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CT单能谱成像技术在正确评估金属植入物周围组织CT值中的应用

武艾芳 许轶群 徐烈富 刘炜 钱农 林涛 徐林 聂斌 倪昕晔

引用本文:
Citation:

双源CT单能谱成像技术在正确评估金属植入物周围组织CT值中的应用

    通讯作者: 倪昕晔, nxy2000@yahoo.com.cn

The application of dual-energy CT in the CT quantitative study values of water surrounding metal implants

    Corresponding author: Xin-ye NI, nxy2000@yahoo.com.cn
  • 摘要: 目的 探讨双源CT单能谱成像技术在正确评估金属(不锈钢)植入物周围组织CT值中的应用。 方法 对含有金属植入物的水模体使用双源CT双能量扫描,采用双能量扫描程序,一次性扫描采集2个不同能量(80 kV及140 kV)的数据,采用单能谱成像技术对所得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融合后图像。对金属植入物周围的水进行CT值测量和统计分析。 结果 3种图像(80 kV CT图像、140 kV CT图像、能谱融合图像)中,能谱融合图像的质量最高,140 kV CT图像次之,80 kV CT图像最差。用SAS9.1软件分别比较80 kV CT图像和140 kV CT图像与能谱融合图像沿着金属植入物右侧方向0.1、0.5、1.0、1.5、2.0、2.5、3.0 cm的CT值,结果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基本上都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双源CT单能谱成像技术改善了金属植入物植入后CT检查的图像质量。
  • 图 1  金属植入物示意图

    图 2  金属植入物CT扫描模型

    图 3  窗宽、窗位为600、40 HU时不同电压下的CT图像和能谱融合图像 图中,3a:电压为80 kV时的CT图像;3b:电压为140 kV时的CT图像;3c:能谱融合图像。

    图 4  窗宽、窗位为1000、-350 HU时不同电压下的CT图像和能谱融合图像 图中,4a:电压为80 kV时的CT图像;4b:电压为140 kV时的CT图像;4c:能谱融合图像。

    图 5  金属植入物的右侧方向CT测量值 图中,曲线a为电压为80 kV时的CT值;曲线b为电压为140 kV时的CT值;曲线c为能谱融合图像下的CT值。

    图 6  金属植入物右侧顶部方向CT测量值 图中,曲线a为电压为80 kV时的CT值;曲线b为电压为140 kV时的CT值;曲线c为能谱融合图像下的CT值。

    图 7  金属植入物的空洞正上方方向CT测量值 图中,曲线a为电压为80 kV时的CT值;曲线b为电压为140 kV时的CT值;曲线c为能谱融合图像下的CT值。

  • [1] Johnson TR, Krauss B, Sedlmair M, et al. Material differentiation by dual energy CT: initial experience. Eur Radiol, 2007, 17(6): 1510-1517. doi: 10.1007/s00330-006-0517-6
    [2] 林晓珠, 沈云, 陈克敏. CT能谱成像的基本原理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1, 45(8): 798-800. doi: 10.3760/cma.j.issn.1005-1201.2011.08.028
    [3] Scheffel H, Alkadhi H, Plass A, et al. Accuracy of dual-source CT coronary angiography: First experience in a high pre-test probability population without heart rate control. Eur Radiol, 2006, 16(12): 2739-2747. doi: 10.1007/s00330-006-0474-0
    [4] 李晓莉, 冯卫华, 董诚, 等. CT能谱成像技术减除金属植入物伪影的定量实验研究.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1, 45(8): 736-739. doi: 10.3760/cma.j.issn.1005-1201.2011.08.007
    [5] 周长圣, 郑玲, 张龙江, 等.双源CT单能谱成像技术在骨折金属固定术后的应用.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1, 45(2): 124-127.
    [6] 惠萍, 王新江, 崔志鹏, 等. CT能谱成像在消除金属移植物伪影中的应用价值.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1, 45(8): 740-742. doi: 10.3760/cma.j.issn.1005-1201.2011.08.008
    [7] 任庆国, 滑炎卿, 李剑颖. CT能谱成像的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1, 34(6): 559-563. doi: 10.3784/j.issn.1674-1897.2011.06.Z0612
    [8] Fletcher JG, Takahashi N, Hartman R, et al. Dual-energy and dual-source CT: is there a role in the abdomen and pelvis?. Radiol Clin North Am, 2009, 47(1): 41-57. doi: 10.1016/j.rcl.2008.10.003
  • [1] 朱晓珉方文岩陈军赵成陈鹏 .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难治性肺癌的疗效观察.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11, 35(2): 114-117.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1.02.012
    [2] 钱积娣张雨郁春景 .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对相关医务人员的辐射剂量评估.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18, 42(4): 337-339.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8.04.009
    [3] 陈越李剑明18F-FDG PET/CT在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感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22, 46(12): 730-734.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204021-00247
    [4] 周伶伶梁瑞金殷亮 . CT灌注成像联合血脑屏障损伤标志物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19, 43(3): 242-249.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9.03.008
    [5] 梁欢王政杰李梦丹敬兴果18F-FDG PET/CT参数和炎症标志物在鼻咽癌预后预测中的应用进展.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24, 48(2): 123-129.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304014-00392
    [6] 刘岩薛建军王岐许惠丁蕊娜闫青丹高蕊杨爱民 . 不同肾脏深度估算公式校正SPECT/CT肾动态显像对计算活体肾移植供者GFR的影响.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23, 47(9): 525-530.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210024-00340
    [7] 田晓娟乔英 . 第三代双源双能CT虚拟去钙骨髓成像在椎体成骨性骨转移瘤评价中的价值.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20, 44(2): 81-86.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20.02.002
    [8] 丁晓芳肖晓燕柳江燕 . PET/CT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21, 45(12): 789-794.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012013-00111
    [9] 黄筱晓崔惠勤滕才钧韦建林覃丽兰邓燕云 . 鼻咽癌18F-FDG PET/CT 代谢参数与EGFR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21, 45(9): 552-560.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007016-00075
    [10] 周楠李囡馨朱华晨岳英明 . 高分辨率CT联合多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对不同病理类型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23, 47(2): 81-86.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202022-00268
    [11] 王欣李迎辞田墨涵18F-FDG PET/CT在胃癌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20, 44(12): 775-779.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1908004-00097
  • 加载中
图(7)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396
  • HTML全文浏览量:  1184
  • PDF下载量:  3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3-03-26
  • 刊出日期:  2013-07-25

