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47卷  第4期

封面
2023 年 4 期封面
2023, 47(4).
摘要:
2023 年 4 期目录
2023, 47(4): 1-4.
摘要:
专家论坛
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的不断完善与创新是核医学发展的要务之一
李亚明
2023, 47(4): 199-200.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303038-00298
摘要:
临床研究
第三代双源低剂量CT心脑血管一体化成像评价斑块易损性及其早期预警价值的研究
王蓉, 籍庆余, 杜娇, 刘晓林, 穆耀强, 李林涛, 张永春, 孙凯
2023, 47(4): 201-210.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104020-00286
摘要:
目的 使用第三代双源低剂量CT心脑血管一体化成像[即同时行冠状动脉和头颈部动脉CT血管造影(CTA)]对有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进行筛查,通过分析易损斑块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预警。 方法 前瞻性选择包头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临床上需要同时进行冠状动脉和头颈部动脉CTA的患者,连续纳入614例。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选择500例患者,其中,男性245例、女性255例,年龄(57.8±14.2)岁。根据CTA特征,将500例患者分为易损斑块组200例、稳定斑块组97例和正常组203例,其中稳定斑块组和正常组合称为非易损斑块组。通过对易损斑块患者发生的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进行随访,构建多因素Logistic模型对易损斑块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评价斑块易损性。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两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易损斑块与危险因素、MACCE的相关性。易损斑块和非易损斑块组间各指标单因素比较分析采用两样本t检验。 结果 (1)易损斑块组患者的年龄、体质指数、血糖、同型半胱氨酸、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E、脂蛋白、胱抑素C、C反应蛋白、血沉、糖化血红蛋白c水平均明显高于非易损斑块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67~24.930,均P<0.05)。易损斑块组的MACCE、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发生率均高于非易损斑块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349~102.667,均P<0.05);易损斑块组的高密度脂蛋白、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水平均明显低于非易损斑块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62、2.965,Z=−2.065,均P<0.05)。(2)年龄(OR=1.027,95%CI:1.004~1.052)、高血压(OR=1.654,95%CI:1.026~2.667)、糖尿病(OR=2.488,95%CI:1.370~4.517)、高血糖(OR=1.227,95%CI:1.100~1.368)、同型半胱氨酸(OR=1.078,95%CI:1.020~1.140)、C反应蛋白(OR=2.011,95%CI:1.022~3.958)这6个指标为易损斑块发生的危险因素。(3)与非易损斑块组患者相比,易损斑块组患者发生MACCE的时间更早[(1.1±0.3)年对(0.8±0.2)年],患者年龄更小[(59.9±13.7)岁对(54.1±8.5)岁],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775,P<0.001;t=2.059,P=0.043)。(4)发生MACCE的患者多合并多个易损斑块征象。(5)有易损斑块的患者发生MACCE的概率是无易损斑块患者的7.637倍,易损斑块是MACCE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OR=7.637,95%CI:5.047~11.554)。 结论 使用第三代双源低剂量CT心脑血管一体化成像评估心脑血管动脉易损斑块对心脑血管疾病早期预警具有重要价值。
基础研究
EGFR和NRF2对电离辐射导致的DNA损伤修复的影响
高宇, 徐畅, 刘强
2023, 47(4): 211-219.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303015-00294
摘要: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受到电离辐射损伤后的DNA损伤响应及修复作用。 方法 将人宫颈癌HeLa细胞按2种处理方式分组:(1)采用小干扰RNA敲降HeLa细胞中的EGFR,采用137Cs γ射线照射源照射细胞。将HeLa细胞分为对照组(HeLa siCtrl)、敲降EGFR组(HeLa siEGFR)、照射组(HeLa siCtrl+8 Gy)、敲降EGFR+照射组(HeLa siEGFR+8 Gy)。采用免疫荧光实验(8 Gy照射后6、12、24 h)检测细胞中磷酸化组蛋白H2A变异体(γ-H2AX)foci的数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NRF2下游靶基因;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EGFR对HeLa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核质分离实验分离HeLa细胞的胞质蛋白和胞核蛋白;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NRF2、EGFR、血红素氧合酶1(HO-1)、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基因Rad3相关激酶(ATR)Thr1989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检查点激酶1(CHK1)在Ser345位点的磷酸化水平。(2)采用小干扰RNA敲降HeLa细胞中的NRF2,采用137Cs γ射线照射源照射细胞。将HeLa 细胞分为对照组(HeLa siCtrl)、敲降NRF2组(HeLa siNRF2)、照射组(HeLa siCtrl+8 Gy)、敲降NRF2+照射组(HeLa siNRF2+8 Gy)。采用免疫荧光实验检测细胞中γ-H2AX foci的数量。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齐)。 