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消融和131I-肿瘤细胞核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联合治疗肺癌

姚红霞 张金山

引用本文:
Citation:

微波消融和131I-肿瘤细胞核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联合治疗肺癌

    通讯作者: 张金山, zhangjsgd137@163.com
  • 基金项目:

    广州市属高校科研一般项目 10A241

Combination of microwave ablation and 131I labeled tumor necrosis therapy chimeric antibody in the treatment of lung cancer

    Corresponding author: Jin-shan ZHANG, zhangjsgd137@163.com
  • 摘要: 微波消融(MWA)被认为是一种肺癌局部控制的新型微创治疗方法,它通过超声、CT或MRI引导经皮穿刺导入微波天线,利用微波产热机制,高温原位灭活肿瘤细胞,对原发性周围型肺癌或转移性肺癌局部控制率较高,但对于瘤体负荷较大的肿瘤病灶(如肿瘤直径在3 cm以上)或近肺门的中心型肺癌、多发转移性肺癌的治疗风险大、疗效欠佳。以变性和(或)坏死的肿瘤细胞核作为抗原,将131I标记的肿瘤细胞核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131I-chTNT)与该抗原结合,导致肿瘤坏死,这是一种新型放射免疫治疗法。该方法为肺癌的治疗提供了又一新的方法,然而其治疗肺癌的完全缓解率低。MWA扩大了肿瘤坏死区而有效地增加了131I-chTNT治疗结合抗原的靶点,故MWA联合131I-chTNT治疗可望明显提高对肺癌的治疗效果。
  • [1] Abbas G, Pennathur A, Landreneau RJ, et al. Radiofrequency and microwave ablation of lung tumors. J Surg Oncol, 2009, 100(8):645-650.
    [2] He W, Hu XD, Wu DF, et al. Ultrasonography-guided percutaneous microwave ablation of peripheral lung cancer. Clin Imaging, 2006, 30(4): 234-241.
    [3] Wolf FJ, Grand DJ, Machan JT, et al. Microwave ablation of lung malignancies: effectiveness, CT findings, and safety in 50 patients. Radiology, 2008, 247(3): 871-879.
    [4] 白春学, 张新.肺癌的治疗现状.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6, 29(3): 146-148.
    [5] Wasser EJ, Dupuy DE. Microwave ab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lung tumors. Semin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8, 29(4): 384-394.
    [6] Carrafiello G, Mangini M, De Bernardi I, et al. Microwave ablation therapy for treati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lung tumours: technical note. Radiol Med, 2010, 115(6): 962-974.
    [7] 宋小莲, 白冲, 彭瑞云, 等.微波辐射诱导肺癌A549细胞凋亡的研究.中华内科杂志, 2007, 46(10): 850-851.
    [8] Carrafiello G, Lagana D, Mangini M, et al. Microwave tumors abla-tion: principles, clinical applications and review of preliminary experiences. Int J Surg, 2008, 6 Suppl 1: S65-69.
    [9] Martin RC, Scoggins CR, McMasters KM, et al. Safety and efficacy of microwave ablation of hepatic tumors: a prospective review of a 5-year experience. Ann Surg Oncol, 2010, 17(1): 171-178.
    [10] 胡海洋, 李强, 韩志刚, 等.经皮介入微波热凝治疗实验性VX2肺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癌症, 2007, 26(9): 942-946.
    [11] Santos RS, Gan J, Ohara CJ, et al. Microwave ablation of lung tis-sue: impact of single-lung ventilation on ablation size. Ann Thorac Surg, 2010, 90(4): 1116-1119.
    [12] 项东英, 何文, 刘会昭, 等.微波消融家犬肺组织的实验研究.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09, 6(5): 402-405.
    [13] Cheng Z, Xiao Q, Wang Y, et al. 915 MHz microwave ablation with implanted internal cooled-shaft antenna:initial experimental study in in vivo porcine livers. Eur J Radiol, 2011, 79(1): 131-135.
    [14] He N, Wang W, Ji Z, et al. Microwave alblation: An experimental comparative study on internally cooled antenna versus non-inter-nally cooled antenna in liver models. Acad Radiol, 2010, 17(7):894-899.
    [15] Motomura T, Ueda K, Ohtani S, et al. Evaluation of systemic exter-nal microwave hyperthermia for treatment of pleural metastasis in orthotopic lung cancer model. Oncol Res, 2010, 24(3): 591-598.
