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  19卷  第6期

显示方式:
综述与编译
PET心肌代谢显像评价心肌梗塞区存活心肌
黄钢, 赵惠杨
1995, 19(6): 241-244.
摘要:
手术前正确判断心肌梗塞区存活心肌是冠状动脉再通术成功的关键之一,PET心肌代谢显像能准确判断心肌活性,18F-DG与11C-乙酸等分别为较理想的葡萄糖代谢及有氧代谢示踪剂。初步临床研究表明:18F-DG对存活心肌判断的阳性预测率为78%~85%,阴性预测率为80%~92%,11C-乙酸与18F-DG的结果相似。目前临床已逐步接受PET心肌代谢显像作为心肌梗塞区存活心肌判断的“金指标”。
99mTc-MIBI评价心肌活力的现状与展望
曾骏, 林祥通, 赵惠杨
1995, 19(6): 244-247.
摘要:
99mTc-MIBI(甲氧异丁异睛)的心肌摄取与滞留除了与心肌血流灌注有关外,与膜结构完整性、线粒体功能及能量代谢也有关,因而有人主张它是一种活性心肌示踪剂。与201Tl再注射及18F-DG比较,常规运动-静息99mmTc-MIBI心肌显像低估了30%~60%的活性心肌节段。定量分析、增加室壁运动功能信息以及扩张冠状动脉药物介入等手段能够提高99mTc-MIBI检测活性心肌能力。有人认为,对急性心肌梗塞预后和血栓溶解治疗再灌注疗效判断优于~201Tl.结合99mTc-MIBI/18F-DG以及99mTc-MIBI/201
放射性碘标记游离脂肪酸单光子显像评价活性心肌的尝试
曾骏, 林祥通, 赵惠杨
1995, 19(6): 247-249.
摘要:
123I-IPPA和123I-BMIPP作为SPECT脂肪酸代谢显像剂已被初步研究。实验研究证实,游离脂肪酸在心肌中的氧化代谢是复杂的,尤其是在病理情况下,临床研究表明,IPPA和BMIPP可用于活性心肌评价,并优于血流灌注显像剂--201Tl.本文在介绍IPPA和BMIPP的生化知识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目前的临床研究方法和结果。
代谢性显像评估心肌活力
余永利, 朱瑞森
1995, 19(6): 250-253.
摘要:
血流-糖代谢的PET显像在确定心肌收缩功能的恢复潜力以及心肌有无活力方面,其预测的准确性不仅有助于鉴定冠心病患者的高危程度,也为非创伤性介入治疗方法的探索开辟了新的途径。其他较新的心肌活力评估方法如注水心肌组织指数和11C-乙酸盐法等,尚需进一步科学论证。这些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及其所展示的前景,将导致人们对心肌收缩功能可逆性损伤的机制进行更完全的阐述。
单光子灌注显像评估心肌活力
余永利, 朱瑞森
1995, 19(6): 253-256.
摘要:
评估局部心肌灌注的几种方法可以获得有关心肌活力的重要信息。201Tl静息-再分布显像或201Tl负荷-再分布-再灌注显像被认为是最实用的。201Tl对灌注缺损严重程度的定量分析证实了心肌活力预测的准确性。低灌注固定缺损对应于有活力的心肌,它表现了血管再通术后功能的恢复。相反,重度减少的示踪剂分布大都反映了无活力的组织(疤痕组织).然而,在灌注药物摄取和滞留的中间范围内,则难以确定活力的状态。其它方法如脂肪酸或FDG代谢显像仍是必要的。
PET在介入性心脏病学中的作用
张书文, 田嘉禾
1995, 19(6): 256-258.
摘要:
随着PET可从分子水平反应体内的功能和代谢情况,准确地鉴别存活和坏死心肌,为心脏病的创伤性或非创伤性诊疗提供依据,从而提高了PTCA、CABG等介入治疗的有效率和成功率。
文摘
PET诊断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曾京旭, 郑妙瑢
1995, 19(6): 259-260.
摘要:
方法:22例胰腺内分泌肿瘤患者,其中胃泌素瘤6例、胰高血糖素瘤4例、胰岛素瘤3例、舒血管肠肽瘤1例、混合功能细胞瘤2例、无功能细胞瘤6例。
左室肥厚高血压病人微血管性心绞痛和201Tl运动员显像
吴清文, 刘秀杰
1995, 19(6): 259-259.
摘要:
高血压患者常伴有微血管性心绞痛,201Tl闪烁显像对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的诊断研究尚属首次。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左室功能的系列改变:对存活心肌的估价
田月琴, 刘秀杰
1995, 19(6): 259-259.
摘要:
采用门电路核素心血管造影(RNA)对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早期和后期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估价存活心肌。
人体移植心脏的123I-MIBG闪烁显像:证实有迟发的神经再分布
王铁, 张金谷
1995, 19(6): 259-259.
