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  18卷  第4期

显示方式:
综述与编译
低水平辐射及有关因子生物效应国际研讨会
刘树铮
1994, 18(4): 145-148.
摘要:
低水平辐射及有关因子生物效应国际研讨会于1993年10月12~16日在长春召开.会议收录15个国家121篇论文,有11个国家112名学者与会.12位知名专家作特邀讲演,55名代表大会报告.会议内容反映了当前低水平辐射生物效应研究的最新成果,包括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观察,细胞和亚细胞水平研究以及生化和分子机理探讨.与会学者对本领域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未来展望进行了充分交流和热烈讨论.
低水平辐射及有关因子生物效应的生化与分子机制研究
鞠桂芝
1994, 18(4): 148-153.
摘要:
低水平辐射兴奋作用及诱导细胞遗传学适应性反应的分子机制研究,发现细胞内信息传递系统及基因表达和细胞内SOD在转录水平上的变化,是辐射兴奋作用发生的分子基础.细胞内修复蛋白及特异型ADP-核糖多聚体的诱导,促进DNA损伤修复,是细胞遗传学适应性反应发生的分子机制.
低剂量电离辐射细胞及亚细胞水平的辐射效应研究
李修义
1994, 18(4): 153-159.
摘要:
简述了低剂量辐射细胞及亚细胞水平辐射效应的研究概况,重点介绍了高本底地区居民,职业性和医疗照射受照人员、核事故受照人员及实验研究中有关低剂量辐射细胞遗传学和免疫学生物效应及其诱导的适应性反应的最新研究进展,许多研究结果进-步证实了低剂量辐射的刺激效应及其诱导的适应性反应.
低水平辐射的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观察
龚守良
1994, 18(4): 160-162.
摘要:
介绍了"低水平电离辐射及相关因子生物效应国际研讨会"上有关低水平电离辐射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观察资料,并阐述了接触低水平辐射人群癌症发生率降低及血液和其它系统功能的变化.
东西方学者对低剂量辐射兴奋效应的不同观点
焦玲, 穆传杰
1994, 18(4): 163-164.
摘要:
东西方学者对全身低剂量照射效应的观念存在差异.大多数东方放射生物学家承认辐射兴奋效应(RadiationHormesis),美国和欧洲的多数放射生物学家则否认有统计意义数据根据的辐射兴奋效应,坚持不确切的线性模型.这种差异对以下几个方面很重要:1.把电离辐射看作-个良性的环境因素; 2.放射生物学的研究方向; 3.技术进步; 4.生命质量的提高.
心肌SPECT进展
何作祥, 刘秀杰
1994, 18(4): 169-176.
摘要:
201Tl之后,99mTc-MIBI已被广泛用于心肌断层显像,一些新的心肌显像剂也不断地进入临床研究,心肌SPECT已不只是被用于诊断冠心病,它在冬眠心肌的检测,冠状动脉再血管化的应用也已得到临床公队.定量心肌灌注SPECT是将来方法学上的重点研究方向,心肌代谢、神经受体估价、合理选择冠状动脉再血管化的适应症、疗效判断是今后3~5年内心肌SPECT的临床应用发展方向.
99mTc-MIBI在心肌存活评价中的应用
李胜亭, 刘秀杰
1994, 18(4): 177-180.
摘要:
99mTc-MIBI与201Tl在心肌缺血诊断中具有相似的价值.但是,99mTc-MIBI运动-静息心肌显像明显低估存活心肌的数量和范围;99mTc-MIBI静息心肌显像对存活心肌的估测价值并无改善.99mTc-MIBI/硝酸异山梨酯可提高存活心肌的检出率,是一种很有希望的方法.
99mTc-MIBI同时评价心肌灌注和心脏功能
李思进
1994, 18(4): 180-183.
摘要:
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和核素心室造影测定心功能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但需分次进行.用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的同时进行心功能测定,患者只接受一次放射性,即可同时得到心肌血流灌注和心功能的信息,提高了冠心病诊断的灵敏度,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心肌灌注SPECT定量分析
余坚芳, 何作祥, 刘秀杰
1994, 18(4): 184-188.
