性及预后有重要的作用。该文对123I-BMIPP心肌显像的近期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电化学发光法与放射性受体分析法检测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的对比研究
张建媛, 缪蔚冰
2012, 36(1): 20-23.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2.01.005
摘要:
目的 比较电化学发光(ECLIA)与放射性受体分析(RRA)两种方法测定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的差异,探讨ECLIA法检测TRAb的可行性与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75例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分为格雷夫斯病(GD)症状组32例、GD缓解组23例、对照组20例,采用ECLIA和RRA两种方法分别检测各受检组血清TRAb水平。 结果 ①GD症状组用ECLIA与RRA两种方法测定的TRAb值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F=11.814, F=3.404, 均P < 0.05)。②两种检测方法阳性符合率为95.7%,阴性符合率为73%,总符合率为80%。对于GD症状组和对照组,两种方法的阳性率的差异都没有统计学意义(χ2=3.691, χ2=1.026, 均P > 0.05);而在GD缓解组中,ECLIA法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RRA法(χ2=5.440, P < 0.05)。③两种方法所测TRAb值有明显的相关性(r=0.705, P < 0.01),但ECLIA法的检测值低于RRA法(Z=-4.399,P < 0.01)。 结论 与RRA法相比,ECLIA法具有全自动化、简便、省时、灵敏度高等优点,更适合于对临床GD患者TRAb水平的监测。
131I-邻碘马尿酸盐肾图检查在泌尿系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分析
查金顺, 商道辉, 蒋艳
2012, 36(1): 23-26.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2.01.006
摘要:
目的 探讨各种泌尿系疾病患者的131I-邻碘马尿酸盐肾图图形改变的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95例泌尿外科疾病住院患者共190个肾图结果。将一侧或两侧肾或输尿管、膀胱、前列腺疾病归为病变组,另侧肾或输尿管无异常归为正常组。分析异常肾图的发生率和各类异常肾图图形的临床特点。采用SPSS.16统计学软件进行病变组和正常组的异常时间-放射性曲线发生率的统计分析。 结果 病变组异常肾图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组( χ2=64.617, P < 0.005)。结石、轻度积水等梗阻性疾病多表现为持续上升型和高水平延长线型肾图,严重积水或肾功能严重受损则表现为低水平延长线型或低水平递降直线型肾图;不完全性或功能性梗阻多表现为排泄迟缓和阶梯下降型肾图;肾占位病变和肾上腺疾病肾图多为正常;肾实质病变多表现为低水平递降直线和低水平延长线型肾图。 结论 131I-邻碘马尿酸盐肾图可灵敏地反映尿路梗阻程度,并能反映分侧肾功能。因其图形缺乏特异性,难以单纯地根据图形作出病因诊断,但密切结合临床可发挥重要作用。
神经母细胞瘤股骨远端干骺端骨转移全身骨显像分析
刘阳, 王会祥, 周涛
2012, 36(1): 27-29.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2.01.007
摘要:
目的 评价全身骨显像半定量分析在神经母细胞瘤股骨远端干骺端骨转移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45例经病理证实的神经母细胞瘤患儿,按骨髓涂片、X线片、CT、MRI或临床随访结果等将其分为股骨远端干骺端转移组和无转移组,术前或术后行99Tc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以两种方法对其进行分析:①半定量分析法:对每个患儿双侧股骨远端干骺端及股骨骨干中段勾画ROI,并测定其平均计数,计算每个患儿干骺端/骨干的放射性比值;②视觉分析法:根据骨显像视觉分析诊断患儿是否存在股骨远端干骺端转移。比较这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有无差异。 结果 半定量分析法:转移组及无转移组干骺端/骨干的放射性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34,P < 0.01)。半定量分析法诊断股骨远端干骺端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5%、95.7%、94.4%、86.4%及97.1%;视觉分析法分别为81%、100%、95.6%、100%及94.5%。两种方法诊断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8,P > 0.05)。 结论 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对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结合视觉分析法及半定量分析法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放射生物学
