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I粒子植入治疗脊椎转移瘤的临床价值

张汝森 曾旭文 苏梓航 易基群

引用本文:
Citation:

125I粒子植入治疗脊椎转移瘤的临床价值

    通讯作者: 张汝森, Zhang-rs@163.com

Value of CT guided 125I seeds implantation for vertebra metastasis

    Corresponding author: Ru-sen ZHANG, Zhang-rs@163.com ;
  • 摘要: 目的 探讨125I粒子植入治疗脊椎转移瘤的初步疗效。 方法 对15例转移瘤患者的22处病灶于术前制订125I粒子植入计划,确定粒子数量和分布。在CT引导下植入125I粒子,治疗后3~6个月观察疼痛缓解情况和瘤灶大小变化。 结果 22处脊椎和椎旁转移瘤植入粒子后,疼痛完全缓解(0级)14处,部分缓解(Ⅰ级)6处,轻微缓解(Ⅱ级)2处,总有效率为90.9%(u=5.41,P < 0.001);脊椎和椎旁转移瘤的瘤灶大小变化:4处完全缓解,12处部分缓解,6处病变稳定,局部控制率为72.7%。 结论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脊椎转移瘤是一种安全、微创、疗效好的方法。
  • 图 1  同一患者骶椎和椎旁转移瘤125I粒子植入治疗后不同时间CT图像

    表 1  I粒子植入前后脊椎和椎旁转移瘤灶疼痛程度的变化(病灶数)

    0级 Ⅰ级 Ⅱ级 Ⅲ级
    植入前 0 2 9 11
    植入后 14 6 2 0
    注:疼痛程度分级标准采用视觉等级量表法。
    下载: 导出CSV
  • [1] 宋献文. 脊椎转移癌.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1982, 9(5): 193-197.
    [2] Block T, Czempiel H, Zimmermann F. Transperineal permanent seed implantation of"low-risk"prostate cancer: 5-year-experiences in 118 patients. Strahlenther Onkol, 2006, 182(11): 666-671. doi: 10.1007/s00066-006-1570-4
    [3] 王俊杰, 黄毅, 冉维强, 等. 超声引导125I粒子治疗前列腺癌引起的直肠并发症.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7, 27(2): 172-174. doi: 10.3760/cma.j.issn.0254-5098.2007.02.021
    [4] 柴树德, 郑广钧, 毛玉权, 等. CT引导下经皮穿刺种植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晚期肺癌.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04, 13(4): 291-293. doi: 10.3760/j.issn:1004-4221.2004.04.013
    [5] 郑磊, 张杰, 宋铁砾, 等. CT引导下125I粒子组织间放疗在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初步应用.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08, 22(3): 229-231. doi: 10.3969/j.issn.1003-7632.2008.03.002
  • [1] 张宏伟李庆新刘惠萍晁栋孟辉125I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治疗浅表恶性转移肿瘤.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12, 36(3): 142-144.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2.03.004
    [2] 陈洪雷张可领 . 脑肿瘤的组织间近距离放射治疗.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04, 28(1): 18-21.
    [3] 陈志军谭丽玲王文俊周爱清131I联合125I粒子治疗难治性甲状腺癌骨转移一例.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17, 41(1): 76-78.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7.01.015
    [4] 胡瑞林军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恶性肿瘤.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07, 31(6): 381-384.
    [5] 侯朝华霍彬宋杨 . 组织间近距离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的进展.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15, 39(4): 348-351.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5.04.016
    [6] 于雷陈红红程文英邵春林 . 放射性籽源薄层片植入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06, 30(6): 369-372.
    [7] 甄作武林坚杨锦钊庞景灼郑广钧柴树德 . 影像引导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肿瘤的应用进展.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13, 37(2): 116-119.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3.02.014
    [8] 白剑强夏群胡永成 .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脊柱转移瘤诊断中的价值.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11, 35(1): 28-30.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1.01.008
    [9] 刘康其周海中 . 放射性药物联合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肿瘤骨转移研究现状.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19, 43(2): 166-170.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9.02.012
    [10] 张宏伟李乃斌李庆新刘惠萍孟辉晁栋125I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治疗颈部转移性恶性肿瘤10例.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11, 35(5): 288-289, 299.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1.05.009
  • 加载中
图(1)表(1)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727
  • HTML全文浏览量:  544
  • PDF下载量:  3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0-11-15
  • 刊出日期:  2011-01-25

