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34卷  第5期

实验核医学
微透析取样组合PET技术的应用进展
乔晋萍, 周雪, 朱霖
2010, 34(5): 257-261.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0.05.001
摘要:
PET是一种先进的新型分子功能显像技术,PET信号是特定组织的细胞内外和血管中放射性探针以及它的放射性代谢产物总和,但不能提供化学信息或区分放射性物质存在的隔室。微透析技术是一种在体取样技术,可以监测取样部位细胞外液中化学成分的变化。微透析与PET技术结合,从不同角度实现了对靶组织的动态监测,对于疾病的诊断和病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是药理学和药物代谢研究的有用工具。
报告基因显像监测干细胞治疗的研究进展
周翔, 尹红燕, 张一帆
2010, 34(5): 262-265.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0.05.002
摘要:
干细胞治疗的研究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干细胞治疗作为一种新的疾病治疗手段,仍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报告基因显像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无创、灵敏的监测干细胞的方法,特别是放射性核素报告基因显像具有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的优点,并可进行深部组织显像和重复显像,是在活体条件下示踪干细胞最具潜力的技术,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PET-CT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显像的研究进展
王相成, 王雪梅, 何玉, 林白侠
2010, 34(5): 266-268.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0.05.003
摘要:
对肿瘤患者来说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的治疗靶点,PET-CT EGFR显像可以反映EGFR的活性,可能成为检测EGFR更可靠的指标。近年来,用PET-CTEGFR显像筛选肿瘤靶向治疗药物已经成为PET-CT临床应用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D20分子显像及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查林, 冯世斌, 李前伟
2010, 34(5): 269-273.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0.05.004
摘要:
应用放射性核素标记B淋巴细胞分化抗原CD20单抗或其重组片段,在分子水平实现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显像和治疗,这将成为提高患者生存率的有效手段。该文介绍了CD20表面抗原的生物学特性及NHL抗CD20单抗的免疫治疗、放射免疫治疗以及放射免疫显像的研究进展。
临床核医学
PET-C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新进展
张国建, 王雪梅, 刘艳阳
2010, 34(5): 274-277.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0.05.005
摘要:
PET-CT对冠心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等具有重要意义,可无创性诊断冠心病、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指导冠心病治疗方法的选择与疗效监测、判断预后等。该文介绍PET-CT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及新进展。
亲属活体肾供者肾小球滤过率与年龄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赵修义, 邵亚辉, 汪延明, 张爱民, 郝俊文, 田军, 孙奔, 韩建奎
2010, 34(5): 277-281.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0.05.006
摘要:
目的 探讨亲属活体肾供者肾小球滤过率(GFR)与年龄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为活体肾供者的选择提供客观的依据。 方法 161名亲属活体肾供者按年龄分为4组:第1组20~29岁(n=52),第2组30~39岁(n=44),第3组40~49岁(n=38),第4组≥50岁(n=27);同时以55岁为界,分为老年供肾组(> 55岁,n=24)和中青年供肾组(≤55岁,n=137)。利用99Tcm-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肾动态显像法定量测量供肾者GFR,对比分析不同年龄组间GFR的特性。 结果 亲属活体供肾者双肾GFR为(89.55±12.87)ml·min-1·(1.73m2-1,不同年龄组(1~4组)GFR分别为:(88.27±12.29)ml·min-1·(1.73m2-1、(91.85±14.51)ml·min-1·(1.73m2-1、(89.25±11.26)ml·min-1·(1.73m2-1和(88.24±13.20)ml·min-1·(1.73m2-1,各组间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9,P= 0.10);老年供肾组与中青年供肾组GFR分别为(88.57±13.14)ml·min-1·(1.73m2-1、(89.44±10.34)ml·min-1·(1.73m2-1,两组间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1,P=0.25)。经相关性分析,亲属供肾者GFR与年龄变化无明显相关性(r=-0.033,P=0.69)。活体肾移植后供肾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均于短期内恢复正常水平,肝肾功能均正常。 结论 亲属活体肾供者GFR与年龄变化无明显相关性,对于指导活体供体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糖尿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和肾有效血浆流量的改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姚立新, 李昨非, 刘波, 郭雷鸣
2010, 34(5): 281-284.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0.05.007
