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  11卷  第2期

放射医学部分
环境中的99Tc及其迁移
强亦忠, 吴德昌
1987, 11(2): 65-69.
摘要:
锝是1937年制得的第一种人工放射性元素。长期以来,人们对它的危害并不重视。但锝在U和Pu核裂变时产额很高,特别是99Tc,可在核爆炸和反应堆中大量生成,且半衰期很长,进入环境后可长期滞留、蓄积,是环境中重要的长寿命核素之一。
正常人体组织内226Ra的含量研究
胡启跃, 章仲侯, 史元明
1987, 11(2): 69-73.
摘要:
随着人类文明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人类开始对其周围环境进行研究,以揭示其与人类生存的利害关系。在放射卫生领域,人们已开始对环境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在人体内的沉积量进行研究。
辐射所致的DNA碱基损伤和它的修复——在癌变中的意义及血清学检测方法
官宜彬, 夏寿萱
1987, 11(2): 73-77.
摘要:
碱基损伤和修复与细胞恶性转化的关系DNA可被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及化学因素)所损伤,正常细胞的修复机能可将其修复。但当环境因素的数量异常增加,或细胞的修复机制有缺陷时,则可能在DNA复制模板上存留着一些致死性、致突性或致癌性损伤,影响了细胞的正常增殖和分化。
食品放射性核素污染推荐限量专家讨论会介绍
姜会侠
1987, 11(2): 77-81.
摘要:
1986年12月1日~5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罗马召开了有关食品放射性核素污染推荐限量的专家讨论会。与会专家11人,FAO顾问2人,秘书组4人,共17人。
小剂量电离辐射的致癌作用
阎效珊, 麦智广
1987, 11(2): 81-86.
摘要:
辐射的致癌效应是人和动物受射线作用后远期最严重的病理变化。从40年代起,人们对辐射的致癌问题就特别关注,因为地球上的动物经常不断受到天然和人工辐射源照射,而且在核事故和非常情况下会有大量人员受到照射。
重水的代谢动力学及生物效应
苏昆源, 欧阳兆明
1987, 11(2): 86-88.
摘要:
氘(D)是氢的同位素,由美国学者F·尤雷于1932年发现。氘的原子质量为2.01471,它的原子核(氘核)由1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组成。氘(重氢)与氧生成重水(D2O)和过氧化物(D2O2)。
文摘
视频显示终端和彩色电视机发射的低能X线有效剂量当量的测定
戴光复, 史元明
1987, 11(2): 88-89.
摘要:
虽然70年代彩色电视机发射的低能光子已经减少很多,最近仍有一些关于视频显示终端操作人员受辐射危险方面的报道。82年加拿大航空公司13名怀孕的视频显示终端操作者中有7人流产,这是否由于视频显示终端发射的X线所致引起了争论。
建立核电站地区州卫生防疫站放射实验室的调研任务和内容
章仲侯
1987, 11(2): 89-90.
摘要:
卫生防疫站在放射卫生方面的主要任务是对从事放射性物质和电离辐射源的企业和机关进行预防和日常卫生监督,提出防止放射性物质污染环境的措施并监督实施,其最终目的是防止居民受到超过辐射安全剂量限值的照射。
制定X线受检病人照射规章的方法学依据
刘学成, 史元明
1987, 11(2): 90-91.
摘要:
到目前为止,虽然人们不止一次地试图制定X线受检病人照射剂量的规定,但有关医学X线剂量负荷标准的建议仍缺乏科学依据。当然,医疗照射亦应遵循ICRP提出的剂量限制体系的原则,但剂量负荷和X线应用的信息价值对于不同病人是不一样的,取决于疾病的种类和性质
35S的放射毒理学检测
强永刚, 朱寿鹏
1987, 11(2): 91-92.
摘要:
放射毒理学中,通过估算尿液中35S,可证实是否受到这种核素的内污染。Eakins等通过化验10ml尿液检出了尿中95%的无机硫和有机硫,但操作时间较长。
LICAM(C)、DTPA和DFOA对238Pu、241Am中毒的大鼠、仓鼠和小鼠治疗效果的比较
阮天明, 金一尊, 谢毓元
1987, 11(2): 92-92.
摘要:
在寻找新的高效低毒放射性核素促排药物的研究中,LICAM(C)被认为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化合物。在动物实验中,曾发现它在降低小鼠和狗体内的钚蓄积方面,效果相似或优于DTPA。本文主要比较了三种络合剂LICAM(C)、DTPA和DFOA对钚、镅中毒后的啮齿类动物(大鼠、仓鼠、小鼠)的疗效。
3-AB在人类Go期淋巴细胞中不影响X线诱发细胞遗传学损伤
杨卫东, 郑斯英, 高锦声, 刘及
1987, 11(2): 92-93.
摘要:
目前,对人类Go期淋巴细胞辐照后,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多聚酶抑制剂,即3-氨基苯甲酰胺(3-aminobenzamide,3-AB)影响X线诱发染色体畸变存在两种相互矛盾的报道。
高等真核生物细胞电离辐射损伤的诱导修复
王登高, 徐建人, 麦智广
1987, 11(2): 93-94.
摘要:
普遍认为,原核生物和低等真核生物存在着诱导修复系统。但高等真核生物体内是否也存在这一系统,仍有争论。本文报道,体外培养的TN-368鳞翘目昆虫细胞存在着一种诱导过程,这一过程可以使细胞受致死性电离辐射损伤后,增加细胞的活存。但此作用可完全被环已酰亚胺或放线霉素D抑制。
辐射诱发染色体畸变之DNA损伤本质和修复
王明东, 麦智广
1987, 11(2): 93-93.
