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45卷  第12期

封面
2021-12期封面
2021, 45(12): 0-0.
摘要:
目录 
2021-12期目录
2021, 45(12): 1-4.
摘要:
临床研究
68Ga-PSMA-11 PET/CT代谢体积参数在不同风险分层的初诊前列腺癌患者中的差异研究
温健男, 杨亲亲, 程超, 左长京
2021, 45(12): 741-749.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009005-00113
摘要:
目的 探究68Ga-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11 PET/CT代谢体积参数在不同风险分层的初诊前列腺癌(PCa)患者中的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12月于海军军区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前列腺活体组织穿刺检查结果确诊后行68Ga-PSMA-11 PET/CT检查的85例未经治疗的PCa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患者年龄49~88(69.1±7.7)岁。根据是否发生肿瘤转移和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指南推荐的风险分层将患者分别分为无转移组和转移组、低中风险组和高风险组;以格里森评分(GS)8分为临界值,将患者分为GS<8分组和GS≥ 8分组;以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20 ng/mL为临界值,将患者分为PSA≤20 ng/mL组和PSA>20 ng/mL组;根据临床分期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临床T1~T2期组和临床T3~T4期组。采用三维勾画法在68Ga-PMSA-11 PET/CT图像上自动测量和勾画肿瘤病灶感兴趣区,计算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原发PSMA肿瘤体积(PSMA-TV原发)、全身PSMA肿瘤体积(PSMA-TV全身)、原发PSMA肿瘤总量(TL-PSMA原发)、全身PSMA肿瘤总量(TL-PSMA全身)。组间代谢体积参数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Mann-Whitney秩和检验。 结果 85例患者68Ga-PSMA-11 PET/CT显像结果均呈阳性,其中无转移组46例(54.1%)、转移组39例(45.9%);低中风险组15例(17.6%)、高风险组70例(82.4%)。转移组的SUVmax、PSMA-TV原发、PSMA-TV全身、TL-PSMA原发、TL-PSMA全身的中位数均高于无转移组(16.2对9.8,39.5 cm3对10.8 cm3,58.8 cm3对10.8 cm3,318.4 cm3对37.2 cm3,628.0 cm3对37.2 cm3),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301~−2.580,均P<0.05);高风险组的SUVmax、PSMA-TV原发、PSMA-TV全身、TL-PSMA原发、TL-PSMA全身的中位数均高于低中风险组(13.8对4.2,16.5 cm3对8.4 cm3,21.9 cm3对11.4 cm3,146.1 cm3对27.4 cm3,229.6 cm3对28.6 cm3),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242~−2.438,均P<0.05);GS≥8分组的SUVmax、PSMA-TV原发、PSMA-TV全身、TL-PSMA原发、TL-PSMA全身的中位数均高于GS<8分组(14.8对9.9,16.5 cm3对12.5 cm3,23.9 cm3对14.3 cm3,146.1 cm3对36.3 cm3,229.6 cm3对36.3 cm3),除PSMA-TV原发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850~−2.074,均P<0.05);PSA>20 ng/mL组的SUVmax、PSMA-TV原发、PSMA-TV全身、TL-PSMA原发、TL-PSMA全身的中位数均高于PSA≤20 ng/mL组(16.2对 6.4,24.7 cm3对8.2 cm3,41.4 cm3对10.2 cm3,253.9 cm3对28.0 cm3,361.5 cm3对29.7 cm3),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279~−3.948,均P<0.001);临床T3~T4期组的SUVmax、PSMA-TV原发、PSMA-TV全身、TL-PSMA原发、TL-PSMA全身的中位数均高于临床T1~T2期组(16.6对9.3,34.9 cm3对10.7 cm3,62.3 cm3对14.3 cm3,303.5 cm3对32.6 cm3,482.1 cm3对45.9 cm3),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889~−3.629,均P<0.001)。 结论 转移组和高风险组的初诊前列腺癌患者68Ga-PSMA-11 PET/CT的代谢体积参数显著高于无转移组及低中风险组患者。
18F-FDG PET/CT对浸润性肺腺癌磨玻璃结节危险程度的诊断价值
姜雯雯, 房娜, 靳飞, 李超伟, 林帅, 刘翠玉, 曾磊, 王艳丽
2021, 45(12): 750-758.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010010-00124
摘要:
目的 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对浸润性肺腺癌磨玻璃结节(GGN)危险程度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于青岛市中心医院经组织病理学检查或随访证实为浸润性肺腺癌的1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4例、女性89例,年龄30~79(60.2±8.9)岁。所有患者均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其中50例行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后经手术切除肺孤立性GGN,按腺癌生长模式分为2组:含有贴壁为主型腺癌(LPA)和(或)腺泡为主型腺癌(APA)和(或)乳头为主型腺癌(PPA)病灶的患者归入低危组;含有实体为主型腺癌(SPA)和(或)微乳头为主型腺癌(MPA)病灶的患者归入高危组。分别测量或记录患者以下信息:性别、年龄、病灶位置、径线、密度、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mean)、双时相显像滞留指数(RI)、肿瘤与对侧正常肺本底SUVmax的比值(T/N)、基于SUVmax的肿瘤与对侧正常肺本底的比值变化率(ΔT/Nmax)及多层螺旋CT征象。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根据其结果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 结果 143例患者中,低危组(117例)与高危组(26例)的病灶径线[(14.33±4.18) mm对(17.61±4.48) mm]、SUVmax(1.32±1.07对2.00±1.25)、SUVmean(1.07±0.85对1.66±1.11)、双时相显像RI(0.01±0.36对0.20±0.07)、分叶征[76.1%(89/117)对92.3%(24/27)]、胸膜尾征[39.3%(46/117)对69.2%(18/26)]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42~−2.392,χ2=4.773、6.766,均P<0.05)。行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的50例患者中,低危组(40例)与高危组(10例)的延迟显像SUVmax(1.18±0.63对2.85±1.82)、延迟显像SUVmean(0.92±0.43对2.72±1.69)、延迟显像T/N(2.55±1.33对5.84±3.83)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67、−3.359、−2.678,均P<0.05);SUVmean、病灶径线和胸膜尾征为鉴别诊断低危组和高危组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SUVmax=1.625时,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99,鉴别诊断低危组与高危组的灵敏度为57.7%(15/26)、特异度为78.6%(92/117)、准确率为74.8%(107/143);当SUVmean=0.845时,AUC为0.698,鉴别诊断二者的灵敏度为80.8%(21/26)、特异度为43.6%(51/117)、准确率为50.3%(72/143);当病灶径线=13.765 mm时,AUC为0.716,鉴别诊断二者的灵敏度为80.8%(21/26)、特异度为54.7%(64/117)、准确率为59.4%(85/143);与单独诊断比较,SUVmax+SUVmean+病灶径线+胸膜尾征+分叶征联合诊断鉴别二者的效能最高。 结论 18F-FDG PET/CT有助于对浸润性肺腺癌GGN危险程度的诊断。
基于骰骨MRI的糖尿病足影像组学特征
曹胜男, 舒政, 陈艾琪, 卫军, 杜小萌, 马宜传
2021, 45(12): 759-766.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011036-00122
摘要:
目的 探究基于MRI影像组学特征辅助诊断糖尿病足(DF)的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行足部MRI检查的127例因足部疾患就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3例、女性44例,年龄16~88(59.3±14.8)岁。根据患者临床诊断的不同分为DF组(85例)和非DF组(42例);根据影像组学特点,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患者以3∶2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76例)和测试组(51例)。在MRI的T1加权成像(WI)序列和质子密度加权成像(PDWI)压脂序列矢状面图像上勾画骰骨,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参数,并构建T1WI序列模型、PDWI压脂序列模型及联合模型,联合模型包括性别、年龄、骨髓信号和影像组学特征参数。通过3组模型参数最大绝对值归一化的预处理,经过最优特征和模型选择筛选出最优特征维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影像组学特征诊断DF的效能。2组间年龄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2组间性别和中足骨骨髓信号异常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DF组和非DF组患者在年龄、男女比例及中足骨骨髓信号异常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2,χ2=17.15、6.53,均P<0.05)。T1WI序列模型、PDWI压脂序列模型和联合模型最终分别筛选出9、7和10个最优特征维度。支持向量机模型区别DF和非DF患者在T1WI序列模型上训练组和测试组的AUC分别为0.86和0.84,准确率分别为78%和69%; PDWI压脂序列模型上训练组和测试组的AUC分别为0.85和0.83,准确率分别为82%和78%;而联合模型上训练组和测试组的AUC分别为0.93和0.85,准确率分别为84%和76%。T1WI序列模型与PDWI压脂序列模型诊断效能相当,而联合模型优于二者单独应用。 结论 MRI影像组学特征能有效区分DF和非DF,有望为DF影像诊断提供一种新型、高效、无创的手段。
