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T上肢静脉直接成像技术的应用

徐勐 张越 傅菲 何岸苇 万业达

引用本文:
Citation:

MSCT上肢静脉直接成像技术的应用

    通讯作者: 万业达, yd_wan@sina.com

The application of MSCT in upper limb vein direct imaging

    Corresponding author: Yeda Wan, yd_wan@sina.com
  •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成像技术在上肢CT静脉血管成像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行上肢CT静脉血管成像患者的检查资料, 并对上肢静脉血管采用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曲面重建等多种方式后处理, 选定A、B、C(肱骨内外髁连线向近心侧5 cm处头静脉和肱静脉的轴位图像;肱骨内外髁连线向近心侧8 cm处头静脉和肱静脉的轴位图像;锁骨下静脉的轴位图像)层面分别测量管腔内CT值。测量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分析, 对上肢静脉选定层面的静脉管腔内测量的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以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56例完成MSCT上肢静脉直接成像的患者中, 右上肢发现病变14例, 左上肢21例, 阳性率为62.5%(35/56), 同期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阳性率为58.9%(33/56)。肱骨内外髁连线5 cm处各测量位置中静脉管腔内CT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肱静脉管腔:F=0.004, P>0.05;头静脉管腔:F=0.102, P>0.05)。肱骨内外髁连线8 cm处各测量位置中静脉管腔内CT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肱静脉管腔:F=0.007, P>0.05;头静脉管腔:F=2.271, P>0.05)。锁骨下静脉层面各测量点之间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01, P>0.05)。统计结果提示顺静脉血管方向不同位置静脉管腔内对比剂充盈均匀。上肢静脉远端主干管腔内对比剂浓度高于近心端管腔内对比剂浓度, 各层面之间CT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41.52, P < 0.05)。提示顺静脉血流方向对比剂浓度逐渐减低。 结论 MSCT上肢静脉直接成像的优势在于可以较大范围显示上肢静脉全程, 清晰显示侧支循环, 明确血管狭窄、阻塞的原因, 了解周围结构情况, 辨别血栓形成时间等。该技术相对安全方便、创伤小, 减少了碘对比剂用量, 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应用该技术能提高上肢静脉血栓的诊断率, 为临床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图 1  静脉管腔内3个测量位置的示意图

    Figure 1.  Schematic diagram of 3 selected location within the venous lumen

    图 2  上肢深静脉血栓的MSCT图像  图中,A:上肢静脉VR图示正常尺、桡静脉及其属支;B:上肢静脉VR图示左锁骨下静脉栓塞(红色箭头);C:上肢静脉MPR图示肱静脉、尺静脉全程;D:MPR图示左锁骨下静脉栓塞(红色箭头)。MSCT:多层螺旋CT;VR:容积再现;MPR:多平面重组。

    Figure 2.  MSCT images of upper extremity deep vein

    表 1  CTV和CDUS检查56例上肢深静脉受累情况[例数(%)]

    Table 1.  The affected situation of upper extremity deep vein of 56 cases using CT and CDUS examination[n(%)]

    上肢深静脉 CTV CDUS
    锁骨下静脉 9(16.07) 8(14.29)
    锁骨下、腋、肱静脉 8(14.29) 6(10.71)
    锁骨下、肱静脉 0 1(1.79)
    腋静脉 6(10.71) 6(10.71)
    腋、肱静脉 9(16.07) 8(14.29)
    肱静脉 3(5.35) 4(7.14)
    表中,CTV:CT静脉血管成像;CDUS: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载: 导出CSV

    表 2  上肢深、浅静脉不同水平CT值测量结果(HU)

    Table 2.  CT values at different levels of upper extremity deep and shallow vein(HU)