双源CT单能谱成像技术在正确评估金属植入物周围组织CT值中的应用

    通讯作者: 倪昕晔, nxy2000@yahoo.com.cn
  • 213003 常州,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放疗科

摘要:  目的 探讨双源CT单能谱成像技术在正确评估金属(不锈钢)植入物周围组织CT值中的应用。 方法 对含有金属植入物的水模体使用双源CT双能量扫描,采用双能量扫描程序,一次性扫描采集2个不同能量(80 kV及140 kV)的数据,采用单能谱成像技术对所得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融合后图像。对金属植入物周围的水进行CT值测量和统计分析。 结果 3种图像(80 kV CT图像、140 kV CT图像、能谱融合图像)中,能谱融合图像的质量最高,140 kV CT图像次之,80 kV CT图像最差。用SAS9.1软件分别比较80 kV CT图像和140 kV CT图像与能谱融合图像沿着金属植入物右侧方向0.1、0.5、1.0、1.5、2.0、2.5、3.0 cm的CT值,结果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基本上都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双源CT单能谱成像技术改善了金属植入物植入后CT检查的图像质量。

English Abstract

  • 长期以来,金属植入物作为常用的植入体在骨折、骨更换、骨肿瘤切除后人工骨替换等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金属植入物植入人体后临床疗效评估常通过影像学特别是CT来实现,借助CT值来区别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但是金属植入物产生的伪影(失真的CT值)会使图像质量下降从而影响临床疗效的评估,特别是金属植入物周围组织如骨肿瘤等常被忽视。双源CT有望能改善这一现象,双源CT有两套X线成像系统,能同时产生两种不同能量的X线,从而获得同一位置同一时刻的两组图像,对这两组图像进行能谱分析从而融合得到第3组图像[1-2]。过去利用能谱成像分析改善金属植入物影像的定性分析报道较多,但定量分析较少[3-6]

    • 金属植入物为不锈钢植入物,长、宽、高分别为12.5、1.3、0.4 cm,中间有7个凸圆形的空洞(图 1)。把植入体水平插入塑料瓶中,如图 2所示,塑料瓶的中下部分近似为圆柱体,直径为7.5 cm、高度为19.5 cm,植入体两头暴露在空气中,塑料瓶中注满蒸馏水,为防止植入体与塑料瓶的接口处漏水,用热塑料胶进行封口处理。

      图  1  金属植入物示意图

      图  2  金属植入物CT扫描模型

    • 模型扫描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炫速双源CT机上进行。为防止扫描模型在CT扫描时晃动,在原有的CT弧形扫描床上放置平行扫描床板。2个X线球管的电压分别为80、140 kV,有效管电流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10、98 mAs,准直器宽度为64×0.6 mm,螺距为0.8,X线管旋转时间为0.5 s/圈,重建层厚为1 mm,层间距为1 mm。沿着金属植入物的纵轴扫描,模型位置不变,重复扫描3次。

