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  12卷  第1期

放射医学部分
第八届国际辐射研究大会概况
杨家宽
1988, 12(1): 1-2.
摘要:
第八届国际辐射研究大会(8th ICRR)于1987年7月19日至24日在英国爱丁堡召开。这是国际辐射界的一次空前盛会。
辐射血液学和辐射免疫学研究
刘树铮
1988, 12(1): 2-6.
摘要:
在第八届国际辐射研究大会上,辐射造血和免疫效应的研究报告集中在E组(In vivo radiobiology),同时也散在于其它各组以及某些大会报告和专题讨论会之中。
肿瘤放射治疗中的辐射研究
沈瑜
1988, 12(1): 7-11.
摘要:
1.物理学进展:主要是更好地分辨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以及根据肿瘤具体情况改进治疗体积而使放射治疗有所进展。直线加速器的使用使照射野边缘的剂量很明确,从而可以应用极窄的照射野,也使射线有更好的深度剂量。
高热治疗肿瘤研究的新进展
李志旺
1988, 12(1): 11-13.
摘要:
随着科学的发展,有更多的癌症患者获得早期诊断和治疗,收到良好的疗效。然而,较晚期才被发现的肿瘤,除了同时采用放、化疗之外,临床学家希望能同时使用提高肿瘤细胞对放、化疗敏感性的药物和物理措施。
辐射增敏的研究
金一尊
1988, 12(1): 14-18.
摘要:
七十年代以来,辐射增敏的研究业已引起人们极大重视。在这次国际大会上,有关辐射增敏的内容较多,其广度与深度都超过前几届国际会议上交流的内容。本文主要根据有关邀请报告、专题讨论报告、分组交流和专题墙报内容整理而成。
DNA辐射损伤和修复基因研究的一些进展
曹恩华
1988, 12(1): 18-21.
摘要:
在第八届国际辐射研究大会上,与DNA辐射研究直接有关的报告和论文有200余篇。这些论文反映近几年该研究领域的新成就和今后发展的新动向。
辐射化学研究的概况
陈小毛, 林念芸
1988, 12(1): 21-23.
摘要:
第八届国际辐射研究大会涉及面很广泛,其辐射化学部分几乎复盖了辐射化学研究的每一个领域。下面按辐射生物化学、辐射化学基础研究、辐射化学的工业应用及其它、辐射化学的新趋势等四个部分,扼要介绍其内容。
关于辐射剂量计研究的概况
靳涛
1988, 12(1): 24-25.
摘要:
在第八届国际辐射研究会议(ICRR)上划为B组(物理、辐射剂量学和生物物理方法)的文摘有116篇,其中辐射剂量学方面的文摘80篇,直接论及剂量计的18篇,占这方面文章的23%。
美国对医用X射线的管理
Kocol H
1988, 12(1): 26-29.
摘要:
大家都知道,医用X射线是人类接受的人工电离辐射的主要源泉。在关国,平均每人每年接受的全身剂量为2 mSv。
放射卫生学
阴离子交换-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中的铀
段忆翔, 王功鹏
1988, 12(1): 29-29.
摘要:
海水中铀的测定通常包括浓集步骤。目前常用的预浓集技术包括共沉淀、共结晶、萃取、泡沫浮选和整合剂吸附、阴离子交换等。
1982年美国核医学检查的人口特征及其致公众的吸收剂量
岳锡明, 史元明
1988, 12(1): 29-30.
摘要:
美国在1972年到1982年的十年间,体内核医学检查的频度翻了一番。1982年比1964年的频度增长了近十倍。
金属型螯合树脂对14C-丙氨酸、天门冬氨酸、三磷酸腺苷的吸附特性
刘玉珠, 张孙曦
1988, 12(1): 30-31.
摘要:
本文用Fe(Ⅲ)型和Cu(Ⅱ)型螯合树脂研究了几个典型的14C有机标记化合物的吸附特性。
放射导致头颈部皮肤癌与放射性皮炎
赵德明, 洪元康
1988, 12(1): 31-31.
摘要:
从1932~1963年,在Leiden大学医院因头颈部良性病变照射者约2400例,用Fischer统计表法,按每第5年从总数中随机选择25%,共605例作为追踪研究。
住宅中氡的放射卫生学意义
刘学成, 朱寿彭
1988, 12(1): 31-32.
摘要:
氡和它的衰变产物所致居民照射的年平均有效剂量当量约为1mSv,粗略估计,室内氡衰变产物照射所致肺癌死亡率约为居民死亡率的1%。
放射生物学
烟酰胺在体内的放射增敏作用:增加肿瘤损伤比正常组织大
李淑珍, 宋小英
1988, 12(1): 32-32.
