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小剂量和低剂量率电离辐射对细胞膜的损伤效应
郭喜给, 朱壬葆, 麦智广
1984, 8(3): 131-136.
摘要
低水平电离辐射对人的损害效应
王继先, 朱壬葆
1984, 8(3): 136-141.
摘要
洗肺疗法的促排作用
王崇道, 赵兴成
1984, 8(3): 142-145.
摘要
14碳的代谢及生物学效应
苏崑源, 赵兴成
1984, 8(3): 145-149.
摘要
低水平电离辐射的生理益处
韩平戎, 夏世钧, 查永如
1984, 8(3): 150-152.
摘要
化学药物对辐射反应的修饰作用——问题与前景
王兆霖, 罗祖玉, 夏寿萱
1984, 8(3): 153-155.
摘要
1976年美国汉福特工厂241Am照射事故——Bair WJ教授访华学术报告之一
王嘉栋, 李光宇
1984, 8(3): 155-158.
摘要
极严重型急性放射病的临床表现和医疗后送阶段的治疗
陈德政, 葛忠良, 孙世则
1984, 8(3): 158-159.
摘要
辐射诱导细胞转化中的修复机理
马海官, 徐承熊
1984, 8(3): 160-162.
摘要
核电站职业性放射线照射的动向
贾馨如, 张衡, 任恕
1984, 8(3): 163-165.
摘要
氚的放射卫生——研究的现状及前景
强亦忠, 章仲侯, 朱昌寿
1984, 8(3): 166-168.
摘要
不同年龄人骨226Ra浓度及其从膳食到人体某些组织的转移因子
诸洪达, 章仲侯
1984, 8(3): 168-169.
摘要
Zn-DTPA对注入于田鼠肺中的238Pu-TBP的促排效应
孙金锴, 武在炎, 吴德昌
1984, 8(3): 169-170.
摘要
加拿大两个铀矿中氡钍子体的荷电和末结合态份额的测定
宋海秀, 胡文森, 王功鹏
1984, 8(3): 170-171.
摘要
测定生物和环境样品中镅-锔、钚和钍的快速方法
刘飙, 王功鹏
1984, 8(3): 171-171.
摘要
离子交换剂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铀
段忆翔, 王孟才, 石玉成
1984, 8(3): 171-172.
摘要
人白细胞功能和美国射频辐射的安全标准
许迁贵, 张卿西
1984, 8(3): 172-173.
摘要
鼠肺照射后胶原的积聚:经用青霉胺后的改进
袁玉兰, 杨品清, 孙世则
1984, 8(3): 173-174.
摘要
1976年Hanford镅照射事故——血液学效应
袁志强, 王洪复
1984, 8(3): 174-175.
摘要
骨髓长期培养的造血基质祖细胞的辐射敏感性
陈德政, 陈家佩
1984, 8(3): 175-176.
摘要
X射线诱致的人体G0淋巴细胞互相易位和双着丝点
王文勇, 邵松生, 冯嘉林
1984, 8(3): 175-175.
摘要
89Sr引起的骨髓增生不良:对干细胞和微环境的影响
黄士敏, 叶常青, 杨品清
1984, 8(3): 176-177.
摘要
利用内源性CFU-S方法评价8-溴咖啡因对一次和两次照射的辐射作用的影响
陈德政, 毛秉智, 孙世则
1984, 8(3): 176-176.
摘要
高温对小鼠造血祖细胞的作用
卢绍平, 徐承熊
1984, 8(3): 177-178.
摘要
肾脏放射性药物的进展
王全林, 管昌田, 莫廷树
1984, 8(3): 178-181.
摘要
β2微球蛋白的放免测定及临床应用
张金谷, 林汉
1984, 8(3): 182-186.
摘要
131碘和锂合用治疗GRAVES病
闵长庚, 张永令
1984, 8(3): 186-188.
摘要
黑色素的181I标记单克隆显象
马云鹏, 蒲瑞章, 唐谨
1984, 8(3): 188-189.
摘要
闪烁照相对剧烈运动心肌损伤的评价
张继和, 卢调章
1984, 8(3): 189-190.
摘要
99mTc-201Tl相减扫描对甲状旁腺肿定位的新前景
任邦明, 倪济苍, 林祥通
1984, 8(3): 190-190.
摘要
放射性核素常规扫描在鉴别甲状腺孤立结节为实质性或囊性的潜力的评价
高玉成, 林祥通
1984, 8(3): 190-191.
摘要
SPECT诊断肝脏病变
陈绍亮, 赵惠扬
1984, 8(3): 191-191.
摘要
关于肾上腺皮质闪烁扫描术的双侧显影
金稚奎, 常国钧, 马寄晓
1984, 8(3): 191-192.
摘要
儿科骨扫描中单个病灶的意义
任均田, 张驰, 唐谨
1984, 8(3): 192-193.
摘要
甲状腺肿瘤201铊闪烁照相、特别在延迟图象方面的诊断意义
张开文, 教艳, 张永令
1984, 8(3): 193-194.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