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难治性肺癌的疗效观察

朱晓珉 方文岩 陈军 赵成 陈鹏

引用本文:
Citation: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难治性肺癌的疗效观察

    通讯作者: 陈鹏, 2qian@tongji.edu.cn

CT guided interstitial 125I seed implantation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lung cancer

    Corresponding author: Peng CHEN, 2qian@tongji.edu.cn
  • 摘要: 目的 评价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肿瘤组织间治疗难治性肺癌的临床价值。 方法 共35例晚期难治性肺癌患者接受125I粒子植入治疗。术前采用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布源,术中将活度为2.855~3.087 MBq的125I粒子在CT导向下植入肿瘤组织间,粒子按照0.5~1. 0 cm间距平面插植。肿瘤周边匹配剂量为150~180 Gy,每例患者植入粒子10~120颗。2个月后行CT复查评价疗效。 结果 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27例、稳定3例、进展1例,客观应答率为88.57%。术中和术后发生严重气胸5例,均经胸腔闭式引流3~10 d后完全消失;轻度气胸7例未行任何处理而自愈,经随访发现,大多数患者毒性反应轻微并可耐受,未见大咳血、放射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难治性肺癌的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
  • 图 1  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后肺癌患者CT图像患者男性,65岁,a为粒子植入治疗前,b为粒子植入治疗后,术后病灶几乎完全消失,仅存粒子影。

    图 2  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后肺癌患者CT图像患者男性,76岁,a为粒子植入治疗前,b为粒子植入治疗后,术后病灶部分缓解。

    表 1  晚期难治性肺癌患者术后2个月CT复查疗效评价结果[例数(%)]

    例数 疗效
    完全缓解 部分缓解 稳定 进展
    腺癌 18 2(5.7) 15(42.9) 1(2.9) 0(0.0)
    鳞癌 15 2(5.7) 11(31.4) 2(5.7) 0(0.0)
    小细胞癌 2 0(0.0) 1(2.9) 0(0.0) 1(2.9)
    合计 35 4(11.4) 27(77.1) 3(8.6) 1(2.9)
    下载: 导出CSV
  • [1] 施长杲, 吕维富. 中晚期肺癌的介入治疗现状及进展. 临床肺科杂志, 2011, 16(2): 261-263.
    [2] 焦德超, 张福君, 陆郦工, 等. 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肺恶性肿瘤.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08, 17(3): 190-193. doi: 10.3969/j.issn.1008-794X.2008.03.012
    [3] 易俊林, 王绿化. 评价实体瘤疗效的指导原则简介.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2003, 26(5): 330-332. doi: 10.3784/j.issn.1674-1897.2003.05.016
    [4] 中华医学会. 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分册.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117-118.
    [5] 张福君, 吴沛宏, 顾仰葵, 等.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转移瘤.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4, 38(9): 906-909. doi: 10.3760/j.issn:1005-1201.2004.09.003
    [6] 胡效坤, 张福君. CT介入治疗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156.
    [7] 张文莉, 高宏, 杜伟生, 等. 诱导化疗配合局部植入放化疗粒子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06, 11(4): 286-288. doi: 10.3969/j.issn.1009-0460.2006.04.013
    [8] 张啸飞, 高岩峰, 刘兵, 等. 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75例分析.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 (3): 652-653.
    [9] 申文江, 王绿化, 夏延毅. 放射治疗学新技术进展. 北京: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155.
    [10] 庞善军, 燕军, 解耀锃, 等. CT导引下胸部病变穿刺活检不同方法的临床探讨.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07, 4(5): 348-350.
  • [1] 胡丽丽李小东张雪宁牛冬梅杨景奎时代王琳苏倩 . 影像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的疗效分析.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13, 37(4): 203-206.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3.04.004
    [2] 郭永涛张遵城霍小东董华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对不能或不愿手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19, 43(3): 230-234.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9.03.006
    [3] 霍小东王慧星阎卫亮焦玲张文艺郑广钧王俊杰于振涛柴树德 . 管内皮抑制素对125I近距离照射裸鼠肺癌移植瘤的增敏效应研究.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16, 40(5): 357-362.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6.05.006
    [4] 高玉杰周妮娜李雨奇张伟张鹏博罗晓燕18F-FDG PET/CT纹理分析在肺癌与肺结核的高代谢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增益价值.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22, 46(2): 73-79.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011001-00126
    [5] 陈洪雷张可领 . 脑肿瘤的组织间近距离放射治疗.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04, 28(1): 18-21.
    [6] 刘建国安丽青程劲光张玉芬郭晓奎 . 纤维支气管镜下植入125I粒子治疗中央型肺癌.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09, 33(5): 291-292. doi: 10.3760/cnla.j.issn.1673-4114.2009.05.011
    [7] 廖江荣蒲德利程毅力王黔宇 . 经纤支镜和经皮联合植入125I粒子治疗晚期肺癌气管狭窄的临床分析.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13, 37(3): 165-167.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3.03.009
    [8] 胡瑞林军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恶性肿瘤.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07, 31(6): 381-384.
    [9] 侯朝华霍彬宋杨 . 组织间近距离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的进展.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15, 39(4): 348-351.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5.04.016
    [10] 于雷陈红红程文英邵春林 . 放射性籽源薄层片植入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06, 30(6): 369-372.
  • 加载中
图(2)表(1)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828
  • HTML全文浏览量:  611
  • PDF下载量:  3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0-11-12
  • 刊出日期:  2011-03-25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难治性肺癌的疗效观察

