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47卷  第7期

显示方式:
封面
2023 年 7 期封面
2023, 47(7).
摘要:
2023 年 7 期目录
2023, 47(7): 1-4.
摘要:
临床研究
碲锌镉SPECT平衡法门控心血池断层显像重建平面及快速显像方案的研究
陈越, 杨学文, 梁钰, 赵迪, 卢如明, 王小杰, 李剑明
2023, 47(7): 391-398.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301013-00322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传统NaI-SPECT平衡法门控心血池平面显像(简称NaI-SPECT平面显像)与心脏专用碲锌镉(CZT)SPECT(CZT-SPECT)平衡法门控心血池断层显像(简称CZT-SPECT断层显像)及其重建平面显像(简称CZT-SPECT断层重建平面显像)所获得的左、右心室功能参数的相关性及其差异,进行CZT-SPECT断层显像的方法学研究并探讨其优势。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2年11月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行放射性核素平衡法门控心血池显像的患者58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0例,年龄(60.6±12.3)岁],所有患者均于同日先后行NaI-SPECT平面显像和CZT-SPECT断层显像,重建CZT-SPECT断层显像数据成平面显像数据,比较和分析NaI-SPECT平面显像(P)、CZT-SPECT断层显像(T)及其重建平面显像(re)获得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重建3、4和5 min的CZT-SPECT断层显像采集数据,将获得的LVEF(3 min)、LVEF(4 min)、LVEF(5 min)和RVEF(3 min)、RVEF(4 min)、RVEF(5 min)与原始采集数据LVEF(10 min)、RVEF(10 min)进行比较。将LVEF(10 min)和RVEF(10 min)按≥20%、≥30%、≥40%和≥50%重新分为各亚组,并与上述重建数据分别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 结果 LVEF(re)[30.50%(20.00%,38.50%)]、LVEF(P)[31.00%(22.00%,41.00%)]与LVEF(T)[27.00%(19.75%,38.50%)]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645、−3.065,均P<0.05),LVEF(re)与LVEF(P)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57,P>0.05);RVEF(P)(39.78%±12.16%)、RVEF(T)(41.57%±15.18%)和RVEF(re)(40.88%±13.19%)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949、−1.721、0.883,均P>0.05);3种显像方法获得的LVEF、RVEF比较,两两之间的相关性均为优秀(r=0.892~0.946,均P<0.001);LVEF(3 min)、LVEF(4 min)、LVEF(5 min)和RVEF(3 min)、RVEF(4 min)、RVEF(5 min)分别与LVEF(10 min)和RVEF(10 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798、−3.288、−3.995,t=−2.187、−3.976、−5.154,均P<0.05),且相关性均为优秀(r=0.903~0.970,均P<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除LVEF≥20%亚组外,其余各亚组中,LVEF(5 min)与LVEF(10 min)、RVEF(5 min)与RVEF(10 min)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853~−1.158,t=−1.804、−0.132,均P>0.05)。 结论 CZT-SPECT断层显像可通过重建获得平面显像数据,结合采集性能优势,可在获得可靠的数据用于后期处理和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的同时,进一步降低检查中的辐射剂量或缩短时间。
肝反应性淋巴样组织增生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表现
赵小二, 陈伶俐, 纪元, 曾蒙苏, 王明亮
2023, 47(7): 399-405.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206002-00323
摘要:
目的 探讨肝反应性淋巴样组织增生(RLH)的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双时相显像表现。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1年7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并经手术标本或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确诊为肝RLH的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其中男性2例、女性5例,年龄(60.4±3.7)岁。观察肝RLH的 18F-FDG PET/CT显像表现,分别测量及计算病灶长径、病灶与邻近肝脏的CT值、早期显像及延迟显像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肝本底 SUVmax、滞留指数(RI)。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 7例肝RLH患者中,71.4%(5/7)患者为单发病灶、28.6%(2/7)患者为多发病灶,共11个病灶,均位于肝包膜下,其形态呈类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模糊,长径5.5~19.2(14.9±1.2) mm。CT平扫结果显示,11个病灶密度均匀,其中2个病灶呈等密度,9个病灶呈低密度,其CT值为(42.1±3.1) HU,低于邻近肝实质的CT值(55.9±1.5) HU,且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6,Ρ<0.001)。18F-FDG PET/CT显像结果显示,63.6%(7/11)病灶的18F-FDG摄取高于肝实质,其中85.7%(6/7)病灶延迟显像的SUVmax升高,14.3%(1/7)病灶延迟显像的SUVmax降低,早期、延迟显像病灶的SUVmax分别为6.2±0.4和6.8±0.7,RI为12.2%(8.9%,15.5%);36.4%(4/11)病灶的18F-FDG 摄取低于或邻近肝实质,延迟显像病灶的SUVmax无明显变化,早期、延迟显像病灶的SUVmax分别为2.2±0.4和2.1±0.4。 结论 肝RLH病灶多位于肝包膜下,呈均匀稍低密度灶,边界模糊。18F-FDG PET/CT显像显示多数病灶18F-FDG高摄取,少数病灶呈等摄取或低摄取,延迟显像SUVmax多升高,多发病灶18F-FDG摄取相近或相差很大。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31I治疗后唾液腺损伤的相关因素分析
