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  20卷  第1期

显示方式:
述评
纪念贝克勒尔发现放射性元素铀100周年
周继文
1996, 20(1): 1-1.
摘要:
十九世纪末是核物理学家和放射化学家的年代,继伦琴发现X射线相隔不到四个月的时间,1896年贝克勒尔首先发现放射性元素铀,两位科学家的创世纪的伟大发现。为人类开创了科学史上的新纪元。
综述与编译
18F-DG心肌糖代谢显像的临床价值及方法学考虑
刘秀杰
1996, 20(1): 2-3.
摘要:
随着SPECT显像技术的进展,18F-DG将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肿瘤以及神经精神疾病。本文重点介绍18F-DG在评价心肌存活的价值与地位以及18F-DG心肌PET显像中一些基本方法学问题。
心肌显像估测冠心病预后的价值
李胜亭, 刘秀杰
1996, 20(1): 4-8.
摘要:
冠心病预后估测对于患者的进一步处理具有重要的价值。201IT和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出现可逆性灌注缺损是未来心脏事件的最好预测指标;PET心肌代谢显像中血流代谢不匹配(血流减少,而FDG摄取增加)同样是冠心病预后估测的重要指标。这些患者再血管化有利于改善其预后。
关于201Tl心肌显像反相再分布的重新认识
李思进, 刘纯, 刘秀杰
1996, 20(1): 9-11.
摘要:
近年来,有许多关于反相再分布的报道,对其发生机制有许多不同的假设,但均无可靠的证据来证实,其临床意义及病理生理意义尚不十分清楚。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出现反相再分布的频率较高,可能是梗塞区心肌尚存活的标志。
多巴酚丁胺负荷心肌灌注显像
汪芳, 杨一峰, 蒋长英
1996, 20(1): 12-13.
摘要:
多巴酚丁胺结合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的诊断有很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因其物理半衰期和生物半衰期短,不需特殊拮抗剂解除副作用。其用于因各种原因既不能进行运动试验也不能应用潘生丁或腺苷负荷的冠心病患者的诊断、定位及评价很有意义。
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的临床应用
刘纯, 刘秀杰
1996, 20(1): 14-16.
摘要:
99mTc-MIBI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与201Tl相似,且可用于心功能和心肌血流灌注的同时评价及灌注/代谢显像对存活心肌的估测。
心肌灌注显像剂99mTc-Tetrofosmin
钱忠豪, 蒋长英, 赵惠扬
1996, 20(1): 17-19.
摘要:
99mTc-Tetrofosmin以合适的γ射线能量、半衰期和显像质量优于201Tl的心肌灌注显像。它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动力学和剂量学,标记方法简单,显像时间范围适宜。其180°SPECT采集图像技术比360°技术更为有效。对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明显优于单支冠状动脉病变。
肺灌注显像在评定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应用
潘世伟, 萧明第, 刘迎龙, 刘秀杰
1996, 20(1): 19-21.
摘要:
用放射性核素方法了解肺动脉高压的变化,不仅可以定性,还可以进行定量分析,同时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具有简便、安全、可多次重复等优点,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术前判断和术后远期随诊,皆有明显的优点和实用性。
文摘
99mTc-NOET心肌灌注显像
奕兆生, 田嘉禾
1996, 20(1): 22-23.
摘要:
NOET是N-ethoxy,N-ethyl-dithiocarbamatonitride的缩写,是中性的亲脂化合物,心肌的摄取率高。注射后30分钟达注射量的5.2%。
外用硝酸甘油对冠心病心肌血流再分布的影响
奕兆生, 田嘉禾
1996, 20(1): 22-22.
摘要:
硝酸甘油不同于其他无选择性的血管扩张剂,它对冠状动脉扩张主要作用于心外膜下传导血管。动物心肌缺血实验模型也表明,硝酸甘油能使缺血部位的心肌血流增加。但在人体丘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证实。
静息和运动LVEF评价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后的生存率──心肌梗塞溶栓治
奕兆生, 田嘉禾
1996, 20(1): 22-22.
摘要:
在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开展之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被认为是判断心肌梗塞后的一个重要指标。溶栓开展以来,LVEF判断心肌预后的价值尚不明确。作为心肌梗塞溶栓Ⅱ期临床研究的一部分,应用核素门控心血池显像测定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溶拴治疗后的静息与运动LVEF,目的在于探讨LVEF在溶栓后判断心肌梗塞预后的价值。
201Tl葡萄糖-胰岛素滴注和SPECT检出冬眠心肌的效果
沈钰如, 马寄晓
1996, 20(1): 23-24.
摘要:
为了改进检出严重缺血而存活的冬眠心肌的方法,在传统的201Tl心肌灌注显像的基础上试用两种加葡萄糖和胰岛素静脉滴注的201Tl-SPELT显像方案。
老年健康志愿者的18F-DG PET显像
奕兆生, 田嘉禾
1996, 20(1): 23-23.
