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35卷  第5期

临床核医学
123I-间碘苄胍心脏神经显像的临床应用进展
周伟娜, 王雪梅
2011, 35(5): 257-261.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1.05.001
摘要:
心脏神经分布在心脏的功能中起决定性作用,很多心脏疾患常常会引起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损害。123I-间碘苄胍心脏神经显像是评定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一种方法,它不仅可以评价各种心脏疾病状态下交感神经的损伤程度,决定是否植入机械装置、进行心脏移植或指导药物治疗等,而且可以在分子水平可视化及定量分析心肌的基本病变。
PET-MRI和多模式肿瘤显像
汪太松, 赵晋华, 宋建华
2011, 35(5): 261-264.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1.05.002
摘要:
多模式融合显像已成为临床应用的发展趋势,特别是PET-CT的出现,为临床影像引入了新的观点。事实证明,PET-CT无论在临床诊断还是实验研究中都极具价值,但PET-CT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CT显示软组织的对比度低及对患者会产生一定的辐射剂量,而MRI可以克服CT的这些缺点,其拥有完美的软组织对比度,时间、空间分辨率高,没有辐射危害,MRI本身还可以提供功能信息,因此相信,PET-MRI会在一定程度上替代PET-CT成为多模式肿瘤显像新的发展方向。
急性骨髓炎的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
黄珍欢, 鲜于志群, 陈飞, 陈璟
2011, 35(5): 264-268.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1.05.003
摘要:
急性骨髓炎的影像学诊断技术包括X线平片、超声、CT、MRI及放射性核素显像。早期X线平片的诊断灵敏度低。超声能早期发现深部软组织及骨膜下脓肿,但图像质量取决于操作者的熟练程度。CT能早期观察到微小的骨质改变,但灵敏度较低。MRI可优于其他检查显示髓腔内的病变,但对于死骨、钙化的诊断不如CT灵敏。放射性核素显像剂的种类繁多,灵敏度和特异度各不相同。该文对急性骨髓炎的上述影像学诊断技术进行综述。
18F-FDGSPECT-CT诊断胃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价值
李生栩, 唐明灯, 林端瑜, 倪雷春
2011, 35(5): 269-274.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1.05.004
摘要:
目的 探讨18F-FDG SPECT-CT在监测胃癌术后复发及转移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122例胃癌术后患者的SPECT-CT显像资料,结合再次病理检查结果,其中79例与同期增强CT检查及二者联合检查两两比较其在残胃或吻合口复发的诊断效能;109例与同期胃肿瘤标志物结果及二者联合检查两两比较其在评价转移灶的诊断效能。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 结果18F-FDG SPECT-CT诊断残胃或吻合口复发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84.0%、96.3%、91.3%、92.9%及92.4%;同期增强CT为58.3%、78.2%、53.8%、81.1%及72.2%,其中前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均显著高于增强CT(χ2=3.953~11.805,P均 < 0.05),阴性预测值虽然高于增强CT,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3.344,P > 0.05);二者联合诊断的指标为:88.0%、98.1%、95.7%、94.6%及94.9%,显著高于增强CT(χ2=4.732~10.341,P均 < 0.05),二者联合诊断虽然也高于18F-FDG SPECT-CT,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均=0.000,P > 0.05)。②18F-FDG SPECT-CT诊断胃癌术后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92.9%、87.5%、96.3%、80.8%及91.7%;胃肿瘤标志物检测为81.2%、75.0%、92.0%、52.9%及79.8%,其中前者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显著高于胃肿瘤标志物检测(χ2=4.026~6.355,P均 < 0.05),特异度与阳性预测值虽然也高于胃肿瘤标志物检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4,χ2=0.681,P > 0.05);二者联合诊断的指标分别为96.5%、83.3%、95.3%、87.0%及93.6%,与18F-FDG SPECT-CT大致相仿,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4.026~6.355,P均 > 0.05),但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显著高于胃肿瘤标志物(χ2=7.143~10.014,P均 < 0.05)。 结论 18F-FDG SPECT-CT诊断胃癌术后复发及转移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伴冠心病: 血清高半胱氨酸和C-反应蛋白水平及临床意义
苏应瑞, 查金顺, 许朝祥, 陈晓阳, 王耀国, 杜心情
2011, 35(5): 275-278.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1.05.005
摘要:
目的 通过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高半胱氨酸(HCY)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检测分析,探讨HCY、CRP与OSAHS及OSAHS合并冠心病的相关性。 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30例)、OSAHS组(36例)、OSAHS合并冠心病组(25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CY和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CRP,并比较3组HCY、CRP的水平;将OSAHS患者按病情再分为轻、中、重度3组,进一步对其冠心病的发生、血清HCY和CRP的水平进行比较;同时比较OSAHS和OSAHS合并冠心病两组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血氧饱和度(SaO2)等睡眠呼吸监测指标。 结果 ① 血清HCY、CRP水平:正常对照组、OSAHS组、OSAHS合并冠心病组3组间有显著差异(FHCY=15.80,FCRP=19.21,P均 < 0.01);OSAHS合并冠心病组显著高于OSAHS组(tHCY=4.74,tCRP=5.14,P均 < 0.01);OSAHS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HCY=7.31,tCRP=8.17,P均 < 0.01)。②OSAHS病情重度患者冠心病发生显著高于轻、中度组(χ2= 6.96,χ2=4.18, P均 < 0.05);随着OSAHS病情的加重,血清HCY、CRP水平显著上升(FHCY=16.38,FCRP=12.97,P均 < 0.01)。③单纯OSAHS组及OSAHS合并冠心病组间AHI、SaO2等睡眠呼吸监测指标有显著差异(tAHI=5.46,SaO2 < 90%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t=1.88,P均 < 0.01;呼吸障碍事件总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t=2.47,P < 0.05;最低SaO2t=4.68,平均最低SaO2t=3.65,P均 < 0.01;呼吸障碍事件最长时间:t=4.73,P < 0.01)。 结论 OSAHS患者缺氧导致应激引起HCY、CRP水平升高,从而进一步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