125I粒子植入治疗脊椎转移瘤的临床价值

    通讯作者: 张汝森, Zhang-rs@163.com
  • 1. 510220,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核医学科
  • 2. 510220,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放射科
  • 3. 510220,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胸外科
  • 4. 510220,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肿瘤科

摘要:  目的 探讨125I粒子植入治疗脊椎转移瘤的初步疗效。 方法 对15例转移瘤患者的22处病灶于术前制订125I粒子植入计划,确定粒子数量和分布。在CT引导下植入125I粒子,治疗后3~6个月观察疼痛缓解情况和瘤灶大小变化。 结果 22处脊椎和椎旁转移瘤植入粒子后,疼痛完全缓解(0级)14处,部分缓解(Ⅰ级)6处,轻微缓解(Ⅱ级)2处,总有效率为90.9%(u=5.41,P < 0.001);脊椎和椎旁转移瘤的瘤灶大小变化:4处完全缓解,12处部分缓解,6处病变稳定,局部控制率为72.7%。 结论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脊椎转移瘤是一种安全、微创、疗效好的方法。

English Abstract

  • 脊椎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骨转移部位, 常引起患者剧烈疼痛、神经功能障碍, 甚至截瘫,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研究在CT引导下对15例脊椎和椎旁转移瘤患者共22处病灶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 结果报告如下。

    • 病例选择标准: ①肿瘤原发部位经手术、病理或细胞学证实; ②脊椎和椎旁转移瘤经X线片、CT、MRI及SPECT证实; ③无脊椎脱位或压缩性骨折。

      选择2006年6月至2009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5例脊椎和椎旁转移瘤患者, 其中, 男性10例、女性5例, 年龄41~75岁, 平均年龄62岁。15例患者中, 肺癌6例、前列腺癌4例、乳腺癌3例、鼻咽癌1例、类癌间变1例; 病理类型: 腺癌6例、鳞癌4例、小细胞癌4例、类癌间变1例; 15例患者中共有22处脊椎转移瘤病灶: 胸椎10处、腰椎9处、骶椎3处, 其中, 单发9例, 多发6例。

    • 125I粒子由中国宁波君安药业公司提供, 6711型, 外壳为0.8 mm×4.5 mm微粒, 由镍钛合金包壳, 半衰期为60.2 d, γ射线能量为35.5 keV, 放射性活度为24.05~25.90 MBq。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系统由珠海市和佳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提供。螺旋CT扫描仪由美国GE公司生产, 型号为Hispeed ZX/i。植入枪为宁波君安药业公司提供的仓式植入枪; 植入针为日本日医有限公司提供的脊柱针, 规格为18 G×200 mm。

    • 术前一周行CT增强扫描, 层厚5 mm, 应用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系统进行肿瘤三维重建, 模拟125I粒子植入的分布和数量, 治疗剂量为120 Gy, 脊髓受照剂量不超过耐受剂量。

      手术过程: 患者呈俯卧位, 用CT做肿瘤定位, 并在体表做好标记。然后, 常规消毒、铺巾, 在局部麻醉下, 参考治疗计划, 将125I粒子植入肿瘤, 术后即刻用CT进行粒子植入验证, 必要时补种粒子。

      125I粒子植入后做抗感染、止血等处理, 同时应用脱水药和激素, 以缓解或避免疼痛加重。

    • 观察125I粒子植入3~6个月后疼痛缓解及有无脊髓损伤情况, 并行CT复查, 观察脊椎和椎旁转移瘤大小的变化, 判断疗效。

    • 疼痛程度分级标准采用视觉等级量表法: 0级为无疼痛; Ⅰ级为轻度疼痛, 即虽有疼痛但可忍受, 能正常生活, 睡眠不受干扰; Ⅱ级为不可忍受的疼痛, 要求服用镇痛药, 睡眠受到干扰; Ⅲ级为疼痛剧烈, 不能忍受, 需要镇痛药, 睡眠受到严重干扰。

