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  21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综述与编译
单光子核素显像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栾兆生, 田嘉禾
1997, 21(3): 97-100.
摘要:
目前,溶栓、PTCA、CABG、激光等介入治疗技术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而单光子核素显像作为一种成熟的心脏显像技术,能及时诊断急性心肌梗塞以决定溶栓的实施与否,检出"罪犯"血管以指导介入治疗时准确选择成形血管;评价心肌活力以在术前预测疗效,准确把握介入治疗的适应症;介入治疗后可用核素显像估价疗效,诊断再灌注与再狭窄。
放射性核素关节显像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
缪蔚冰, 周前
1997, 21(3): 101-105.
摘要:
放射性核素关节显像有助于类风湿关节炎(RA)的早期诊断,能够判断疾病的活动性,评价其对治疗的反应。本文扼要介绍几种用于关节显像的放射性药物及该显像在R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肿瘤:18F-DG PET代谢显像
王荣福, 黄钢
1997, 21(3): 106-110.
摘要:
人体分子水平显像技术——PET在反映体内功能和代谢方面有独特的优势。80年代以来,这一高新技术开始应用于临床,尤其是18F-DG全身PET肿瘤代谢显像,对肿瘤的诊断,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具有独特价值。
单克隆抗体放射免疫导引手术治疗肿瘤
李贵平
1997, 21(3): 110-114.
摘要:
用单克隆抗体放射免疫导引对原发性肿瘤及其转移癌灶进行手术清除,为80年代中期兴起的一项新的临床实用技术,并在结直肠癌中取得令人鼓舞的进展。该技术不仅能可靠、灵敏地检出转移灶,尤其是微小癌转移灶,而且术中就能准确、即刻地判定肿瘤发展的临床分期,对合理计划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虽然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但随着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以及术中γ探测仪的改进,将会大大提高手术切除肿瘤的成功率,有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并改善生活质量。
67Ga闪烁显像在恶性淋巴瘤中的临床应用
何侠, 崔莉萍, 何友兼
1997, 21(3): 114-117.
摘要:
综述了67Ga闪烁显像在恶性淋巴瘤病人最初分期、治疗期间及治疗后随访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在监测残留病灶和复发、预测治疗反应、判定预后等中的应用价值。
硼酸锝肟类快速心肌显像剂:99mTc-Teboroxime
汪芳, 杨一峰, 蒋长英
1997, 21(3): 117-118,144.
摘要:
99mTc-Teboroxime(99mTc-TEBO)作为硼酸锝肟类心肌显像剂,与201Tl、99mTc-MIBI比较,早期净储留高,清除快,有明显的再分布,适合急诊、重症、冠心病患者术前评价。
寻找差异表达基因的新方法:mRNA差异显示
李刚, 寿江, 吴德昌
1997, 21(3): 123-125.
摘要:
研究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状态的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对阐明生命本质的分子基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新近出现的一种分离和克隆差异表达基因的方法——差异显示做一综述。
电离辐射诱发的基因组不稳定性
王仲文, 陈如松
1997, 21(3): 126-129.
摘要:
基因组不稳定性的特征是在哺乳动物基因组中增加了获得改变的频率。低水平电离辐射对人的最主要的危险是诱发癌症[1]
电离辐射与AT的遗传学研究
李雨, 罗成基, 郑秀龙
1997, 21(3): 130-133.
摘要:
AT的辐射敏感性与其遗传学特征有内在联系。随着对AT分子水平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该病的辐射遗传特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p53基因状态与辐射诱导的G1期阻滞
傅海青, 鞠桂芝
1997, 21(3): 133-137.
摘要:
G1期阻滞是细胞对DNA损伤作出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它与p53基因状态密切相关。本文对G1期阻滞的发生机制、生物学意义及p53突变对辐射诱导G1期阻滞的影响进行综述。
HPRT基因突变分析技术及其在放射生物学中的应用
徐永忠, 赵经涌, 郑斯英, 夏寿萱
1997, 21(3): 138-140.
摘要:
较系统地综述了HPRT基因突变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影响因素及其在放射生物学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HPRT基因突变分析可望成为一种生物剂量计。通过检测个体HPRT基因突变频率,对急性照射及慢性低剂量长期照射的生物剂量估算,评价癌患风险等方面均有实用价值。
文摘
201Tl再静注法评价心肌活力:不同诊断标准对室壁运动改善的预测价值的比较
白景明, 刘浩, 罗锡圭
1997, 21(3): 119-119.