良恶性肿瘤18F-FDG符合线路显像的临床价值
周敏, 魏秋霞, 林俊杰, 陈丽丽
2011, 35(5): 279-281.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1.05.006
摘要:
目的 评价18F-FDG符合线路显像检测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135例病变性质不明患者的18F-FDG符合线路显像结果,并与常规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病变的确诊依据手术病理检查和临床随诊。 结果 135例患者经病理学检查及随访结果最终确诊为恶性病变者86例(病灶数:95个),良性病变者49例(病灶数:53个)。恶性病变中,18F-FDG检查病灶数较常规影像学检查增多38个,而病灶数减少的仅有8个。18F-FDG符合线路显像诊断恶性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0.7%(78/86)、87.8%(43/49)和89.6%(121/135)。 结论 18F-FDG符合线路显像能更灵敏、准确地检出良恶性肿瘤,可为患者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99Tcm-硫胶体及其联合染色法对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探测的比较
俞丹, 许林, 洪明, 吴华, 苏新辉, 陈贵兵
2011, 35(5): 281-284.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1.05.007
摘要:
目的 评价单用99Tcm-硫胶体和99Tcm-硫胶体与亚甲蓝联合应用探测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的效能。 方法 7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分为单用99Tcm-硫胶体组(25例)和99Tcm-硫胶体与亚甲蓝联合组(51例),分别在术前进行乳腺癌SLN探测,以腋窝淋巴结病理检查结果作为评价标准。 结果 76例患者中成功探测到SLN 74例,SLN的检出率、准确率、灵敏度和假阴性率在99Tcm-硫胶体组分别为92.0%、95.7%、90.0%、10.0%;在联合组分别为100%、98.0%、95.2%、4.8%。 结论 乳腺癌SLN探测可较准确预测腋窝淋巴结的转移状况,为外科医生确定手术方式提供重要信息,联合应用99Tcm-硫胶体和亚甲蓝可提高SLN的检出率和准确率,降低假阴性率。
32P-磷酸铬胶体滑膜切除术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
范仰钢, 胡尊玲, 袁国强
2011, 35(5): 285-288.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1.05.008
摘要:
目的 观察32P-磷酸铬胶体滑膜切除术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疗效。 方法 强直性脊柱炎单侧髋关节病变住院患者84例,分别入组常规药物联合32P-磷酸铬胶体滑膜切除术组(联合治疗组)和单用常规药物组(对照组)各42例,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 随访6个月,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3.8%和52.4%,联合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χ2= 4.840,P < 0.05);随访3年,有效率分别为53.8%和47.6%,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047,P > 0.05)。随访3年髋关节X线分期出现进展,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χ2=5.516,P < 0.05)。随访6个月及随访3年,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与治疗前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SDAI)评分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03,P > 0.05及t=1.759,P > 0.05)。随访6个月,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的髋关节视觉模拟评分(VAS)与治疗前的差值比较差异显著(t=2.389,P < 0.05),而随访3年,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的髋关节VAS评分与治疗前的差值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32,P > 0.05)。不良反应仅见5例出现一过性关节疼痛加重。 结论 32P-磷酸铬胶体滑膜切除术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有一定近期疗效。
125I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治疗颈部转移性恶性肿瘤10例
张宏伟, 李乃斌, 李庆新, 刘惠萍, 孟辉, 晁栋
2011, 35(5): 288-289, 299.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1.05.009
摘要:
目的 探讨125I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治疗颈部转移性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 方法 在B超引导下将125I粒子植入10例恶性肿瘤切除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11处病灶肿瘤组织内,治疗1个月后观察疼痛缓解情况和瘤灶大小等变化并定期随访。 结果 接受125I治疗的10例患者,随访6~14个月,均无不良反应发生。125I粒子植入1个月后,肿瘤病灶疼痛症状完全缓解2处,部分缓解9处;肿瘤病灶体积部分缓解10处,1处无改变。 结论 125I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治疗颈部转移性恶性肿瘤是一种安全、微创、疗效好的方法。
核医学技术与方法
分子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
陈铨, 张永学
2011, 35(5): 290-295.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1.05.010
摘要:
分子成像是新时代的医学成像,它可以无创性监测活体内的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生物学过程,其中包括核医学分子显像、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声分子成像、光学分子成像和X射线分子成像等。目前,由于多学科融合的发展,多模式融合成像技术已成功用于临床,如PET-CT和PET-MRI。随着分子探针的发展和多模式融合成像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分子成像技术将会运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影像学及肿瘤相关抗原在诊断肺癌中的应用
田亚东, 袁卫红
2011, 35(5): 295-299.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1.05.011
摘要:
肺癌已经成为目前人类因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肺癌的发生及病死率更是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肺癌的早期诊断和正确的临床分期对指导肺癌治疗,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对肺癌的诊断主要是影像学手段,有CT、MRI、SPECT、PET等;而肿瘤相关抗原中的肺癌相关抗原、细胞角蛋白片段抗原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癌胚抗原检测对肺癌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临床放射医学
乳腺疾病的MRI研究进展
黄娟, 田军章, 江桂华
2011, 35(5): 300-306.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1.05.012
摘要:
MRI具有极佳的软组织分辨率,近年来,该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乳腺疾病的诊断。乳腺动态增强成像和灌注加权成像可从不同角度反映乳腺组织及病灶的血供灌注情况,弥散加权成像和磁共振波谱分析则从分子水平提供乳腺病变组织信息,磁共振乳腺导管成像为导管内病变提供了新的影像诊断方法。随着MRI技术的成熟、软硬件的迅速发展,MRI在乳腺疾病的检出和诊断方面显示出其独到的优势。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价值
侯朝华, 常颖欧, 魏健, 娄永忠, 张宁
2011, 35(5): 307-310.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1.05.013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的必要性和可靠性。 方法 选取82例曾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ARAS患者行肾动脉MSCTA,将所获得的图像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法重建、容积重建和表面阴影遮盖法重建,将结果与DSA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① MSCTA发现狭窄血管95支,其中85支经DSA证实(10支为假阳性),符合率为89%,假阳性率为6.1%。②密度投影法重建+容积重建显示狭窄血管率达到100%。 结论 MSCTA是筛选ARAS的可靠方法。
肿瘤患者放疗前后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性研究
于亮, 李红, 祝胜杰
2011, 35(5): 311-314.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1.05.014
摘要:
目的 通过测定不同肿瘤患者放疗前后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的变化,探讨放疗对肿瘤患者血浆LPA的影响。 方法 将228例肿瘤患者分成3组,其中,第1组为脑转移肿瘤患者,第2组为非脑肿瘤患者,第3组为原发性脑肿瘤患者(设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外照射,并于放疗前、放疗40 Gy后、放疗60 Gy后分别测定患者血浆LPA水平及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脑转移肿瘤组及非脑肿瘤组LPA水平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即放疗60 Gy后 < 放疗40 Gy后 < 放疗前,且两组患者的LPA水平在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230和F=40.884,P均 < 0.001);原发性脑肿瘤组LPA水平随照射剂量的增加亦逐渐降低,但LPA水平在三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80,P > 0.05),且瘤体变化不明显。脑转移肿瘤组和原发性脑肿瘤组的白细胞数及血小板数的变化虽也显示出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的趋势,但其变化与LPA水平变化无明显相关性;而非脑肿瘤组LPA水平的变化与白细胞数和血小板数的变化呈负相关(r=-0.285和r=-0.237,P均 < 0.05)。 结论 在脑转移肿瘤及体部肿瘤患者中,LPA水平的变化与放疗剂量呈负相关,LPA水平可作为肿瘤患者放疗疗效的预测指标。
呼吸门控放疗非小细胞肺癌
吴红宇, 贺晓东, 刘宇, 盛兆瑛
2011, 35(5): 314-317.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1.05.015
摘要: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呼吸门控放疗的近期疗效以及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 方法 16例病理明确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呼吸门控放射治疗,总剂量60 Gy,分30次照射,观察放疗后肿瘤退缩情况及放射性肺损伤。 结果 近期总有效率为68.75%,5例患者发生II级放射性肺炎,其他患者均为0~1级放射性肺炎。 结论 呼吸门控放疗有较好的近期疗效,放射性肺炎的不良反应轻。
X光下靶位穿刺胶原酶溶解术联合医用臭氧注射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姚琳, 朱根发
2011, 35(5): 317-319, 321.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1.05.016
摘要:
目的 探讨X光下靶位穿刺胶原酶溶解术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 方法 采用X光下盘内和盘外穿刺术,对10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施行胶原酶溶解术联合臭氧治疗。对手术后疗效进行观察分析。 结果 1062例患者中治疗效果达优、良者术后3个月时为95.3%,12个月时为92.3%,24个月时为91.2%。 结论 X光下靶位穿刺胶原酶溶解术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操作简便、安全、不良反应轻、疗效佳。
名家追忆
医者典范总编楷模
游苏宁
2011, 35(5): 320-321.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1.05.017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