    通讯作者: 陈鹏, 2qian@tongji.edu.cn
  • 1. 300193,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CT室
  • 2. 300193,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
  • 3. 300060,天津市肿瘤医院肺内科

摘要:  目的 评价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肿瘤组织间治疗难治性肺癌的临床价值。 方法 共35例晚期难治性肺癌患者接受125I粒子植入治疗。术前采用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布源,术中将活度为2.855~3.087 MBq的125I粒子在CT导向下植入肿瘤组织间,粒子按照0.5~1. 0 cm间距平面插植。肿瘤周边匹配剂量为150~180 Gy,每例患者植入粒子10~120颗。2个月后行CT复查评价疗效。 结果 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27例、稳定3例、进展1例,客观应答率为88.57%。术中和术后发生严重气胸5例,均经胸腔闭式引流3~10 d后完全消失;轻度气胸7例未行任何处理而自愈,经随访发现,大多数患者毒性反应轻微并可耐受,未见大咳血、放射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难治性肺癌的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

English Abstract

  • 肺癌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在我国,肺癌是病死率最高的肿瘤,往往一旦确诊即属晚期,使患者失去了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的时机,即使采取一些治疗手段,其总体疗效尚不令人满意[1]。并且,肺癌治疗中的严重不良反应,使一些高龄、体弱患者放弃继续治疗。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具有局部疗效可靠、对周围正常组织的创伤小、患者的耐受性好等优点[2]。本研究通过对35例晚期难治性肺癌患者进行CT引导下的125I粒子植入治疗结果的回顾性分析,对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使用方法、安全性和近期疗效等方面进行评价。

    • 2009年5月至2010年6月来我院进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35例晚期难治性肺癌患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10例,年龄45~82岁,中位年龄66岁。其中,腺癌18例、鳞癌15例、小细胞癌2例;肿块体积最小者2.8 cm×2.5 cm,最大者10.0 cm×9.0 cm,平均6.5 cm×6.0 cm。

    • CT机为美国GE公司生产的LIGHT SPEED16螺旋CT仪,扫描条件为120 kV,扫描层厚为5 mm。计算机立体定位系统,即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 TPS)为珠海和佳V700型放射性粒子TPS。粒子植入器械包括日本八光公司生产的18G粒子植入针及珠海和佳公司生产的盘式粒子植入枪。125I粒子由北京智博高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外形为圆柱形钛合金封装体,长度为4.5 mm,直径为0.8 mm,内有3.2 mm× 0.5 mm的含125I源芯。临床使用单个125I粒子的放射性活度为2.855~3.087 MBq。粒子出厂前经过检漏实验、活度测量后合格者按照放射源运送规定,由专人送往医院。

    • 治疗前先行CT检查,获得肺部肿瘤情况,将相关数据输入TPS,勾画出肿瘤轮廓以便设计治疗计划。根据肿瘤靶体积的3个互相垂直的直径,采用TPS计算出粒子数及剂量;模拟2.855~3.087 MBq的125I粒子按0.5~1.0 cm的间距平面插植至残留肿瘤边缘小于1.0 cm的过程,计算出肿瘤周边匹配剂量,即模拟实体肿瘤在处方剂量下的近似剂量分布,由此确定植入肿瘤的导针位置、方向坐标及植入粒子的数目等。90%等剂量曲线包括90%肿瘤靶体积,周边匹配剂量为150~180 Gy。所有患者植入的粒子数目为10~120颗。

      术前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凝血功能。术前2 h患者禁食、禁饮,术前给予镇静剂,止血药预处理,术中还应监测生命体征。手术时根据布源需要确定进针点位置及数目后,穿刺点部位行扩大消毒,铺无菌洞巾,局麻穿刺点,在CT导向下将粒子植入针缓慢插入至肿瘤局部,通过粒子植入针将125I粒子植入肿瘤,术中行CT对植入部位进行验证,不足时增加针道补充粒子。操作完成后拔出植入针,消毒并包扎穿刺点。术后3 d常规使用抗生素及止血药物以预防感染和出血。术后1个月行CT并用TPS进行剂量验证,如发现冷区和剂量不足应补充粒子。

    • 术后2个月行CT复查以确定疗效。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实体肿瘤评价标准进行影像学评价。比较治疗前后CT影像上2个垂直的肿瘤的最大直径乘积。疗效评价标准为:①完全缓解:肿瘤完全消失,影像学检查不能显示肿瘤或仅有聚集的金属粒子影;②部分缓解:肿瘤缩小,最大直径乘积比治疗前减少≥50%;③稳定或无变化:最大直径乘积比治疗前减少 < 25%或增大 < 25%;④进展:最大直径乘积比治疗前增大≥25%或出现新病灶[3]

