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44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2020-03期封面
2020, 44(3).
摘要:
2020-03期目录
2020, 44(3): 1-4.
摘要:
临床研究
核素心肌显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PTCA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的评估价值
崔雅丽, 刘海燕, 秦锐锐, 胡光, 晋建华
2020, 44(3): 137-142.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1812024-00001
摘要:
目的 探讨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的评估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于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PTCA治疗的AMI患者36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9例,年龄(57.9±12.3)岁。所有患者均在AMI发病1周内行PTCA治疗,并于治疗前3天和治疗后6~8个月行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SPECT心肌灌注显像(MPI)和18F-氟脱氧葡萄糖PET/CT心肌代谢显像。根据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值(ΔLVEF)将患者分为2组:A组为心功能改善组(ΔLVEF≥5%);B组为心功能未改善组(ΔLVEF<5%)。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LVEF、高峰射血率(PER)、存活心肌/坏死心肌节段数(S/N)比值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等指标间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左心室收缩功能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特征工作(ROC)曲线分析预测LVEF改善(ΔLVEF≥5%)的S/N界值。 结果 (1)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病史、心绞痛病史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PTCA治疗前,A组和B组间LVEF、PER、cTn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S/N比值(A组:1.24±1.06,B组:0.58±0.37)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824,P=0.042);PTCA治疗后,2组间LVEF(A组:47±12,B组:38±10)、PER(A组:2.11±0.48,B组:1.71±0.50)、S/N比值(A组:0.73±0.47,B组:0.62±0.39)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8、−2.366、−2.514,P=0.016、0.024、0.017),但cTnI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N比值是ΔLVEF的独立影响因素(OR=2.164,P=0.018)。(4)ROC曲线结果显示,以S/N比值预测AMI患者PTCA治疗后ΔLVEF≥5%的界值为0.62,曲线下面积为0.823(95%CI:0.661~0.985),特异度为85.71%,灵敏度为91.54%。 结论 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对AMI患者行PTCA治疗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中骨髓抑制与骨髓照射剂量体积的关系
冯静, 林建海, 廖绍光, 骆华春, 傅志超
2020, 44(3): 143-150.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1811039-00002
摘要:
目的 观察宫颈癌患者术后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MRT)过程中骨髓抑制程度与骨髓照射剂量及体积的关系。 方法 收集 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放疗科收治的宫颈癌根治术后行全盆腔IMRT的患者10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骨髓进行限量的IMRT(BMS-IMRT)组[共56例(其中,行单纯放疗的有31例,行同步放化疗的有25例),年龄(43.03±4.49)岁]和未限量的IMRT组[共53例(其中,行单纯放疗的有21例,行同步放化疗的有32例),年龄(42.72±5.23)岁],2组均在放疗计划系统勾画照射范围内的骨髓,包括腰骶椎、髂骨、坐骨、耻骨及近端的股骨。观察2组患者治疗计划靶区剂量分布情况、骨髓照射体积与剂量及放疗过程中骨髓照射体积、剂量与骨髓抑制程度的关系。2组间的计划靶体积剂量学、危及器官剂量体积参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骨髓抑制程度、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程度及其他不良反应情况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宫颈癌患者术后IMRT过程中骨髓抑制程度与骨髓照射体积、照射剂量相关,BMS-IMRT组与IMRT组计划靶体积剂量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220~2.923,均P>0.05),在2组危及器官剂量体积参数对比中,骨髓的V20(≥20 Gy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比)、V40(≥40 Gy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比),直肠V45(≥45 Gy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比)、D2%(近似最大剂量)及小肠D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696~2.917,均P< 0.05)。2组间WBC及中性粒细胞的减少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28、6.813,P=0.035、0.033),血小板、RBC及血红蛋白的减少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5、0.006、1.419,P=0.825、0.938、0.492)。