摘要:
无损伤的心脏交感神经可摄取123I-MIBG,然而移植心脏<6个月时,心脏并不显示有123I-MIBG的摄取。
99mTc-MIBI双时相法与双核素法对甲状旁腺腺瘤显像的对比研究
张富海, 田嘉禾
1995, 19(6): 260-260.
摘要:
一例50岁女性患者,有持续高血钙史,临床诊断为甲状旁腺机能亢进,6个月前行99mTc一高碍酸盐201TI-氯化物甲状旁腺显像,未见异常。
恶性嗜铬细胞瘤的111In-Octreotide和MIBI显像结果
沈钰如, 马寄晓
1995, 19(6): 260-261.
摘要:
14例恶性嗜铬细胞瘤病人中,11例做过手术,3例手术加放疗。其中,6例用过131I-MIBG治疗、化疗和Octreotide治疗者,在检查前已停止治疗6个月。
甲状腺癌治疗后乳汁中的131I含量
任均田, 张驰, 高硕, 卢倜章
1995, 19(6): 261-262.
摘要:
报道乳汁中131I含量的文献资料甚少。研究报告一名甲状腺滤泡癌手术后用4000MBq131I治疗患者连续32天的观察结果。
99mTc-HMPAO标记白细胞显像检查感染性心内膜炎
沈钰如, 马寄晓
1995, 19(6): 261-261.
摘要:
一例56岁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在3年前曾患金黄色葡萄球菌性心内膜炎,作了主动脉辨置换。
肺癌的99mTc-DMSASPECT显像
沈钰如, 马寄晓
1995, 19(6): 261-261.
摘要:
对31例有肺部肿块的疑似肺癌病人静脉注射555MBq99mTc-DMSA后3~4小时做5分钟平面显像和32分钟360°SPECT显像。
Plummer病人可有放射性碘有机化延迟
沈钰如, 马寄晓
1995, 19(6): 261-261.
摘要:
一例71岁老年妇女患Plummer(毒性多结节性甲状腺肿),因多发性骨折和心房颤动住院。
放射性核素标记Octreotide探测恶性淋巴瘤和淋巴结病的生长激素抑制
任均田, 田嘉禾
1995, 19(6): 262-262.
摘要:
41名患者,其中何杰金氏病11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23例;此外有淋巴结肿大的可疑病例5人。疑治疗后复发的淋巴瘤2例。
131I治疗甲状腺分化癌后对女性生育力及男女患者致癌危险的评价
任均田, 张驰, 高硕, 卢倜章
1995, 19(6): 262-262.
摘要:
方法:①生育力评价。814例育龄女患者分二组,组Ⅰ(627名)接受手术、甲状腺素及131I(2.2~22.2GBq)治疗。
己酮可可碱对大鼠肺和皮肤放射损伤效应的影响
张伟, 蔡建明, 杨天恩
1995, 19(6): 278-278.
摘要:
采用大鼠肺放射损伤模型重点研究了己酮可可碱(PTX)减轻放射性肺损伤的作用。同时对PTX在皮肤放射损伤中的效应也作了探讨。
用多重PCR技术对γ射线诱发人皮肤初级成纤维细胞hprt位点突变分子分析
王文兰, 白玉书
1995, 19(6): 278-279.
摘要:
不同哺乳动物细胞hprt(次黄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位点突变研究结果表明:物理和化学致突剂可诱导hprt位点产生广泛的结构畸变谱。
环磷酰胺/全身照射和白消安/环磷酰胺在急性髓性白血病的自身骨髓移植中应用
沈学飞, 蔡建明, 杨天恩
1995, 19(6): 278-278.
摘要:
从存活、复发及远期效应发生率等方面,比较了环磷酰胺/全身照射(CY/TBI)和白消安/环磷酞胺(BU/CY)在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自身骨髓移植中应用的效果。
全身和离体照射儿童血液淋巴细胞诱发双着丝粒畸变的剂量效应关系
关树荣, 白玉书
1995, 19(6): 279-279.
摘要:
研究目的是确定经活体照射的儿童染色体畸变的剂量-效应关系,并与照射的离体血液进行比较,进而判断儿童和成人之间染色体畸变的辐射敏感性是否相同。
尼克酰胺加卡波金参与的进行性乳腺癌的分次治疗方案
高建国, 郑秀龙
1995, 19(6): 279-280.
摘要:
肿瘤内乏氧细胞是影响放射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但最近Martin等研究表明,吸卡波金(95%O2+5%CO2)后的1-6分钟,肿块内的氧分压增加达到最大时,可增加肿瘤内乏氧细胞的辐射敏感性。
联合使用碘脱氧尿嘧啶核苷对术前巨大腹膜后肉瘤的放射治疗
赵芳, 孟祥顺, 郑秀龙
1995, 19(6): 279-279.
