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35卷  第2期

实验核医学
活体内线粒体功能评估
聂秀利, 赵士艳, 管樑, 石洪成, 朱汇庆, 严惟力
2011, 35(2): 65-68.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1.02.001
摘要:
线粒体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线粒体功能紊乱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相关。活体内线粒体功能评估有助于更为完整、全面地了解其生物学功能,该文就活体内线粒体功能评估的方法作一综述。
PET在精神分裂症中的研究进展
蔡莉, 高硕
2011, 35(2): 69-72.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1.02.002
摘要:
PET是一种可以用于评估大脑代谢活性、血流及确定人脑中重要的神经递质分布的功能神经影像工具。与传统影像技术相比,PET能够借助不同的示踪剂定性、定量地分析大脑葡萄糖代谢、血流、多巴胺及5-羟色胺神经递质和受体的分布及活性改变,因此广泛用于精神分裂症的神经生化及病理生理学机制的研究。该文通过不同的放射性示踪剂,简要综述PET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大脑多巴胺能神经递质及受体、5-羟色胺受体的分布、认知功能障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5-羟色胺受体显像剂在神经系统疾病及脑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邱春, 管一晖
2011, 35(2): 73-80, 127.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1.02.003
摘要:
5-羟色胺(5-HT)受体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参与精神与情绪、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睡眠与觉醒、内分泌活动等的调节,与疼痛、抑郁症、癫等诸多疾病存在广泛而直接的联系。随着5-HT受体核素显像剂的不断开发,利用SPECT、PET对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无创性的5-HT受体显像已经广泛开展,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上述疾病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活体功能信息;在药物研发和疗效评估方面也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此外,此方法还为脑功能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手段。该文主要就中枢神经系统5-HT受体的生物学特性、放射性核素显像剂及其临床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临床核医学
18F-FDG PET-CT诊断前列腺癌复发与转移的价值
徐慧琴, 薛杨央, 赵学峰, 梁朝朝
2011, 35(2): 81-84.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1.02.004
摘要: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前列腺癌复发、转移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前列腺癌治疗后随访期间临床怀疑复发、转移患者的18F-FDG显像资料,同期常规显像检查结果,病理及临床随访结果。 结果 经病理及临床随访结果证实前列腺癌复发、转移者19例。PET-CT诊断为阳性者20例,其中1例盆腔脓肿、5例前列腺癌局部复发、8例盆腔淋巴结转移、1例全身多发淋巴结转移和5例骨转移;18F-FDG PET-CT诊断前列腺癌复发与转移的灵敏度为100%(19/19),特异度为75%(3/4),准确率为95%(22/23)。内分泌治疗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较稳定及逐渐升高者共12例,PET-CT均准确显示。与B超、CT、骨显像相比,PET-CT可发现更多的病灶。 结论 18F-FDG PET-CT对前列腺癌复发、转移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18F-FDG PET-CT在鼻咽癌靶区勾画及推量照射研究中的价值
王颖, 冯彦林
2011, 35(2): 84-88.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1.02.005
摘要:
18F-FDG PET-CT已广泛应用于鼻咽癌的诊断及分期,近年来其对放疗靶区勾画的影响也引起人们的重视。该文着重探讨18F-FDG PET-CT在提高鼻咽癌放疗靶区勾画准确性、减少靶区勾画差异、指导剂量绘画及推量照射的临床研究价值。
99Tcm-MDP全身骨显像、99Tcm-MDP SPECT-CT和18F-FDG SPECT-CT探测脊柱转移瘤的比较
刘道佳, 唐明灯, 林端瑜, 倪雷春, 林小敏
2011, 35(2): 89-92.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1.02.006
摘要:
目的 比较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MDP)全身骨显像、99Tcm-MDP SPECT-CT与18F-FDG SPECT-CT诊断脊柱转移瘤的临床价值。 方法 对行常规99Tcm-MDP全身骨显像的88例肿瘤患者同时行99Tcm-MDP SPECT-CT,同期(2周内)行18F-FDG SPECT-CT。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以病理结果或两种以上影像技术(MRI、CT等)结果或随访2年以上结果为最终结果,比较99Tcm-MDP全身骨显像、99Tcm-MDP SPECT-CT与18F-FDG SPECT-CT的诊断结果。 结果 经临床随访或病理证实,88例肿瘤患者诊断脊柱转移瘤48例、良性病变19例、未转移21例。99Tcm-MDP全身骨显像诊断脊柱转移瘤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89.6%(43/48)、62.5%(25/40)、74.1%(43/58)、83.3%(25/30)及63.4%(68/88),99Tcm-MDP SPECT-CT分别为93.8%(45/48)、92.5%(35/40)、90.0%(45/50)、92.1%(35/38)及81.6%(80/88);18F-FDG SPECT-CT分别为97.9%(47/48)、97.5%(39/40)、97.9%(48/49)、97.5%(39/40)及87.8%(86/88)。SPECT-CT解决了99Tcm-MDP全身骨显像对阳性病灶精确解剖定位难的问题,明显提高了对骨良性病灶的诊断能力,降低了诊断脊柱转移瘤的假阳性率。18F-FDG SPECT-CT较99Tcm-MDP全身骨显像更具肿瘤特异性,对骨骼良恶性病灶的鉴别具有更强的能力,提高了脊柱转移瘤诊断的特异度(χ2=15.313,P < 0.001)和准确率(χ2=16.831,P < 0.001)。 结论 99Tcm-MDP SPECT-CT和18F-FDG SPECT-CT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效能高于99Tcm-MDP全身骨显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131I治疗Graves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碳酸锂的应用