对于行单纯放疗的患者,2组的WBC减少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09,P=0.008),而对于行同步放化疗的患者,2组的WBC减少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3,P=0.786)。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程度无论是在行单纯放疗还是行同步放化疗的患者中,2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4.741、1.523,P=0.093、0.217),2组患者其他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69、1.845、1.158、0.610,P=0.544、0.398、0.560、0.558)。 结论 宫颈癌患者术后在行全盆腔IMRT的过程中,WBC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程度与骨髓照射剂量及体积呈正相关,在行IMRT时应对骨髓进行保护及限量。
基础研究
18F-Flurpiridaz的制备及其在正常巴马小型猪PET/CT心肌灌注显像中的初步实验研究
李帅, 刘天文, 汪娇, 张杰民, 王帆, 李剑明
2020, 44(3): 151-155.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1901008-00003
摘要:
目的 探讨合成18F-Flurpiridaz的优化方法,评估其在正常巴马小型猪PET/CT心肌灌注显像(MPI)中的分布情况。 方法18F取代2-叔丁基-4-氯-5-[4-(2-甲基磺酰基-乙氧基甲基)苯基甲氧基]哒嗪-3-哒嗪酮中的苯磺酸离去基团进行标记,通过高效液相色谱非梯度洗脱的方法纯化产物。5头正常巴马小型猪经耳缘静脉注射37 MBq 18F-Flurpiridaz后10 min行PET/CT MPI,并于注射后30和60 min进行PET/CT全身显像,观察显像剂在其体内主要脏器的摄取情况。 结果 18F-Flurpiridaz的制备时间约为50 min,非校正放射化学产率为40%,放射化学纯度>97%。MPI图像显示心肌细胞摄取明显,肝脏仅有少量摄取,肺基本无摄取,心肌图像质量好。全身显像中,显像剂注射后30 min,心肌和肾脏摄取明显,肌肉组织中有少量摄取,而其他组织器官均无明显摄取;显像剂注射后60 min,心脏内仍有较高摄取。 结论 实现并优化了18F-Flurpiridaz的自动化合成,为其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藿香正气合剂对γ射线照射小鼠的防护作用研究
张书琴, 崔明, 王滨, 樊赛军
2020, 44(3): 156-163.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1912007-00004
摘要:
目的 探讨藿香正气合剂对5 Gy γ射线照射诱导的小鼠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 方法 将6~8周龄的健康无特定病原体级C57BL/6J雄性小鼠按随机区组法分为正常对照组(n=10)、γ射线照射组(n=15)和γ射线照射+藿香正气合剂组(n=15)。除正常对照组外,另2组小鼠给予5 Gy 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后1小时内,γ射线照射+藿香正气合剂组小鼠给予200 μL藿香正气合剂灌胃,对照组和单纯照射组给予200 μL 饮用水灌胃。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10 d,每天记录小鼠的体重变化。10 d后对小鼠进行摘眼球取血测定血常规各项指标,脱颈处死小鼠并称各脏器重量。采用t检验对组间数据进行比较。 结果 γ射线照射的2组小鼠的体重低于正常对照组小鼠,在照射后第4、6、7、8、9和10天,γ射线照射+藿香正气合剂组小鼠的体重均高于γ射线照射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38~2.529,P=0.027~0.045)。γ射线照射+藿香正气合剂组小鼠的心脏、肝脏、脾脏和胸腺的脏器指数均高于γ射线照射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68、1.894、2.085、1.992,P= 0.022、 0.023、0.038、0.044)。γ射线照射+藿香正气合剂组与γ射线照射组小鼠的脾脏和胸腺重量的差异最大,且均有统计学意义(t=2.517、2.158,P=0.028、0.029)。3组小鼠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数量和血小板数量等多项血常规指标之间有差异,且均有统计学意义(t=2.262~3.916,P=0.000~0.005)。 结论 藿香正气合剂能减缓5 Gy γ射线照射诱导的小鼠体重降低和造血系统损伤,且有一定的辐射防护作用。
姜黄素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和H460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张书琴, 崔明, 肖惠文, 樊赛军
2020, 44(3): 164-173.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1912006-00005
摘要: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A549和H460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并探索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同源异型盒基因转录的反义基因间RNA(HOTAIR)在其中的调节机制。 方法 将培养的NSCLC细胞A549和H460根据处理方法的不同,采用4种方式进行分组。(1)分别将NSCLC细胞A549和H460分为6组:0、15、30、60、120和240 μmol/L姜黄素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力;(2)分别将NSCLC细胞A549和H460分为8组:0、2、4、6 Gy γ射线照射组及其与30 μmol/L姜黄素联合组,采用CCK-8实验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力;(3)将NSCLC细胞A549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30 μmol/L姜黄素组、4 Gy γ射线照射组和30 μmol/L姜黄素+4 Gy γ射线照射联合组,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实验检测各组细胞中5种促癌lncRNA和5种抑癌lncRNA的表达情况;(4)将NSCLC细胞A549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30 μmol/L姜黄素组、30 μmol/L姜黄素+lncRNA HOTAIR过表达组、4 Gy γ射线照射组、4 Gy γ射线照射+30 μmol/L姜黄素联合组和4 Gy γ射线照射+30 μmol/L姜黄素+lncRNA HOTAIR过表达组,采用CCK-8实验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力。