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  10卷  第1期

放射医学部分
深低温保存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放射损伤
丁振海, 麦智广, 叶根耀
1986, 10(1): 1-6.
摘要:
极重度骨髓型和部分肠型急性放射病,用一般抗辐射药物加综合治疗难以奏效。近年来,国内外普遍重视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研究。这对加速造血功能的恢复和免疫系统的重建是一项关键性治疗措施,造血干细胞来源已经从单纯骨髓中采集,发展为从外周血和胚胎肝中获取的三条途径。从新鲜造血干细胞移植发展为冰冻保存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放射损伤。
137Cs与人体健康
吴复寿, 章仲侯
1986, 10(1): 6-10.
摘要:
137Cs 是最重要的核裂变产物之一。裂变产额高,不论何种裂变类型,每百次裂变约产生6个原子。经β衰变而成亚稳态137mBa,再衰变放出0.66MeV 的γ线后变为稳定性Ba。137Cs 的物理半衰期长达30年,化学性质与钾相似,能直接参与人体代谢,因此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国内外曾对放射性沉降物、水源、土壤、动植物、人类膳食以致人体组织的137Cs含量进行了大量的分析测定, 以便作出卫生学评价。现就137Cs的来源、生态学、内照射剂量、促排方法以及对机体的损伤效应作简要介绍。
肿瘤放疗与辐射增敏剂和辐射防护剂
周昭武, 马立人, 刘镇固, 麦智广
1986, 10(1): 10-16.
摘要:
辐射增敏剂是近年来肿瘤临床研究中较为活跃的新领域。世界卫生组织在英国剑桥召开的肿瘤合理放疗的调查者工作会议中指出,乏氧细胞增敏剂特别适合于发展中国家使用。这一期间由于辐射增敏剂的应用和辐射防护剂向肿瘤领域延伸,新的临床用途相继促进了肿瘤临床医学的发展,近期取得一定的进展。
日本辐射增敏研究概况
夏寿萱
1986, 10(1): 16-19.
摘要:
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日本放射线增感研究协会(Japan Radiosensitiz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简称JRRA)的共同组织下,第一次中日双边辐射增敏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6月26~27日在日本京都大学会堂召开,出席中国代表8人,日本代表30人。会议由JRRA 会长菅原努(T Sugahara)和日中科技协会常任理事交流推进委员会会长键谷勤(TKagiya)两位教授主持。会上共报告论文31篇,其中中方9篇,日方22篇。
多聚(ADP-核糖)在哺乳类细胞辐射反应中的作用
徐承熊, 麦智广
1986, 10(1): 20-22.
摘要:
ADP-核糖基转移酶(ADPRT)是高等真核细胞的染色质结合酶,它能催化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即辅酶I),使之转变为多聚(ADP-核糖)。在此反应中,当ADP-核糖残基通过2″-1′核糖基——核糖配糖键相互连结时,NAD~+的烟酰胺部分被释放出来。(ADP-核糖)多聚物在形成的最初阶段需要使多聚体与染色质蛋白(主要是组蛋白H1和ADPRT 本身)作共价连接。
染色体剂量测定和职业辐照
Bauchinqer M, et al
1986, 10(1): 23-25.
摘要:
分析人体外周淋巴细胞染色体,可对受照人员的辐射剂量作出生物学估算,从而补充物理学测量。本文报告一组医院放疗和核医学职业人员的细胞遗传学研究结果。
浓度和化学形态对胃肠道吸收Np的影响
Harrison JD, et al
1986, 10(1): 25-26.
摘要:
放射性废物处置选择的理论研究表明,这种废物的放射生物学危害主要来自于长寿命(物理半衰期为2.14×106年)的、发射α射线的同位素237Np。在上述研究中,假设食物和水中的237Np,经由胃肠道的吸收是1%。这一数值被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1980年)用来计算工作者食入无机态Np的年摄入量极限。1%这一吸收水平,是以Sullivan 和Ballou 等人的实验结果为依据的,他们一次给予大鼠237Np-硝酸盐的剂量是7~14mg,胃肠道吸收水平是1.5、1.2和0.12%。
蒸馏法处理液体闪烁体废液和回收溶剂再利用的可能性研究
宮武秀男, et al
1986, 10(1): 27-29.
摘要:
由于日本同位素协会停止收集放射性有机废液,对放射性废物的处理,使目前很多事业单位成为一个大问题。日本1979年3月7日的修正法令规定,对3H、14C 的废液浓度限制在37Bq/cm3(1×10-3μCi/cm3)以下才可以进行焚烧处理。目前也有些事业单位进行焚烧处理。放射性有机废液中大部分是液体闪烁体废液(以下简称液闪废液)。
放射性废物处理
Harrison JM
1986, 10(1): 29-30.