    [16] 李猛, 于晓玲, 梁萍.肺癌热消融治疗研究进展.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7, 23(9): 1420-1423.
    [17] Sharkey RM, Goldenberg DM. Cancer radioimmunotherapy. Immu-notherapy, 2011, 3(3): 349-370.
    [18] Liu Z, Jin C, Yu Z, et al. Radioimmunotherapy of human colon can-cer xenografts with 131I-labeled anti-CEA monoclonal antibody. Bioconjug Chem, 2010, 21(2): 314-318.
    [19] Yu L, Ju DW, Chen W, et al. 131I-chTNT Radioimmunotherapy of 43 patients with advanced lung cancer. Cancer Biother Radiopharm, 2006, 21(1): 5-14.
    [20] Street HH, Goris ML, Fisher GA, et al. Phase I study of 131I-chimeric(ch) TNT-1/B monoclonal antibody for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colon cancer. Cancer Biother Radiopharm, 2006, 21(3): 243-256.
    [21] 陈仰纯, 陈绍亮, 鞠佃文, 等. 131I-肿瘤细胞核人鼠嵌合单抗肿瘤治疗内照射吸收剂量估算.中华核医学杂志, 2004, 24(2): 113-116.
    [22] Chen S, Yu L, Jiang C, et al. Pivotal study of iodine-131-labeled chimeric tumor necrosis treatment radioimmun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lung cancer. J Clin Oncol, 2005, 23(7): 1538-1547.
    [23] 马骏, 王建华.原发性肝癌靶向放射性核素治疗的进展.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09, 32(6): 550-553.
    [24] 柯明耀, 陈玲玲, 吴雪梅, 等.经皮微波热凝固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肺癌.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9, 9(5):432-435.
    [25] 曹轶林, 胡晓桦, 陆永奎, 等.化疗联合全身微波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08, 15(12):927-929.
  • [1] 郭艾楠魏玲格傅鹏131I-肿瘤细胞核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治疗实体瘤的研究进展.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13, 37(2): 120-123.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3.02.015
    [2] 黄丽娟王立凯胡芳孟涛魏丙卓张志洋 . 肿瘤M2型-丙酮酸激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免疫放射分析方法的建立.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12, 36(3): 134-137.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2.03.002
    [3] 于晓明樊飞跃 . 肿瘤放射免疫疗法研究进展.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06, 30(2): 80-83.
    [4] 魏莉罗荣城 . 放射性核素标记抗CD20单克隆抗体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06, 30(3): 153-157.
    [5] 吴江张晓懿孙传金吉蘅山朱虹125I标记CD90单克隆抗体靶向结合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21, 45(2): 88-93.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1909036-00005
    [6] 张金山邓咏梅 . 射频消融术和131I-肿瘤细胞核人鼠嵌合单抗治疗肺癌.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09, 33(3): 159-163.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09.03.008
    [7] 蒋宁一熊玥 . 放射免疫导向治疗真菌感染灶的研究.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08, 32(3): 137-139.
    [8] 冯春玲 . 放射免疫治疗中载体的研究进展.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07, 31(2): 77-79.
    [9] 罗阳子邱玉华张玉娜翟士军 . 分子探针131I-ch4E5的制备及其动物实验研究.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22, 46(6): 354-359.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009013-00185
    [10] 李亚军白人驹高硕李彦生刘磊贾薇蔡莉邢喜玲 . 兔VX2肺肿瘤PET-CT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10, 34(3): 139-142.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0.03.003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718
  • HTML全文浏览量:  1022
  • PDF下载量:  2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2-06-04
  • 刊出日期:  2012-09-25