摘要:
心肌灌注SPECT显像是诊断冠心病、心肌梗塞的重要无创性方法.尽管如此,该技术还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如由于康普顿散射、光子衰减以及随深度变化的空间分辨率对断层图像的影响,滤波反投影法重建图像所带来的伪影,以及由以上原因引起的定量分析的不准确等等.本文介绍随着探测器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改善图像质量、提高定量分析的精确性所做的研究的最新进展.
文摘
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测定作为估算辐射剂量的生物剂量计
王芹, 王知权
1994, 18(4): 165-165.
摘要:
用胞质分裂阻断微核法分析60Coγ射线和X射线照射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后诱发的微核剂量效应关系,同时对不同个体微核的自发率进行检测,以阐明微核作为辐射生物剂量计的可行性.
照射G1或G2期细胞后第二次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畸变类型
何庆加, 孙世镇, 穆传杰
1994, 18(4): 165-165.
摘要:
对数生长期的JU-55细胞培养和3H-TdR(氚标记胸腺嘧啶,1μCi/ml)孵育15 min,标志G1期细胞,用X射线照射2.5Gy( 1.28 Gy/min),洗去3H-TdR后,加新鲜生长培养基培养12h,再与秋水仙胺(lμg /ml)共培养,使细胞进行第一次分裂,洗去秋水仙胺,并与生长培养基再培养,再加秋水仙胺,使细胞进行第二次分裂,固定细胞,供检查照射G1期细胞的第-、二次分裂时染色体畸变.如上述细胞培养与3H-TdR孵育3h,标志G2期细胞,其余照射等方法和步骤与上相似,检查照射G2期细胞第一、二次分裂时染色体畸变.不或间断与秋水仙胺共孵育的照射培养细胞做为对照.用放射自显影的方法记录染色体畸变,放射自显影6或12天分别为第一次或第二次分裂细胞.
嘌呤核苷对非致死剂量长期照射小鼠辐射抗性的影响
宋永良
1994, 18(4): 166-166.
摘要:
实验共用杂种小白鼠360只和CC57纯系小鼠55只.动物经受-次4GY照射,剂量率0.017Gy/min,照射时问为3.92h,照射前12h实验组动物腹腔注射嘌呤核苷150mg/kg).观察照射后不同时间外周血相和骨髓造血功能的变化.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睾丸生精细胞变化.血浆丙二醛含量及红细胞膜稳定性的改变等.
在加热的CHO细胞中辐射引起的DNA双链断裂
孙元明, 李雨民
1994, 18(4): 166-166.
摘要:
照射前细胞经加热处理后可增加辐射引起的细胞毒性,还可影响DNA链断裂的连接和延伸,为进一步肯定这些结论,使用脉冲凝胶电泳研究照射后细胞41℃培养时出现的DNA双链断裂.
嘌呤核苷对低剂量分次照射辐射防护的临床和实验室研究
宋永良
1994, 18(4): 166-167.
摘要:
实验室研究用雄性犬22只,每次照射0.25Gy,间隔24小时后再照射,共四次,累积照射1Gy.每次照射前1小时和照射12小时各口服嘌吟核苷0.4克,总剂量3.2克.观察照射前及第2次照射后2小时始至照射结束后25天内的外周血白细胞数、非特异性抵抗力及自由基产生的相关指标.临床观察参与过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处理的59位志愿受试者(平均每天剂量0.006~0.012Gy,剂量率0.005~lOGy/h,总剂量0.25Gy),分三组,Ⅰ组不做任何处理;Ⅱ组给安慰剂;Ⅲ组给嘌呤核苷,每日二次,每次0.2克.观察指标同上.
微量元素硒在卫生学实验中抗癌作用的研究
刘学成, 张景源
1994, 18(4): 167-167.
摘要:
此项实验是研究硒酸钠对受高剂量辐射作用的机体的影响.模拟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排放对居民的照射状态,实验动物在辐射作用结束后一定时期给予含硒酸钠饮食,硒的延期应用是为了确定富硒饮食对数年前受核电事故照射的居民是否有作用.
广岛原子弹中子感生的152Eu和60Co残余放射性
刘畅, 刘学成, 张景源
1994, 18(4): 167-168.