摘要:
国际原子能机构,经济合作与开发核能机构,欧洲共同体和经互会等国际组织对HLW(high level fa-dioactive wastes)的处置给予关注并协调了研究计划。在回顾各国关于处置HLW的研究计划中,获悉阿根廷、巴西、中国、墨西哥和挪威等核能利用国还没有发表过处置HLW的详细研究计划。
文摘
Zn-DrPA和Puchal促排仓鼠吸入241AmO2241Am(NO3)3的效果
袁志强, 李章
1986, 10(1): 31-32.
摘要:
吸入DTPA 是一种有助于排除人体肺部沉积易转移锕系元素的方法。本研究是在仓鼠吸入241AmO2241Am(NO3)3后,比较吸入和腹腔注射Zn-DTPA排除体内241Am 的效果。也对Puchel 的促排效果进行了研究。
人体内钚的器官负荷和体负荷:生物监测和尸检结果比较
袁志强, 李章
1986, 10(1): 31-31.
摘要:
本文报告一例于1970年9月9日因吸入而致钚体内污染病例。通过生物学样品分析和肺计数测定证明了体内钚存在,但没有发现明显的可扩散组分体负荷(器官负荷),故没有连续监测。后来发现尿钚排出增加,因而作了进一步检查。病人生前作了脾切除,于事故后十二年死亡。死后作了尸检,分析了钚含量,并与生前生物样品估算的体内量进行了比较。
Rn的短寿命衰变产物有效剂量当量的估算
杨子文, 史元明
1986, 10(1): 32-33.
摘要:
用氡的浓度和剂量转换系数(包括质因子和权重因子)可计算Rn、Th 和它们的短寿命衰变产物的有效剂量当量。由于用Rn 和Th 的子体来估算有效剂量当量比较方便,所以ICRP32号出版物和UNSCEAR1982年的报告就使用了专用量——平衡当量浓度。
日本茨城县附近浅海沉积物中钚和放射性铈的含量
徐红, 刘飚, 欧阳兆明
1986, 10(1): 33-34.
摘要:
海藻、鱼和其它生物体中存在的超铀元素,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由于钚的毒性大,所以它是最重要的核素之一。许多作者已对海洋环境中存在的钚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燃煤电厂天然放射性核素的环境影响
程满栩, 查永如
1986, 10(1): 34-35.
摘要:
近年来,在日本燃煤电厂的建造有所增加,为了评价燃煤电厂产生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对环境的影响,作者研究了煤和飞灰中的放射性核素含量,估算出电厂的释放速率及最大浓度点天然放射性核素的浓度,并与天然本底作了比较。
用锗探测器进行镭同位素的测量
庞巨丰, 赵启仁
1986, 10(1): 35-36.
摘要:
采样和计数技术的新进展提供了测量天然水中低活度的226Ra、228Ra 和224Ra 的方法。样品在现场浓集,将镭吸附在涂有锰氧化物的纤维上。绝对活度和活度比用锗探测器测量,在某些情况下,用α闪烁法测量222Rn 作为补充。本文叙述采用一个Ge(Li)晶体和一个有1cm直径、4cm深井孔的本征锗晶休进行的实验及其结果。同时列出了检验水样、实际地面水和河口水的结果,以证实用锗探测器作天然水中镭的研究之适用性。
氚对小鼠卵巢的效应:杀死卵母细胞、生殖力降低和遗传学的损伤
董金婵, 周湘艳, 张卿西
1986, 10(1): 36-36.
摘要:
原始的"静止期"卵母细胞是卵巢中生殖细胞池的主要成份,并且是雌体中有遗传危险性的主要细胞。他们只在出生前形成,因此,丧失后得不到补充。在妇女中,这些细胞不容易被射线杀死,但在小鼠中他们却对辐射非常敏感(LD50=6rad)。有趣的是,在慢性照射时,体内水分中氚的β射线在杀死小鼠卵母细胞方面比γ射线更有效(极限:RBE~3)。
人的淋巴细胞微核分析(脐带血淋巴细胞对γ射线和博莱霉素的反应)
黄进忠, 高凤呜
1986, 10(1): 36-37.
摘要:
Schmid 1975年介绍的哺乳动物骨髓细胞微核实验,作为一种快速简便的染色体畸变分析法,在遗传毒理学的研究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取材困难,这种方法作为受照人群监测是不适宜的。Obe等1975年对淋巴细胞微核形成的细胞动力学及其在细胞周期中的特征首先进行了描述。
猕猴在持续照射后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的动力学
古春林, 韩国馨, 杨家宽
1986, 10(1): 37-38.
摘要:
本文研究在小剂量持续照射后,猕猴体细胞的细胞遗传学效应动力学。
切除剂量治疗甲亢的长期随访研究
成华君, 林祥通
1986, 10(1): 59-60.