微波消融和131I-肿瘤细胞核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联合治疗肺癌

    通讯作者: 张金山, zhangjsgd137@163.com
  • 510150,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核医学科
基金项目:  广州市属高校科研一般项目 10A241

摘要: 微波消融(MWA)被认为是一种肺癌局部控制的新型微创治疗方法,它通过超声、CT或MRI引导经皮穿刺导入微波天线,利用微波产热机制,高温原位灭活肿瘤细胞,对原发性周围型肺癌或转移性肺癌局部控制率较高,但对于瘤体负荷较大的肿瘤病灶(如肿瘤直径在3 cm以上)或近肺门的中心型肺癌、多发转移性肺癌的治疗风险大、疗效欠佳。以变性和(或)坏死的肿瘤细胞核作为抗原,将131I标记的肿瘤细胞核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131I-chTNT)与该抗原结合,导致肿瘤坏死,这是一种新型放射免疫治疗法。该方法为肺癌的治疗提供了又一新的方法,然而其治疗肺癌的完全缓解率低。MWA扩大了肿瘤坏死区而有效地增加了131I-chTNT治疗结合抗原的靶点,故MWA联合131I-chTNT治疗可望明显提高对肺癌的治疗效果。

English Abstract

  • 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其中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因吸烟、生活方式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肺癌的发病率、病死率及复发率持续增高,成为各种恶性肿瘤患者致死的首位原因[1-2]。目前,全世界每年有100万~130万的肺癌患者死亡,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5年,仅我国每年新增的肺癌死亡患者将超过100万,肺癌患病人数将居世界之首。如果肺癌经确诊后不给予任何治疗,因其生长迅速、局部浸润和转移将导致患者平均生存期仅1年[3];而且肺组织是前列腺、卵巢、子宫和骨恶性肿瘤易转移的部位,转移性肺癌也非常常见[2]。肺癌患者总的5年生存率在美国不到15%,我国则更低,其主要原因之一是80%以上的患者就诊时已属于晚期,或部分患者失去了外科手术和多学科根治的最佳时机;其二是对于晚期肺癌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2, 4]。当前仅15%的肺癌患者适合手术,大部分患者因进展期或晚期或弥漫性转移而失去手术良机,或因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难以耐受手术或拒绝手术。尽管外照射放疗和化疗是晚期肺癌和转移性肺癌的又一补充治疗方法,但相当一部分患者获益并不明显,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并未提高[5]。因此,对于上述患者,急需寻找其他方法来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其生活质量。

    • 近十年,很多学者将MWA和射频消融技术作为恶性肿瘤局部控制治疗的新方法,并将它们与传统治疗方法进行对比研究,观察是否能有效提高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减少局部复发和浸润。尽管射频消融已成功用于肿瘤的局部控制和软组织肿瘤包括胸内肿瘤的治疗[3],但因MWA被多数学者认为具有更多的优势而成为消融治疗研究的热点。

    • MWA即经皮将微波天线直接植入肿瘤内,依据频率和强度的不同,微波导致水分子以2 000 000~5 000 000次/s的速率运动,运动产生的热能使肿瘤内局部高温,从而使肿瘤组织凝固、变性、坏死。微波波长介于红外线与无线电波之间,频率为900~2450 MHz。一般采取微创的方法在影像(超声、CT或MRI)引导下经皮消融,依据肿瘤大小、血供分布和部位,准确选择进针点和进针轨道。单个细针微波天线只适合直径 < 3 cm的肿瘤,如果肿瘤更大则需多点或多次多部位穿刺消融[6]。MWA效应呈时间与剂量依赖性,低剂量或短时间作用的效果呈一过性,癌细胞很快恢复活力;更大剂量、更长时间的MWA通过诱导细胞B细胞淋巴瘤因子2表达下调和P53蛋白表达上调诱导损伤的细胞凋亡,以微波辐射3 h最明显,细胞活性的低谷恰出现在微波辐射后6 h[7]