采用学生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CCK-8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处理可以剂量和时间依赖的方式降低NSCLC细胞A549和H460的增殖活力,且除了15 μmol/L姜黄素作用24 h之外,其余浓度和时间的姜黄素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84~5.731,P=0.000~0.043)。(2)CCK-8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30 μmol/L姜黄素+不同剂量的γ射线照射联合处理可使γ射线照射单独处理下的NSCLC细胞A549和H460的增殖活力和克隆形成能力进一步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3~12.418,P=0.000~0.044)。(3)qRT-PCR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lncRNA HOTAIR在γ射线单独处理后表达升高(t=3.317,P=0.040),而30 μmol/L姜黄素单独处理和30 μmol/L姜黄素+4 Gy γ射线联合处理均可下调A549细胞中促癌lncRNA HOTAIR的表达(t=3.205、5.916,P=0.038、0.000)。(4)对HOTAIR进行过表达处理,可消除姜黄素对NSCLC细胞A549增殖的抑制并增强其放射敏感性(t=3.584~5.802,P=0.000~0.004)。 结论 姜黄素可以通过下调促癌lncRNA HOTAIR的表达从而抑制NSCLC细胞的增殖活力,并增强其放射敏感性。
综述
分子影像技术在多药耐药监测中的研究进展
叶敏, 夏晓天, 兰晓莉, 张永学
2020, 44(3): 174-181.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1812057-00006
摘要:
肿瘤的多药耐药(MDR)是导致癌症复发和转移的重要因素。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BC转运蛋白)在人体广泛存在,并且ABC转运蛋白的过度表达是导致肿瘤细胞产生MDR的主要原因之一。利用分子影像技术对MDR肿瘤进行早期监测,有利于临床医师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肿瘤患者的预后。笔者就分子影像技术在监测MDR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因素研究进展
汪太松, 乔文礼, 邢岩, 赵晋华
2020, 44(3): 182-188.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1902039-00007
摘要: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侵袭性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具有高度异质性,识别高危患者尤为重要,目前已经发现多种因素影响其预后。笔者根据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从临床特征、分子生物学特征和PET/CT多方面对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综述。
骨靶向放射性核素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的研究进展
何平, 杜明华
2020, 44(3): 189-195.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1901046-00008
摘要:
肺癌骨转移是肿瘤晚期的常见并发症,患者由于严重的疼痛往往导致生活质量下降,且易出现与骨骼相关的不良事件,如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和高钙血症等。针对轻、中度骨转移引起的疼痛可以采用常规止痛、镇痛和外部照射放疗。但在全身多处转移和疼痛严重的情况下,以上3种方法的疗效都不好,且不良反应严重。而某些放射性核素能够特异性地被活性增高的成骨细胞摄取,并且能较长时间滞留于骨组织中。因此,使用一些新型骨靶向放射性核素,如89Sr、153Sm和186Re等进行系统性的治疗成为新型方式,为肺癌骨转移疼痛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靶点和安全有效的手段。
甲状腺球蛋白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在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中的价值
高刘艳, 李素平
2020, 44(3): 196-201.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1812053-00009
摘要:
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其治疗手段主要是手术切除+131I核素治疗+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是DTC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可为DTC的诊治、转移与复发的预测、疗效的评估提供依据。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的存在可影响Tg的测定。因此,笔者对Tg和TgAb在DTC诊治中的价值进行综述。
病例报告
原发性乳腺骨肉瘤99Tcm-MDP全身骨显像一例
袁媛, 赵义刚
2020, 44(3): 202-204.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1910007-00010
摘要:
笔者报道了一例原发性乳腺骨肉瘤(POB)的99Tc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病例,分别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超声、CT及99Tcm-MDP全身骨显像等方面分析了该病的特点,并通过文献回顾总结了POB的影像学特征。POB临床罕见,99Tcm-MDP全身骨显像有助于发现转移灶、多灶病变、疾病的鉴别诊断及临床分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