      疗效评价: 完全缓解: 无疼痛; 部分缓解: 疼痛较前明显减轻, 睡眠基本不受干扰, 能正常生活; 轻微疗效: 疼痛较前减轻, 但有明显的疼痛, 睡眠受干扰; 无效: 与治疗前相比疼痛无减轻或加重, 以完全缓解+部分缓解计算有效率。

    • 125I粒子植入3~6个月后行CT, 测量脊椎和椎旁转移瘤的最大直径,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1981年)实体瘤近期疗效判断标准来判断疗效: 完全缓解为肿瘤完全消失超过1个月; 部分缓解为肿瘤消退50%及以上; 无改变为肿瘤增大不足25%, 或减少不足50%;进展为肿瘤增大超过50%, 或有新病灶出现。以完全缓解+部分缓解计算有效率, 判断疗效。

    • 所有数据用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 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15例22处脊椎和椎旁转移瘤的患者均顺利完成125I粒子植入, 无并发症的发生。22处瘤灶共植入125I粒子616颗, 平均每处28颗。术后质量验证: 脊椎和椎旁转移瘤D90(90%的肿瘤体积所受到的剂量值)为(108.1±9.3)Gy, 平均吸收剂量为(215.5±23.6)Gy, 脊髓受照剂量低于45 Gy, 无白细胞降低等不良反应。

    • 22处脊椎和椎旁转移瘤植入125I粒子3~6个月后疼痛的治疗效果见表 1。由表 1可见, 疼痛完全缓解14处, 部分缓解6处, 总有效率为90.9%, 较植入前疼痛有明显缓解(u=5.41, P < 0.001)。10处瘤灶粒子植入后出现一过性疼痛加剧, 经抗感染、止血、应用脱水药和激素等处理后好转。2处瘤灶粒子植入后疼痛加剧, 经上述积极处理, 9 d后疼痛开始减轻, 11 d后完全缓解。

      0级 Ⅰ级 Ⅱ级 Ⅲ级
      植入前 0 2 9 11
      植入后 14 6 2 0
      注:疼痛程度分级标准采用视觉等级量表法。

      表 1  I粒子植入前后脊椎和椎旁转移瘤灶疼痛程度的变化(病灶数)

    • 125I粒子植入治疗3~6个月后进行CT复查, 结果: 22处脊椎和椎旁转移瘤病灶中有4处(18.2%)完全缓解, 12处(54.5%)部分缓解(图 1), 无改变6处(27.3%), 未见肿瘤病灶增大, 局部控制率为72.7%。

      图  1  同一患者骶椎和椎旁转移瘤125I粒子植入治疗后不同时间CT图像

    • 随着肿瘤诊治水平的提高和患者生存期的延长, 骨转移的发生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研究证实, 脊椎是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最常见部位, 约占80%, 恶性肿瘤患者尸检结果显示, 70%的患者有脊柱转移[1]。脊椎和椎旁转移瘤常引起剧烈疼痛、神经功能障碍和病理性骨折, 甚至截瘫,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脊椎转移多为晚期肿瘤患者, 由于脊椎解剖结构特殊, 能够手术治疗的患者较少, 治疗脊椎转移主要采用姑息疗法, 目的是消除症状, 提高生存质量。

      放射性粒子永久植入是肿瘤近距离放疗的方法之一, 在欧美国家主要用于早期前列腺癌的治疗, 取得了与根治性手术、外放疗相媲美的效果[2], 我国则主要用于肺癌、前列腺癌、肝癌和头颈部肿瘤等, 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3-5]

      对于125I粒子植入治疗脊椎和椎旁转移瘤, 当粒子植入后, 即对肿瘤产生低剂量率持续放射治疗, 损伤、杀死肿瘤细胞, 使致痛炎性介质分泌减少, 脊椎和脊椎旁转移瘤萎缩、减小, 对脊髓的压迫或浸润减轻, 缓解、消除疼痛, 从而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125I半衰变发射的γ射线能量低(约35 keV), 在组织中穿透力弱、射程较短(1.7 cm), 在粒子植入范围之外的辐射剂量迅速减少, 因此对临近正常组织辐射损伤小。本研究结果显示, 15例患者22处脊椎和脊椎旁转移灶经125I粒子植入后, 未见脊椎损伤和白细胞降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脊椎和椎旁转移瘤属近距离放疗, 且微创, 其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能够成为脊椎和椎旁转移瘤治疗的主要方法。

参考文献 (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