    • MWA解决了很多肿瘤患者在治疗上的难题,其作为一种新型的热能消融技术,具备所有其他局部消融术(乙醇、激光、冷冻、射频)的优点[5, 8-10]:①它属主动产热过程,肿瘤内局部温度可高达60~100℃,而不是依靠组织的脱水和炭化,热凝固性坏死更彻底;②可多点穿刺同时治疗多个肿瘤病灶和大体积肿瘤,并能均匀性消融,且消融时间短;③因靠近肿瘤的血管也被微波热能杀死,因此它可克服“热降效应”,即主要供血血管的血流可导致温度降低从而导致肿瘤细胞的不完全消融;④它对病灶原位灭活的同时,能限制对正常含气肺组织的损伤;⑤微波热效应还可以增加局部血流和淋巴液循环,加快组织再生和修复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反应;⑥微波设备价格和治疗费用均较低,易于临床开展。

    • MWA用于肿瘤的研究还只处于初步阶段,目前多用于肝癌的治疗,微波可控制局部不能切除病灶的复发率并能明显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肝癌治疗新方法[9]。国内外用于肺癌的研究尚少,但初步研究结果令人鼓舞。MWA较射频消融治疗肺癌更具优势,其原因有:通气的肺组织对射频消融电流产生了巨大的阻抗及射频探针周围组织易发生炭化或肿瘤周围主要供血血管引起“热降效应”,这些导致肿瘤局部和周围的温度升高受限,从而引起消融失败的机会增加[11];另外当用射频消融肺组织时,尤其在功率较高、加热时间较长时,肺组织中心炭化时可形成微气泡,通过肺循环进入左心室,通过体循环到达全身各个脏器形成栓塞,甚至脑卒中[12]。因此MWA成为局部肺癌控制研究的热点。

      He等[2]的研究结果证实了MWA用于周围型肺癌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于不能或不愿手术或拒绝放、化疗的周围型肺癌患者尤为可行。该作者选取6例经病理证实且可被超声发现的原发性周围型肺癌(包括鳞癌、腺癌和大细胞癌)和10例靠近胸膜的转移性肺癌(原发部位为肺、肾、脑),经皮MWA(频率为2450 MHz、功率为100 W、14G型号细针),未联合放疗或化疗,随访6~40个月,结果:其中4例局部病灶完全坏死;7例无严重并发症且生存质量好;5例死于转移(分别于行MWA后10、11、12、18、38个月死亡);所有病灶均缩小,肿瘤血流减少或消失,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中7例经治疗后1~4周症状就有所减轻;不良反应小,主要是疼痛、低热,无需特殊处理,1例局部皮肤烫伤经局部处理1个月后康复,未发现其他严重并发症。Wolf等[3]对50例不能手术切除或拒绝手术的肺癌患者(共82个病灶)进行了CT引导下的MWA治疗,经CT或PET随访观察发现,26%(13/50)的患者消融部位存在残余(肿瘤直径 > 3 cm),22%(11/50)的患者局部复发(1年局部控制率为67%),平均复发时间为16.2个月(直径 > 3 cm);通过Kaplan-Meier分析,1、2、3年的生存率和1、2、3年的肿瘤病死率分别为65%、55%、45%和83%、73%、61%,但这与肿瘤大小或是否残余无关;其中26例并发气胸者与肿瘤大小相关,另出现咯血4例和皮肤灼伤2例。Carrafiello等[6]对9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10个不能手术切除的肺肿瘤病灶(平均直径为1.4~6.9 cm)进行了MWA治疗研究,其中2例 > 3 cm的病灶同时使用了2根穿刺针(相距1 cm,以致能充分引起细胞死亡),经CT荧光或穿刺针定位引导,采用45 W、915 MHz、14.5gauge微波天线,消融10 min,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意外,1例3个月后死亡,但该患者的病灶已完全被微波热凝固坏死;所有患者的10个病灶中,除1个病灶外,其余9个病灶全部坏死或缩小,未出现气胸、皮肤灼伤等并发症,1例3个月复发后再次进行了MWA。但目前研究均无长期随访疗效数据,对中、远期疗效尚待论证,且MWA时间与功率参数设置多依据学者的主观经验,尚无客观指标衡量。因此,寻找最佳肺癌MWA参数尚待进一步研究。

