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  6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论文
人参在抗放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刘民培, 马立人, 赵澍, 麦智广
1982, 6(2): 65-69.
摘要:
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自古以来就系我国的名贵药材,它在防治疾病中的应用已有数千年历史。
关于DTPA临床应用的几个问题
袁志强, 孙金锴, 吴德昌
1982, 6(2): 70-74.
摘要:
人体钚内污染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是用络合剂加速排出。
核听诊器及其临床应用
朱国泓, 谭天秩
1982, 6(2): 74-77,123.
摘要:
核听诊器是一种描绘心脏时间——放射性强度曲线的仪器,它带有小型微处理装置和门电路控制器。
放射免疫测定中的若干技术进展
张维仁, 林祥通, 林汉
1982, 6(2): 77-80.
摘要:
过去的二十年中,放射免疫测定(RIA)技术已成为生物学及医学临床、科研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
辐射防护剂量测定中的染色体畸变分析
Lloyd DC, Purrott RJ
1982, 6(2): 80-84.
摘要:
染色体分析作为定量的生物剂量测定,自1962年首次应用于美国Recuplex临界事故以来,在过去的20年中已成为估算全身等效剂量(equivalent wh-ole-body dose)的一种常规方法。
一些经过改进的辐射防护剂的生物学特点
Davidson DE
1982, 6(2): 84-87.
摘要:
1959~1973年美国陆军医学研究和发展部发起一项抗辐射药物发展协作计划,目的是要发现一个药物或药物复方,在核武器袭击时给军队人员或其他人群服用,使他们在电离辐射作用时得到保护。
短周期实验法比较人、小鼠、小鸡成纤维样细胞之间的辐射敏感性
Diarloff-Zito C, et al
1982, 6(2): 87-90.
摘要:
不同种类动物,包括啮齿动物,常被用来改进肿瘤放射治疗的研究。
低水平辐射效应
Archer VE
1982, 6(2): 90-92,129.
摘要:
本文述及核装置正常操作可能出现的低水平辐射效应,而不涉及破坏、盗窃或事故释放放射性物质。
照射后血管内凝血
Сушкев ГН
1982, 6(2): 93-95.
摘要:
血管内凝血(IC)的发生是止血系统对各种不同因素(感染、内毒素、低温、高温和外伤等)作用的规律性的应答反应。
来自烧煤发电厂的天然放射性对人的影响
Bauman A, et al
1982, 6(2): 95-96.
摘要:
无论是火力发电还是核能发电都会增加一些污染物的发散。
肝胆道闪烁像——放射药物的特征
佐佐木康人
1982, 6(2): 97-100.
摘要:
核医学显象检查是把γ射线核素标记的放射性药物作为示踪剂,通过体外测定体内分布及其各时期的变化,以显像表示的一种检查。
应用核听诊器测定左心室功能
野口雅裕
1982, 6(2): 101-102.
摘要:
目前,在测定各种心脏病的左心功能上,左室射血分数(LVEF)是良好的指标。
99mTc-PG肝细胞瘤显像
Utz JA
1982, 6(2): 102-103.
摘要:
99mTc硫胶体是由肝脏枯否氐细胞浓聚,但是,这种新的胆扫描剂是由肝实质细胞摄取的。
X线诊断时患者所受照射的国际讨论会述评
郑钧正, 姚家祥
1982, 6(2): 128-129.
摘要:
1981年4月27日至30日在西德慕尼黑举行了关于医用X线诊断中患者所受照射(降低剂量的可能性)的国际讨论会,由西德放射与环境研究学会和欧洲共同体委员会联合召开。
文摘
核医学实验室的辐射安全
Hodges HD
1982, 6(2): 103-105.
摘要:
作为核医学技术人员,都很了解电离辐射对人体各组织的危害,为此我们尽最大努力把辐射安全工作做好。
日本诊疗放射线技师的死亡调查[1973~77年]及射线累积剂量和死亡率的关系
纪辉, 李健超, 杨品清
1982, 6(2): 105-105.
摘要:
日本诊疗放射线技师96.4%加入了日本放射线技师协会,该会创建于1946年,到1980年3月末为止有会员14,020人,其中98.1%为男性(1977年调查)。
日本关于放射治疗后辐射诱发癌的调查
李健超, 纪辉, 杨品清
1982, 6(2): 106-106.