摘要:
方法:16例腹膜后肉瘤患者,年龄范围19~61岁,肿瘤直径大小平均为17cm.每疗程(14天)的第1-5天连续静注Id urd碘脱氧尿啼陡核昔),剂量分别为1 000mg·m-2·d-1(7人),1 333mg ·m-2·d-1(4人),1 600mg·m-2·d-1(5人).
rhIL-6和rhG-CSF或rhGM-CSF联合应用对辐射引起灵长类动
邱丽玲, 张卿西
1995, 19(6): 280-280.
摘要:
为进一步缩短高剂量照射或药物所引起的骨髓增生不能所致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的持续时间可能需要联合使用细胞因子,实验研究评价了IL-6(白细胞介素6)和G-CSF(粒细胞克隆刺激因子)或GM-CSF(粒巨细胞克隆刺激因子)联合应用时,同单独应用相比,对亚致死剂量照射后灵长类动物骨髓恢复的相对治疗功效。
红细胞生成素可提高放疗期间子宫颈癌病人血红蛋白
安永恒, 饶用清, 贾廷珍
1995, 19(6): 280-281.
摘要:
Ⅰ/Ⅱ期临床研究的20例子宫颈癌贫血病人(Hgb<125g/L)。根据外科对子宫颈癌的分期FIGO法,分为IB(n=7), ⅡA(n=1), ⅡB(n=9), ⅢB(n=3), 15例病人在外照射前用人类重组红细胞生成素(r-HuEPO, 200U·kg-1·d-1)及硫酸亚铁治疗5-10天,持续应用直到Hgb≦140g/L或放疗完成后为止。5例病人仅用硫酸亚铁治疗。
人齿中226Ra的浓度
陈宇梅, 刘彪, 王燮华
1995, 19(6): 281-282.
摘要:
实验报道了先经化学法分离处理,再用α谱仪测定日本几个城市(主要是日本东京)人齿样品中低水平226Ra浓度的结果。
上、下消化道X线检查时皮肤吸收剂量
吴清, 贾德林
1995, 19(6): 281-281.
摘要:
在发达国家中,医用X线检查产生的辐射剂量,至少占全部人工辐射源的80%,而在钡灌肠和钡餐检查时,所产生的剂量占上述值的20%还多。
儿童胸部摄影时剂量分布
吴清, 贾德林
1995, 19(6): 281-281.
摘要:
在儿科放射学中,估算患儿的辐射剂量是特别重要的,因为辐射在新生儿和儿童中引起的远后效应的危险比成人高。
放射治疗导致脑膜瘤
骆建华, 赵德明, 张景源
1995, 19(6): 282-282.
摘要:
1例68岁女性患者,退休药师。进行性步态共济失调2年。病史回忆1930年5岁时疑似右小脑肿瘤,外科探查阴性。继做常压放疗,从病案中查证皮肤剂量约2 OlOGy,小脑剂量为1 713cGy。患者追述在放疗时右侧曾有共济失调,但以后无异常。
综述与译文
白细胞介素-3与辐射损伤
罗成基
1995, 19(6): 263-266.
摘要:
国外对IL-3的认识仅有十多年的历史。大量实验及临床研究证明,IL-3确是一种广谱的、具有刺激造血细胞增殖和分化作用的细胞因子;在治疗骨髓衰竭、自身骨髓移植和放疗后粒细胞减少及放射病等方面,均收到较好疗效,且副作用很低,已显示它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电离辐射对NF-κB的影响
范冰, 鞠桂芝, 萧佩新
1995, 19(6): 266-269.
摘要:
在简单介绍转录因子NF-κB的结构及功能的基础上,概述了电离辐射对NF-kB的影响及其机制,以期阐述辐射效应的分子机制。
用于细胞放射生物学研究的α照射模型
张欣, 郑文忠, 王功鹏, 苏协铭
1995, 19(6): 269-272.
摘要:
论述了用于细胞放射生物学研究的α照射模型的发展和近况,并简单介绍了细胞受照的测量方法及细胞放射生物效应。
放射增敏剂研究进展
舒融, 骆传环, 胡壁
1995, 19(6): 273-275.
摘要:
放射增敏剂在肿瘤放疗中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因而对它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已先后合成并筛选出MISO等乏氧细胞放射增敏剂,对这些化合物的药效、毒性及临床都做了大量工作,同时还对具有放射增敏活性的生物还原剂及合并用药等作了研究。
辐射生物剂量计
李进, 王知权, 张景源
1995, 19(6): 276-277.
摘要:
介绍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各种辐射生物剂量计的原理、优缺点、适用于估算剂量的类型及应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