      尽管传统微波天线高温带来的不良反应并不多见,但皮肤灼伤、凝固靶区拖尾现象可直接导致胸膜烧伤,影响胸膜的愈合和气胸的康复[10]。近年来,有研究者开始着手研究带有水冷或气冷循环的微波天线,使天线在凝固治疗过程中不发热、皮肤不被烫伤,对穿刺天线周围组织的损伤减低至最小,并且能长时间传输较大功率微波,治疗更大球形病灶,让消融更彻底[13]。He等[14]进行了传统微波和带冷循环的微波对肝肿瘤模型的消融效果的比较分析,对来源于28头猪活体和34只犬的肝肿瘤组织分别进行传统MWA和带冷循环MWA,结果发现,传统天线杆温度≥90℃,导致周围正常组织不必要的损伤;带冷循环消融的天线杆温度≥20℃,周围组织未发现任何损伤,且其消融坏死范围最短径更大和最长径更小、更接近球形,皮肤烧焦区域更小,该研究显示带冷循环的MWA较传统MWA更有利,对于肝癌消融治疗的不良反应更小。

      MWA可同时用于原发性肺癌和转移性肺癌的治疗,目前认为MWA治疗肺癌的临床适应证有[2-3]:①经超声引导时须为超声可见的周围型肺癌;②原发性和转移性肺癌不能手术的、拒绝手术的或难以忍受放化疗反应者;③术后复发的;④心肺功能差;⑤周围带转移灶不能超过3个;⑥转移性肺癌或其他组织被侵犯但肿瘤直径 < 5 cm。禁忌证包括:①直径 > 7 cm或弥漫性转移者、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肺感染、血小板机能不全;②肿瘤邻近肺动脉及主要大分支、食管、气管或已穿过胸膜浸润到胸壁。MWA对转移性肺癌的大小和数目要求有所不同,可能会随着技术的进步,适应范围会更广泛,有研究显示微波有望治疗弥漫性肺癌[15]。MWA时需注意[9, 12, 16]:①因微波热能产生快,消融过程中尤其是前3~5 min内要很准确地判断病灶边界的大小;②消融时应使用温度耦合装置监测温度,一旦肿瘤边界外0.5 cm处达60 ℃或最少3 min内达54 ℃,消融就成功开始了;③影像实时监测过程中,如肿瘤未完全消融可再次执行局部MWA;④ MWA肺组织是通过电磁波使分子摩擦生热,中心温度可达100 ℃,理论上会有微气泡产生,应密切观察,防止血管栓塞如脑卒中发生;⑤对位置较深病灶,要尽可能缩短电极的入路途径,并避免电极穿过肺大泡和肺叶间裂以防严重并发症发生。

      总之,MWA只是一种姑息减瘤术,不能代替根治性手术和其他全身性治疗方法。对于体积较大的肿瘤病灶(如肿瘤直径 > 3 cm)疗效欠佳,容易残余复发[3]。另外当肺癌病灶靠近重要的结构时,为避免发生严重的并发症,通常在设计治疗方案时会避开重要的结构而致使肿瘤细胞残留导致局部复发。故有必要进一步将MWA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以提高对肿瘤的治疗效果。