    • 35例患者中,共植入125I粒子1774颗,其中33例一次植入成功,达到TPS要求,有2例经植入术后的剂量验证未达到TPS要求,粒子分布满意率为94.29%。

    • 所有患者粒子植入术均顺利完成,随访时间为2.5~1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个月。术后2个月CT复查行疗效评价,其中,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27例、稳定3例、进展1例,客观应答率为88.57%(31/35)(表 1)。

      例数 疗效
      完全缓解 部分缓解 稳定 进展
      腺癌 18 2(5.7) 15(42.9) 1(2.9) 0(0.0)
      鳞癌 15 2(5.7) 11(31.4) 2(5.7) 0(0.0)
      小细胞癌 2 0(0.0) 1(2.9) 0(0.0) 1(2.9)
      合计 35 4(11.4) 27(77.1) 3(8.6) 1(2.9)

      表 1  晚期难治性肺癌患者术后2个月CT复查疗效评价结果[例数(%)]

      粒子植入术前有17例患者存在不同部位的胸痛、咳嗽、咳血,术后2个月内有14例患者诉术后症状减轻,缓解率为82.35%(14/17)。典型病例粒子植入治疗前后病灶情况对比见图 1图 2,从图 1可见,粒子植入术后病灶几乎完全消失,仅存粒子影,图 2示粒子植入术后病灶部分缓解。

      图  1  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后肺癌患者CT图像患者男性,65岁,a为粒子植入治疗前,b为粒子植入治疗后,术后病灶几乎完全消失,仅存粒子影。

      图  2  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后肺癌患者CT图像患者男性,76岁,a为粒子植入治疗前,b为粒子植入治疗后,术后病灶部分缓解。

    •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胸腔穿刺过程中有11例出现气胸,肺压缩均在30%以上者5例,因憋气症状严重行胸腔闭式引流,4~10 d症状消失;6例气胸轻微者未行特殊治疗自愈。术中咳血10 ml以下者4例,术后2~3 d咳痰带血,给予抗炎、止血等对症治疗,1周内均得到缓解。所有病例无白细胞下降,未出现放射性肺炎。随访过程中发现,个别病例粒子数超过60颗者可有轻度白细胞降低(在正常范围)、低热、轻微厌食及局部酸胀感,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可以耐受。另外,有3例患者发现肺内和胸腔粒子游走现象,还有1例游走到对侧胸壁皮下,所有存在粒子游走的病例在随访期内均未诉不适。

    •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是一种微创性治疗技术,属于近距离放射治疗的范畴[4]。本研究中,我们使用含有125I的粒子源。125I的物理半衰期为59.6 d,可释放出能量为35.5 keV的γ射线。当125I粒子永久植入到肿瘤病灶时,微型粒子发散出持续低能量的γ射线,在125I的半衰期内,局部组织吸收剂量可达150~180 Gy,可有效杀灭肿瘤细胞并控制其再增殖、再修复,对于一些肺内较大肿瘤以及化疗、放疗不敏感的肿瘤,125I粒子仍可产生较好的杀伤作用。125I粒子的杀伤范围为1.7 cm,根据半径平方反比定律,正常组织器官吸收剂量很少[5]。放射性粒子植入到瘤体内,使肿瘤得到有效的射线量,周围邻近正常组织受量仅为肿瘤受量的25%以下[6],且粒子释放射线缓慢,正常组织所受剂量只能造成亚致死或潜伏致死损伤,并可在短时间内修复。故125I粒子有效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周围正常组织无明显损伤作用,达到了治疗肿瘤、保护正常组织、降低不良反应的目的[6]

      本研究总结了35例接受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经验,通过术后2个月行CT进行疗效评价,以放射性粒子植入前后病灶大小的变化或消失作为判断疗效的标准,35例患者中,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27例,客观应答率为88.57%,近期疗效令人满意。另外,放射性粒子对患者的胸痛、咳嗽、咳血等症状具有良好的缓解作用[7-8],且不良反应均轻微并可耐受,未出现危及生命的大出血等并发症。在CT导向下,肿瘤周围危险血管、器官显示清楚,有效保证了植入针的深度和位置的准确性[9],仅在肺门穿刺时个别病例出现咳血,咳血不过几毫升,退针后咳嗽可以停止,不影响继续手术。心脏、大血管旁粒子间距不应 < 10 mm,距离太近容易造成心脏和血管的放射损伤。为了预防气胸的发生,应选择经过肺组织最短的入路进针,避开平行肺叶间裂进针,尽量避开肺大泡[10]。有外放疗史的患者,应在放疗后半年以上再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术前和术后预防性使用止血药物可以降低术后出血的发生率。

      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难治性肺癌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其疗效确切,但作为一种局部治疗手段,如将其与肿瘤的全身治疗相结合,必将对晚期难治性肺癌的局部病灶和转移的控制起到令人满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