摘要:
方法:25例患心肌梗塞行冠状动脉血运再通术成功(术前的心血池显像上,左室整个或局部室壁运动异常)的患者,采用脚踏车运动负荷,于最大负荷时静脉注射201Tl,注药后5~10分钟用三探头低能高分辨率平行孔准直器SPECT进行负荷显像,约3小时后进行延迟显像,并于显像完成后再静脉注射201Tl,5~10分钟再显像。
99mTc-Tetrofosmin心肌灌注显像:一日法与二日法的对比
魏红星, 黄钢
1997, 21(3): 119-119.
摘要:
对19例典型的劳力型心绞痛患者用99mTc-Tetrofosmin(250MBq和750MBq)进行两种一日法(运动-静息法和静息-运动法)和一种二日法的SPECT显像,其中第一天行运动-静息(间隔4小时)显像和第二天行静息-运动(间隔4小时)显像(第二天的静息显像前还需做一次延迟显像)均为一日法;而第一天的运动显像加上第二天的静息显像为二日法。
201Tl再注射心肌显像检测冬眠心肌的临床应用
方纬, 黄钢, 刘秀杰
1997, 21(3): 119-120.
摘要:
目的:①201Tl再注射后心肌显像再充填与延迟显像缺损区的范围是否相关;②201Tl再注射法是否可预测再血管化术(PTCA或CABG)后心脏整体及局部功能的改善。
肺腺癌的201Tl摄取与病理分化程度和Na,KATP酶的关系
沈钰如, 马寄晓
1997, 21(3): 120-120.
摘要:
对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肺腺癌的55例病人(平均年龄为59.6±11.0岁)静脉注射201Tl 111MBq后15分钟(早期显像)和120分钟(延迟显像)作SPECT。发现有异常摄取者再用ROI做平均每象素计数。
垂体瘤的123I-IBZM SPECT诊断
唐宽晓, 王德凤, 任建民, 王荣福
1997, 21(3): 120-120.
摘要:
据典型临床表现、实验室和MRI检查确诊的垂体瘤患者[泌乳素(PRL)大腺瘤5例,PRL微腺瘤2例,生长激素(GH)大腺瘤9例,GH微腺瘤3例,无功能垂体瘤(NFPA)17例,促甲状腺激素(TSH)腺瘤1例]检查前用碘化钾封闭甲状腺,"弹丸"式静脉注射123I-碘代苯甲酰胺(123I-IBZM)185MBq后即刻用三探头γ相机作SPECT显像,根据垂体部位放射性分布与左、右基底节和大脑皮质的放射性进行对比,将其分级为0=无放射性,1=可疑,2=大脑皮质区放射性,3=基底节放射性。
111In标记反义寡核苷酸用于肿瘤显像的可能性研究:合成、稳定性、体内分布
孙义敏, 卜桂兰, 闵长庚
1997, 21(3): 120-121.
摘要:
作为肿瘤细胞对放射线等的超早期反应,观察到与生长有关的数个基因增加(如ras、fos、jun)。这种变化表现在受照后的数分钟到数小时,而1~2天即恢复到原来水平。
以MAG3为配体的186Re标记单克隆抗体:配体数目与生物学分布的关系
任均田
1997, 21(3): 121-121.
摘要:
186Re标记McAb用于RII和RIT的主要缺陷是结合物不稳定,Re:McAb摩尔比率低和结合物在非肿瘤部位沉积。改进的186Re-McAb制备法则可克服以上不足。
111In-Pentetreotide在乳癌中的动力学显像
钟建国, 夏振民
1997, 21(3): 121-122.
摘要:
目的:评价手术前进行111In-Pentetreotide乳癌显像的功效。
利用单克隆抗体的血清TPA新药盒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闵长庚
1997, 21(3): 122-122.
摘要:
目的:用新开发的使用单克隆抗体的Prolifigen TPA-M"第一"药盒对恶性肿瘤(85例)、良性疾患(91例)及健康对照者(71例)进行血清TPA(组织多肽抗原)浓度测定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FISH彩染检测染色体畸变形成中的邻近效应
张泽云, 叶常青
1997, 21(3): 141-141.
摘要:
FISH彩染可以检测多种类型的染色体畸变,其结果与典型的断裂重接模型相比存在某些差异,它可以用邻近效应来解释,即原初形成的双链断裂在空间和/或时间上邻近时优先相互作用。
FISH分析X射线全身照射诱发小鼠脾细胞的细胞遗传学损伤及在体内的存留:Ⅰ.双着丝粒和易位
张泽云, 叶常青
1997, 21(3): 141-141.