    • RIT原理是利用针对肿瘤相关抗原的特异性抗体作为核素载体,用能释放β或α射线的放射性核素对其进行标记并引入体内后,与肿瘤相关抗原特异性结合,使肿瘤组织内浓聚大量的放射性核素并滞留较长时间,通过放射性核素的电离辐射作用破坏或干扰肿瘤细胞的结构及功能,起到抑制、杀伤或杀死肿瘤细胞的作用[17]。RIT成为继肿瘤化疗和放疗后又一全新的生物治疗方法。目前RIT中应用最多的是131I和90Y这两种发射β射线的放射性核素,其中131I因为价格低廉、供应方便、标记单克隆抗体的方法成熟简单,且因同时释放γ射线能被实时体外显像观察靶区放射性聚集情况而最为常用[18]

    • 131I-chTNT为131I标记的肿瘤细胞核单克隆抗体(商品名:唯美生),该药于2007年1月在我国上市,与以往的RIT药物作用机制不同的是,它的结合靶点是肿瘤细胞变性和(或)坏死后暴露出来的细胞核蛋白(DNA组蛋白H1复合体),它能够顺利地通过渗透性异常增加的肿瘤细胞膜、核膜与细胞核蛋白特异性地牢固结合并较长时间滞留(可达10 d)[19],从而将131I导向到实体瘤,利用131I的β射线进行肿瘤局部内照射治疗。另外,因实体瘤中心部位常有自发性缺血坏死且131I-chTNT能渗透到肿瘤细胞外液中[20],因此,131I利用β射线的生物效应可对坏死区边缘的肿瘤活细胞进行杀伤,造成新的坏死,接着chTNT扩展到新的坏死区,周而复始使肿瘤坏死区不断扩大,由内到外摧毁肿瘤达到治疗目的,所以又称为“肿瘤坏死疗法”。大分子抗体无法渗入正常有活性的细胞膜,因此131I-chTNT不会对周围正常组织产生损伤。该药物靶向性强,疗效不受恶性肿瘤病理类型的限制,具有“广谱”的抗肿瘤特性。131I-chTNT最早用于淋巴瘤的治疗,现逐步用于各种实体瘤如脑胶质瘤、结肠癌、肺癌等研究治疗。有研究显示,131I-chTNT对于原发性肺癌(Ⅲ~Ⅳ期)、转移性肺癌(乳腺癌、直肠癌、骨肉瘤、滑膜肉瘤肺转移)均有效[21]

    • 目前该方法属姑息性治疗,不能作为一线治疗方法,它适用于放、化疗失败或手术不能切除或复发的晚期原发性或转移性肺癌患者。陈仰纯等[21]研究发现,肺部肿瘤对131I-chTNT的吸收剂量明显高于周围正常肺组织(摄取比值为3.95±1.55),表明肺肿瘤能较高的选择性摄取131I-chTNT,且不同组织来源的肺部肿瘤均能不同程度地摄取131I-chTNT。多项研究结果显示,131I-chTNT治疗晚期肺癌是安全有效的,治疗的客观反应率为34.6%(其中非小细胞肺癌为33.0%),完全缓解率为3.7%,机体耐受性良好[22-23]。Yu等[19]通过不同给药途经观察了131I-chTNT对43例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22例静脉给药的患者中有2例部分缓解,16例稳定,4例进展;16例瘤内注射的患者有1例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7例稳定,无进展病例;5例联合2种用药方式的患者中有1例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2例稳定,1例进展,该研究结果提示,给予足量的放射免疫药物对晚期肺癌患者有明显的疗效;不良反应主要是因为静脉给药流经骨髓产生局部髓内照射引起骨髓抑制(2例,占4.65%);上述2种用药方法各有利弊,尽管局部用药具有更好的核素浓聚作用、不良反应较小(如骨髓抑制反应轻)[19-20],但全身静脉给药对治疗肺癌全身多发转移的患者更有效。