查金顺, 黄春玲, 蒋婷吟, 蒋艳
2011, 35(2): 93-99.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1.02.007
摘要:
131I治疗Graves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有效性取决于其在甲状腺内的滞留时间,且受治疗前抗甲状腺药物使用、肿大甲状腺容积和甲状腺24 h摄碘率等因素的影响。锂具有阻止有机碘和甲状腺激素自甲状腺内释出的作用而不影响甲状腺对131I的摄取,因此,131I治疗Graves甲亢前后辅以短程、小剂量碳酸锂,具有提高甲状腺摄碘率、延长131I在甲状腺内的有效半衰期的作用。使用碳酸锂辅助131I治疗Graves甲亢可增加甲状腺的受照剂量,从而减少有效半衰期短的患者服用131I的量和全身放射性照射量,并改善甲亢治愈率。131I辅以碳酸锂短程治疗因甲状腺毒症得到快速控制并避免了因131I治疗前抗甲状腺药物停用、不能耐受或无效的患者短期甲状腺毒症的恶化,和防止131I治疗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短期升高,而被认为是有益的。另外,就快速控制甲亢而言,不管甲状腺肿的大小,碳酸锂均可增强131I治疗的有效性,同时也可提高巨大甲状腺肿患者甲亢的永久控制率。由于碳酸锂有助于预防放射性碘相关的血清游离甲状腺激素浓度的升高并可加强甲状腺毒症的控制,这对年长、严重甲亢、有心血管疾病或其他严重非甲状腺疾病基础的高危患者来说特别重要,因为,即便是甲状腺毒症的一个短暂恶化,也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131I治疗Graves甲亢前后辅以小剂量碳酸锂治疗安全有效。
心肌灌注显像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对冠心病风险评估的研究现状及相互关系
邵晓梁, 王跃涛
2011, 35(2): 99-103.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1.02.008
摘要:
冠心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早期诊断冠心病,无创、准确地进行心脏不良事件的风险评估并及时干预,是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风险评估模型对于心脏风险评估的有效性虽已被众多临床试验所证实,但仍有局限性。心肌灌注显像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以及两者结合,为冠心病诊断及心脏风险的评估提供了新的思路。
老年患者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血浆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分析
孙炜, 朱高红, 卫江亮, 胡建伟
2011, 35(2): 104-107.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1.02.009
摘要:
目的 观察老年患者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血浆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变化,了解内皮素和CGRP在老年患者手术麻醉应激反应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择期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60例,根据年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年龄 > 65岁,平均年龄(44±17)岁;对照组年龄 < 65岁,平均年龄(71±5)岁,两组病例数均为30例。分别于手术麻醉前(T0期)、气管插管后(T1期)、胆囊切除时(T2期)、术毕(T3期)、术后24 h(T4期)抽取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中内皮素和CGRP水平。 结果 T0期实验组血浆中内皮素水平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71,P>0.05);T1期两组患者血浆中内皮素水平均逐渐升高,其中实验组增高明显(t=4.258,P<0.05);T2期两组患者血浆中内皮素水平继续升高,实验组增高明显(t=5.134,P<0.01);T3期对照组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开始降低,而实验组患者内皮素水平继续升高(t=6.627,P<0.01);T4期两组患者内皮素水平均恢复到T0期水平,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17,P>0.05)。对照组患者血浆CGRP水平在围手术期变化不明显,而实验组患者血浆中CGRP水平在T0期后降低,T2期又逐渐增高,到T3期达到最高。两组患者在T1期和T3期的CGRP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84和t=4.085,P均<0.05)。 结论 老年患者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内皮素和CGRP水平变化均较青壮年患者显著,内皮素的变化尤为明显,围手术期危险更大。
血清CA15-3、CEA检测联合全身骨显像在乳腺癌骨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路宝士, 高玉芳
2011, 35(2): 107-110.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1.02.010
摘要:
目的 评价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5-3(CA15-3)、癌胚抗原(CEA)检测联合全身骨显像在乳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对97例乳腺癌患者(其中,骨转移组46例、无骨转移组51例)及45例良性乳腺疾病患者(良性病变组)行SPECT全身骨显像,对骨显像阴性但骨痛明显患者,再行CT或MRI检查以确诊。同时,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其血清CA15-3、CEA水平,并将两者的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骨转移组CA15-3、CEA水平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和良性病变组,两项指标诊断骨转移的阳性率分别为76.09%、80.43%;骨转移组全身骨显像44例为阳性(占95.65%),仅2例为阴性(占4.35%),该2例骨显像阴性患者再经CT或MRI确诊为骨转移;无骨转移组中的7例及良性病变组中的3例骨显像为阳性,均由手术或外伤引起。CA15-3+CEA+全身骨显像三项联检比CA15-3+CEA两项联检及各单项检查在诊断乳腺癌骨转移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均明显提高。 结论 全身骨显像和CA15-3、CEA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乳腺癌骨转移的检出率。
Graves甲亢131I治疗前后血清TRAb动态变化及临床价值
钟兴祥, 郑吉祥, 蓝冠章, 楼云龙
2011, 35(2): 110-113.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1.02.011
摘要:
目的 通过测定Graves甲亢患者131I治疗前后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TRAb在131I治疗Graves甲亢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至2010年12月收治的经131I治疗的Graves甲亢患者,其中有3~18个月完整随访资料者128例,与45名健康对照者分别于131I治疗前及治疗3、6、12和18个月后采用放射受体分析法动态测定其血清TRAb水平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45名健康对照者血清TRAb水平为(2.95±1.48)U/L,128例Graves甲亢患者在131I治疗前血清TRAb水平为(81.52±36.15)U/L,高于健康对照者(t=8.17,P < 0.01);131I治疗3个月后患者血清TRAb水平[(127.13±49.05)U/L)]明显高于治疗前(t=4.92,P < 0.01);治疗6个月后患者血清TRAb水平[(59.82±28.51)U/L)]开始降低,与健康对照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9,P < 0.01);治疗12个月后患者血清TRAb水平[(12.53±9.26)U/L)]明显降低,与健康对照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P < 0.01);治疗18个月后患者血清TRAb水平[(4.29±2.56)U/L)]与健康对照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P > 0.05)。 结论 动态观察Graves甲亢患者131I治疗前后TRAb水平的变化具有指导治疗、判断疗效、预测复发、鉴别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重要的临床价值。
临床放射医学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难治性肺癌的疗效观察
朱晓珉, 方文岩, 陈军, 赵成, 陈鹏
2011, 35(2): 114-117.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1.02.012
摘要:
目的 评价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肿瘤组织间治疗难治性肺癌的临床价值。 方法 共35例晚期难治性肺癌患者接受125I粒子植入治疗。术前采用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布源,术中将活度为2.855~3.087 MBq的125I粒子在CT导向下植入肿瘤组织间,粒子按照0.5~1. 0 cm间距平面插植。肿瘤周边匹配剂量为150~180 Gy,每例患者植入粒子10~120颗。2个月后行CT复查评价疗效。 结果 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27例、稳定3例、进展1例,客观应答率为88.57%。术中和术后发生严重气胸5例,均经胸腔闭式引流3~10 d后完全消失;轻度气胸7例未行任何处理而自愈,经随访发现,大多数患者毒性反应轻微并可耐受,未见大咳血、放射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难治性肺癌的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
放射性心脏损伤临床研究进展
宋建波, 李思进
2011, 35(2): 117-124.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1.02.013
摘要:
放射性心脏损伤(RIHD)是由胸部肿瘤放疗引起的常见迟发性不良反应之一。由于RIHD常处于亚临床状态,受照射后经过相当长潜伏期才出现症状,长期未引起临床注意。20世纪90年代,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胸部肿瘤放疗增加了患者心脏病病死率,部分抵消了放疗产生的生存受益,RIHD才逐渐得到重视。随着近几十年放疗技术的改进,心脏受照剂量和体积明显下降,RIHD发病率有下降趋势。尽管如此,近期临床研究表明,在霍奇金淋巴瘤、肺癌及食管癌等恶性肿瘤放疗过程中,心脏仍会受到局部高剂量或全心低剂量的辐射,RIHD这一问题目前在临床上依然不可避免,胸部放疗患者长期心脏随访是必要的。该文对RIHD的临床表现、影响因素、检查手段、预防治疗方法及近年来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肝腺瘤的影像诊断现状及进展
朱晓琳, 李强
2011, 35(2): 124-127.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1.02.014
摘要:
肝腺瘤是罕见的肝脏良性肿瘤,由于缺乏特征表现,临床很容易误诊。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肝腺瘤的检出率逐年增高。该文综合国内外文献,对肝腺瘤的影像学诊断特征作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及放射科医生对肝腺瘤的认识,辅助临床正确诊断肝腺瘤。
小脑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一例
王志军, 许祖闪, 丛英珍, 全勇
2011, 35(2): 128-129.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1.02.015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