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  23卷  第5期

显示方式:
综述与编译
PET药物及其研究现状与进展
唐刚华, 黄祖汉
1999, 23(5): 193-197.
摘要:
PET的发展离不开放射性药物,PET所采用的放射性药物是用"有机的"正电子发射体11C、13N、15O及18F(类氢)等标记的药物,目前已被研究与开发的有代谢型显像剂、结合型显像剂及血流和血容量显像剂等类型,用低原子序数或更高原子序数正电子发射体标记大分子物质的研究亦获得了成功。
美国PET放射性药物的生产和质量控制管理
钟建国, 夏振民, 王思理
1999, 23(5): 198-202.
摘要:
随着正电子发射断层(PET)技术在临床应用的日益推广,PET放射性药物研制、开发的质量控制已引起关注。为此,编译了美国药典第23版(USPXXIII)收载的"放射化学自动合成仪"及其第八增补本增订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用放射性药物——合成",供参考。
TSH受体抗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卢倜章
1999, 23(5): 203-205.
摘要:
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是直接作用于甲状腺细胞膜上的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的多克隆抗体,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的体液免疫。TRAb的测定在诊断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格雷氏病(GD)及桥本氏病(HD);鉴别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自主性结节或腺瘤;预测新生儿甲亢;判定GD疗效与预测GD复发;检测GD患者家属中有无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倾向以及对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进行辅助性检测等具有重要以及程度不等的临床意义。
用于P-gp功能显像的99mTc显像剂研究进展
朱小华, 吴华
1999, 23(5): 206-208.
摘要:
肿瘤细胞的多药耐受现象由磷酸糖蛋白(P-gp)过度表达所致,P-gp功能显像能在体内无创伤地评价P-gp的表达。目前,用于P-gp功能显像的99mTc标记亲脂性阳离子显像剂主要有MIBI、tetrofosmin、Q类化合物等。
体内多药耐药的显像研究
白景明, 李亚明
1999, 23(5): 208-212.
摘要:
探讨了多药耐药产生的各种机制及体内P-糖蛋白(P-g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显像的情况。SPECT和PET都可以用来研究P-gp和MRP介导的转运情况。锝标记的甲氧异腈、p53和Q复合物都是P-gp泵的转运底物。显像剂如11C标记的秋水仙碱、维拉帕米、阿霉素等已经用于体内P-gp介导的转运水平的底量研究。白三烯是MRP的特异转运底物,因此N-11C-乙酰基白三烯E4可用于无创性评价MRP的转运功能。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核素显像研究进展
曹卫, 张永学
1999, 23(5): 212-215.
摘要:
阐明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放射性核素显像的意义及理想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显像剂应具备的条件,简述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显像剂的研究概况及临床应用前景。
MAPK和SAPK信号途径的不同激活决定辐射的细胞效应
郭德煌, 张浩, 毛秉智
1999, 23(5): 220-223.
摘要:
不同的细胞外刺激因素通过细胞内的信号转导途径传到细胞内的靶分子产生相应的细胞效应。辐射作为一种特殊的贯穿性损伤因子,它的信号转导有其特殊性。辐射既能激活SAPK/JNK(应激活化蛋白激酶/c-Jun NH2末端激酶)信号途径介导细胞凋亡,又能激活MAPK/ERK(有丝分裂原活化激酶/细胞外相关激酶)信号途径促进细胞增殖、分化或保护细胞受到应激刺激而导致的损伤性效应,这两条通路的不同激活,决定了受辐射细胞的命运。
免疫细胞双信号转导与电离辐射效应
周建华, 苏燎原
1999, 23(5): 223-226.
摘要:
近年研究发现,免疫细胞产生免疫应答需要两个信号系统的共同参与。第一信号依赖于TCR/CD3复合物和CD4、CD8协同受体的结合,第二信号是B7家族分子与其受体结合产生的共刺激信号。不同剂量的电离辐射对TCR/CD3的表达产生不同的影响,继而影响细胞信号转导和细胞的功能。电离辐射可使肿瘤细胞B7-1表达增强,有可能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生精细胞凋亡与电离辐射
龚守良, 刘树铮
1999, 23(5): 227-230.
摘要:
哺乳动物睾丸精子发生过程中具有自发的生殖细胞死亡现象,这种死亡主要是通过细胞凋亡机制实现的。深入了解睾丸生精细胞凋亡规律,性激素和理化因素对其影响,以及与电离辐射的关系,对揭示生殖细胞凋亡的本质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和遗传学意义。
树突状细胞与紫外线辐射
孙祖玥, 龚守良
1999, 23(5): 230-233.
摘要:
近年来,随着树突状细胞(DC)体外培近年来,随着树突状细胞(DC)体外培养技术的成熟,人们对其分化发育、亚群分类、体内分布与迁移、对抗原摄取、加工、呈递和与某些疾病的关系等进行了深入研究。DC与免疫激发、免疫抑制、移植免疫、抗感染免疫及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鉴于DC独特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免疫应答中的独特地位,使其在免疫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生物医学界的关注。
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及其辐射防护作用
王小华, 余争平, 程天民
1999, 23(5): 233-235.
摘要:
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是具有肝素结合特性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家族中的一员,又称为FGF-7。尽管KGF来源于不同的组织,KGF仅特异性地作用于上皮细胞。KGF可提高辐射后小鼠肠干细胞的存活率,并对辐射引起气道上皮细胞的通透性升高具有拮抗作用。KGF可以加速辐射诱导的DNA损伤的修复,并对维持细胞骨架蛋白F-肌纤蛋白的稳定和保护细胞间连接具有重要作用,其信号转导是通过蛋白激酶C(PKC)途径完成的。因此,不少作者认为,KGF很有希望成为临床上用于胸部、腹部肿瘤放化疗防护的细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