    • 所得两组图像传输至Syngo Dual Energy软件(购自德国西门子公司)中,利用能谱成像原理,在40~190 keV的电压中选择合适的keV值,进行去金属伪影处理,融合后得到的图像由2名有经验的医师采用双盲法选出他们一致满意的图像即第3组图像,本实验选取的是119 keV,能谱图像加权kV值和加权系数分别是120和0.5。为了便于描述,把当X线球管的电压分别为80、140 kV时得到的图像和通过能谱分析得到的图像分别称为80 kV CT图像、140 kV CT图像和能谱融合图像。

    • 把得到的3组图像传输至美国CMS公司生产的XIO 4.4工作站,利用软件中自带的CT值测量工具,沿着图 1中的中间剖面(虚线)从A、B、C 3个方向每隔0.1 cm测量一点的CT值,测量长度为3 cm。测量的剖面中间是空洞,两侧各由0.3 cm宽的钢板组成,A方向是从植入物的右侧开始测量,B方向是从植入物右侧顶部开始测量,C方向是从植入物的空洞正上方开始测量。取3次重复扫描得到CT值的平均值。

    • CT值数据用SAS9.1统计学软件分析。采用随机方差分析比较3种不同方法(80 kV、140 kV和能谱融合)得到的CT值,取值点位置分别距离金属植入物0.1、0.5、1.0、1.5、2.0、2.5、3.0 cm,以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图 34为不同窗宽、窗位(600、40 HU和1000、-350 HU)的影像显示结果。图 3a为80 kV CT图像,在金属植入物水平左右两侧有柱状的低密度区域,长度大于3 cm;在植入物的左右斜上方(约45°角)有低密度区域,长度约1.2 cm;与植入物水平呈20°角有4个放射状的高密度区域,离植入物越近密度越高,长度约2.5 cm;在植入物的正上方即空腔的上方看到高密度的水滴状区域;在植入物的正下方即空腔的下方看到低密度三角形的区域;整个图像能清晰看到以植入物为中心的放射状斜纹,能贯穿整个扫描区域。图 3b为140 kV CT图像,在金属植入物水平左右两侧有柱状的低密度区域,随着与植入物距离的增加,密度增加,但在2.5 cm处,该区域密度值与周围水密度值稍有差异;在植入物的左右斜上方(约45°角)有低密度区域,长度约0.5 cm;与植入物水平呈20°角有4个放射状的高密度区域,但高密度区域长度与图 3a相比短很多,约1 cm;在植入物的正上方即空腔的上方密度与较远处水密度相当;在植入物的正下方即空腔的下方,有一个T字形的低密度区域;在扫描区域内,在植入物周围能看到细微放射状斜纹,随着距离的增加,放射状斜纹逐渐消失。图 3c为能谱融合图像,在植入物周围没有高密度区域产生,有宽度约为0.2 cm的环状低密度区域;在金属植入物水平左右两侧有柱状的稍低密度区域产生,随着与金属植入物距离的增加,密度快速增加,在2.5 cm处与周围密度没有差异。调整窗宽、窗位(1000、-350 HU),如图 4,图像观察内容与图 3相似,图 4a中金属植入物周围有严重的金属伪影产生,图 4b中金属植入物周围产生的伪影较轻,图 4c中金属植入物周围产生的伪影最小。

      图  3  窗宽、窗位为600、40 HU时不同电压下的CT图像和能谱融合图像 图中,3a:电压为80 kV时的CT图像;3b:电压为140 kV时的CT图像;3c:能谱融合图像。

      图  4  窗宽、窗位为1000、-350 HU时不同电压下的CT图像和能谱融合图像 图中,4a:电压为80 kV时的CT图像;4b:电压为140 kV时的CT图像;4c:能谱融合图像。

    • 沿着A方向(即金属植入物的右侧方向)(图 5),80 kV CT图像结果:在离植入物0.5 cm内,CT值为(-1010±10)HU,随着距离的增加,CT值也随之增加,在距离金属植入物3.0 cm处CT值为-190 HU;140 kV CT图像结果:在距离植入物0.1 cm处CT值为-359 HU,在0.7 cm内CT值增加速度较快,而后随着距离增加CT值增加较慢,在距离植入物3.0 cm处CT值为-15 HU;能谱融合图像结果:在距离植入物0.1 cm处CT值为-198 HU,而后随着距离的增加CT值快速增加,在0.5 cm处CT值为-3 HU,后面的CT值稳定在(0±5)HU。

      图  5  金属植入物的右侧方向CT测量值 图中,曲线a为电压为80 kV时的CT值;曲线b为电压为140 kV时的CT值;曲线c为能谱融合图像下的CT值。

      沿着B方向(即植入物右侧顶部方向)(图 6),80 kV CT图像结果:在距离植入物0.1 cm处CT值为-1010 HU,而后CT值快速增加,在0.5 cm处为-8 HU,在0.6、0.7、0.8 cm处CT值分别为22、59、39 HU,而后CT值稍降低,在距离植入物1.4 cm以上区域CT值变化趋于平稳,但曲线仍存在明显的高低不平;140 kV CT图像结果:在距离植入物0.1 cm处CT值为-375 HU,随着距离增加CT值增加,0.6 cm后CT值稳定在(0±5)HU;能谱融合图像结果:在距离植入物0.1 cm处CT值为-226 HU,0.6 cm后CT值稳定在(0±5)HU。

