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  19卷  第4期

显示方式:
综述与编译
骨转移瘤的放射性核素治疗
金稚奎, 谭天秩
1995, 19(4): 145-148.
摘要:
肿瘤骨转移性骨痛可由肿瘤浸润,并且蔓延至神经支配丰富的骨膜所致;也可由肿瘤的机械性压迫导致骨组织变薄所致;还可因肿瘤从骨组织扩散至神经组织所致。本文介绍放射性核素治疗骨痛的方法、疗效和毒副作用。展望未来10年,使用放射性核素治疗骨转移疼痛患者将趋于更普遍。
153Sm-EDTMP治疗骨痛及其毒性
何晓娃, 周荫保
1995, 19(4): 148-150.
摘要:
153sm-EDTMP是一种恶性肿瘤骨转移癌的镇痛剂,主要浓聚于骨中,其余可由血液进入尿而迅速排出体外,因此是一种有效的缓解骨痛的药物。本文讨论了用153sm-EDTMp的治疗方法及毒性。
核素89Sr治疗肿瘤骨转移性骨痛
唐美芳, 赵惠阳
1995, 19(4): 150-152.
摘要:
核素89Sr以靶治疗的方法对转移病灶有良好的止痛效果,副作用小,可重复使用,被认为是核医学今后十年很有希望的一种治疗用核素。
靶性放射性核素治疗骨转移
曹井旭, 唐谨
1995, 19(4): 153-156.
摘要:
靶性放射性核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可以缓解转移性骨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本文在综述各种转移性骨痛治疗方法的同时,重点论述了(89)sr、(163)Sm、(186)Re及其放化药物的研究及临床应用。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早期诊断及处理
管昌田
1995, 19(4): 156-161.
摘要:
着重介绍了血清Tg、血清TgAb、131Ⅰ-WBS、血浆内源性放射性碘化甲状腺激素层析测定、201Tl显像、99mTc-MIBI显像以及放射性标记抗Tg抗体免疫显像等在DTC术后随访中的价值和作用,并对手术、131I治疗、外放疗、化疗和甲状腺激素治疗在DTC术后复发或转移处理中的价值和地位进行了探讨。
骨髓显像诊断肿瘤转移灶的进展
沈钰如, 马寄晓
1995, 19(4): 161-164.
摘要:
乳腺癌、肺癌和前列腺癌等肿瘤病人常有骨髓转移,比骨转移出现更早,本文介绍骨髓显像诊断肿瘤转移的放射性药物和临床应用效果。与x线检查和核素骨显像相比,(99m)Tc标记的抗粒细胞单克隆抗体骨髓显像,能更早更多地检出肿瘤转移灶。预期本法将得到广泛应用。
美国药典第23版(1995)放射性药品品种
夏振民
1995, 19(4): 164-166.
摘要:
收集了美国药典第23版收载的15种放射性核素的41个药品,介绍了美国核药学的主要发展趋势。
放射性碘的危害评价
朱昌寿
1995, 19(4): 172-176.
摘要:
放射性碘是大气层核试验和严重核事故对环境污染的早期关键核素。放射性碘进入人体后主要浓集到甲状腺,对其造成内照射损伤。对受照人群甲状腺损伤的发病几率进行调查研究,是一种直接评价危害的方法,尽管这种方法有要求时间长和相当大的人群样本,及较大不确定度等难度,但其结果有参考价值。
239Pu致癌效应的研究进展
付强, 朱寿彭
1995, 19(4): 176-179.
摘要:
238Pu诱发的生物效应中,其致癌效应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研究表明,238pu主要诱发骨肉瘤、肝癌和肺癌,可溶性238Pu主要诱发骨肉瘤和肝癌,而吸入难溶性238pu时,主要诱发肺癌。
67Ga的放射毒理进展
肖东, 朱寿彭
1995, 19(4): 180-183.
摘要:
67Ga是肿瘤显像应用广、效果好的放射性核素。本文探讨了67Ga的生物学分布、吸收机制和对机体的放射毒理损伤效应,进而阐述了67Ga的放射毒理效应主要与67Ga发射的低能量电子有关。
放射毒理学学科教学体系的探讨
朱寿彭
1995, 19(4): 183-186.