摘要:
本文介绍大剂量131Ⅰ治疗甲亢的随访研究,但作者介绍的方法未被国际上广泛接受,我国尚缺乏这方面的实践经验,参照时宜慎重从事。
99mTc-DPD、99mTc-HDP及99mTc-MDP骨闪烁摄影的临床比较
印心奇, 陆凤麟, 谭天秩
1986, 10(1): 60-61.
摘要:
99mTc 标记多磷酸盐的应用显著增进了骨闪烁摄影的临床重要性。在继续寻找更为理想的放射性药物过程中,又发现了99mTc 的焦磷酸盐和磷酸盐。近年来,99mTc 的甲基双磷酸盐(MDP)已成为应用最普遍的骨显影剂。最近,99mTc 双羧双磷酸盐(DPD)和羟甲基双磷酸盐(HDP)也已有成品供应。
99mTc-铼胶体用于恶性淋巴瘤闪烁显象的随访研究
高炎, 章永红, 张金谷
1986, 10(1): 61-61.
摘要:
作者应用99mTc-Re 胶体对恶性淋巴瘤患者作了化疗、放疗后的疗效及随访研究。部分病例与67Ga 显象作对比,就其临床价值加以报告。
99mTc单克隆抗体的放射免疫显象:临床研究
胡文森, 吴明杰, 马寄晓
1986, 10(1): 61-62.
摘要:
很多基础和临床的科研单位目前在评价对体内肿瘤显象的标记抗体的应用问题,因为这些试剂提供一个非常灵敏和使诊断或治疗剂量的放射性核素能特异地送到全身的肿瘤部位的方法。为了了解多克隆和单克隆抗体在体内检测与肿瘤相关抗原(TAA)的能力,目前研究了许多不同抗体。已发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放射性碘标记的多克隆抗体特别适用在实验和临床上分泌这种糖蛋白的多种恶性肿瘤的检测。本研究目的之一是为了检测有高度特异性的小鼠单克隆抗体断片与hCG-β亚单位抗原起反应对体内肿瘤的检测是否有帮助。在本研究中所检测的单克隆抗体对hCG 具有很大的亲合力(接近1010升/米),并对人体黄体激素(hLH)具有极低的交叉反应。
125Ⅰ标记单克隆抗体在荷人乳癌裸鼠体内的分布
高国栋, 张胜训, 苏钟浦
1986, 10(1): 62-62.
摘要:
本文作者指出人们不仅可以利用各种肿瘤相关抗原的单克隆抗体,成功地检出动物或人体存在的肿瘤,而且还可能应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往肿瘤中释放大量的放射性(不往正常组织中释放)来治疗肿瘤,为肿瘤放疗提供一个新的途径。为此,本文作者观察了125I 标记单克隆抗体B38-1在荷人乳癌裸鼠中的分布情况,以便确定此种抗体在体内分布的特殊性。
99mTc标记血液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新技术
高维忠, 张永令
1986, 10(1): 62-63.
摘要:
原理:用0.15M NaCl 从99Mo/99mTc发生器中淋洗的锝经浓HCl处理,可获得还原状态的99mTc,再用真空蒸发去除其中的水及HCl,使还原状态的99mTc在干燥的NaCl中沉积。
应用放射性131Ⅰ治疗前先用他巴唑治疗对131Ⅰ治疗的早期效果的影响
刘浩, 张永令
1986, 10(1): 63-64.
摘要:
55例被临床和生化实验室检查证实是甲状腺毒症的患者,给予放射性131I 治疗。用131I 前有24例用他巴唑治疗,每日30mg,至少应用四个月,同时给予三碘甲腺原氨酸以防止医源性甲状腺低功。于服131I 前5天停用他巴唑。其余31例单独应用131I。两组病人年龄和性别分布,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是相似的。两组131I 给予剂量为3.7MBq/g 甲状腺组织,甲状腺重量是使用γ照相机计算机系统123I腺体照相得到的表面面积而推算出来的。二组病人在一年内每月由相同医护人员进行血清T4、T3和TSH测量以做为临床估计。甲状腺低功诊断以生化指标为基础。血清甲状腺素降低(游离T4)和TSH升高。一过性甲状腺低功病人,治疗后一年甲状腺生化指标正常。
初期肾细胞癌患者骨闪烁照相
赖政赐, 蒋茂松, 朱晓鸣
1986, 10(1): 64-64.
摘要:
术前骨闪烁照相确定有无转移性疾患,对未确诊肾疾患但提示有肾细胞癌的患者已成为一种通用的方法。毫无疑问,确定肾细胞癌患者的预后和5年生存期,必须知道是否有转移和准确分期。但是它对选择最初的外科治疗上的作用尚有争议,许多作者主张肾切除而不管是否有骨骼系统转移性疾患的存在。
正常胆道生理学的闪烁显象变异
黄钢, 赵惠扬, 唐谨
1986, 10(1): 64-65.
