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辐射敏感性差异的研究进展及意义

于文儒 王继先

引用本文:
Citation:

个体辐射敏感性差异的研究进展及意义

  • 摘要: 个体对电离辐射损伤效应的敏感性具有很大的差异。早先发现的一些遗传性辐射敏感综合症中,其杂合子亦表现出较高的辐射敏感性和肿瘤易感性;通过对辐射敏感性不同的细胞系间的比较研究发现,某些特定基因改变与辐射敏感性相关。本文从p53基因突变、细胞凋亡和辐射诱导的遗传不稳定性等方面综述了个体辐射敏感性差异的机制及意义。
  • [1] Busch D. Int J Radiat Oncol,1994;30(4): 997-1002
    [2] Barquinero JF et al. J Radiat Biol,1995;67(2): 187-191
    [3] Bosi A et al. M utat Res,1989;2110: 13
    [4] Sankaranarayanan K et al. Mutat Res,1989;211: 7-12
    [5] Yu Wenru et al. Chin Med Sci J,1995;10(1): 50-53
    [6] Kadhim MA et al. Int J Radiat Biol,1995;67(3): 287-293
    [7] Marder BA Margan WF. Mol Cell Biol,1993;13(11): 6667-6677
    [8] King CM. Mutat Res,1994;316: 79-90
    [9] Morgan WF Murnane JP. Cancer MetastasisRev,1995;14(1): 49-58
    [10] Mcmillan TJ Peacock JH. Int J Radiat Biol,1994;65(1): 49-55
  • [1] 朱光旭王小华 . 肿瘤辐射敏感性与细胞凋亡.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00, 24(2): 78-82.
    [2] 王丽平梁克 . 细胞凋亡与辐射敏感性.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00, 24(2): 75-78.
    [3] 杜维霞 . 辐射敏感性影响因素研究.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03, 27(5): 238-240.
    [4] 刘谦白志杰伊晓勇 . 前列腺癌miRNA生物标志物及其与辐射敏感性的研究进展.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17, 41(3): 227-231.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7.03.013
    [5] 郭万峰丁桂荣韩良辅 . 应用生物标志对肿瘤辐射敏感性的研究.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01, 25(4): 185-188.
    [6] 于文儒董连锴萧佩新 . 辐射敏感性与p53基因突变关系的研究进展.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1996, 20(5): 233-235.
    [7] 许建华 . Egr-1基因的辐射生物学效应研究进展.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02, 26(2): 76-79.
    [8] 牛津梁 . DNA损伤修复能力对GPA基因突变频率的影响及其检测方法.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01, 25(6): 279-282.
    [9] 李林史剑慧 . 神经酰胺与辐射诱导细胞凋亡.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00, 24(2): 85-89.
    [10] 鞠永健 . 放射治疗中肿瘤控制概率的计算方法.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00, 24(3): 138-141.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062
  • HTML全文浏览量:  121
  • PDF下载量:  3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1996-08-28

个体辐射敏感性差异的研究进展及意义

  •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 天津 300192

摘要: 个体对电离辐射损伤效应的敏感性具有很大的差异。早先发现的一些遗传性辐射敏感综合症中,其杂合子亦表现出较高的辐射敏感性和肿瘤易感性;通过对辐射敏感性不同的细胞系间的比较研究发现,某些特定基因改变与辐射敏感性相关。本文从p53基因突变、细胞凋亡和辐射诱导的遗传不稳定性等方面综述了个体辐射敏感性差异的机制及意义。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1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