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微球技术测定脊髓血流量的实验观察

胡旋 李锐

引用本文:
Citation:

放射性微球技术测定脊髓血流量的实验观察

  • 中图分类号: R817.4

Experimental study of capacity of the blood blow of spinal cord using radiolabelling microspbere technique

  • CLC number: R817.4

  • 摘要: 目的 了解脊髓损伤后期局部血流量与神经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性生物微球技术对兔脊髓损伤模型的脊髓血流量进行测定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脊髓血流量和神经功能二者并不存在线性关系。结论 仅仅凭借脊髓血流量的改善这一个指标不能反映神经功能状态。
  • [1] 庞清江,罗永湘. 神经生长因子保护受伤脊髓组织的实验研究.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997,11(1):3-5.
    [2] 刘永军,王玉丽. 治疗用放射活性微球.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4,31(6):372-374.
    [3] 李长有. 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监测兔急性脊髓缺血损伤后脊髓血流动力学变化及病理学观察的研究.中华骨科杂志,1997,17(5):299-303.
    [4] Senter HJ,Venes JL. Loss of autoregulation and posttraumatic ischemia following experimental spinal cord trauma.J Neurosurg,1979,50(2):198-206.
  • [1] 骆建华曾兴炳常力方 . 中枢神经系统的放射损伤及其处理.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1999, 23(2): 79-82.
    [2] 张燕陈肖华 . 中枢神经系统辐射损伤的细胞与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04, 28(1): 41-44.
    [3] 龚守良 . 电离辐射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01, 25(5): 221-224.
    [4] 陈文新何品玉 . 中枢神经系统核素显像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08, 32(1): 33-36.
    [5] 王冰周湘艳崔凤梅 . 氚β粒子照射对发育中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23, 47(10): 615-625.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309012-00367
    [6] 张玮王利利涂彧 . 中枢神经系统电离辐射效应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08, 32(3): 179-182.
    [7] 李亚军白人驹高硕李彦生刘磊贾薇蔡莉邢喜玲 . 兔VX2肺肿瘤PET-CT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10, 34(3): 139-142.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0.03.003
    [8] 刘治邦尉继伟计学理 . 放射性粒子植入、放疗对荷VX2瘤兔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07, 31(4): 251-254.
    [9] 闫君李险峰王进武志峰李思进刘建中程艳99Tcm-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肾动态显像对兔单侧急性上尿道梗阻的应用研究.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08, 32(6): 343-346.
    [10] 邱春管一晖 . 5-羟色胺受体显像剂在神经系统疾病及脑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11, 35(2): 73-80, 127.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1.02.003
    [11] 戴光复金月英田源苑淑渝张良安 . 冰冻切片放射自显影技术在微剂量研究中的应用.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06, 30(5): 264-267.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444
  • HTML全文浏览量:  101
  • PDF下载量:  2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7-04-05

放射性微球技术测定脊髓血流量的实验观察

  • 1. 300450 天津, 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药剂科;
  • 2. 300192 天津, 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综合服务中心

摘要: 目的 了解脊髓损伤后期局部血流量与神经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性生物微球技术对兔脊髓损伤模型的脊髓血流量进行测定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脊髓血流量和神经功能二者并不存在线性关系。结论 仅仅凭借脊髓血流量的改善这一个指标不能反映神经功能状态。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