李晓倩, 仝慧敏, 黄楠, 岳荣丽, 方菊, 秦卓琦, 陆克义, 程艳
2023, 47(7): 406-412.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210008-00324
摘要: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131I 治疗后唾液腺损伤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131I治疗的107例DT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5例、女性72例,年龄(42.8±1.0)岁。比较唾液腺损伤患者与唾液腺正常患者年龄、身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原发肿瘤的组织病理学分型及分期、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是否并发糖尿病、131I治疗前促甲状腺素(TSH)水平、停用左甲状腺素钠片(L-T4)时间、131I治疗剂量、131I全身显像(WBS)等临床资料的差异。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期望频数<5时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唾液腺损伤的相关因素。 结果 107例DTC患者中,37例患者发生唾液腺损伤,唾液腺损伤的发生率为34.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唾液腺损伤患者的年龄、收缩压大于唾液腺正常患者[(45.84±2.10)岁 对(41.11±0.97)岁,(127.59±3.10) mm Hg对(119.86±1.84) mm Hg],唾液腺损伤患者131I治疗前TSH水平低于唾液腺正常患者[(99.82±8.46) mIU/L对(122.59±4.03) mIU/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57、5.210、6.288,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131I治疗前TSH水平、收缩压是唾液腺功能损伤的非独立危险因素(OR=1.017、0.989、1.023,均P>0.05)。 结论 年龄较大、131I治疗前TSH水平较低及收缩压较高是DTC患者行131I 治疗出现唾液腺损伤的相关因素。
塑形垫结合热塑膜在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体位固定中的应用
孟瑞娟, 郝晶晶, 王聪睿, 傅炜, 刘明君, 王雄伟, 张佳妮, 李险峰
2023, 47(7): 413-418.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209007-00316
摘要:
目的 探讨塑形垫结合热塑膜在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体位固定中的优势。 方法 收集2021年2月至2021年12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治疗的50例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0例、女性10例,年龄(58.0±8.2)岁。按照不同固定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用塑形垫结合头颈肩热塑膜个性化定位方式;对照组采用标准化头枕结合头颈肩热塑膜常规定位方式对头颈部肿瘤患者进行体位固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每周1次采用MV级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进行摆位验证,对2组头颈部肿瘤患者腹背、头脚、左右方向的摆位误差进行比较。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 50例患者完成了258次EPID验证,其中观察组验证101次,对照组验证157次。以靶区为感兴趣区(ROI),观察组患者在腹背、头脚、左右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057±1.805)、(0.569±1.611)、(0.020±2.946) mm,小于对照组的(−0.599±2.531)、(0.637±2.239)、(0.780±1.957) mm,且2组在腹背和左右方向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5,P=0.016;t=2.289,P=0.023)。以头部中心为ROI,观察组患者在腹背、头脚、左右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327±1.898)、(0.594±2.089)、(0.891±1.944) mm,小于对照组的(0.975±1.950)、(0.917±2.245)、(1.070±1.912) mm,且2组在腹背方向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20,P<0.001)。以颈部中心为ROI,观察组在腹背、头脚、左右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010±2.278)、(0.554±2.095)、(−0.574±2.321) mm,小于对照组的(1.217±2.663)、(0.637±2.397)、(−0.764±2.600) mm,且2组在腹背和左右方向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47,P<0.001;t=3.431,P=0.001)。 结论 塑形垫结合热塑膜应用于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的体位固定,可明显提高摆位精确度和患者的舒适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热塑体膜双重标记联合开窗技术定位在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中的应用价值
黄平平, 李敏杰, 田玉龙, 宋俊华, 翟永飞
2023, 47(7): 419-424.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205008-00315
摘要:
目的 比较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采用乳腺托架定位与基于热塑体膜双重标记联合开窗技术定位方式的放疗摆位误差及放射性皮肤反应,对热塑体膜双重标记联合开窗技术定位方法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83例乳腺癌保乳术后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47.5±10.1)岁。根据定位方式将患者分为乳腺托架组(41例)和体膜组(42例),2组患者在放疗前通过直线加速器在机载锥形束 CT(CBCT)下进行摆位验证。根据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制定的标准评估入组患者的急性和晚期放射性皮肤反应。摆位误差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体膜组在左右(X轴)[(2.14±0.19) mm对(2.96±0.20) mm]、头脚(Y轴)[(2.49±0.15) mm对(3.05±0.16) mm]、腹背(Z轴)[(2.41±0.22) mm对(3.14±0.19) mm]方向的摆位误差明显小于乳腺托架组(t=2.98、2.63、2.49,均P<0.05);且在摆位误差≤3 mm时,Y轴方向体膜组分布比例高于乳腺托架组(72.20%对48.78%,χ2=7.23,P=0.01);在摆位误差>5 mm时,X轴(3.81%对8.78%)、Y轴(8.78%对33.17%)、Z轴(10.95%对24.88%)方向体膜组分布比例均低于乳腺托架组(χ2=4.37、12.40、13.73,均P<0.05);2组患者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发生率(30.95%对53.66%)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P=0.04)。 结论 基于热塑体膜双重标记联合开窗技术定位方式减小了摆位误差、减轻了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更安全可靠,且操作简捷。
综述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治疗对生殖系统的辐射影响
阮卓, 陆克义
2023, 47(7): 425-429.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211024-00317
摘要: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之一。131I治疗是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其在降低患者复发率、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131I治疗属于电离辐射,而生殖系统对辐射敏感性较高,其受到来自血液、膀胱尿液和肠道的131I照射,可能会造成卵巢或睾丸一过性损伤,表现为血清卵泡刺激素水平升高、卵巢早衰、精子数量减少和活力减弱、抗缪勒管激素水平下降。现有的临床研究对131I治疗DTC时,是否会增加生殖系统次生肿瘤的发生风险仍存在争议。因此,131I治疗DTC对生殖系统的辐射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
131I治疗甲状腺疾病对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
陈紫巍, 木尼热·阿不都外力, 吴竹娟, 苏安平
2023, 47(7): 430-434.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210006-00319
摘要:
131I常用于甲状腺疾病的治疗,但其是否会引起与甲状腺毗邻的甲状旁腺的功能改变尚存争议。目前,部分研究结果显示131I治疗会增加甲状旁腺腺瘤的发生、引起甲状旁腺功能改变,但也有研究结果显示131I治疗对甲状旁腺功能无明显影响。笔者对既往131I治疗与甲状旁腺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行综述,对相关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奠定基础。
90Y微球在肝细胞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研究进展
赵开通, 白家瑞, 张国建
2023, 47(7): 435-438.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209022-00321
摘要:
肝癌分为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两大类。肝细胞癌(HCC)是原发性肝癌中最常见的一种病理类型,其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90Y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SIRT)可应用于HCC的多个阶段,兼有多重疗效,即可以缩小肿瘤、增大剩余肝脏体积、治疗门静脉癌栓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介绍了90Y微球SIRT在HCC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研究进展。
吞咽功能训练在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吞咽障碍中的应用进展
肖茹, 侯彦杰, 李险峰
2023, 47(7): 439-444.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209008-00314
摘要:
吞咽障碍是头颈部肿瘤(HNC)放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随着时间的延长病情加重,会导致患者营养不良、发生误吸性肺炎甚至死亡。虽然吞咽功能训练对HNC患者有一定的疗效,但训练方法尚未统一。笔者对HNC患者放疗后吞咽障碍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评估方法等进行综述,以期为HNC患者放疗后吞咽障碍的防治提供思路。
病例报告
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肝脏浸润18F-FDG PET/CT显像1例
林润龙, 于璟, 袁欣, 王晓梅, 田爱娟
2023, 47(7): 445-449.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209004-00318
摘要:
笔者报道了1例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肝脏浸润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病例。18F-FDG PET/CT显像不仅能更早地发现肝脏病灶,提供其糖代谢信息,还能评估全身多器官受累分布情况。笔者拟通过对该病例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以加深对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肝脏浸润影像学特征的认识。
副肿瘤性天疱疮伴发纵隔巨大胸腺瘤18F-FDG PET/CT显像1例
黄文鹏, 邱永康, 陈钊, 廖栩鹤, 张旭初, 康磊, 范岩
2023, 47(7): 450-453.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206007-00312
摘要:
副肿瘤性天疱疮(PNP)是一种与肿瘤相关的皮肤黏膜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伴发纵隔巨大胸腺瘤在临床较罕见。笔者报道了1例PNP患者,从临床、组织病理学、治疗、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显像等方面分析了PNP的特点,通过文献复习加深了对该病的认识。多形性皮肤损害患者应考虑PNP的可能,其诊断基于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检查以及免疫荧光检查。笔者通过PET/CT显像发现隐匿性的恶性肿瘤,辅助临床医师了解胸腺瘤与PNP的内在联系,提高术前的诊断准确率,并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