转录反式激活因子对DNA-PKcs启动子的调控作用
杨天一, 张士猛, 秦夏, 李兵, 刘晓丹, 周平坤
2012, 36(1): 30-34.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2.01.008
摘要:
目的 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转录反式激活因子(TAT)对DNA依赖蛋白激酶催化亚单位(DNA-PKcs)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方法 用PCR方法克隆DNA-PKcs基因启动子的系列截短体,通过DNA重组构建pGL3-basic-DNA-PKcs启动子报告质粒载体,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DNA-PKcs基因的启动子活性,采用基于乳糖抑制子和乳糖操纵子并结合绿色荧光蛋白分子荧光的大规模染色质松弛报告系统观察染色质的重构活性,并研究了电离辐射对TAT参与染色体重构的影响。 结果 构建了DNA-PKcs启动子(全长区域为-939 bp~-1 bp)的系列截短体的报告质粒载体,鉴定出其核心区域为-64 bp~-1 bp。TAT能够抑制DNA-PKcs基因启动子的转录活性。TAT具有大规模的染色体松弛活性,电离辐射能抑制TAT参与染色体重构的作用。 结论 TAT能抑制DNA修复基因DNA-PKcs的启动子活性,电离辐射能抑制TAT参与染色体重构的作用。
辐射损伤和辐射剂量
染色体畸变率估算32P的辐射剂量
施常备, 许建林, 袁勇, 陆建荣, 袁彬, 赵明刚, 王翔, 陈葳, 邓敬兰
2012, 36(1): 35-37.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2.01.009
摘要:
目的 应用G显带的染色体双着丝粒畸变率评估32P的辐射剂量。 方法 应用4 MV的X射线对离体人血液进行0.5 Gy、1 Gy、2 Gy和4 Gy的照射,建立染色体双着丝粒畸变率和X射线的辐射剂量的剂量-效应曲线。将74 kBq的32P胶体加入淋巴细胞的培养液后72 h,进行G显带染色体分析,通过X射线的辐射剂量和染色体双着丝粒畸变率的剂量-效应曲线来评估32P的辐射剂量。 结果 4 MV的X射线的辐射剂量和染色体的双着丝粒畸变率呈线性正相关,剂量-效应曲线为y=24.05x-13.34(R2=0.975)。74 kBq的32P胶体产生的染色体双着丝粒畸变率为18%,即74 kBq的32P胶体在5 ml淋巴细胞培养液中72 h约产生1.3 Gy的辐射剂量。 结论 应用染色体畸变率可以有效地评估放射性核素的内照射剂量。
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反思
李文红, 刘强
2012, 36(1): 38-41.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2.01.010
摘要:
日本东北和关东地区发生的里氏9.0级强烈地震及海啸,导致福岛核电厂放射性物质严重泄漏,国际核和放射性事件定级为7级核事故,核事故发生的后患值得深刻反思。
儿童CT检查的放射防护
李磊, 涂彧
2012, 36(1): 41-45.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2.01.011
摘要:
近几十年来,CT成为诊断疾病的重要影像学手段之一。但是,考虑到患儿的高辐射敏感性,行CT时应当慎重。可以通过对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扫描层厚和面积这些CT相关参数的控制来降低患儿受照剂量。在保证CT图像清楚的前提下,对管电流、管电压、螺距的控制,同样可降低患儿受照剂量。通过有效剂量和集体剂量评估患儿的受照剂量。应当在辐射防护三原则的基础上开展患儿CT检查工作。
临床放射医学
高场强MRI与X线钡餐造影、胃镜诊断胃癌术后复发的对比分析
王志军, 许祖闪, 丛英珍, 全勇, 许东
2012, 36(1): 46-52.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2.01.012
摘要:
目的 通过高场强MRI与X线钡餐造影、胃镜检查的对比研究,探讨MRI在胃癌术后复发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临床拟诊胃癌术后复发患者5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MRI、X线钡餐造影、胃镜检查,以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用卡方检验对上述检查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53例胃癌术后患者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术后吻合口复发者30例,吻合口正常但发生周围及远处转移者10例,无复发者13例。