    测量位置 肱静脉5 cm 头静脉5 cm 肱静脉8 cm 头静脉8 cm 锁骨下静脉
    12点位置 797.9±15.49 795.3±31.31 653.2±33.46 673.5±29.90 457.9±30.42
    中心位置 797.5±17.81 799.7±35.56 652.4±30.64 656.2±30.93 457.8±30.35
    6点位置 797.5±18.00 799.1±35.59 652.0±30.73 655.9±31.64 458.2±30.28
    F 0.004 0.102 0.007 2.271 0.001
    P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下载: 导出CSV
  • [1] Arnhjort T, Nordberg J, Delle M, et al.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stoclavicular space in upper limb primary deep vein thrombosis, a study with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technique enhanced by a blood pool agent[J]. Eur J Intern Med, 2014, 25(6):545-549. doi: 10.1016/j.ejim.2014.05.005
    [2] Kommareddy A, Zaroukian MH, Hassouna HI. Upp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J]. Semin Thromb Hemost, 2002, 28(1):89-99.
    [3] 陈平, 袁庆文.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体会[J].实用临床医学, 2010, 11(10):30-31. doi: 10.3969/j.issn.1009-8194.2010.10.014
    [4] Prandoni P, Polistena P, Bernardi E, et al. Upper-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Risk factors, diagnosis, and complications[J]. Arch Intern Med, 1997, 157(1):57-62. doi: 10.1001/archinte.1997.00440220061008
    [5] 蔡柏蔷.提高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认识[J].中华内科杂志, 2000, 39(8):4-5.
    [6] Sabharwal R, Boshell D, Vladica P. Multidetector spiral CT ven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upp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J]. Australas Radiol, 2007, 51 Suppl:SB253-B256.
    [7] Marshall PS, Cain H. Upp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J]. Clin Chest Med, 2010, 31(4):783-797. doi: 10.1016/j.ccm.2010.06.005
    [8] Mai C, Hunt D. Upper-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a review[J]. Am J Med, 2011, 124(5):402-407. doi: 10.1016/j.amjmed.2010.11.022
    [9] 李冬妹, 区锦燕, 刘晓捷.上肢创伤骨折与深静脉血栓的关系[J].当代医学, 2012, 18(18):38-39. doi: 10.3969/j.issn.1009-4393.2012.18.023
    [10] 傅菲, 李宝玖, 张越, 等.表浅静脉不同结扎法对MSCT下肢深静脉显示效果的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3, 32(8):1138-1141.
    [11] 谢振鹰, 张应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后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价值[J].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11, 35(4):253-255.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1.04.015
  • [1] 侯朝华常颖欧魏健娄永忠张宁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价值.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11, 35(5): 307-310.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1.05.013
    [2] 谢振鹰张应和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后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11, 35(4): 253-255.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1.04.015
    [3] 陈相猛段晓蓓金志发张朝桐李卓永龙晚生 . 急性主动脉壁间血肿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影像学表现和诊断价值.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17, 41(4): 258-264.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7.04.005
    [4] 安彩霞刘建中杨丽娟 . 64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肺栓塞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10, 34(6): 367-369.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0.06.013
    [5] 李红兵陈勇曾建国黄镇程寿林邱健青 . 肝动脉化疗性栓塞结合Ⅱ期手术切除治疗巨块型外生型肝癌.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10, 34(1): 49-52.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0.01.013
    [6] 杜贵永朱兴建付绍祥李天兰 . 放射性核素显像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09, 33(6): 348-350.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09.06.009
    [7] 苏福张红傅雪妹王卫星99Tcm-大颗粒聚合白蛋白显像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11, 35(4): 227-229.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1.04.008
    [8] 杨月霞谢君伟王都左庆国 .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学表现.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10, 34(1): 53-55.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0.01.014
    [9] 徐佳欢孙凯 . 第二代双源CT大螺距模式低辐射剂量血管成像进展.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16, 40(5): 389-393.
    [10] 梁琰张永强李展展杜鹃王昀璐赵杰阮成伟杜好利朱绍成 . 规范颅颈联合CT血管成像照相格式的临床意义.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17, 41(5): 335-339.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7.05.006
  • 加载中
图(2)表(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450
  • HTML全文浏览量:  1163
  • PDF下载量:  3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5-09-04
  • 刊出日期:  2015-11-25