摘要:
放射毒理学学科是伴随着核能、核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门内照射的新兴学科。其探讨对象是针对危害机体的放射性核素,本文就放射毒理学学科、教学体系的形成过程,国内外教学内容及教材的建设等作一探讨。
驻极体在环境测氡中的应用
尚爱国, 杨世魁, 王燮华
1995, 19(4): 186-188.
摘要:
驻极体是具有永久电偶极子的电介质。利用其静电场收集离子的特性,可使测氡装置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灵敏度高和成本低等优点;本文介绍了驻极体在热释光剂量计和固体核径迹探测器测氡法中的应用以及被动式驻极体环境氡监测器的性能。
文摘
Ⅰ、Ⅱ期乳癌术中植入192Ir作为增强治疗:10年655例患者研究
赵德明, 洪元康
1995, 19(4): 167-167.
摘要:
回顾分析了1982~1992年655例Ⅰ、Ⅱ期乳癌保守手术(肿块切除)加192Ir组织间作为增强(Boost)治疗的结果。
131I 标记碘油选择性内照射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效果
沈钰如, 马寄晓
1995, 19(4): 167-167.
摘要:
131I标记碘油少, (131I-L)治疗26例因多病灶或肝硬化等不能手术的肝细胞癌(Hcc) 病人,其中3例曾手术而切缘还有痛细胞。
系统性红斑狼疮SPECT与脑MRI、EEG及临床表现的比较
管一晖, 林祥通
1995, 19(4): 167-168.
摘要:
系统性红斑狼疮常伴发神经系统症状,其发生率可高达75%,且13%患者的死亡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有关。
Alzbeimer病和额叶痴呆病人99mTc-HMPAo与123I-IBZM 显像的初步研究结果
任艳, 罗锡圭
1995, 19(4): 168-169.
摘要:
额叶痴呆(DEF)又称非Alzbeimer病。为探讨其与Alzheimer病(AD)SPECT显像的差别,对这两种痴呆病人进行了脑血流和多巴胺能D2受体SPEC于显像研究。
非功能性垂体腺瘤的生长激素抑制素受体显像:摄取指数
钱忠豪, 蒋长英
1995, 19(4): 168-168.
摘要:
方法:5例临床上无肢端肥大症、分泌TSH腺瘤、Cusbing病及催乳激素瘤的女性患者和12例正常志愿者作了211In-pentetreotide显像,同时5例患者中的4例用Octreotide治疗,一例用手术治疗。
Sneddon综合征的脑血流分布
赵明, 张金谷
1995, 19(4): 168-168.
摘要:
Sneddon综合征包括全身蔓状青斑(LRG)和脑血管病变。
99mTc-MIBI即时心肌显像和两小时心肌显像之间的清除和再分布
何国荣, 田嘉禾
1995, 19(4): 169-169.
摘要:
研究目的在于证实临床上应用99mTc-MIBI进行心肌显像时在注药后的最初两小时之内心肌的示踪剂是否有再分布。
201Tl和111In-antimyosin双核素SPECT显像识别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一步缺血的危险
钱忠豪, 蒋长英
1995, 19(4): 169-169.
摘要:
方法:54例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静脉注射111In-antimyosin 80~100MBq 48小时后及静注201T1 80~100MBq 10~15分钟后作心肌双核素断层显像。
健康对照者与杂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单核细胞结合123I-LDL和(111)In-LDL的比较
钱忠豪, 蒋长英
1995, 19(4): 170-171.
摘要:
方法:健康成年人和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m)患者各6例。超速离心机分离前一夜禁食的健康对照者血浆,制备人LDL(低密度脂蛋白)。
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123I-BMIPP动力学:动态静总和运动显像与201T1运动显像的比较
钱忠豪, 蒋长英
1995, 19(4): 170-170.
摘要:
方法:26例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其中15例行BMIPP运动和静息显像与201T1运动显像,11例仅做BMIPP静息显像和201T1运动显像。
201Tl心肌灌注显像和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判断腹主动脉手术后心脏并发症危险
沈钰如, 马寄晓
1995, 19(4): 170-170.
摘要:
457例腹主动脉疾病患者在手术前1~10天作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和心室造影,探讨心肌灌注缺损和左室射血分数(EF)与术后心脏并发症的关系。
恶性肿瘤病人的骨和骨髓闪烁显像表现
沈钰如, 马寄晓
1995, 19(4): 171-171.