摘要:
99mTc 标记IDA(亚胺二醋酸)类衍生物是目前较好的一类肝胆显象剂,它不仅用于诊断急性胆囊炎,而且在定量胆汁动力学研究、黄疸鉴别诊断、节段性肝内梗阻的诊断及其它胆道和非胆道疾患的诊断中也得到应用。
核医学部分
白细胞的标记及其临床应用
莫廷树, 管昌田, 王世真
1986, 10(1): 38-43.
摘要:
深部脓肿的定位诊断是一般医学检测方法难于实现的。通过用核医学方法对作为脓肿的生物学基础的白细胞进行标记示踪,有助于解决上述难题。近十余年来,对白细胞标记方法的探讨和临床应用的研究非常活跃,本文将有关问题的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核磁共振显象的临床应用
闵长庚, 卢倜章
1986, 10(1): 43-46.
摘要: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现象是1946年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的Bloch[1]和麻省哈佛大学的Purcell[2]分别独自发现的。五十和六十年代,主要用来作为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的分析手段。自七十年代初,开始进入医学成象研究阶段。十几年来,进展非常迅速,研制了成象装置,建立了成象方法。八十年代初,已从成象实验阶段进入了临床研究,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这是继超声断层摄影、X 线CT 及核医学成象技术之后,医学成象技术上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肝摄取放射性胶体和肝胆显象剂不一致的可能原因及其临床意义
管昌田, 赵惠扬
1986, 10(1): 46-50.
摘要:
放射性胶体肝显象和放射性肝胆制剂(如131I-玫瑰红和99mTc-IDA 的衍生物)肝胆显象是临床广泛应用的常规诊断方法。前者借助于Kup ffer 氏细胞的吞噬作用,后者借助于肝细胞的摄取和分泌。一般认为,网状内皮细胞和肝细胞在肝内的分布是一致的。虽然它们有不同的功能,但在疾病过程中,通常均被累及,一种细胞的功能降低,另一种细胞的功能亦同时降低。
应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效率示踪技术进行放射性分析
Ishikawa H, et al
1986, 10(1): 50-52.
摘要:
3H 和14C 等软β发射体的测量仪器液体闪烁计数器早已被开发出来并使用了。这种仪器的主要优点不仅是测量时没有自吸收,而且射线入射到闪烁体之前也没有吸收,因为这是一种液体闪烁体所特有的内部样品测最。
肝扫描在恶性病时的功效
Harbert JC
1986, 10(1): 52-54.
摘要:
本文支持以下的研究结论。这些研究成果于最近12年内发表,并符合如下规范:(1)用闪烁照相机和99mTc 硫胶体进行扫描;(2)原发肿瘤的诊断由组织学检查确诊;(3)根据与扫描结果无关的由美国关节委员会制订的分类系统决定肿瘤分期;(4)除非附加说明,资料属于治疗前临床分期时所见,因各种原因阅读了随访扫描图,且总结了这些资料;(5)由活检、尸检以及单独的试验确证转移灶。可疑的扫描图作为阴性或不用;(6)通常采用Drum 和Beard 判断标准选择肝扫描图的相关性。
肝闪烁显象、SPECT和X线CT诊断肝占位性病变的比较
百百义广·他
1986, 10(1): 54-56.
摘要:
本文就肝闪烁显象、单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断层照相(SPECT)及高分辨率X线CT对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率,着重论述诊断率与占位性病变大小的关系,并进一步研究这些诊断方法在肝占位性病变的综合影象学诊断中的地位。
小儿睾丸扭转的闪烁照相检查
Mendel JB, et al
1986, 10(1): 56-58.
摘要:
睾丸闪烁照相是一种快速、非侵入、安全和简便的检查,这种检查对各种睾丸疾患的鉴别是有帮助的。本文介绍了该检查的经验,并将结果与其它文献进行了比较。
99mTc-体外标记人多形核白细胞
Kelback Hetal
1986, 10(1): 58-59.
摘要:
本文报道了99mTc 体外标记多形核白细胞(PMN)的初步结果,将PMN 白细胞从全血中分离出来,再用99mTc 标记。所用方法对本文作者之一JE 研究的体外标记红细胞方法做了改进,并自1979年以来,在我们的临床生理科用于血管和心血管照相。
会议消息
第八届国际辐射研究大会将于1987年召开
卢正福, 郑钧正
1986, 10(1): 65-66.
摘要:
国际辐射研究大会(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Radiation Research)是有关辐射研究的内容广泛的重要国际会议,每四年一次,迄今已举行了七届。第六届和第七届国际辐射研究大会分别于1979年和1983年在日本东京和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这两次会议我国均派代表参加,本刊曾做过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