MSCT上肢静脉直接成像技术的应用

    通讯作者: 万业达, yd_wan@sina.com
  • 300211, 天津市天津医院影像科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成像技术在上肢CT静脉血管成像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行上肢CT静脉血管成像患者的检查资料, 并对上肢静脉血管采用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曲面重建等多种方式后处理, 选定A、B、C(肱骨内外髁连线向近心侧5 cm处头静脉和肱静脉的轴位图像;肱骨内外髁连线向近心侧8 cm处头静脉和肱静脉的轴位图像;锁骨下静脉的轴位图像)层面分别测量管腔内CT值。测量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分析, 对上肢静脉选定层面的静脉管腔内测量的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以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56例完成MSCT上肢静脉直接成像的患者中, 右上肢发现病变14例, 左上肢21例, 阳性率为62.5%(35/56), 同期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阳性率为58.9%(33/56)。肱骨内外髁连线5 cm处各测量位置中静脉管腔内CT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肱静脉管腔:F=0.004, P>0.05;头静脉管腔:F=0.102, P>0.05)。肱骨内外髁连线8 cm处各测量位置中静脉管腔内CT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肱静脉管腔:F=0.007, P>0.05;头静脉管腔:F=2.271, P>0.05)。锁骨下静脉层面各测量点之间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01, P>0.05)。统计结果提示顺静脉血管方向不同位置静脉管腔内对比剂充盈均匀。上肢静脉远端主干管腔内对比剂浓度高于近心端管腔内对比剂浓度, 各层面之间CT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41.52, P < 0.05)。提示顺静脉血流方向对比剂浓度逐渐减低。 结论 MSCT上肢静脉直接成像的优势在于可以较大范围显示上肢静脉全程, 清晰显示侧支循环, 明确血管狭窄、阻塞的原因, 了解周围结构情况, 辨别血栓形成时间等。该技术相对安全方便、创伤小, 减少了碘对比剂用量, 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应用该技术能提高上肢静脉血栓的诊断率, 为临床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English Abstract

  • 上肢深静脉血栓(upp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UEDVT)可分为特发性和受挫性血栓形成。解剖及外力因素在受挫性血栓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导致特发性血栓的原因目前仍不清楚[1]。近年来,UEDVT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UEDVT约占所有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事件的1%~4%[2]。国外UEDVT的发病人数占住院人数的0.002%~0.007%[3]。未及时治疗的UEDVT可导致致命性的肺动脉血栓栓塞等并发症,其发生率高达36%[4]。近50%的患者缺乏DVT的典型症状和体征,因此,单凭临床症状诊断DVT常常较困难[5]。本研究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成像技术在上肢CT静脉血管成像(CT venography,CTV)中的应用,以期为临床确诊UEDVT提供客观依据。

    • 收集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3月行MSCT上肢静脉检查的患者56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4例,年龄35~66岁,中位年龄45岁。临床症状包括:41例患者患侧上肢肿胀疼痛,12例患者患侧上肢皮肤有青紫色改变,1例患者伴发轻微的胸闷、胸痛,2例患者可见上肢浅静脉曲张,12例患者上肢骨折。

    • 对比剂采用欧乃派克[Omnipaque,通用电气药业(上海)有限公司,350 mg I/ml]35 ml,与0.9%生理盐水65 ml混合成100 ml混合液。自患侧手背静脉注入,注药流率3 ml/s,延迟时间为25 s。CT扫描采用美国GE公司Lightspeed 16螺旋CT扫描仪。LF9000高压注射器为美国LF公司产品。

    • 采用MSCT上肢静脉直接成像技术,患者取仰卧位,头先进,将患侧上肢上举,掌心向上放于检查床正中,使上肢冠状面与检查床平行,上肢的正中矢状线与指示灯纵轴线重合,基准线定于肱骨内外髁连线。上肢活动受限者可将患侧上肢放于身体旁,尽量稍外展。

    • 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00~250 mA。采用螺旋扫描,扫描层厚5 mm,螺距1.675:1,进床速度16.75 mm/s,扫描时间(15±3)s。扫描方向为顺静脉血流方向扫描。扫描范围自掌骨近端至主动脉弓水平。

    • 图像在美国GE AW4.3工作站进行处理,对上肢静脉血管采用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多平面重组(multi planner reformation,MPR)、曲面重建(curve planner reformation,CPR)等多种方式后处理。

    • ① 上肢深静脉血管全程显影;②测量位置深静脉血管轴位管腔内密度均匀;③测量位置深静脉血管轴位管腔周边无伪影;④被测量深静脉血管管腔内对比剂浓度可以满足图像后处理的需要。

    • 分别在A、B、C 3个层面测量轴位原始图像静脉管腔内的CT值:①A点:肱骨内外髁连线向近心侧5 cm水平测量头静脉和肱静脉管腔内CT值。②B点:肱骨内外髁连线向近心侧8 cm水平测量头静脉和肱静脉管腔内CT值。③C点:锁骨下静脉管腔内CT值。