摘要:
一般认为,实体瘤中的乏氧细胞是肿瘤放射治疗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希望的疗法之一是应用亲电子制剂,增强放射对乏氧细胞的致死效应。
长期使用Zn-DTPA和Ca-DTPA治疗对大鼠肌肉注入大量239Pu的行为和生物效应的影响
沈彬源, 麦智广
1988, 12(1): 32-33.
摘要:
通过伤口进入机体的239Pu在适当剂量和一定时期内会引起大部分动物产生恶性肿瘤。长期应用Zn-DTPA和Ca-DTPA赘合剂治疗可以降低肿瘤、特别是骨肉瘤的发生率。本文旨在研究赘合剂在大量239Pu侵入机体后的效果。
X线造影剂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诱发有丝分裂微核
黄进忠, 麦智广
1988, 12(1): 33-34.
摘要:
三碘苯甲酸钠类造影剂在放射诊断中已普遍应用。目前的统计表明,在欧美每年大约使用一千万支造影剂。虽然这些造影剂尚未显示有害效应,但过敏反应并非偶然,其发生率约为20%。
X线照射精原干细胞后两杂系小鼠先天畸形发生率的比较
于文懦, 王明东, 麦智广
1988, 12(1): 34-34.
摘要:
(C3H×101)F1和(SEC×C57BL)F1两杂系雄鼠受X线照射后,胚胎死亡发生率明显不同,两系雄鼠减数分裂细胞受照后染色体易位频率也存在差异。
鼠肝脏部分切除后经X线照射的再生
张睿, 张卿西
1988, 12(1): 34-34,66.
摘要:
辐射或某些化学因子导致的成年鼠肝脏潜在损害可在刺激增殖(如部分切除)后通过生化和细胞学改变显示出来。在再生肝中最明显的改变是DNA合成和有丝分裂的抑制及染色体畸变率的增加。
核医学部分
美、英核医学研究概况
马寄晓
1988, 12(1): 35-38.
摘要:
我于1987年4月初至5月底去美国和英国进行核医学科学访问,得到美国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和英国British Council详细安排,在美国先后访问了10个医学院或医院,其中包括哈佛大学所属的Brigham&Women's Hospital,Dana Faber Cancer Institute,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Children's Hospital,Brockton West Roxbury VA Hospital,Baltimore的Johns Hopkins Hospital,Michigan的Ann Arbor Hospital,纽约的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Portland的VA Hospital等单位。
心肌代谢显像的进展及其临床应用
黄钢, 赵惠扬, 刘秀杰
1988, 12(1): 39-43.
摘要:
过去的十年,心肌代谢显像出现了飞速的发展,心肌的脂肪酸显像及201Tl的临床应用、γ照相机及SPECT的日益普及,推动了这一发展的进程;99mTc标记心肌显像剂的探索,PECT的改进及正电子核素发生器的研制,使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的心肌代谢显像剂出现及定量研究心肌代谢、血流及功能有了可能;而磁共振成像(MRI)的试用,从细胞分子水平上,揭示了心肌代谢的生理生化机制,将心肌代谢研究提高到新的水平。
放射性核素体外显像早期检测动脉粥样硬化
郭正平, 谭天秩, 卢倜章
1988, 12(1): 43-46.
摘要:
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病变主要侵犯血管壁而较少累及管腔。现行的以X线为代表的所有影像学诊断检查,都要在血管腔狭窄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发现形态学的影像改变。
放射性131碘治疗甲状腺癌的现状
金稚奎, 常国钧, 林祥通
1988, 12(1): 47-51.
摘要:
甲状腺癌的病理学甲状腺癌分4种主要类型,即乳头状、滤泡状、髓样和未分化癌。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技术及其在良性骨疾病中的应用
罗云霄, 孝延令, 马寄晓
1988, 12(1): 51-55.
摘要:
核素骨显像在揭示骨病变上有很高的敏感性[1],能在X线检查或酶试验出现异常之前显示骨病变存在,假阴性<3%)和假阳性<5%)均较低。它既能反映骨骼形态,又可反映局部骨骼的代谢和血供状况,对各种骨肿瘤(尤其转移癌)有早期诊断价值。对一些良性骨病,如骨髓炎、应力性骨折、代谢性骨病、骨移植后血供及成活的判定、烧伤后骨坏死、冻结肩等也有一定诊断价值。骨显像还能区分骨的新老病变、探索骨痛原因、评价骨组织坏死率、修复率和病变愈合情况。总之,核素骨显像已成为医学中不可缺少的诊断方法之一。
Bolton-Hunter法碘标记技术及其应用
耿建国, 陈灏珠, 王世真
1988, 12(1): 55-57.