摘要:
102例正常健康的志愿者,其中41~60岁15例,61~79岁14例,全部做了磁共振显像,老年人还进行头颅X线CT。40岁以下的受检者是完全健康的,41岁以上者允许有轻度高血压、关节炎和哮喘。凡有头颅外伤史、神经或精神病史、糖尿病均不列入观察。
99mTc-MDP闪烁显像诊断乳癌的效果
沈钰如, 马寄晓
1996, 20(1): 24-24.
摘要:
根据临床和乳房X线片结果,200例准备手术的病人在术前做99mTc-MDP骨显像时加做99mTcMDP乳房显像。静脉注射99mTc-MDP后先做动态显像,然后在注射后10-20, 40-60和120-180分钟取前位和侧位,采用低能量适用的平行孔准直器做静态平面显像。
99mTc-Tetrofosmin:一种新型甲状旁腺显像剂
张富海, 周荫保
1996, 20(1): 24-24.
摘要:
99mTc-Tetrofosmin已用于心肌灌注显像,且制备过程比99mTc-MIBI简单。本文报道用99mTc-Tetro-fosmin作显像剂用于原发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的定位诊断。
99mTc-MIBI和201Tl在肺内钙化灶中的浓聚
高硕, 周荫保
1996, 20(1): 24-25.
摘要:
一例女性患者,80岁,因胸前区疼痛进行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检查,三年前因同样病史做过201TI心肌显像。经静息及负荷试验检查,无论平面还是断层显像,均未见心肌血流灌注异常,但三年两次检查均发现左肺的心脏影像上面有一个异常浓集区,且形态、位置不变。
131Tc-(V)DMSA、99mTc-枸橼酸盐肺结核显像与67Ga-枸橼酸盐显像的比较
徐家骅, 卢调章
1996, 20(1): 25-25.
摘要:
两例经X线胸片及痰涂片证实的右肺尖部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其中一例左肺亦有病灶)于显像第一天静注99mTc-拘椽酸盐555MBq,三小时后行前、后位胸部静息闪烁显像;24小时后静注99mTc-(V)DMSA 555BQ,显像方法同前;3天后,静注67Ga-拘椽酸盐185MBq,48小时后显像。
抗体检查可诊断糖尿病于未然
1996, 20(1): 25-25.
摘要:
抗体检查可诊断糖尿病于未然糖尿病的治疗需要因病情而异,最严重的患者必须每天接受胰岛素注射。那么,对患者来说,如何知道自己的糖尿病发展到何种程度,以及是否需要随时接受胰岛素注射,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131I显像中因鼻环引起的甲状腺转移癌假阳性
陈秋松, 卢调章
1996, 20(1): 25-25.
摘要:
一例女性患者,20岁,一年前确诊为甲状腺滤泡癌并接受了甲状腺全切术,一年后行131I全身扫描随访。
1995:第十届国际辐射研究大会
刘树铮
1996, 20(1): 26-29.
摘要:
1995年8月27日至9月1日在德国维尔茨堡大学举行了第十届国际辐射研究大会,与会者1500多人。正值伦琴(Roentgen)在维尔茨堡大学宣布划时代的发现X射线100周年,此次会议有着特殊的意义。本文介绍大会的概况和当前放射生物学研究中受到广泛重视的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交叉的几个问题。
辐射细胞效应
鞠桂芝
1996, 20(1): 29-32.
摘要:
综述了第十届国际辐射研究大会(10thICRR)有关辐射细胞凋亡研究的方法学进展、基因调控、辐射细胞效应与调控、低剂量辐射诱导的适应性反应及机制和辐射免疫效应研究的内容。
DNA分子水平的放射效应研究
郑秀龙
1996, 20(1): 32-35.
摘要:
点介绍癌基因与全基因DNA辐射损伤的比较,有氧和乏氧下、剂量率、LET、加热等因素对DNA修复作用的机制及p53基因研究等的最新研究进展。许多研究结果进一步论证了DNA辐射损伤类型的多样性,其损伤类型受环境因素影响。随后的修复则视其损伤在DNA中的位置,可能是决定细胞命运的关键。
临床放射生物学研究进展
沈瑜
1996, 20(1): 35-38.
摘要:
简单介绍第十届国际辐射研究大会(10thICRR)有关临床放射生物部分的最近进展。
辐射物理学与辐射研究
张纯祥
1996, 20(1): 38-41.
摘要:
简要介绍第十届国际辐射研究大会有关生物物理模型,俄偈电子在辐射损伤、放射治疗和辐射防护中的应用,国际辐射单位和测量委员会对辐射研究有关的研究计划等信息。
90年代辐射化学研究
方兴旺, 李久强
1996, 20(1): 41-43.