基础研究
前列腺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中标志物可探测性研究
田龙, 闫洁诚, 胡逸民, 李丹, 李慧超
2021, 45(12): 767-772.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102024-00123
摘要:
目的 量化前列腺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中植入标志物的可探测性,寻找最佳植入位置。 方法 (1)依次将标志物植入4种模式下盆腔假体内不同既定坐标组合处。(2)调取25例既往前列腺癌患者的容积旋转调强放疗计划,对每次按照实验设计植入了标志物的盆腔假体分别进行25次照射,单次剂量约为60 Gy,在每个控制点获取兆伏级电子射野影像平片。(3)利用兆伏级平片和自研算法计算每种坐标组合25次照射的可探测性分数的均值(\begin{document}$\overline{D}$\end{document}),并寻找最佳植入位置。通过曲线拟合分析计算普适情况下最佳植入位置参数值a和b。 结果 组级结果:在所有组级坐标组合中,B模式下B10-Ⅰ组[(10,3,0)、(−10,3,0)、(10,−3,0)、(−10,−3,0),单位:mm]的\begin{document}$\overline{D}$\end{document}最高(0.2652分)。模式级结果:在所有模式中,D模式[(0,3b,0)、(a,b,a)、(−a,−b,−a)、(0,−3b,0),a、b均为参数,单位:mm]下的\begin{document}$\overline{D}$\end{document}的平均值最高(0.2489分)。系统化结果:当a=9.6 mm、b=4.6 mm时,4种模式下所有坐标组合的\begin{document}$\overline{D}$\end{document}均较为理想。 结论 成功量化了植入标志物的可探测性并获取了由组级到模式级再到系统化的最佳植入位置。
ASTL抗体中和ASTL对人宫颈癌ME-180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赵舒雅, 李航, 樊赛军
2021, 45(12): 773-782.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009033-00125
摘要:
目的 探讨龙虾肽酶样金属内肽酶(ASTL)抗体中和ASTL对人宫颈癌ME-180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方法 培养人宫颈癌ME-180、HeLa细胞,根据细胞处理方法的不同,按以下方式进行分组。(1)将ME-180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照射组(4 Gy)、ASTL抗体组、ASTL抗体+照射组(4 Gy),采用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染色、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实验检测每组细胞的增殖能力与存活情况,并于照射后0、24、48、72 h采用免疫荧光、Western blot实验检测ASTL在细胞中的定位情况。(2)将ME-180细胞分为2组:照射组、ASTL抗体+照射组,分别进行0、2、4、8 Gy照射,并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每组细胞的增殖能力。(3)将HeLa细胞分为2组:照射组、ASTL抗体+照射组,分别进行0、2、4、8 Gy照射,采用MTT实验检测细胞的存活情况。(4)将ME-180细胞分为2组:短发夹RNA对照组(sh-对照组)、短发夹RNA ASTL转染组(sh-ASTL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蛋白激酶B(AKT)等靶基因的表达情况;同时,分别用0、5、10 nmoL/L的抗体处理ME-180细胞,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抗体中和对靶基因表达情况的影响。(5)将ME-180细胞分为2组:对照组、照射组(4 Gy),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ASTL、AKT等靶基因的表达情况。以上照射均使用137Cs γ射线照射源,剂量率为1 Gy/min。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 (1)EdU染色实验结果显示,与照射组相比,ASTL抗体+照射组(4 Gy)抑制了ME-180细胞的增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5,P<0.05);MTT实验结果显示,与照射组相比,ASTL抗体+照射组(4 Gy)在照射后24、48、72 h时,ME-180细胞生长速度明显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7、10.32、14.27,均P<0.05)。免疫荧光、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4 Gy照射后24 h时,ME-180细胞中ASTL在细胞质的定位显著增加,照射后48~72 h,ASTL重新定位于细胞膜上。(2)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与照射组相比,ASTL抗体+照射组能够抑制8 Gy照射后ME-180细胞的增殖,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3,P<0.05)。