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GBZ104-2002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2.

[2] 克晓燕, 贾廷珍, 王继军, 等.医源性急性放射病的临床探讨.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6, 26(1): 15-19.
[3] 裴红蕾, 朱愉恒, 陈秀瑾, 等. SOD对放疗癌患者的保护作用.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4, 24(3): 269-270.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管理办法. 2002-03-15.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0.

[6] 陶慧清, 陈燕华, 王惠珍.全环境保护的研究进展.南方护理学报, 2005, 12(5): 15-17.
[7] 陈燕华, 王惠珍, 杨柳青.全环境保护预防恶性血液病患儿医院感染的成本效益分析.中华护理杂志, 2007, 42(4): 293-296.
[8] 胡金香, 金文晶.放射性口腔损伤348例临床分析.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5, 25(4): 365.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GBZ164-2004放射性口腔炎诊断标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10] 张凤霞, 贾淑霞.输液导管技术的进展和临床应用.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6): 571-572.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GBZ106-2002放射性病皮肤疾病诊断标准.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2.

[12] 杨小玉, 杨晓虹, 纪辉, 等.实尔新软膏对放射治疗所致皮肤损伤的预防作用.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6, 26(5): 504-505.
[13] 秦日昇.中西结合治疗Ⅲ和Ⅳ度急性皮肤放射损伤.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04, 13(4): 331.
[14]

吴德昌.放射医学.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1: 158.

[15] 张淑兰, 王墨培, 王文学.一例60Co源致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合并局部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2年观察的临床报告.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4, 24(6): 505-507.
[16] 张淑兰, 克晓燕, 贾廷珍.医源性急性放射病的抗感染治疗.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6, 26(1): 20-22.
[17]

张志灵, 赵淑兰.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18] Blajchman MA. Immunomodulation and blood transfusion. Am J Ther, 2002, 9(5): 389-395.
[19]

邢家骝, 王桂林, 罗卫东, 主编.辐射事故临床医学处理.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6: 229-239.

[20] 杨文峰, 杨志祥, 孙向黎. 1例局部重度放射损伤伴轻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治疗与照射后12年随访观察.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3, 23(3): 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