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对肠梗阻的诊断探讨

孟钺

引用本文:
Citation:

螺旋CT对肠梗阻的诊断探讨

图(1)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835
  • HTML全文浏览量:  610
  • PDF下载量:  2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0-10-10
  • 刊出日期:  2011-01-25

螺旋CT对肠梗阻的诊断探讨

  • 300222,天津市第四医院放射科

English Abstract

  •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急性阑尾炎及胆道疾病,居急腹症的第3位。腹部平片是腹部影像诊断最常用的方法,但对于绞窄性、肿瘤引起的梗阻,平片缺乏特异征象,其应用的价值受到限制。CT为断层扫描,没有重叠,密度分辨率高,在急腹症的检查中越来越受到重视[1]

    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52例肠梗阻患者行螺旋CT检查和X光检查,并对其诊断符合率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 本组研究对象为52例肠梗阻患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27例,年龄8~86岁,平均52岁。临床表现为:40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30例有呕吐,22例有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 采用美国GE公司HiSpeedDual螺旋CT仪,对所有患者行全腹16层螺旋CT检查。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耻骨联合下缘,行4期扫描,层厚5~10 mm,间距5~10 mm,螺距为1,电流200 mA,电压120 kV,矩阵512×512。增强扫描采用经肘静脉团注100 ml碘海醇(300 mg/ml,海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分别在延迟25~30 s、60~65 s、180 s后扫描,获得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图像。原始数据经三维工作站处理,并行最大强度投影、多维平面重建、模拟内镜观察等多种方法处理。

    • 由2位有经验的影像诊断医师分别对所有病例的影像资料进行双盲法综合分析,并与其临床资料、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

    • 52例患者中,CT检查结果均提示为肠梗阻(诊断符合率为100%)(图 1)。手术42例,均证实为肠梗阻,其中,肿瘤所致肠梗阻19例、肠套叠致肠梗阻2例、肠扭转致肠梗阻2例、消化道穿孔致麻痹性肠梗阻4例、粘连性肠梗阻15例。本组52例患者中,CT对病因做出正确诊断者46例,对肠梗阻病因的诊断符合率为88.4%,其中,19例肿瘤所致肠的梗阻患者中,CT全部做出了正确的诊断,准确率为100 %。

      图  1  肠梗阻螺旋CT图像

    •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其病因复杂,病情多变,一旦发生肠壁血循环障碍,发展成为绞窄性肠梗阻,其病死率可达10.0%,甚至高达30%。本研究就我院近10年收治的52例肠梗阻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病原因、诊断及治疗效果。

      在肠梗阻的诊断分型中,区分单纯性或绞窄性肠梗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虽然许多方法能够帮助判断肠梗阻是否绞窄,如测定血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血磷、碱性磷酸酶、肌酸磷酸激酶及其同工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超声、CT、腹部平片等,但因上述各方法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不高,不能实时反映病情变化,且不易在基层推广,致绞窄性肠梗阻的误诊率和病死率仍较高。

      CT尤其是多层螺旋CT检查时间短、图像质量高,克服了X线平片解剖结构重叠的缺点,具有高密度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3];使用多维平面重建可在任意方位、任意角度显示梗阻点,明确肠梗阻的诊断。急性肠梗阻起病急、变化快,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拖延手术时机是造成肠梗阻患者病死的重要原因。近年来问世的多排螺旋CT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更快的扫描速度以及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能够很好地显示肠壁、肠腔和周围系膜结构及血供情况,特别有利于梗阻病因及部位的诊断,也因此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检查手段[4]

参考文献 (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