摘要: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和有效肾血浆流量(ERPF)的变化特点并对其临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108例,依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4组:正常尿白蛋白组、微量尿白蛋白组、大量尿白蛋白组、肾功能不全组,行放射性核素动态显像测定GFR及ERPF,同时测定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体重指数血压。 结果 随着糖尿病肾病(DN)的进展,UAER逐渐上升,GFR和ERPF水平依次降低,前者与后二者分别呈显著负相关(r1=-0.497,P < 0.05;r2=-0.215,P < 0.05)。各组伴有高血压病患者GFR均比同组无高血压病者明显下降(t值分别为1.8、2.1、1.9,P < 0.05;t=3.2,P < 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与GFR和ERPF均呈独立负相关(回归系数分别为-0.507、-0.874,-0.528、-0.587,-0.336、-0.697,-0.348、-0.371,P < 0.01)。 结论 GFR和ERPF均是反映DN肾损害的敏感指标,高血压、胰岛素抵抗是DN患者GRF与ERPF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DN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及改善胰岛素抵抗以延缓GFR和ERPF下降。
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薛秀青, 苏成海
2010, 34(5): 285-288.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0.05.008
摘要:
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DP)可以抑制炎性反应,发挥抗炎、抗风湿作用;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具有明显镇痛作用。此外,99Tc-MDP还可通过调节人体自身免疫及调节骨代谢而发挥作用。临床上99Tc-MDP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甲亢伴浸润性突眼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对癌转移痛、股骨头坏死及骨质疏松也有较好疗效。
摄碘率与甲状腺显像在无痛性甲状腺炎诊断中的应用
张汝森, 冯勇, 胡颖坚, 何红园
2010, 34(5): 288-290.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0.05.009
摘要:
目的 探讨摄碘率与甲状腺显像在无痛性甲状腺炎(P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70例PT、50例Graves病(GD)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的摄碘率、甲状腺显像和血清学检查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 结果 PT组3 h摄碘率、24 h摄碘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GD组3 h摄碘率、24 h摄碘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T组和GD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F=64.88,P < 0.01);70例PT患者甲状腺轮廓显示不清晰,部分患者未见甲状腺显影,而50例GD患者甲状腺全部显像,甲状腺轮廓清晰可见。 结论 摄碘率与甲状腺显像可以准确反映甲状腺病变的受累及范围、程度和功能状态,在PT诊断中起决定性作用,是目前鉴别PT与GD不可替代的简便而又有效的方法。
冠心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
孙启和, 孙彬, 杨永青
2010, 34(5): 291-294. doi: 10.370/cma.j.issn.1673-4114.2010.05.010
摘要: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临床意义。 方法 利用放射免疫分析和超敏酶免疫分析法测定124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4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SA)3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45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hs-CRP水平,并与54名正常对照者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 124例冠心病患者血清IL-1β、IL-6、IL-8和TNF-α水平较54名正常对照者明显升高(tIL-1β=3.145,tIL-6=3.627,tIL-8=3.054,tTNF-α=3.301,P均 < 0.01)。其中,41例SA患者血清IL-1β、IL-6、IL-8和TNF-α水平与54名正常对照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IL-1β=1.431,tIL-6=1.587,tIL-8=1.745,tTNF-α=1.461,P均 > 0.05);38例USA和45例AMI患者血清中IL-1β、IL-6、IL-8和TNF-α水平较54名正常对照者明显升高(USA:tIL-1β=2.871,tIL-6=2.748,tIL-8=2.687,tTNF-α=3.145,P均 < 0.01;AMI:tIL-1β=2.776,tIL-6=2.874,tIL-8=2.689,tTNF-α=3.212,P均 < 0.01);SA、USA和AMI3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较正常对照者升高(tSA=2.617,P < 0.05;tUSA=3.018,P < 0.01;tAMI=3.189,P < 0.01)。冠心病患者血清中IL-1β、IL-6、IL-8、TNF-α和hs-CRP水平随疾病的严重程度而逐渐升高,以AMI患者为最高。 结论 血清IL-1β、IL-6、IL-8、TNF-α和hs-CRP水平的测定是诊断SA、USA和AMI疾病的重要指标,并可作为诊断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参考。
原发性高血压PRA、AngⅡ分型和IGF-1水平的测定
陆永怡, 陈群, 杨永青
2010, 34(5): 294-296.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0.05.011