      现使用的治疗剂量按体重给予,目前一般使用剂量为29.6 MBq/kg[19, 22]。Street等[20]进行了131I-chTNT单抗的剂量毒性研究,结果显示:66.23 MBq/kg为剂量限制性毒性剂量,58.10 MBq/kg为最大耐受剂量。因考虑到核素和抗体的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在治疗前应注意下列事项:①瘤体内有坏死区域存在;②血常规需满足的条件:白细胞≥4.0×109/L,中性粒细胞≥ 2.0×109/L,血红蛋白 > 80 g/L,红细胞 > 3.5×1012/L,血小板 > 100×109/L;③没有鼠源性抗体接触史或血人抗嵌合抗体、人抗鼠抗体试验阴性;④碘过敏试验阴性;⑤Karnofsky评分≥60分,预计生存期大于3个月;⑥甲状腺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基本正常;⑦治疗前3日至治疗后7日内给予碘化钾封闭甲状腺阻止其对131I的特异性摄取。

      131I-chTNT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有:①骨髓抑制(白细胞、血小板及血红蛋白下降等),但发生率均低于常规化疗,抗体剂量不同和用药途径不同其发生率不同[19-20];②人抗鼠的抗原抗体反应和过敏反应;③其他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及肝功能受损、心律不齐、脱发、便秘、发热、感染等偶发事件,患者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恢复。

      目前主要通过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来研究131I-chTNT的临床应用价值,存在以下一些问题:①基本上是短中期随访研究,无远期随访数据;②影像学检查方法的缺点导致并不能完全肯定是治疗后反应或是残余、复发,入选研究的患者最后真正行病理检查的并不多;③一次治疗给药时放射性核素在实体瘤内的摄取量有时尚不能完全杀灭肿瘤,有必要进行重复治疗,因单次静脉给药剂量难以满足姑息性抑制肿瘤生长的要求,但单次剂量不宜超过3.7 GBq,2次治疗需间隔2~4周,期间应行血象及肝、肾、甲状腺功能检测,必要时给予临床对症处理[21];④单纯应用131I-chTNT治疗时完全缓解的病例数很少(3.7%、4.7%)[19, 22],故如何提高131I-chTNT的治疗效果仍然值得进一步探讨,因131I-chTNT结合的靶点是肿瘤变性和(或)坏死区内的细胞核蛋白抗原,故如何扩大肿瘤坏死区并有效地增加131I-chTNT结合的位点,以充分发挥其治疗潜能成为研究的必要。

    • MWA是诱导、增加肿瘤坏死区的有效方法,肺癌经其治疗后可望扩大肿瘤坏死区从而能有效地增加131I-chTNT的结合位点,因此,MWA联合131I- chTNT可望强化131I-chTNT的治疗。联合治疗一方面可以防止和减轻剂量限值性器官的不良反应如放射性肺炎和骨髓抑制等,另一方面也能更安全地给肿瘤以更高的辐射剂量,提高疗效[23]。柯明耀等[24]采用MWA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包括侵及胸壁或纵隔、放化疗效果不理想、不适合或不宜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25I粒子克服了微波对大血管或大气道周围病灶治疗受限的缺点,但对 > 5 cm以上的病灶,125I粒子植入分布不易均匀、疗效差且价格昂贵,而131I-chTNT可克服上述缺点,因此对于大体积肿瘤可望联合微波与131I-chTNT相互弥补优缺点,适应证可更广泛且发挥治疗效果更彻底。另有报道MWA可进一步提高化疗的疗效,其原因有:①热疗改变毛细血管血流灌注及药物在组织中的分布,提高肿瘤对药物的生物利用度;②热疗改变肿瘤细胞膜的通透性,使药物易进入瘤细胞并保持细胞内较高的药物浓度;③热疗还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多药耐药基因表达而降低肿瘤细胞的耐药性,从而可能提高疗效[15, 25]。据此推测,MWA联合单抗靶向治疗,同样可以增强131I-chTNT的疗效,且不增加131I和chTNT的不良反应,该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