结果 (1)8 Gy照射6、12、24 h后,HeLa siEGFR+8 Gy组细胞中γ-H2AX foci的数量均多于HeLa siCtrl组[(94.00±1.00)% 对(89.67±2.03)%、(72.33±1.76)% 对(60.00±1.73)%、(43.00±2.31)% 对(26.33±1.2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19、4.919、6.402,均P<0.05)。与HeLa siCtrl组比较,HeLa siEGFR+8 Gy组的细胞G2/M期阻滞显著受损[(46.53±3.06)%对(37.90±4.6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84,P<0.05)。与HeLa siCtrl组比较,HeLa siEGFR+8 Gy组的HO-1表达下降66.66%(1.35±0.10对0.45±0.0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82,P<0.05)。敲降EGFR后细胞核内的NRF2蛋白水平降低,辐射引起的NRF2下游ATR-CHK1信号通路活化水平及HO-1蛋白水平均降低。(2)8 Gy照射6、12、24 h后,与HeLa siCtrl组相比,HeLa siNRF2+8 Gy组细胞中γ-H2AX foci的数量均多于HeLa siCtrl组[(96.67±0.88)%对(89.67±2.03)%、(77.33±1.20)% 对(60.00±1.73)%、(54.33±2.19)% 对(26.33±1.20)%],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66、4.919、11.220,均P<0.05)。 结论 电离辐射条件下,敲降EGFR可以减少NRF2蛋白入核,抑制ATR-CHK1信号通路激活及下游基因HO-1的表达,降低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DNA损伤修复能力。
60Co γ射线照射的小鼠肺上皮MLE-12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对T淋巴细胞的活化作用
王志鑫, 王美玉, 郭浩鑫, 杜丽, 王易龙, 杨陟华, 朱茂祥
2023, 47(4): 220-228.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304003-00296
摘要:
目的 探讨小鼠肺上皮MLE-12细胞(简称MLE-12细胞)受到60Co γ射线照射后分泌的外泌体介导的T细胞活化。 方法 将MLE-12细胞分为对照组和60Co γ射线照射组(2、4、6和8 Gy),采用超速离心法分别从其培养液的上清液中提取外泌体,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技术确定外泌体的形态结构和数量特征,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B)检测外泌体中溶酶体相关膜蛋白3(CD63)、四次跨膜蛋白28(CD81)、肿瘤易感基因101蛋白(TSG101)、Ⅰ型内质网膜蛋白(Calnexin)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泌体表面Ⅰ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Ⅰ)、Ⅱ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Ⅱ)、免疫调节蛋白B7-1(CD80)和免疫调节蛋白B7-2(CD86)的表达水平。将从小鼠脾脏中分离出来的初始T细胞分别与对照组MLE-12细胞(简称NC MLE-12)分泌的外泌体(简称exo/NC-MLE)、6 Gy γ射线照射组的MLE-12细胞(简称IR MLE-12)分泌的外泌体(简称exo/IR-MLE)共培养,采用FCM检测T细胞亚群CD3+、CD4+和CD8+及其活化指标T细胞特定表面糖蛋白CD28和早期活化抗原1(CD69)的变化;将初始T细胞分别与NC MLE-12、IR MLE-12和外泌体抑制剂GW4869处理组的MLE-12细胞共培养,采用FCM检测T细胞亚群CD3+、CD4+和CD8+及其活化指标CD28和CD69的变化。2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法,组间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调整法。 结果 MLE-12细胞分泌的外泌体显示出典型的一面凹陷的茶托样结构,粒径为30~150 nm;WB结果显示,与MLE-12细胞相比,其外泌体中特异性标志物CD63、CD81和TSG101高表达,而阴性标志物Calnexin低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在6 Gy γ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单个MLE-12细胞分泌的外泌体数量于24、48 h时均增加(t=5.36、6.66,均P<0.05);在不同剂量γ 射线照射后24 h,单个MLE-12细胞分泌的外泌体数量增加的现象具有剂量-效应关系,在照射剂量为 6、8 Gy 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4、5.67,均P<0.05)。与exo/NC-MLE相比,exo/IR-MLE中MHCⅠ、MHC Ⅱ、CD81和TSG101的表达水平均升高。FCM结果显示,与exo/NC-MLE相比,exo/IR-MLE中MHC Ⅰ、MHC Ⅱ、CD80和CD86表达水平均升高(t=4.04~6.47,均P<0.05)。与exo/NC-MLE相比,在与exo/IR-MLE共培养的T细胞中,CD3+、CD4+和CD8+ T细胞均出现增殖现象(t=3.08~5.88,均P<0.05),CD28和CD69表达水平均升高(t=3.02~8.65,均P<0.05);外泌体抑制剂GW4869可以抑制IR MLE-12所诱导的T细胞活化(t=3.64~23.03,均P<0.05)。 结论 60Co γ射线照射后的MLE-12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可以通过抗原呈递激活T细胞。
辽宁省2021—2022年医用数字X射线摄影质量控制检测结果分析
赵鑫, 李光朋, 翟贺争, 蔡勋明
2023, 47(4): 229-235.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208009-00278
摘要:
目的 通过对辽宁省2021—2022年医用数字X射线摄影(DR)设备质量控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初步掌握DR设备的质量现状,为医院加强DR设备质量管理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择2021至2022年辽宁省59家医院在用的75台医用DR设备为研究对象,依据WS76—2020《医用X 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规范》,采用相关设备对不同厂家DR设备的通用检测项目和专用检测项目进行检测,观察DR设备有无自动曝光控制(AEC )功能及损坏、是否可获取预处理图像及像素值。不同品牌设备通用检测项目和专用检测项目的检测指标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品牌设备间检测指标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 结果 75台DR设备中,德国西门子公司占11%(8/75),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占38%(29/75),北京万东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占13%(10/75),沈阳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占7%(5/75),其他公司占31%(23/75)。DR通用检测项目检测的管电压指示偏离和光野与照射野四边偏离在其他公司中的合格率均为96%(22/23)。AEC重复性、AEC响应、 AEC电离室之间一致性无法检测的设备占55%(41/75)。在专用检测项目中,测距误差在其他公司中的合格率为88%(15/17),其余检测项目的合格率均为100%。探测器剂量指示、信号传递特性、响应均匀性无法检测的设备占51%(38/75)。受检设备无测量工具导致测距误差无法测量的设备占15%(11/75)。高低对比度分辨力以本次调查结果作为基线值的设备占40%(30/75)。探测器剂量指示除了无法检出的设备,剩余设备以本次调查结果作为基线值占26%(10/38)。不同品牌设备通用检测项目检测指标和专用检测项目检测指标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0.34~9.38,均P>0.05)。 结论 建议医院每年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DR设备进行状态检测,以便及时对其进行调试,确保DR设备的准确性;同时医院部分DR设备缺少检测功能和检测项目,卫生行政监督部门应尽快给出医院DR设备检测的标准,进一步重视DR设备质量控制的监督检查工作。
综述
肺癌PET/CT中18F-FDG摄取程度评估方法的应用研究
田新月, 罗依桐, 姜天淇, 王雪梅
2023, 47(4): 236-242.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210020-00295
摘要:
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作为一种无创的影像检查,可以提供肿瘤异质性的相关信息,因此被认为是肺癌的早期诊断、准确分期、早期疗效评估及预后评价的经典方法。以往对PET/CT中肿瘤摄取18F-FDG的评估方法通常选用半定量评估法,其使用更加客观的参数来反映肿瘤代谢特征,当使用半定量评估法对18F-FDG PET/CT图像进行多中心研究分析时,很难做到对标准化摄取值的标准化,阻碍了半定量评估法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相比之下,视觉评估法更加简单易行,重复性高,不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笔者就肺癌PET/CT中18F-FDG摄取评估方法的应用及局限性进行综述。
PET/CT在原发性甲状旁腺亢进症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及其术前定位影像学新进展
赵宇嘉, 白侠
2023, 47(4): 243-248.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301012-00291
摘要: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通常由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引起。手术切除功能亢进的病灶是治疗PHPT的主要手段,正确定位病灶对于指导PHPT患者的微创手术治疗至关重要。PET/CT目前已经成为甲状旁腺腺瘤术前定位的一线影像学手段,而如何从血清生化水平筛选出适合行PET/CT的患者成为临床应用的重点,从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水平分析其与PET相关参数的关系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笔者主要就PHPT患者的血清生化水平、组织病理学信息、免疫组化与PET/CT相关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介绍了PHPT术前定位的影像学新进展,以期为PET/CT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MRI和PET显像在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暴丽洁, 赵子龙, 苏宁, 周茂荣
2023, 47(4): 249-253.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211009-00288
摘要: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最常见的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早期诊断和干预可以减缓甚至逆转该疾病的病情进展。目前,MRI和PET显像已被应用于AD的诊断,其在AD的早期诊断方面均有独特的优势。笔者重点介绍了结构性MRI、功能性MRI和PET显像在AD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辐射旁效应的发生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马天星, 李金田, 张毅, 梁建庆
2023, 47(4): 254-260.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210012-00297
摘要:
深入了解放射生物学理论对于辐射影响的研究至关重要。辐射旁效应(RIBE)自被发现以来就成为了放射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辐射对靶向和非靶向细胞、组织、器官的直接和间接作用影响着放射治疗恶性肿瘤的进程和结局。截至目前,大量体内外实验研究揭示了RIBE的发生机制,辐照产生的外源性介质迁移到旁组织或细胞中,刺激各种信号通路的激活,导致了免疫及炎症反应、表观遗传调节和辐射的致癌转化。笔者就RIBE及其发生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辐射防护新药的开发及放疗疗效的提高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病例报告
卵巢甲状腺肿伴腹膜转移18F-FDG PET/CT显像误诊1例
暴丽洁, 赵子龙, 张计, 杨慧, 武建飞, 周茂荣
2023, 47(4): 261-264.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206014-00293
摘要:
卵巢甲状腺肿是一种罕见的卵巢肿瘤,肿瘤全部由甲状腺组织构成,或甲状腺组织占全部肿瘤的50%以上。笔者报道了1例因持续性腹胀就诊的卵巢甲状腺肿伴腹膜转移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分析该病例的特点,并结合相关文献进一步复习卵巢甲状腺肿的影像表现及误诊原因,从而为临床提供早期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