摘要: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分型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 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分析256例EH患者和70名正常对照者PRA和AngⅡ水平,酶免疫法分析IGF-1水平,并进行EH分型和组间对比的研究。 结果 正常对照组PRA为(0.432±0.236)μg·L-1·h-1,AngⅡ为(31.7±7.4)μg/L。256例EH患者按PRA水平分型:增高者占18.0%,正常者占71.8%和降低者占10.2%;按AngⅡ水平分型:增高者占12.9%,正常者占76.2%和降低者占10.9%;血浆IGF-1水平随E H患者的血压水平升高而增高。 结论 EH按PRA和AngⅡ水平分型以及对EH患者进行IGF-1水平的测定,有助于EH患者的治疗和随访。
99Tcm-MIBI亲肿瘤延迟断层显像对肺占位病灶的诊断价值
谭兴普, 黄艳
2010, 34(5): 297-299.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0.05.012
摘要:
目的 探讨99Tcm-MIBI亲肿瘤延迟断层显像在肺部占位病灶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28例肺部占位患者静脉注射740MBq99Tcm-MIBI后1 h行延迟断层显像,以占位病灶(T)/对侧相应部位或邻近正常组织(N)的摄取比值T/N > 1.31为恶性病变标准对肺部占位病灶进行良、恶性判断。 结果 肺占位在良性占位组显像剂浓聚多数轻度增强,恶性占位组多数明显增强。肺占位诊断恶性病灶的灵敏度为76.9%,特异度为86.7%,假阳性为13.3%,假阴性为23.1%。 结论 99Tcm-MIBI亲肿瘤延迟断层显像以其无创、灵敏、图像质量及特异性较高的优点,可作为在肺占位病灶良、恶性鉴别诊断的重要辅助检查手段。
131Ⅰ治疗青少年Graves病58例临床分析
牟联超, 李先映, 石彩虹
2010, 34(5): 299-301.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0.05.013
摘要:
目的 研究131Ⅰ治疗青少年Graves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经131Ⅰ治疗的青少年Graves病患者,分别于131Ⅰ(剂量:148~240.5MBq)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及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甲状腺大小;随访2~7年,评价疗效。 结果 治疗6个月后,血清FT3和FT4水平明显降低(t=12.43,t=21.21,P均 < 0.01),TSH水平明显升高(t=10.34,P < 0.01),甲状腺体积明显缩小。58例患者中,治愈31例(53.45%),好转16例(27.59%),无效7例(12.07%),甲减3例(5.17%),复发1例(1.72%)。 结论 131Ⅰ治疗青少年Graves病安全有效。
中老年男性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定的临床价值
韦赐秋
2010, 34(5): 302-302.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0.05.014
摘要:
临床放射医学
fMRI在阿尔茨海默病、额颞叶痴呆及路易体痴呆中的研究进展
张冰, 徐俊, 徐运, 朱斌
2010, 34(5): 303-307.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0.05.015
摘要:
阿尔茨海默病(AD)、路易体痴呆(DLB)及额颞叶痴呆(FTD)是神经退变疾病导致痴呆的几种常见类型,但DLB及FTD常被误诊为AD。结构磁共振成像(s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可以为AD及相关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支持证据。脑萎缩模式、表观弥散系数及各向异性分数分布模式、N-乙酰天冬氨酸和肌醇在颞叶、海马、顶叶及额叶的分布模式有助于鉴别AD、DLB及FTD,并与病理改变一致。
螺旋CT最小密度投影曲面重建法胆道成像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梁萍, 方华盛
2010, 34(5): 308-312.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0.05.016
摘要:
螺旋CT最小密度投影曲面重建(MinP+CPR)胆道成像是目前研究相对较少但非常重要的一种CT图像后处理技术,其在非胆系增强法CT螺旋扫描基础上,采用合适的层块厚度进行MinP初步处理,再将该批图像调入CPR进一步重建,使梗阻段及远端扩张的胆管在同一幅图像上展示,图像质量接近甚至超过其他胆道影像检查方法及螺旋CT其他后处理方法。因该法无创性及无并发症,不受胆红素水平的影响,不受心脏起搏器、体内金属血管夹等的限制,可作为胆道梗阻疾病及术前评估的一种新的有效补充方法。
头颈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影像及病理学分析
孔庆聪, 郭媛, 邓星河, 单鸿
2010, 34(5): 313-317.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0.05.017
摘要:
目的 探讨头颈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KD)的影像表现及病理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术前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头颈部KD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表现。结果 8例KD患者中,单发与多发各4例;部位:腮腺6例、口底(颌下腺区)1例、眼睑1例,其中2例累及腹股沟。CT和MRI征象:①累及腮腺者(4例):患侧腮腺、面部弥漫性增大,结节边界欠清或较清,密度略高于腮腺,T1加权像多为等信号,T2加权像信号则多为等、低信号,增强扫描有不同程度强化;②累及头颈部其他部位(如颌下腺区、眼睑等)者:病变密度、信号、强化程度亦与累及腮腺者类似,但可有周围组织的受累(如颅骨);③周围淋巴结常不同程度受累、增大,密度、信号均匀,边界清楚,无坏死,无融合;往往累及局部皮下组织,邻近皮肤增厚。病理:KD组织成分基本一致,均由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小血管和纤维组织以不同比例组成。结论 KD有一定的好发部位和临床特点,结合影像学检查与病理分析,可大大提高其术前诊断的正确率。
纳米粒子在协同光动力放射治疗中的作用
陈娜, 涂彧, 张旭光
2010, 34(5): 318-320.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0.05.018
摘要:
重点阐述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手段:利用纳米粒子将放射治疗同光动力治疗相结合。该方法不仅可以解决光动力治疗仅适用于体表疾病的局限,从而提高光动力治疗的疗效;还可以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放疗剂量,有效地控制放疗后并发症的发生,为肿瘤治疗开辟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