摘要:
第十届国际辐射研究大会表明,90年代辐射化学已不再单纯注重基础理论研究,而是趋于与各学科(特别是生物、医学、环境和材料科学)相结合,并发展成为新型交叉学科。应用研究和基础应用研究已成为辐射化学研究的主流,而基础理论主要侧重于与计算机模拟相结合,以便对辐射化学的原初过程以及非均相反应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预测。
前列腺素对辐射所致体外生长的V79中国仓鼠细胞圆球体和体内精原干细胞及骨髓细胞的染色体畸变与细胞杀伤的防护
刘贤华, 罗成基
1996, 20(1): 44-44.
摘要:
方法:对培养24小时的V79或CHO单层细胞用dmPGE2或PGE1(0.5-5μg/ml)处理5-30分钟后照射。
培养的人肿瘤细胞受2Gy/d分次照射时放射敏感性和细胞周期的重分布
屈纪富, 郑怀恩, 罗成基
1996, 20(1): 44-44.
摘要:
分次照射治疗时,总是假设每次照射的效果是相等的。但是,支持这种假设的实验证据很有限。而与临床有关的每次2Gy照射的实验数据几乎没有。
低剂量辐射激活c-fos
谢风, 龚宁良, 杨凤相
1996, 20(1): 44-45.
摘要:
人和动物细胞初次受低剂量电离辐射作用可对抗其后的高剂量辐射损伤,其反应机制至今不明。实验研究了AP-1基因家族正常皮肤细胞对低剂量γ射线的反应。
X射线诱导人体细胞在适应性存活反应中的基因转录和细胞周期的改变
万虹, 龚宁良, 杨凤桐
1996, 20(1): 45-45.
摘要:
反复低剂量细胞毒暴露后,细胞会对此毒剂产生抗性,出现适应性存活反应。将阻止融合的正常人成纤维细胞(GM2936B, GM2937A, AG2603. IMR-90)和人肿瘤细胞(U1-Mel. HEp-2. HTB-152)经诱导低剂量0.05-l0cGy/d持续照射4天,第5天用检验剂量3.0-4.5Gy照射。
咖啡因对辐射诱导TK6细胞凋亡的影响
范冰, 张宇光, 鞠桂芝
1996, 20(1): 45-46.
摘要:
根据凋亡细胞的显微镜下形态学变化特点和DNA降解后的DNA含量变化特点,实验用形态学和流式细胞计(FCM)检测了咖啡因对γ射线诱导人淋巴母细胞TK6凋亡的影响。
放射治疗导致大脑识别机能障碍:老龄鼠实验模型
曾兴炳, 洪元康, 张景源
1996, 20(1): 46-47.
摘要:
为建立放射治疗导致大脑行为机能障碍的模型,对52只老龄(16~27个月)Wistar鼠分两组(A,B组各26只)进行实验研究。
测定体外辐射敏感性的微核分析法
姚波, 鲍云华, 王知权
1996, 20(1): 46-46.
摘要:
主要目的是比较胞质分裂阻滞微核(CBMN)法和集落形成法,并对辐射敏感性产生的结果是否相关进行分析。
60Coγ射线诱发人淋巴细胞染色体易位的剂量效应关系
唐卫生, 王知权
1996, 20(1): 46-46.
摘要:
使用染色体彩染技术检测人淋巴细胞染色体相互易位频率作为电离辐射受照个体的生物剂量测定指标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实验研究了γ射线诱发人淋巴细胞染色体相互易位的剂量效应关系,重点分析了低剂量部分,因为α系数在低水平照射时对诱发易位有着重要作用,实质上降低了生物剂量估算的不确定性。
晚期成神经细胞瘤全身照射和骨髓移植后用/不用加强局部放疗的效果
王卫中, 周湘艳
1996, 20(1): 47-47.
摘要:
方法:26例晚期成神经细胞瘤儿童患者接受了大剂量化疗和全身照射及其骨髓移植。
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疗失败的类型
骆建华, 赵德明, 张景源
1996, 20(1): 47-48.
摘要:
从1973年~1990年治疗的所有乳腺癌患者中,选作乳房保留术加放疗的有796例(817个乳房)。乳房肿瘤直径小于3cm及临床检查腋窝淋巴结阴性或仅一个淋巴结可能转移灶小于2cm。
畸变识别和命名法则(PAINT)
张泽云
1996, 20(1): 48-48.
摘要:
畸变识别和命名法则(PAINT)鉴于用各自命名方法描述复杂畸变造成的术语混乱,在人类染色体命名国际体制(ISCN)基础上,现已建立了一套适合于染色体绘染的畸变命名体制──PAINT。
日本各地采集的血样氚浓度
问清华, 诸洪达
1996, 20(1): 48-48.
摘要:
为弥补一般环境中饮食和人体组织样品的氚浓度的资料,对全日本各地收集的全血样氚浓度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