摘要:
作者收集分析了1978~1979年日本综合医院和癌中心放射线科关于辐射诱发癌调查卡片的301病例,其中150例是良性疾病放疗后的病例(原良性疾病组),140例是恶性疾病放疗后的病例(原恶性疾病组)。
日本茨城县近地面空气中的落下灰钚-239、钚-240和锶-90
许廷贵, 朱昌寿
1982, 6(2): 106-107.
摘要:
核武器试验造成的放射性核素广泛扩散到大气中,估计其裂变产额的总量约达200mT-TNT,沉降于爆区附近和释放入大气中的90锶约20mCi(7.4×1017Bq),239,240钚约0.4mCi(1.5×1015Bq)。
用于估算人体受室内氡子体辐射照射量的四因素模型
高益群, 宁资蕲, 欧阳兆明
1982, 6(2): 107-107.
摘要:
由于氡气浓度随季节、一天内不同时间和通风状况而变化,个人受氡及其子体的照射量一直很难估计。
Puchel从大鼠体内排除釷的效果
赵兴成, 吴德昌
1982, 6(2): 107-108.
摘要:
近年来曾报告,应用Puchel(DTPA的一种亲脂性衍生物)能比DTPA更有效地从田鼠肝中以及从大鼠和田鼠肺中排除钚。
印度食品中铅-210的含量
王守亮, 姜会侠王功鹏
1982, 6(2): 108-109.
摘要:
人类饮食中的放射性是由落下灰的放射性核素以及两种原始的铀-238和钍-232作母体的放射系和钾-40的天然放射性组成的。
35锶经损伤皮肤和静脉进入人体后的代谢
袁志强, 王兴华, 李章
1982, 6(2): 108-108.
摘要:
实验对象为9名27~43岁的健康男子,分为3组,每组3人。
1961~77年食品中放射性核素的调查结果
宋焕文, 姜会侠, 王功鹏
1982, 6(2): 109-110.
摘要:
为避免重复工作,及由于1963年签定禁止核试验条约后放射性落下灰有所下降的趋势,1961年食品和药物局(FDA)制定的青少年总膳食中放射性监测计划于1969年中断了。
威尔士羊甲状腺中的少量131I
陈惠英, 韩佩珍, 章仲侯
1982, 6(2): 110-111.
摘要:
26年以来,每7~14天监测15~20只在英国屠宰的羊甲状腺中131I含量。
四氢噻唑类在细胞水平上的辐射防护作用
宋永良, 李美佳
1982, 6(2): 111-111.
摘要:
本文报导四氢噻唑衍生物在离体实验条件下的辐射防护效应。
日本在肿瘤放疗中应用化学辐射防护的临床经验
郑再兴, 杜德林
1982, 6(2): 111-112.
摘要:
化学防护的历史已超过20年。在日本曾研究了巯基类化合物对小鼠和人的辐射防护作用,最近有报导,肾上腺素红单脒基腙甲磺酸盐(AMM)和2-巯基丙酰甘氨酸(MPG)很小剂量对小鼠就有防护作用,并已试用于病人。
人参提取物对辐射损伤的修复作用
刘民培, 赵澍, 刘及
1982, 6(2): 112-112.
摘要:
对受照豚鼠的效应作者探讨了人参提取物对豚鼠的活存率、脾和骨髓组织学变化的辐射防护效应.
用增溶剂来研究水溶性低的化合物在体外实验中的辐射敏化作用
章静波, 柯宗, 胡牧
1982, 6(2): 112-113.
摘要:
现已发现不少对哺乳类动物细胞具有辐射增敏的化合物,因其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而难以用来进行体外辐射增敏的研究。
在连续γ线照射期间大鼠肝和脂肪组织脂肪生成的变化
俞信祥, 周元恺
1982, 6(2): 113-114.
摘要:
1967年以来,Ahlers等曾报道大鼠在连续照射后,甚至在照射期间就发生了血清类脂(即三脂酰甘油、总胆固醇和磷脂等)和肝、胸腺、骨髓中的三脂酰甘油浓度的增高,但连续照射所致的血清和组织类脂代谢病的病因仍未能阐明。
骨髓琼脂培养时形成的细胞结构
于洪臣, 刘及
1982, 6(2): 113-113.
摘要:
本文用琼脂培养法研究了新鲜和冷冻保存的骨髓粒细胞增殖活性动力学和分化特点。
X线照射对人离体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虞介昌, 茅子均, 李昌举
1982, 6(2): 114-114.