摘要:
为找出枪式装配的广岛核弹中子放射性的方向和研究测量数据与DS86计算值之间的系统误差,测定了距广岛核弹爆心斜线1500米内70个样品的152Eu和爆心附近6个样品的60Co.原爆中心500米外样品152Eu的测定需化学浓集肴铕,同时除掉样品中铀、钍系天然放射性.稳定性铕用中子活化分析.
土壤中氚的测量
林容培, 卓维海, 张景源
1994, 18(4): 168-168.
摘要:
氚的半衰期为12.93年,因此可测到累积在土壤中的氚.下层土、沼泽地的沉积物、水和空气样品中的氚水平已有人监测过,但极少有人测过干土样品中的氚水平.
切尔诺贝利事故后波兰每日饮食中的钚
刘学成, 张景源
1994, 18(4): 168-168.
摘要:
切尔诺贝利事故约有6.1×1013Bq的239Pu和240Pu从损坏的反应堆释放出来,主要沉降在邻近地区,同时也到达波兰领土.为估计钚的消化道摄人,于1987年3月~1992年5月期间从波兰东北部Bialystok城医院公共食堂采集职工饮食.
原发性直肠癌的大小与放射性标记抗CEA抗体摄取的关系
张锦明, 田嘉禾
1994, 18(4): 189-189.
摘要:
肿瘤对放射性示踪剂的摄取与肿瘤大小有关,肿瘤(正常组织)的辐射剂量估算由其摄取多少来计算.本研究基于灌注基础的数学模型,提出质量-摄取量呈线性相关,且肿瘤大小与单位质量肿瘤摄取的示踪剂(抗体)量成反比.
实验性动脉壁损伤时125I-endothe-lin-1,125I-LDL和克隆111In-IgG的蓄积
钱忠豪, 陈可靖
1994, 18(4): 189-190.
摘要:
研究了实验性家兔动脉璧须伤后125I-cndothclin-1,125I-LDL和多克隆111In-IgG在病灶部位蓄积状况,并分析了其病理意义.
多巴酚丁胺201Tl断层显像技术对可疑冠心病而不能进行运动试验或耐受扩张剂应激实验患者的估计
张利萍, 寇文熔, 何作祥
1994, 18(4): 189-189.
摘要:
144名因患多系统疾病而不能做运动试验或血管扩张剂的患者,男女各72例,平均年龄65±10岁.其中,62.5%患者有呼吸系统疾患,71%有心肌梗塞病史.
18F-FDG SPECT显像对恶性淋巴瘤的早期反应监测
钱忠豪, 陈可靖
1994, 18(4): 190-190.
摘要:
代谢反应的早期监测对恶性淋巴瘤患者在化疗过程中的临床处理可能起主要作用.实验报告两例非何杰金淋巴瘤(NHL)患者在1,2两个化疗疗程时18F-FDG SPELT显像结果.
99mTc-HMPAO SPECT预测高危新生儿的脑瘫痪
巍整干, 袁峰, 朱瑞森
1994, 18(4): 190-191.
摘要:
一些新生儿的前期研究表明,99mTc-HMPAO SPECT能够发现与异常US或CT检测无关的低活性区.本研究评价在高危新生儿1周龄时进行99mTc-HMPAO脑SPECT的预侧价值.进而解释常用检查提供的预测信息.
99mTc标记抗肌球蛋白抗体显像检查急性心肌梗塞的效果
沈钰如, 马寄晓
1994, 18(4): 191-192.
摘要:
为比较99mTc标记抗肌球蛋白抗体(AMA)和111In-AMA显像诊断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效果,用两法检查前壁梗塞17例,下壁梗塞13例.
111In-DTPA-澳曲肽用于小细胞肺癌生长激素抑制素受体显像的初步研究
黄俊星, 王吉欣, 林汉
1994, 18(4): 192-192.
摘要:
小细胞肺癌(SCLC)的细胞表面均有生长激素抑制素(SS)受体,并与SCLC较低的侵润性发展有关系.因而,有关SS受体的生物学特征可作为SCLC治疗观察指标.本研究报道用111In-DTPA-澳曲肽(Octreotide)显像小细胞肺癌的结果.
肿瘤病人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后出现骨显像改变
沈钰如, 马寄晓
1994, 18(4): 192-192.
摘要: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肿瘤病人的病情分期有重要意义,能检出早期的尚未出现明显溶骨表现的转移灶,但骨显像改变的确切意义要结合临床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