摘要:
为了研究双着丝粒染色体在体内消失的动力学规律以及易位染色体在多大程度上保持稳定,用雌性Swiss小鼠经2Gy X射线全身照射(剂量率为0.4Gy/min)后分别于小于30分钟、1、3、7、14、28、56和112天分离脾细胞,体外培养42小时后收获细胞制备染色体标本,以1、11和13号染色体为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TC显示杂交信号,PI和DAPI衬染,检测双着丝粒和易位染色体。
电离辐射诱发的1,4,5-三磷酸肌醇受体基因表达
李刚, 叶常青
1997, 21(3): 141-142.
摘要:
采用差示反转录PCR(DD-RTPCR)的方法分离、克隆参与细胞对辐射做出应急反应的基因:经EB病毒转染的正常淋巴样母细胞系C3ABR,用3Gy的γ射线(137Cs)照射后作为实验细胞,以未经照射的细胞作为对照,分别提取其mRNA,以3'端具有两个锚定碱基的oligo-dT11为引物进行反转录,接着以随机寡核苷酸(GCCATTGCCA)为5'端引物,3'端引物仍采用进行反转录时所用的锚定引物,进行PCR扩增。
辐射适应性反应对辐射诱发小鼠胸腺淋巴瘤的影响
李秀娟, 李修义
1997, 21(3): 142-142.
摘要:
目的:采用辐射诱发小鼠胸腺淋巴瘤(TL)模型,验证低剂量辐射诱导的适应性反应。
由c-myc下调的大鼠成纤维细胞gadd153基因及其对细胞生长和辐射诱发细胞凋亡的影响
李刚, 叶常青
1997, 21(3): 142-142.
摘要:
利用差示反转录PCR技术,使用4种锚定引物、20种随机引物共80种不同的组合比较了6种细胞株的基因表达的差异,得到18个差异表达片段。
乏氧和辐射对中国仓鼠V79细胞蛋白激酶C-α和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的诱导及磷酸化作用
谢风, 李修义
1997, 21(3): 142-143.
摘要:
蛋白激酶C(PKC)和丝裂原活化蛋白(MAP)激酶(又称为细胞外信息调节激酶,ERK)的活化在细胞增殖、分化和肿瘤启动中起重要作用。实验研究了乏氧和辐射对PKC-α及MAP激酶的表达、磷酸化和细胞内分布的影响。
细胞遗传学损伤与辐射诱导的G1时相阻滞
傅海青, 李修义
1997, 21(3): 143-143.
摘要:
目的:通过辐射诱导的G1时相阻滞是否改变照后首次有丝分裂细胞染色体重排的类型和频率,以验证G1时相阻滞为DNA损伤提供修复时间这一假说。
纤维化拮抗和敏感小鼠胸部照射后IL-1α、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水平表达的早期和持续改变
白欧, 李修义
1997, 21(3): 143-144.
摘要:
目的:探讨照后所致肺损伤潜伏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α(IL-1α)和白介素-1β(IL-1β)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在肺炎和肺纤维化发生过程中这些变化是否持续存在;这些变化在纤维化拮抗和敏感小鼠之间的差异。
电离辐射致突变的机制
桂红星, 金一尊
1997, 21(3): 144-144.
摘要:
着重研究了低辐射剂量诱导人体细胞两个位点(hprt与tk)和人体/仓鼠杂合细胞AL(仅含人类单条11号染色体)、相似细胞系ALC两个位点(hprt和S1)突变的频率和程度。这些模型可以检测从单个碱基对到细胞遗传学中较大范围的变化。
信息高速公路
首届中韩核医学学术会议将于1998年在北京召开
陆毅
1997, 21(3): 122-122.
摘要:
据悉,由中华核医学会和韩国核医学会共同主办的首届中韩核医学学术会议将于1998年在北京召开。这是继与美国、日本合作后,我国核医学界又一项新的国际间学术交流会议,是中韩两国核医学学者互相交流、互相促进、增进友谊的一次良好机会,同时,对进一步提高两国乃至亚州核医学水平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二届中日核医学学术会议在上海召开
陆毅
1997, 21(3): 122-122.
摘要:
由中华核医学会和日本核医学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日核医学学术会议于1997年5月6日~8日在上海召开。会议由中华核医学会第四届主任委员刘秀杰教授和日本核医学会理事长石井胜己教授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