(3)HeLa细胞MTT实验结果显示,与照射组相比,ASTL抗体+照射组能够降低2、4、8 Gy照射后HeLa细胞的存活率,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7、9.66、15.71,均P<0.05)。(4)qRT-PCR实验结果显示,ASTL干扰片段转入后,AKT的表达水平下调(t=13.94,P<0.05),同时,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ASTL干扰或加入ASTL抗体能够降低AKT等靶基因的表达水平。(5)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照射组(4 Gy)ASTL、AKT等靶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 结论 人宫颈癌ME-180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与ASTL的水平相关,ASTL抗体或sh-ASTL能够增强照射后ME-180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综述
多肽类辐射防护药物应用的研究进展
杨婷仪, 李晓倩, 张杰, 张舒羽
2021, 45(12): 783-788.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011026-00106
摘要:
近年来,核能与核技术在工业、医药、科技、军事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使人们暴露于辐射的风险增加,而临床上仍缺乏安全、高效的辐射防护药物。功能多肽在体内担负着重要的调节功能,且多肽类药物具有靶向性、高特异活性、药品安全性高、易于改造修饰等优势。因此,多肽类辐射防护药物的相关研究较多。笔者将对多肽类辐射防护药物的特性和设计思路及其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多肽类辐射防护药物的研究奠定基础。
PET/CT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丁晓芳, 肖晓燕, 柳江燕
2021, 45(12): 789-794.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012013-00111
摘要:
结外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ENKTL)是一种与EB病毒感染相关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亚型,其侵袭性强,预后不良。准确的诊断和分期、及时的疗效及预后评估对患者治疗策略的制定至关重要。随着18F-FDG PET/CT在淋巴瘤中的广泛应用,其在ENKTL中的价值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对PET/CT在ENKTL诊治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抑郁症相关执行功能障碍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冯苏洋, 邢炯, 舒敏, 刘加成
2021, 45(12): 795-799.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012010-00117
摘要:
抑郁症患者常合并执行功能障碍,这种认知障碍会影响其日常生活质量及预后。执行功能需要额叶皮质、边缘系统、颞顶叶、丘脑、小脑、岛叶、脑干网状系统等协同作用,相应神经回路(主要包括默认模式网络、执行控制网络、突显网络和边缘系统)及其关键区域之间连接的破坏会导致执行功能的破坏。MRI可以非侵入性地显示大脑及其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功能改变,识别抑郁症相关执行功能障碍及其治疗反应的异常表现,从而评估其功能背后相关的神经机制。笔者综述了目前抑郁症相关执行功能障碍的磁共振结构成像(包括弥散张量成像、形态结构成像)及功能成像的研究进展。
病例报告
多发性骨血管瘤18F-FDG PET/CT显像一例
李川, 姚玉唐, 周星, 彭小娟, 江雪梅, 游金辉, 程祝忠
2021, 45(12): 800-802.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012009-00102
摘要:
笔者报道了1例多发性骨血管瘤(IH)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的病例,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等方面进行鉴别诊断。不同部位的IH的影像学表现各异,而18F-FDG PET/CT能为临床鉴别肿瘤的良恶性提供参考。由于发生于扁平骨的IH非常少见,且其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笔者通过对该病例的18F-FDG PET/CT显像特点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影像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甲状旁腺腺瘤继发多发骨棕色瘤18F-FDG PET/CT显像一例
李蕾, 彭辽河, 罗娜娜, 胡晓燕
2021, 45(12): 803-805.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102011-00112
摘要:
笔者报道了1例甲状旁腺腺瘤继发多发骨棕色瘤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显像的病例,关于该病的个案报道并不少见,但因该病例的骨棕色瘤18F-FDG代谢特点与以往报道中的病例有所不同,故被误诊为多发骨髓瘤。笔者主要分析了骨棕色瘤18F-FDG PET/CT的显像特点并进行文献复习、病理分析及鉴别诊断,以期为18F-FDG PET/CT显像对骨棕色瘤的诊断提供更多参考。