      图  6  金属植入物右侧顶部方向CT测量值 图中,曲线a为电压为80 kV时的CT值;曲线b为电压为140 kV时的CT值;曲线c为能谱融合图像下的CT值。

      沿着C方向(即植入物的空洞正上方方向)(图 7),80 kV CT图像结果:在距离植入物0.1 cm处CT值为577 HU,随着距离增加CT值快速降低,在1.0 cm处CT值为16 HU,而后CT值变化趋于平稳,但曲线仍存在明显的高低不平;140 kV CT图像结果:在距离植入物0.1 cm处CT值为28 HU,而后CT值呈抛物线发展,先增加后减低,在0.9 cm后CT值为(0±5)HU;能谱融合图像结果:距离植入物0.1 cm处CT值为-69 HU,而后CT值呈抛物线发展,先增加后减低,在0.5 cm后CT值为(0±5)HU。

      图  7  金属植入物的空洞正上方方向CT测量值 图中,曲线a为电压为80 kV时的CT值;曲线b为电压为140 kV时的CT值;曲线c为能谱融合图像下的CT值。

    • 两两比较80 kV CT图像、140 kV CT图像和能谱融合图像沿着A方向0.1、0.5、1.0、1.5、2.0、2.5、3.0 cm处的CT值,结果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115.2、39825.2、20138.0、15031.4、4105.1、1394.1、2213.4,P均 < 0.001)。沿着B方向,在0.1 cm处,3种图像CT值两两比较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021.9,P < 0.001);在0.5 cm处,80 kV CT图像与140 kV CT图像和能谱融合图像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140 kV CT图像与能谱融合图像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2.09);在1.0、1.5、2.0、2.5、3.0 cm处3种图像CT值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0.5、3.1、3.8、3.7,P均 > 0.05)。沿着C方向,在0.1、0.5 cm处,3种图像CT值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294.3、4783.7,P均 < 0.001);在1.0、1.5、2.0 cm处,80 kV CT图像与140 kV CT图像和能谱融合图像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140 kV CT图像与能谱融合图像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5、171.2、129.1);在2.5、3.0 cm处3种图像CT值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6、5.7,P均 > 0.05)。

    • 由于CT扫描金属植入物后会产生金属伪影,主要原因是X线球管产生的X射线穿过金属植入物后急剧衰减,使得探测器探测到的投影数据失真,丢失了植入物周围的图像数据[7-8],这是常规CT的一大缺点。由于在A方向植入物的厚度大于B方向植入物的厚度,X线衰减的多,因此在A方向CT值失真严重。图像显示和CT值的测量结果互相印证,由于电压为80 kV时CT图像产生大量明显的放射状斜纹,使得在测量CT值时,产生的CT值不稳定(如图 6图 7中的a曲线的中后段部分)。随着球管电压的增加(140 kV),图像质量得到了改善,这与电压的增加产生的射线穿透力增强有关,探测器能探测到较多的投影数据信息。因此在扫描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时,提高扫描电压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影像质量,但提高扫描电压后会产生软组织影像数据的缺失。

      双源单能谱CT有望解决常规CT产生金属伪影的缺点[7]。从研究结果看,与植入物距离>0.5 cm时水的CT值与较远处CT值相当,其原理是双源单能谱成像可以任意选两种物质进行物质分离,当用不同能量的X线进行扫描时,两种物质的衰减也会产生变化,不同能量下获得的数据经过计算可获得不同keV值下的图像,调整keV值,可以获得较满意的影像。但是与植入物距离<0.5 cm特别是在0.2 cm内,水的CT值与较远处CT值差距大,改变不同的keV值(40~190 keV)都不能解决CT值偏小的问题,其原因有可能是不同能量的CT扫描植入物周围时获得的投影信息太少,不能给能谱成像计算提供足够的信息数据。因此,双源单能谱CT能改善金属植入物周围的CT值,但与金属植入物的距离在0.2 cm内时与实际值仍有一定差异,在诊断时应注意。

      过去对利用能谱成像减少金属伪影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都是以实际患者为例,没有以标准的水模体进行定量研究[4-7]。水模体的优势是能保证植入物与水无缝连接,且水的CT值是相对固定的。与扫描轴垂直的金属植入物的厚度、宽度都会影响常规CT图像,对能谱成像影响的大小也是今后继续研究的内容。

      总之,CT能谱成像是种新兴技术,在改善金属伪影方面的优势是其他常规CT扫描所不具备的。

参考文献 (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