摘要:
1973年,Bolton和Hunter首先报告采用125I标记的N-琥珀酰亚胺3-(4-羟基苯基)丙酸[125I-labeledN-succinimidy13-(4-hydroxyphenyl)propionate,125I-SHPP]来标记hGH、hTSH和hLH,分别得到6.3×106、4.4×106、和1.9×106Bq(170、120和50μCi)/μg的较高比放射性,且对上述激素的免疫活性和生物学活性的影响甚微,因此,引起广泛的关注和兴趣[2~3]
脑的功能显像
Ell PJ, et al
1988, 12(1): 57-60.
摘要:
早在1960年,就进行了穿透血脑屏障的非特异性显像——用过锝酸形式的99mTc进行脑闪烁显像。另一些99mTc标记的放射性药物,象葡庚糖酸(GH)和二乙三胺五醋酸(DTPA)可改善靶/本底比值。
文摘
肺癌患者血清神经原特异烯醇化酶值的临床研究
高炎, 刘志成, 闵长庚
1988, 12(1): 60-61.
摘要:
文献报告,血清NSE值在小细胞肺癌患者明显上升,而非小细胞肺癌及其它恶性肿瘤亦有上升,故此作为新的肿瘤标志受到注目。
神经母细胞瘤的131I-MIBG显像
王燕, 唐谨
1988, 12(1): 61-61.
摘要:
作者对10例神经母细胞瘤病人做了131I-MIBG的闪烁显象和特异性定位,并用67Ga-柠檬酸盐、99mTc-HMDP闪烁显象和其他肿瘤标志物比较其结果。介绍131I-MIBG在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和随访研究中的作用。
商品药盒对促甲状腺激素测定的干扰(Ⅰ)
吕天河, 马寄晓
1988, 12(1): 61-62.
摘要:
用免疫放射分析测定促甲状腺激素(TSH-IR-MA)被推荐为对甲状腺机能紊乱的一种筛选方法。使用英国Amersham生产的"Amerwell"TSH-IRMA药盒发现,TSH通常在甲亢病人的血清中是测不出的(0.lmU/L以下)。
商品药盒对促甲状腺激素测定的干扰(Ⅱ)
吕天河, 马寄晓
1988, 12(1): 62-62.
摘要:
当评价"Amerlite"酶免疫分析(IEMA)测定TSH可能作为一种筛选甲状腺疾病的手段,本文记载了一些病人明显不符合的结果。
高剂量或低剂量放射性碘能切除甲状腺的残余组织吗?
刘君, 蔡鑫元, 卢倜章, 杨永青, 林祥通
1988, 12(1): 62-63.
摘要:
甲状腺癌患者经外科甲状腺全切除后,经常存在残余的甲状腺组织。为此,有人认为大部份外科甲状腺切除和有局部或远端复发危险的患者,应首选放射性碘治疗作为甲状腺残余组织的"切除"方法。
心包积液浓聚131
秦如章, 王绍绅, 管昌田
1988, 12(1): 63-63.
摘要:
本文报道一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处于甲状腺功能低下状态的患者,在行131I全身显像时,发现心包积液浓聚131碘。并介绍了显像特征。
放射性核素评价实验性胆汁淤积症肝脂肪酸β-氧化强度
张继和, 朱晓鸣
1988, 12(1): 63-64.
摘要:
应用放射性核素诊断胆汁淤积症,大都研究细胞运输染料及胆道中氨基二醋酸衍生物的能力。本文对实验性胆汁淤积症肝细胞脂肪酸β-氧化过程进行研究,借以确定放射性核素诊断这类肝损伤的价值。
轮圈征与急性胆囊炎的联系
苗玉连, 刘永昌, 张永令
1988, 12(1): 64-64.
摘要:
本文作者回顾性分析了临床上疑有急性胆囊炎的218例患者的肝胆系统检查结果,发现在肝胆γ闪烁显像中,肝实质内与胆囊窝相邻的区域出现轮圈状放射性增高(轮圈征)是急性胆囊炎的一种重要指征。这种指征可以缩短完成肝胆系统闪烁显像所需的时间。
201铊运动试验和一种新的99m锝标记物的心肌显象对比
何作祥, 刘秀杰, 朱晓鸣
1988, 12(1): 64-65.
摘要:
新的心肌灌注显象剂99mTc-甲氧基异丙基异腈(99mTc-MIBI)是一种脂溶性复合物,它具有较快且较高的心肌摄取,但无明显再灌注。
讣告
《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编辑部
1988, 12(1): 65-65.
摘要:
我国著名生理学家、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本刊特邀编辑朱壬葆同志因病治疗无效,于1987年10月24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