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电离辐射危险度的估计和应用
沈恂
1984, 8(2): 65-70.
摘要
放射治疗方法的新进展
沈恂
1984, 8(2): 70-75.
摘要
辐射诱发肿瘤效应的研究
邓志诚
1984, 8(2): 76-81.
摘要
辐射生物学研究进展
罗祖玉
1984, 8(2): 81-85.
摘要
肿瘤放射生物学
罗祖玉
1984, 8(2): 85-88.
摘要
建筑材料的放射性水平和限制量研究
孙性善, 章仲候, 徐海超
1984, 8(2): 88-93.
摘要
电离辐射
李光明, 刘雄华, 高风鸣
1984, 8(2): 93-95.
摘要
玉川温泉沉淀物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的测定
宋达勤, 刘及, 王孟才
1984, 8(2): 96-97.
摘要
用溶剂萃取和α谱仪测定软组织中铀的α辐射同位素
段忆翔, 王功鹏, 张晓薇
1984, 8(2): 97-98.
摘要
NaCi:Ca的热释光性能及其在γ辐射剂量学中的应用
岳钖明, 史元明
1984, 8(2): 98-99.
摘要
对ICRP关于吸入放射性气溶胶的胃肠放射性活度的阐释
苏昆源, 李章
1984, 8(2): 99-101.
摘要
放射毒理学中14CO2的测定
高平印, 赵兴成
1984, 8(2): 99-99.
摘要
Miso对低氧细胞的DNA损伤和修复的作用
王兆霖, 罗祖玉
1984, 8(2): 101-102.
摘要
摄入含有2.85μCi241Am的陶瓷粒子及其结局:病例研究
孙金锴, 武在炎, 查永如
1984, 8(2): 101-101.
摘要
一种研究高等细胞内DNA双、单链断裂修复的新方法——病毒探针法
王兆霖, 罗祖玉
1984, 8(2): 102-102.
摘要
染色质结构是哺乳动物细胞中辐射诱导的DNA单链断裂和重接的一个因素
王兆霖, 罗祖玉
1984, 8(2): 102-103.
摘要
2-6二叔丁基对甲酚(Дибунол)在皮肤和粘膜放射损伤治疗上的应用
毛秉智, 陈德政, 杨品清
1984, 8(2): 103-103.
摘要
X射线诱发猕猴干细胞型精原细胞相互易位:剂量和分次照射的效应
张儒林, 高凤鸣
1984, 8(2): 103-104.
摘要
AET降低受γ射线照射小鼠骨髓细胞的微核率
霍来文, 李藏珍, 白玉书, 刘及
1984, 8(2): 104-105.
摘要
游离甲状腺素测定方法学进展及临床研究
钟志端, 林祥通
1984, 8(2): 105-110.
摘要
核医学检查过程中某些因素及药物对放射性药物分布的影响
赵惠扬, 张亚田, 卢倜章
1984, 8(2): 110-116.
摘要
食道和胃的闪烁显象
管昌田, 马寄晓
1984, 8(2): 116-120.
摘要
99mTc发生器的杂质
朱玉森, 孙懋怡
1984, 8(2): 120-123.
摘要
闪烁照像和CT检查肝占位性病变的意义
于公吉, 阂长庚, 张永令
1984, 8(2): 123-125.
摘要
结构-分配关系法引导99mTc默绕费宁(Mebrofenin)的发展:一种改进的胆计闪烁显像剂
何晓娃, 冯国良, 刘秀杰
1984, 8(2): 125-127.
摘要
应用两种核素减法闪烁显象与选择性血管造影比较诊断原发性肝癌
孙守正, 张永令
1984, 8(2): 127-128.
摘要
ABERDEEN大学两年来核磁共振显象的临床经验:关于磁场对人体损伤和防护的报告
闵长庚, 张永令
1984, 8(2): 128-129.
摘要
放射免疫法测定胃癌患者血清前白蛋白的改变
庄祥云, 许长成, 张永令
1984, 8(2): 128-128.
摘要
肝细胞性肝癌病人血清碱性磷酸酶和肝扫描检查的关系
李美颖, 沈成鑫, 马寄晓
1984, 8(2): 129-129.
摘要
99mTc-胶体硫探测深部静脉血栓的进展
廖光祥, 赵德明, 卢倜章
1984, 8(2): 130-130.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