摘要:
7例女性乳腺癌病人(32~61岁)和3例男性前列腺癌病人(61~82岁)作尚99mTc-MDP370~555MBq骨显像示骨摄取放射性增多,图象质量“太好”(Superscan),肾显示不清楚。
一种评价金属放射性核素标记单抗用双功能螯合剂的生物学方法
王晓青, 韩佩珍
1995, 19(4): 171-171.
摘要:
金属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应用于诊断和治疗时,一个主要问题是引起肝脏中较高的放射性积累。
γ射线照射不同遗传背景和不同妊娠期小鼠同对子代腹中部白斑的影响
郭亦超, 周湘燕
1995, 19(4): 189-193.
摘要:
60Coγ射线急性全身照射c57BL/10JHir-p/p雌鼠与c57BL/10JHir雄鼠交配后孕鼠,观察F1代出生后25天毛发发生的白斑改变,以便了解γ射线照射后对胚胎时期黑色素祖细胞的影响。
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染色体畸变作为人肿瘤细胞辐射敏感性的预测指标
张泽云, 张卿西
1995, 19(4): 189-189.
摘要:
人类4株肿瘤细胞,其中卵巢细胞系A1847和鳞癌细胞系SCC61对辐射敏感,肺腺癌细胞系A549和鳞癌细胞系SQ20B则抗辐射。
锌能抑制紫外线诱发的细胞程序性死亡但不能阻止继发的细胞死亡
夏贞彪, 张卿西
1995, 19(4): 189-189.
摘要:
锌和金红三羧酸(ATA)都能抑制在不同情况下发生的细胞程序性死亡;然而,几乎所有的报道都没有回答以下问题:从程序性死亡解救出来的细胞最终的命运如何?这些细胞是存活下来继续增生呢,还是最终死亡了?如他们死亡,其形式是程序性死亡还是坏死?
WR-1065抑制CHOK1细胞拓扑异构酶Ⅱ。活性
何庆加, 孙世镇, 宋永良
1995, 19(4): 190-191.
摘要:
培养的CHOK1细胞系分照射加WR-1065处理、或两者单独处理及不处理细胞等组,分别制备细胞及细胞核提取物, 在-20℃保存备用。
一种测定哺乳动物细胞DNA双链断裂新方法──脉冲凝胶电泳和限制性内切酶的联合应用
蔡建明, 郑秀龙
1995, 19(4): 190-190.
摘要:
现行检测DNA双链断裂(dsb)的方法存在费时费力、结果不够可靠等缺点,研究者将PFGE(脉冲凝胶电脉)技术与速度沉降的原理相结合,建立了一种测定dsb的新方法。
白细胞介素I对造血干细胞的辐射防护作用
李雨, 蔡建明, 刘及
1995, 19(4): 191-191.
摘要:
实验用雄性小鼠骨髓细胞在体外用白细胞介素I(IL-1)处理并受照后,移植于雌性小鼠体内,以了解IL-l对造血细胞的辐射保护作用。
照前注射阿糖胞苷不能预防辐射对血小板及红细胞生成的延迟效应
孙连生, 张卿西
1995, 19(4): 191-192.
摘要:
实验以血小板和红细胞的恢复为指标,研究造血系统抗亚致死性照射和细胞毒药物(5-FG)联合损伤的能力。
重组人粒细胞克隆刺激因子在荷瘤大鼠放疗中的作用
方裕强, 蔡建明, 刘及
1995, 19(4): 191-191.
摘要:
重组人粒细胞克隆刺激因子(rhG-cSF)在放疗中的作用以往大多通过一次性全身大剂量照射进行研究,此次应用与临床放疗相同的分次照射放疗计划进行。
调控体内-氧化氮能起辐射防护作用
叶玉梅, 徐承熊
1995, 19(4): 192-192.
摘要:
实验利用特异的一氧化氮(NO)合成酶抑制剂N-G-硝基-L-精氨酸和NO释放剂DEA/NO来研究调节体内NO对C3H雌鼠全身辐射毒性的影响。
鼠小肠局部施用WR-2721的放射防护作用
王晓青, 张景源
1995, 19(4): 192-192.
摘要:
腹部和骨盆放疗时,给药wR-2721,可以降低小肠损伤程度,但会引起低血压、恶心和呕吐等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