摘要:
电离辐射导致DNA损伤主要有:单链断裂(SSBs)、双链断裂(DSBs)、不同类型碱基损伤(BD)、及DNA-蛋白质交联。此种不同类型损伤在染色体畸变成因的重要性仍在讨论,高LET辐射诱发的双链断裂较低LET辐照者多。
人淋巴细胞质分裂阻断微核法——活体年龄和低剂量X线效应
王明东, 麦智广
1987, 11(2): 94-94.
摘要:
人淋巴细胞微核法虽然是快速简便的细胞遗传学方法,但它不能分辨所分析的细胞分裂与否。因为微核仅出现在诱发后经过一次分裂的细胞。
99mTc-HM-PAO立体异构体有希望作为局部脑血流显象剂:人体应用研究
沈彬源, 谭天秩
1987, 11(2): 123-124.
摘要:
长期以来,局部脑血流(rCBF)测定的临床价值受到重视。许多脑的疾病,如脑溢血、脑肿瘤、癫痫和痴呆等都同脑血流的局部变化有关。放射性核素示踪剂用于这方面的研究已有多年,但它仅在最近,作为常规诊断基础的rCBF三维显象才得以实现。
131I标记单克隆抗体对结肠癌转移灶的显像价值
李建刚, 高炎, 朱晓鸥
1987, 11(2): 124-125.
摘要:
本文报道单克隆抗体对原发性结肠癌和转移癌诊断的应用和特性。作者叙述了15例患者(10例转移结肠癌)进行Ⅰ期显像检查的结果,证实其特异性与应用价值。资料和方法:15例患者。其中8例男性,7例女性,年龄40~81岁,10例确诊为结肠腺癌。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11In-柠檬素骨髓显像
张继和, 唐谨
1987, 11(2): 125-125.
摘要:
客观地评价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红骨髓的功能状态,对于确定疾病的分期、及时而又合理地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有关放射性核素显像,定量和定性地评价各种疾病骨髓的功能状态,引起有关临床学家的注意。
闪烁显像探测抗凝治疗患者隐匿性出血
林芳, 林福生, 朱晓鸥
1987, 11(2): 125-125,129.
摘要:
用肝素、香豆素等抗凝治疗可发生自发性出血。通常可出现瘀斑,鼻衄、胃肠道出血或血尿。出血也可以发生在肌肉内、肠壁内或出现腹膜后血肿。抗凝治疗的患者如具有明显急性失血的症状而找不到出血部位时,往往在诊断上是很棘手的。
核医学部分
蛋白质和多肽激素125碘化的基本原理和实践
林祥通, 王世真
1987, 11(2): 95-99.
摘要:
由于放射免疫分析、放射性受体分析、受体的放射测定、细胞膜结构及受体研究、单克隆抗体用于肿瘤的诊断和研究等技术相继在国内临床开展,蛋白质及多肽激素的125碘化技术(或131碘化)在国内许多临床及基础医学实验室已普遍应用,其中仍以氯胺T法为常用,但该法显然有一定局限性。
单克隆抗体与核医学
莫廷树, 马寄晓
1987, 11(2): 99-103.
摘要:
单克隆抗体是应用现代生物学技术,通过杂交瘤细胞获得的有较高特异性的一种抗体。随着放射性标记技术和显象仪器的发展,使单克隆抗体成为临床诊治疾病(特别是肿瘤的诊断)的一种最新的且最富有挑战性的诊治手段。本文就核医学中单克隆应用的有关问题综述于后。
单克隆抗体在核医学中的应用
杨新毅, 高友恭, 卢倜章
1987, 11(2): 103-106.
摘要:
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McAb)自1975年由Köhler和Milstein首次报道以来,虽仅十余年的历史,但研究十分活跃,发展非常迅速。
肿瘤标志的现况
孙守正, 唐谨
1987, 11(2): 107-110.
摘要:
应用肿瘤标志(Tumor marker)诊断筛选癌症,已成为当今临床对肿瘤检查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目前广泛使用肿瘤标志作为早期诊断、决定肿瘤存在的部位、了解恶性肿瘤的病情、判断肿瘤治疗的效果、监测治疗后有无复发及观察病情转归情况等,这些在临床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放射性核素阴囊显象
管昌田, 张永令
1987, 11(2): 110-114.
摘要:
1973年,Nadel等首先提出用99mTc-过锝酸盐阴囊显象诊断阴囊内病变。
90年代的核医学计算机系统
袁爱娜, 赵惠扬
1987, 11(2): 115-118.
摘要:
当人们展望未来核医学的前景时,有一些相互独立的因素必须加以考虑。经济情况和核医学处理的重要性是两个关键的因素,它们将决定核医学的研究和发展。
血液核医学现状
刘志凡, 刘永祥, 张永令
1987, 11(2): 118-120.
摘要:
核医学技术在诊断血液病方面的应用核医学技术在诊断血液病方面的应用如表所示。
放射性同位素在静脉血栓栓塞处理中的应用
陆立节, 周燕, 朱晓鸥
1987, 11(2): 121-123.
摘要:
为了辅助静脉栓塞和肺栓塞的诊断,在最近20~30年里已创立了多种放射性同位素的诊断方法。在这些新的同位素诊断方法中,除了125I纤维蛋白原吸收试验,其它方法直到近5年才开始采用一种可以接受的标准进行精确的对比研究。
学习与思考
核医学技术多选题问答(四)
兰继承, 马寄晓
1987, 11(2): 126-128.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