      静脉CT值测量:将测量标记ROI分别置于选定测量层面血管腔内的3个位置进行测量,包括中心点位置及垂直方向上腹侧(12点方向)和背侧(6点方向)距中心点等距位置的CT值(图 1)。

      图  1  静脉管腔内3个测量位置的示意图

      Figure 1.  Schematic diagram of 3 selected location within the venous lumen

    •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对上肢静脉选定层面的静脉管腔内测量的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5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MSCT上肢静脉直接成像检查,其中,右上肢26例,左上肢30例。影像学表现为上肢静脉自掌骨近心端至上腔静脉全程深、浅静脉主干显影良好,充盈饱满,管腔内密度均匀,无充盈缺损及狭窄且管腔周围无伪影产生。

    • 56例完成MSCT上肢静脉直接成像技术的患者中,右上肢发现病变14例,左上肢21例,阳性率为62.5%(35/56)。血栓累及部位单发于锁骨下静脉9例、腋静脉6例、肱静脉3例,同时累及多条上肢静脉17例(图 2)。

      图  2  上肢深静脉血栓的MSCT图像  图中,A:上肢静脉VR图示正常尺、桡静脉及其属支;B:上肢静脉VR图示左锁骨下静脉栓塞(红色箭头);C:上肢静脉MPR图示肱静脉、尺静脉全程;D:MPR图示左锁骨下静脉栓塞(红色箭头)。MSCT:多层螺旋CT;VR:容积再现;MPR:多平面重组。

      Figure 2.  MSCT images of upper extremity deep vein

    • 56例患者同期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右上肢发现病变14例,左上肢19例,阳性率为58.9%(33/56)。血栓累及部位单发于锁骨下静脉8例、腋静脉6例、肱静脉4例,同时累及多条上肢静脉15例(表 1)。

      上肢深静脉 CTV CDUS
      锁骨下静脉 9(16.07) 8(14.29)
      锁骨下、腋、肱静脉 8(14.29) 6(10.71)
      锁骨下、肱静脉 0 1(1.79)
      腋静脉 6(10.71) 6(10.71)
      腋、肱静脉 9(16.07) 8(14.29)
      肱静脉 3(5.35) 4(7.14)
      表中,CTV:CT静脉血管成像;CDUS:彩色多普勒超声。

      表 1  CTV和CDUS检查56例上肢深静脉受累情况[例数(%)]

      Table 1.  The affected situation of upper extremity deep vein of 56 cases using CT and CDUS examination[n(%)]

    • 表 2中数据得出,肱骨内外髁连线5 cm处各测量位置中静脉管腔内CT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肱静脉管腔:F=0.004,P>0.05;头静脉管腔:F=0.102,P>0.05)。肱骨内外髁连线8 cm处各测量位置中静脉管腔内CT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肱静脉管腔:F=0.007,P>0.05;头静脉管腔:F=2.271,P>0.05)。锁骨下静脉层面各测量点之间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01,P>0.05)。统计结果提示顺静脉血管方向不同位置静脉管腔内对比剂充盈均匀。

      测量位置 肱静脉5 cm 头静脉5 cm 肱静脉8 cm 头静脉8 cm 锁骨下静脉
      12点位置 797.9±15.49 795.3±31.31 653.2±33.46 673.5±29.90 457.9±30.42
      中心位置 797.5±17.81 799.7±35.56 652.4±30.64 656.2±30.93 457.8±30.35
      6点位置 797.5±18.00 799.1±35.59 652.0±30.73 655.9±31.64 458.2±30.28
      F 0.004 0.102 0.007 2.271 0.001
      P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表 2  上肢深、浅静脉不同水平CT值测量结果(HU)

      Table 2.  CT values at different levels of upper extremity deep and shallow vein(HU)

    • 表 2数据分析得出,上肢静脉远端主干管腔内显像剂浓度高于近心端管腔内显像剂浓度,各层面之间CT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41.52,P < 0.05)。提示顺静脉血流方向显像剂浓度逐渐减低。