摘要:
本文以不同剂量(1~25Gy)X线照射15例健康人(年龄21~25)离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在照射前和照射后不同培养时间(2、24、48、72小时)测定每毫升培养液中存活的总淋巴细胞数,与绵羊红细胞自发形成花环细胞(ERFC)和活性花环形成细胞(AERFC)、与结合了活性补体受体的绵羊红细胞形成花环的细胞(EACRFC)、与小鼠红细胞自发形成花环的细胞(MERFC);观察照射前后裸细胞群的变化;测定不同淋巴细胞亚群的D0值,以观察射线对淋巴细胞 的辐射效应。
喂饲受照射全价饲料小鼠的微核测定
1982, 6(2): 114-115.
摘要:
微核测定法已广泛地用于检查各种化学或物理因子的诱变作用。
肝素对受照啮齿动物造血细胞迁移力的刺激作用
李藏珍, 白玉书, 张卿 西
1982, 6(2): 115-115.
摘要:
造血细胞的迁移是造血的一个阶段,在不均匀照射时十分重要。
99mTc-d-IDA和超声显像在诊断胆道梗阻疾患中的互补作用
马宗耀,卢倜章
1982, 6(2): 115-116.
摘要:
现今,已有很多诊断胆道梗阻的方法。
氯化201铊闪烁照像诊断骨骼病变的临床价值
张同铸,张永令
1982, 6(2): 116-117.
摘要:
自Subramanian氏于1971年证实99mTc-三聚磷酸盐骨闪烁照像有临床应用价值以来,99mTc-磷酸化合物即成为临床上常用的一种骨显像剂。
99m锝-甲基二磷酸盐和67镓-枸橼酸盐联合应用快速诊断无临床症状的化脓肾
朱玉森,张永令, 谭天秩
1982, 6(2): 117-118.
摘要:
67镓-枸橼酸盐闪烁照像,在诊断局部感染灶,特别是在术后感染方面的优越性已得到很好的证明。
自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副脾组织的测定
管昌田,张永令
1982, 6(2): 118-119.
摘要:
自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切除术后复发有时可能与残留脾组织有关。
99m锝标记热处理的红细胞测定胃肠道出血
黄平治,杭燕南, 张金谷
1982, 6(2): 119-119.
摘要:
胃肠道出血部位的定位常很困难,而且病人的情况又不适宜用侵入性方法(如内腔镜及血管造影术)探查。
肢端肥大症骨扫描的半定量分析:与人生长激素值的相关研究
黄永宁,卢倜章
1982, 6(2): 119-120.
摘要:
本文对20名肢端肥大症患者的骨扫描图、人生长激素(HGH)值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从扫描图中得出的“代谢指数”与HGH所作的相关分析指出:从骨扫描图得出的“代谢指数”可以为已知的和有怀疑的HGH分泌过多的患者提供有用的临床资料。
结节性甲状腺患者血中的hTG值和201Tl-闪烁像的并用价值
邢福芹, 张永令, 马寄晓
1982, 6(2): 120-121.
摘要:
给甲状腺结节做定性诊断,还没有好方法。
肾嗜酸性粒细胞瘤的放射性核素扫描和CT扫描影像
马宗耀,张金谷
1982, 6(2): 121-122.
摘要:
肾嗜酸性粒细胞瘤(Oncocytoma)虽然发生于肾脏的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但它是一种肾实质良性肿瘤。
诊断性肿瘤学病案研究:溶骨性脊柱病变和冷区骨扫描
赵德明,洪无康, 马寄晓
1982, 6(2): 122-122.
摘要:
病例报告:女性,61岁。既往一向健康,15个月前因下背部钝痛而摄片,诊断为“下背综合征”,经卧床、注射强的松及理疗未减轻。
“荣研”CEA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高炎, 章永红,张永令
1982, 6(2): 122-123.
摘要:
CEA测定的临床意义有:1.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2.癌症患者的进展程度及其予后的判断,治疗效果及转移、复发等病情观察的指标;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的鉴别等。
情报资料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第30号出版物:工作人员摄入放射性核素的限值
姜会侠, 叶常青
1982, 6(2): 124-127.
摘要: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第30号出版物(该出版物分三部份,每一部份都有一个附录),将取代1959年采用的第2号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