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胸腺激素在放射病防治中的作用
沈倍奋, 姚志建, 吴蔚, 麦智广
1984, 8(1): 1-5.
摘要
致突致畸致癌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罗祖玉, 苏兆众, 夏寿萱
1984, 8(1): 6-11.
摘要
乏氧细胞辐射增敏剂的辐射生物学研究概况
刘楠, 郑秀龙, 胡璧
1984, 8(1): 11-14,15.
摘要
吸入氡和氡子体所致肺组织剂量
曾新元, 王燮华
1984, 8(1): 15-19.
摘要
吸烟与放射性
黄星辉, 章仲侯
1984, 8(1): 20-23,24.
摘要
环境放射性所致内照射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强亦忠, 张卿西
1984, 8(1): 24-26.
摘要
测量水上γ照射以发现由局部辐射源造成的少量增量
岳钖明, 石玉成, 欧阳兆明
1984, 8(1): 27-27.
摘要
测定地下作物的放射性棱素含量时吸收同表面粘附的相对重要性
杨子文, 查永如
1984, 8(1): 27-28.
摘要
吸入或静脉注射14C-DTPA后DTPA在志愿受试者体内的贮留
袁志强, 吴德昌
1984, 8(1): 28-29.
摘要
测定环境中低水平镅的放射化学程序的改进
赵静华, 石玉成
1984, 8(1): 29-30.
摘要
一种灵敏的分析210Po的抑制本底苯取液体闪烁法
徐金其, 王功鹏, 石玉成
1984, 8(1): 30-30.
摘要
用藏闪检查密封226Ra源破损的简单方法
李树清, 孙曦校
1984, 8(1): 30-31.
摘要
修复辐射诱发DNA单链断裂时细胞之间的合作
胡天喜, 荣佩珍, 高风鸣
1984, 8(1): 31-31.
摘要
2-巯基丙酰甘氨酸(MPG)对丙线照射小鼠卵巢滤泡的化学保护作用
许祥裕, 吴文智, 葛忠良
1984, 8(1): 31-32.
摘要
胸腺和骨髓多肽因子对粒、单核祖细胞功能的调节
于洪臣, 刘及, 周元恺
1984, 8(1): 32-33.
摘要
急性放射病狗骨髓浆细胞
于洪臣, 刘及, 周元恺
1984, 8(1): 32-32.
摘要
大鼠经环磷酰胺处理及全身淋巴组织照射后的肿瘤异种移植
孟庆峰, 袁玉兰, 赵兴成
1984, 8(1): 33-34.
摘要
亚致死剂量X射线照射的小鼠骨髓粒系祖细胞(CFU-C)的辐射敏感性及其数量的恢复
李敬君, 杨品清, 刘及
1984, 8(1): 33-33.
摘要
一些对辐射敏感或不敏感的小鼠组织细胞核的紧结合蛋白
王勇, 高凤鸣
1984, 8(1): 34-35.
摘要
X线照射的哺乳动物细胞中异常核的出现和它们的集落生成能力
柳家琳, 张为政, 张卿西
1984, 8(1): 34-34.
摘要
小剂量244Cm的晚期效应
苏昆源, 肖佩新
1984, 8(1): 35-36.
摘要
异吲哚-4,7-醒的辐射增敏作用及化学性质的研究
李美佳, 李椒珍, 葛忠良
1984, 8(1): 36-37.
摘要
X线照射对大鼠胸腺组蛋白和DNA的影响
刘福陆, 魏康高凤鸣
1984, 8(1): 36-36.
摘要
放射性核素标记红细胞方法学的进展
管昌田, 蒲瑞章
1984, 8(1): 38-42,43.
摘要
用锂结合131碘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孙守正, 管昌田
1984, 8(1): 43-44,45.
摘要
日本核医学进展
林祥通
1984, 8(1): 45-48,49.
摘要
放射免疫测定法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Ekins R
1984, 8(1): 50-55.
摘要
诊断核医学中辐射吸收剂量的计算
李景凡, 邵鹤生, 史元明
1984, 8(1): 55-60.
摘要
99m锝体内/体外标记红细胞的方法
单越芬, 赵惠扬, 刘秀杰
1984, 8(1): 61-62.
摘要
骨闪烁摄影用于带血管的复合骨组织移植、常规自体植骨及不带血管的游离骨膜移植的评价
印心奇, 陆凤麟, 马寄晓
1984, 8(1): 61-61.
摘要
放射性核素诊断腹腔内出血
王昆润, 潘义兴, 刘秀杰
1984, 8(1): 62-63.
摘要
99mTc-DTPA显象中显示肾盂积水图形的多囊肾
刘志凡, 张素芬, 张永令, 卢调章
1984, 8(1): 63-64.
摘要
原发性甲低血清肌红蛋白浓度和左旋甲状腺素治疗的效果
张继和, 林祥通
1984, 8(1): 63-63.
摘要
试用67Ga摄取率诊断小肺癌
史凤刚, 刘及, 唐谨
1984, 8(1): 64-65.
摘要
转移性骨肿瘤的假阴性骨扫描
孙守正, 赵惠扬
1984, 8(1): 65-66.
摘要
有慢性胆囊炎症状的病人胆道闪烁照相的征象
廖光祥, 赵德明, 张金谷
1984, 8(1): 66-66,37.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