    • UEDVT形成曾被认为是罕见并呈良性过程的疾病。1970年后由于使用经静脉起搏和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逐渐增多,UEDVT的发生率也呈逐渐增高的趋势[6]。创伤骨折后患肢因疼痛和制动造成静脉流速缓慢,组织创伤、肿胀和炎症浸润也阻碍了静脉回流,手术后血液高凝状态又增加了静脉血栓的风险[7]。创伤骨折致下肢DVT形成已有很多文献报道[8],肱骨段以上骨折或多发上肢骨折患者,亦有并发DVT风险,对这类患者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前评估上肢深静脉通畅性,对于降低麻醉、手术风险,防止致命性肺栓塞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9]。UEDVT可根据解剖位置进行分类,其中最常发生血栓的部位为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

    • MSCT上肢静脉检查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完成CTV。扫描范围自手背静脉网至上腔静脉可一次完成,能很好地观察肱静脉及上肢深、浅静脉血管的连续性。结合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包括MPR、CPR和VR技术等,可以多方位、多模式地显示上肢静脉血管。其中,VR技术可以同时显示解剖参照结构的影像,如肱骨、锁骨等,对外科的术前准备有重要意义。VR成像时血管的重建完全依赖管腔内对比剂的充盈度,若注入血管内对比剂浓度过低,则不能反映血管管腔内的真实情况;若注入血管内对比剂浓度过高,不仅会产生伪影影响VR显示,而且会产生“边流现象”造成鉴别诊断的困难。文献[10]研究者和笔者根据经验将对比剂采用欧乃派克35 ml、0.9%生理盐水65 ml混合成100 ml的混合液进行注药,不仅维持了血管内有效的对比剂浓度,而且降低了对比剂过敏的风险。将扫描后的图像应用VR和MIP技术处理,血管显影良好,使用MSCT上肢静脉成像技术能反映血管腔内的真实情况。在三维重组的同时仍需要兼顾横轴位图像的仔细观察。

    • 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无创、方便快捷、不需要对比剂、价格低廉的特点,可作为上肢静脉疾病检查的首选筛查方法。但是,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准确性也受患者的身体状况干扰,如骨创伤后患肢肿胀、疼痛及强迫体位,超声探头不能压迫受伤的上肢;当被观察的血管周围有重叠的胸廓骨骼阻挡,受血流声束夹角大小和仪器灵敏度等因素影响,也会对静脉血栓诊断造成困难,特别是多普勒超声对锁骨下静脉的观察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随着MSCT技术的发展,MSCT血管成像检查技术已能满足显示小血管病变的要求,相对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更加安全方便、无创伤性,因此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血管病变的诊断。MSCT上肢静脉直接成像具有扫描时间短、图像密度分辨率高、无操作者依赖性等特点,可有效避免骨骼重叠的影响。对比多普勒超声检查技术,MSCT上肢静脉直接成像对DVT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均较高,重组图像可直接显示病变部位、范围、程度及侧支循环等情况。本研究结果表明,MSCT上肢静脉直接成像技术对锁骨下静脉、腋静脉血栓的显示率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技术,特别是对骨创伤、上肢制动患者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大范围扫描,清晰显示DVT部位、范围,避免患者体位、骨骼及周围软组织对观察深静脉的干扰[11],并可同时观察周围骨质情况。因此,可提高骨创伤患者鉴别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术中或术后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本研究结果提示上肢不同层面各点间对比剂充盈均匀,自肱静脉及头静脉的静脉远端至近心端的3个测量层面中,管腔内CT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可以看出静脉各层面血管显像剂充盈均匀,说明使用该检查技术能够实现上肢深、浅静脉的全程显示。之所以选择血管层面的中心位置及距中心位置12点方向和6点方向等距位置为中心的测量点,原因是:(1)避免因对比剂与深静脉内血液发生的“边流现象”而影响鉴别诊断。(2)上肢不同层面血管各层面之间CT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以看出上肢静脉主干血管内对比剂被回心血液稀释,各层面之间有差异,顺静脉血流方向CT值逐渐减低。

      综上所述,MSCT上肢静脉直接成像的优势在于可以较大范围显示上肢静脉全程,清晰显示侧支循环,明确血管狭窄、阻塞的原因,了解周围结构情况,辨别血栓形成时间等。该技术相对安全方便、创伤小,减少了碘对比剂用量,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应用该技术能提高上肢静脉血栓的诊断率,为临床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特别是对上肢创伤骨折后不能采用超声探头压迫检查的患者,以及对怀疑锁骨下静脉栓塞的患者,均推荐采用MSCT上肢静脉直接成像检查。

参考文献 (1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