MRI、X线钡餐造影和胃镜检查3种方法诊断胃癌术后吻合口复发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6%、86.9%、92.4%、90.6%、95.2%,70.0%、86.9%、77.3%、87.5%、68.9%,96.6%、91.3%、94.3%、93.5%、95.4%;诊断胃癌术后复发(包括胃外组织浸润、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5%、76.9%、92.4%、92.8%、90.9%,52.5%、76.9%、58.4%、87.5%、34.4%,72.5%、84.6%、75.4%、93.5%、50.0%。诊断吻合口复发:MRI显著优于X线钡餐造影( χ2=4.90,P < 0.05),MRI与胃镜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P > 0.05);诊断胃癌术后复发(包括胃外组织浸润、转移):MRI显著优于X线钡餐造影(χ2=12.46,P < 0.05)和胃镜检查( χ2=5.26,P < 0.05)。 结论 在评价胃癌术后复发(包括胃外组织浸润、转移)中,MRI优于X线钡餐造影、胃镜检查;MRI对指导临床治疗方案,提高胃癌术后生存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吞咽过程动态MRI的可行性探讨
杨镜全, 高明勇, 罗素玲, 卢瑞梁, 贺小红
2012, 36(1): 52-55.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2.01.013
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磁共振序列的扫描时间和图像质量,探讨应用其进行吞咽过程动态扫描,为临床提供直观、有效的咽部疾病诊断和治疗依据的可行性。 方法 在GE 3.0T MRI系统上选用稳态采集快速成像(FIESTA)和快速梯度回波(Fast GRE)序列,并结合阵列空间敏感性编码技术(ASSET),对20例无自觉吞咽困难患者的咽部进行吞咽过程的单层矢状位动态快速扫描,分别连续采集60幅图像,由3位有经验的MRI医师采用双盲法,对所获得的全部图像分别以优、中、劣3种等级进行图像质量目测评价。 结果 其他扫描参数相同时,FIESTA、Fast GRE、FIESTA+ASSET和Fast GRE+ASSET序列的扫描时间分别为:54 s、28 s、49 s和25 s;Fast GRE+ASSET序列的扫描时间最短;FIESTA、Fast GRE、FIESTA+ASSET和Fast GRE+ASSET序列的图像质量评价的总分值分别44、52、52和56;Fast GRE+ASSET序列获得的图像质量最佳。 结论 在GE 3.0T MRI系统上用Fast GRE+ASSET序列进行吞咽动态矢状位成像,咽部结构显示较好,动态电影图像上吞咽过程显示清晰,具有为临床提供更直观、有效的诊断依据的可行性。
百草枯中毒肺损伤的CT表现与临床意义
何再防, 李红兵, 程寿林, 李其祥, 黄镇, 曾建国
2012, 36(1): 56-59.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2.01.014
摘要:
目的 探讨百草枯中毒患者肺损伤的CT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百草枯中毒患者肺损伤的CT影像学资料,根据中毒时问分早期(1~2 d)、中期(3~14d)、晚期(>14d)3个阶段。对中毒患者进行CT表现与临床表现的对比。结果 6例百草枯中毒患者中3例死亡,2例肺纤维化,1例痊愈。早期CT表现:3例无异常,2例磨玻璃样变,1例肺纹理增多、模糊;中期CT表现:6例磨玻璃样变、马赛克征,6例肺实变,4例胸膜下线,4例出现伴行支气管扩张,2例少量胸腔积液;晚期CT表现:4例肺实变及纤维化,3例磨玻璃样变、马赛克征,1例胸腔积液,1例纵隔气肿。结论 百草枯中毒的临床表现与CT表现基本相符,具有相对分期特征,有助于临床对病情的及时评估,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多层螺旋CT在诊断茎突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
侯朝华, 宋立杰, 潘砚章
2012, 36(1): 59-62.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2.01.015
摘要: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容积再现、表面遮盖法重建、多平面重建技术及最大密度投影技术在成人茎突测量中的应用及对茎突综合征(SPS)诊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86侧临床诊断为SPS患者的16层螺旋CT及容积再现、表面遮盖法重建、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重组资料,并测量茎突的长度及方位角。 结果 茎突长度大于3 cm者69侧(80.2%),分节型茎突者45侧(52.3%),茎突向内偏斜角 > 25°者36侧(41.9%),向前偏斜角 > 25°者5侧(5.8%)。 结论 茎突过长、茎突发育呈分节型和方位角异常是诊断SPS的重要依据。多层螺旋CT的容积再现、表面遮盖法重建、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重组可为诊断SPS提供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